A. 地圖井字型如何編號
新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
(1)地形圖的分幅
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仍以1:100萬地圖為基礎,按規定的經差和緯差劃分圖幅。各種比例尺地形圖的經緯差,行列數和圖幅數成簡單的倍數關系。
(2)地形圖的編號
1:100萬地形圖的編號
與前述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行和列的稱呼相反。1:100萬地形圖的編號是由該圖所在行號(字元碼)與列號(數字碼)組合而成,如北京所在的1:100萬地形圖圖號為J50。
1:50萬-1:5000地形圖的編號
這些地形圖的編號均以1:100萬地形圖編號為基礎,採用行列編號方法。
即將1:100萬地形圖所含各比例尺地形圖的經差和緯差劃分成若干行和列,橫行從上到下,縱行從左到右按順序分別用阿拉伯數字編號
表示圖幅編號的行、列代碼均採用三位數字表示(不足三位時前面補0),取行號在前,列號在後的排列形式標記,加在1:100萬圖幅的圖號之後。
為使各種比例尺不混淆,分別採用不同的字元作為各種比例尺的代碼。
1:50萬用B,
1:25萬用C,
1:10萬用D,
1:5萬用E,
1:2.5萬用F,
1:1萬用G,
1:5000用H。
查看文章
地圖編號的計算(二)
2007年08月19日 星期日 21:33
比例尺 1:100萬 1:50萬 1:25萬 1:10萬 1:5萬 1:2.5萬 1:1萬 1:0.5萬
經緯差 經差 6 3 1.30『 30『 15『 7』30『』 3』45『 1』52.5『』
緯差 4 2 1 20『 10『 5『 2』30『』 1』15『』
行列數 行數 1 2 4 12 24 48 96 192
列數 1 2 4 12 24 48 96 192
1:50萬—-1:5000比例尺地形圖的圖號均由5個元素,10位數碼構成
例1 1:50萬地形圖的編號
暈線所示圖號為J50B001002
3 分幅編號的計算方法
大、中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均以1:100萬為基礎進行。分幅規則如下:
例:已知某地地理坐標
E125°57′40″/ N 44°00′20″,求該地所在各比例尺地形圖的編號
第一步:
1:100萬地形圖編號計算方法
作業2的說明:
1. 在方位和圓錐投影上,繪制大圓航線與等角航線,其中航線的兩端點的緯度差30度。
2. 在墨卡托投影上,繪制大圓航線與等角航線。望採納
B. 什麼叫做井字煞
什麼叫做井字煞
住宅的四方都被道路所包圍劃分,住宅如在“井”字中間,主家人運氣反復,財來財去一場空,生意、前途屢遭挫折困難多。
遇到這種情況最佳的解決辦法是 搬家 ,也可以請專業人士來進行風水布局,盡量抵消這一格局。
C. 井字構圖什麼意思
何謂井字構圖?
畫面中四條線相互交叉之結果如同一個「井」字,因此稱為「井字構圖」,也稱為「黃金構圖」。
紅色橫線及直線為「井字線」,橫線與直線之交叉點為「井字點」。而橫直線條所劃分出之三等分即為三分構圖之運用范圍。以上之位置只是大約位置,構圖時可視 狀況自己斟酌,不必完全符合此一位置。因目前還有所謂的「新黃金構圖」,就是四個井字點的位置稍微往外移了一些,所以構圖時不必完全符合此一位置。
D. 如何理解風水中的井字煞
圖三、五行八卦福、陰陽五行護身符
E. 「井」字形城市道路規劃好不好
這個是與城市的地形以及城市修建歷史相關的,老城區的話多多少少會有這樣的問題,地勢比較平坦的新區道路網往往會比較規整。
F. 什麼叫井田制度
把土地劃分成井字狀,分配給相應的百姓,讓他們種田,按照耕種的田畝交稅
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出現於商朝,到西周時已發展很成熟。到春秋時期,由於鐵制農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實質是一種以國有為名的貴族土地所有制。
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而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屬於國家)。由於關於井田制的相關考古資料的缺乏,有學者卻認為,井田制可能僅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制度。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這種制度可能從未得到嚴格的實施。
G. 井田制是什麼
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出現於商朝,到西周時已發展很成熟。到春秋時期,由於鐵制農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
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實質是一種以國有為名的貴族土地所有制。
(7)地理道路井字形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特點及意義:
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發展演變而來,其基本特點是實際耕作者對土地無所有權 ,而只有使用權。土地在一定范圍內實行定期平均分配。
由於對夏、商 、周三代的社會性質認識各異 ,各家對井田制所屬性質的認識也不相同。但在承認井田組織內部具有公有向私有過渡的特徵,其存在是以土地一定程度上的公有作為前提這一點上則認識基本一致。
夏朝、商朝時期實行的八家為井、同養公田之制,公有成分更多一些。周代以後出現的九夫為井之制個人私有的成分已增多,可以看作私田已被耕作者佔有。西周中期,貴族之間已有土地交易,土地的個人私有制至少在貴族之間已經出現。由此,進一步發展為實際耕作者的土地個人私有制。
H. 在太行山附近有許多地理名稱都有一個徑字,如:井徑口,請問徑字在這里是什麼意思
井徑口是地名吧,單做名詞來說的話,是陡直的山路,狹窄的道路;也說是取道,途經的意思
I. 中國各地地理特點與道路的關系
在古代是南船北馬,現在基本都是公路,但是因地形,河流等原因,平原地區基本是井字型或0型。山區就是盤山公路啊。
J. 井田制是什麼
井田制是我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商時有文字記載,西周時盛行。那時,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而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屬於國家)
井田制是中國春秋以前實現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徑。井田制乃我國西周時期較為普及的土地制度。字意為:因土地劃分為許多方塊,且形似「井」字形,故曰井田制。實則是周天子京畿之土地制度,有公田私田之分。而周禮中的井田,似乎是理想的土地制度,可行性不強,同時難以考證。「井田」一詞
,最早見於《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
周公
據說,夏朝曾施行過井田制,商朝、周朝的井田制因夏而來。到西周時已發展很成熟。到春秋時期,由於鐵制農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
井田制是把耕地劃分為多塊一定面積的方田,周圍有經界,中間有水溝,阡陌縱橫,像一個井字。一人耕種大約100畝(約合今70公畝)。100畝為一個方塊,稱為「一田」。甲骨文中的「田」字也是由此而來。一井分為9個方塊,周圍的8塊田由8戶耕種,謂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歸耕戶所有;中間是公田,由8戶共耕,收入全歸封邑貴族所有。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塊井田都是900畝,還存在諸如800畝,1000畝這樣的特殊情況。
由於關於井田制的相關考古資料的缺乏,有學者卻認為,井田制可能僅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制度。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這種制度可能從未得到嚴格的實施。
井田制度體現了中國夏、商、周三代社會的基本政治經濟制度,可以將它定義為:井田制度是建立在以井田作為一種有效的產權供給制度為基礎的中國夏、商、周三代社會的農業生產方式及其制度結構安排的總體描述;同時也可以解釋為微觀經濟活動如何與宏觀價值構造相結合以實現資源包括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兌現率最大化的一種社會政治經濟關系。結果,隨著這種產權制度的有效性的喪失而失去其現實意義並退出歷史舞台。
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國實施改革,主要內容有:「廢井田」、「開阡陌」、「民得買賣」、承認土地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