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是的金陵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金陵是南京的古稱。
南京曾有過多個名稱,如金陵、建業、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
東漢南京
東漢南京即今南陽,曹植在《漢二祖優劣論》將稱南陽為南京。
唐代南京
唐代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逃到成都避難。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唐肅宗李亨駕回西京,改蜀郡為成都府,長史為尹。十二月稱南京,為府。[6]與當時的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北京太原並稱。所以在唐代有「揚一益二」之稱,謂天下繁華,揚州為第一,益州次之,益州即指成都。
上元元年(760年)九月,罷京。歷時不到三年。
宋代南京
宋朝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五代時稱宋州,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升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為南京。下轄寧陵、宋城、谷熟、下邑、虞城、楚丘六縣。宋朝的南京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宋朝的南京地處大運河通濟渠(汴河)咽喉要道,四通八達。宋朝州郡辦學始於南京應天府(商丘),南京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濃厚的興學重教氛圍[8],應天書院升格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宋朝最高學府之一。
遼代南京
遼代是古代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政權,共有五個都城: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府)、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西京大同府(今
遼代南京城基本上是沿用唐幽州城,只是重修了城牆,並沒有進行大規劃的改造。
金代南京
金海陵王完顏亮遷都開封府,定開封為金代「南京」,以「南京」開封府作為他南下侵宋的基地。金正隆六年(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十月曷蘇館猛安完顏福壽等人與南京留守司軍隊共同發動政變,擁立東京留守、曹國公完顏雍(烏祿)為帝,改元大定,這就是金世宗,金世宗稱帝後下詔廢黜完顏亮皇帝位;隨後完顏亮准備占據江南,與金世宗完顏雍對抗;金正隆六年十一月,他在瓜州渡口集結的水軍叛亂,亂軍將完顏亮殺死,當時他年僅40歲。金世宗完顏雍遷都燕京(今北京),開封府仍為南京。
明代南京
明朝永樂十九年正月(1421年),明朝朝廷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由京師改稱南京,將今天的安徽、江蘇、上海二省一市的范圍合稱為「南直隸」。清初順治二年(1645年),滿清攻克應天府後將明代南京(南直隸)改為江南省,將應天府改稱江寧府。
渤海國南京
歷史上位於我國以及朝鮮半島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渤海國也設過「南京」。這個「南京」故址在今朝鮮的咸興,其具體地址有兩種說法,一是位於今咸鏡北道鏡城,一說位於今咸鏡南道北青郡新昌附近。
參考鏈接:網路-南京
『貳』 金陵是現在什麼地方
金陵,南京的別稱。歷史名城南京,在漫長的歲月中曾經有過很多名稱,其金陵中最響亮的名字莫過於「金陵」了。時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緻的別稱。
『叄』 金陵指的是哪裡呢
金陵指的是南京。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8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0萬人,城鎮人口707.2萬人,城鎮化率83.2%。
南京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是長江三角洲唯一的特大城市和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重要門戶城市、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
南京的歷史情況。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就有猿人在此生活,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南京猿人化石是中國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隋朝唐朝兩代,南京受到北方刻意貶抑,但地理上的優勢使南京的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強大。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詩人都在這里生活、游覽過。唐朝亡後,南唐定都金陵,並擴建城邑。
『肆』 金陵是哪
歷史名城南京,在漫長的歲月中曾經有過很多名稱,其中最響亮的名字莫過於「金陵」了。時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緻的別稱。
『伍』 南京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南京(Nanking.Nanjing),博愛之都,別稱石城、石頭城、秣陵、金陵、建業、建鄴、建康、白下、集慶、應天、江寧、天京等。簡稱:寧。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又被稱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曾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京師和留都),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幾個時期的國都.自古是江南以及華東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長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業和經濟中心。目前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南京是長江下游地區和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擁有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亞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南京港、祿口國際機場以及眾多連通中國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鐵路和公路干線。南京是「山、水、城、林」一體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存。
南京位於北緯31度14分至32度37分、東經118度22分至119度14之間。
城市坐標:E118°46′ N32°03′
總面積:6582.31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4723.07平方千米
人口:2006年末戶籍人口為607.23萬人,其中市區524.64萬人,全市戶籍非農業人口418.39萬人,其中市區400萬。2007年末戶籍人口為617.17萬人。
全市共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1999年少數民族77,394人,其中回族64,82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3.76%,其次為滿族2311人,壯族533人。南京少數民族以建鄴區為最多,共有13,692人,佔全區人口的9.13%。特點: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混居(南京是東南沿海各省回族最為集中的城市,約有8萬人).
市花:梅花;市樹:雪松
【區劃】
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政府駐地:玄武區北京東路,明朝時武廟所在地,背靠明城牆、玄武湖,西臨雞鳴寺、北極閣(江蘇省氣象台所在地)東面是九華山、太平門,南面為歷經百年滄桑的東南大學。截至2006年12月31日,南京市轄11個市轄區、2個縣,75個街道、39個鎮。
南京市 面積6582.31平方千米,人口617.17萬人(2007年)。
玄武區 面積 75.17平方千米,人口48.9萬人。郵政編碼210018。
區人民政府駐蘭園街道。
白下區 面積 26.46平方千米,人口46.62萬人。郵政編碼210002。
區人民政府駐洪武路街道。
秦淮區 面積 22.69平方千米,人口24.77萬人。郵政編碼210001。
區人民政府駐秦虹街道。
建鄴區 面積 82.66平方千米,人口20.44萬人。郵政編碼210004。
區人民政府駐濱湖街道。
鼓樓區 面積 24.77平方千米,人口69.62萬人。郵政編碼210009。
區人民政府駐寧海路街道。
下關區 面積 28.30平方千米,人口29.93萬人。郵政編碼210011。
區人民政府駐中山橋街道。
浦口區 面積 912.33平方千米,人口50.44萬人。郵政編碼211800。
區人民政府駐江浦街道。
六合區 面積1467.12平方千米,人口87.22萬人。郵政編碼211500。
區人民政府駐雄州鎮。
棲霞區 面積 376.09平方千米,人口41.43萬人。郵政編碼210046。
區人民政府駐堯化門街道。
雨花台區 面積 134.60平方千米,人口20.72萬人。郵政編碼210012。
區人民政府駐寧南街道。
江寧區 面積1572.87平方千米,人口84.55萬人。郵政編碼211100。
區人民政府駐東山街道。
溧水縣 面積 1067.26平方千米,人口40.59萬人。郵政編碼211200。
縣人民政府駐永陽鎮。
高淳縣 面積 791.98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郵政編碼00。
縣人民政府駐淳溪鎮鎮興路。
【地理】
南京大部分為低山丘陵地形,境內的紫金山、幕府山、棲霞山等構成寧鎮山脈西段。長江在南京從西北折向東南進入鎮江,江中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潛洲等。秦淮河是南京最重要的地區性河流。它的南北兩源分別在句容和溧陽發源,在江寧方山匯合後在南京城通濟門(東水關)外又分為內外兩支。內秦淮河流經南京城南,為著名的「十里秦淮」夫子廟位於其岸,出西水關與外秦淮復合後匯入長江。南京其他重要的水域還包括城北的金川河,從六合區流過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溧水的石臼湖等等。市區內還有玄武湖、莫愁湖、南湖、前湖、琵琶湖等大小湖泊。
南京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而春秋短。夏季氣溫可達40度,盛行西南風,號稱「長江沿岸三大火爐」之一,冬季氣溫可達零下,盛行東北風,年平均溫度15.7℃。南京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年降水量1106.5毫米,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處於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夏季和秋季還有西太平洋台風帶來的大量雨水。
南京城中,有大小丘陵數十座。有紫金山、幕府山、棲霞山、獅子山、五台山、九華山、北極閣、清涼山、八字山、老虎山、雨花崗、石子崗、古平崗、鼓樓崗等。構成了「龍蟠虎踞」的地勢格局。自古以來被認為有帝王之氣。
【沿革】
南京古為吳地,位於「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揚州地域。前495年,傳說吳王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范蠡築越城,位置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金陵邑,故南京別稱「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屬會稽郡。
211年,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為避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589年隋滅陳,擒陳後主,平毀城邑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唐朝初年置江寧郡,後置升州,再後改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宋置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1356年,明朝定都於此,為京師應天府。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1645年,南京降為江寧。清初時為江南省省府,以後直到清末一直是兩江總督(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駐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國也定都於此,號「天京」。
1927年(民國16年)中華民國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發生了「南京大屠殺」的悲劇,國民政府西遷陪都重慶;1946年(民國3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進攻國民黨反動派中心南京,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政府南遷廣州,又轉遷台北。
1949年(民國3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成為中央直轄市,1950年1月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仍為中央直轄市,同時政務院設有駐寧辦事處。1952年江蘇建省,南京降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為中央計劃單列市,1994年為副省級城市。
【交通】
南京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和長江下游流域的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市內公共交通.南京街頭各種交通工具南京市擁有較為便捷的公交網路,目前由四家公司運營(總公司、中北巴士、雅高巴士和新城巴士),有170多條線路通達城市主城區所有部分。南京地鐵一號線已經投入使用兩年,在「十運會」期間獲得好評,二號線將於2009初投入運營,南京市規劃於2050年建成長達433公里的包括地鐵和輕軌的軌道交通網路。
公路 南京有60多條國道和省道連接中國其他區域。有滬寧、寧合、寧杭、寧通、寧連等高速公路。南京都市圈建設寧揚(州)、寧鎮(江)、寧淮(安)、寧蚌(埠)、寧合(肥)、寧蕪(湖)、寧杭(州)和寧高(淳)等8條運輸通道。南京市內有公路里程230公里,密度為3.38公里/平方公里。
鐵路 .京滬鐵路(北為津浦線、東為滬寧線)、寧蕪鐵路和寧啟鐵路(現只到南通)交匯於南京,使南京成為連接北部、東部和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的有寧西鐵路、寧杭鐵路、寧淮鐵路以及沿江鐵路。
航空
祿口國際機場距南京市中心直線距離為35.8公里,目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總體規劃為年飛行36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2004年實際旅客接待量45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8萬噸。目前機場有85條國內國際航線,國際客運航線目的地有日本、韓國、泰國和新加坡等地,貨遠航線目的地有韓國、新加坡、泰國、美國、荷蘭等地。
水運 . 南京港是中國最大的內河港口,2004年吞吐量1.18億噸,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為近50萬標箱。港區全長98公里,有64個泊位,其中16個可停靠萬噸級船舶。南京港同時是長江沿岸最大的集裝箱港。
【經濟】
地區生產總值:2773.78億元 (2006年),2007年初步核算3275億元。
中國百強城市:2004年列第7位.
財政.2006年南京市財政總收入603.9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6.44億元。2007年財政總收入628.5億元(新口徑,包括上劃中央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不包含政府基金預算收入和社保收入),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30.2億元。
工業.南京的工業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機械、生物制葯、食品飲料、儀器儀表等產業佔有重要地位。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92.81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1196億元,利稅總額407.98億元,利潤總額214.88億元。2007年預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新口徑,年銷售收入1000萬以上的工業企業)5735億元,實現利稅590億元,利潤360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預計1405億元。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高新技術工業總產值2340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20億元。
著名企業.熊貓電子,揚子石化,金陵石化,躍進汽車, 江南光電 .著名的私營企業有雨潤、太平洋建設、蘇寧電器、五星電器、金盛、斯威特、力聯、石林、天地等。
2006年南京旅遊總收入達到462.80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旅遊創匯達6.77億美元,2007年預計實現旅遊總收入590億元,其中國際旅遊創匯8.1億美元。2006年末,全市擁有A級旅遊景點28個,其中4A級景區7個,旅遊星級賓館飯店127家,其中五星級賓館8家,各類旅行社410家,其中從事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27家。2007年末,全市擁有4A級旅遊景點8家,5A級旅遊景點2家,旅遊星級飯店138家,各類旅行社436家,其中從事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27家。
【文化】
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原中央圖書館、江南圖書館,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新館目前已經建成。全市公共圖書館藏書2006年末為1186.8萬冊,2007年末為1190萬冊。
博物院.主要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簡介:原名中央博物院,中國第一座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中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2006年末文物藏品537826件。
美術機構.主要美術機構:江蘇美術館、南京美術館、南京書畫院、金陵書畫院、江蘇國畫院、江蘇省國畫院。
戲劇演藝機構 .主要戲劇演藝機構:南京小紅花藝術團、南京歌舞團、南京民樂團、南京市京劇團、南京市越劇團、南京市雜技團、江蘇昆劇院、江蘇京劇院、江蘇歌舞劇院、江蘇省地方戲曲劇院、南京電影製片廠。
『陸』 金陵是什麼地方
「金陵」是「南京」的同義詞。「金陵」原是山名,「陵」作「山陵」解,就是現在的鍾山的意思,也是南京的古時用的別稱。叫金陵的地名頗多,比如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鎮 、商州城西金陵寺鎮 、江蘇省豐縣范樓鎮金陵鄉 。
『柒』 南京為何叫金陵
因為金陵是南京最雅緻而古老的正式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金陵名稱來歷介紹:
其來歷,一般認為因南京鍾山在春秋時稱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殺越王無疆,盡取越國奪取的吳國的地域,而在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稱為金陵邑。那時的鍾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石頭山當時是金陵山余脈的一部分,所以這座建在石頭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為"金陵邑"。
唐代《建康實錄》對此有明確記載:"因山立號,置金陵邑"。陵,作為名詞一般有二義。一為《說文解字》上講的"大阜",就是較高的山。二是借用為帝王的墳墓。古人把山陵比作最高統治者,帝王的去世稱為"山陵崩"。帝王墳高起像一座山,建墳往往是在帝王活著的時候,為避不吉,諱稱為陵或山陵。
在"因山立號"說中,"金陵"原是山名,"陵"作"山陵"解。金陵,就是現在的鍾山,又稱蔣山、紫金山。《輿地誌》說:"蔣山古曰金陵山,縣之名因此山立"。當時很多地方都以山名做地名,陵就是山,金陵就是金色的山。在"金陵"之後加一個"山"字,已是後來的習慣了,古時應該就是叫金陵。鍾山頂上的岩石泛紫色,類赤,所以稱金陵,其名因山石顏色而來,而其實山上並無金礦。"金陵"之"金",作金色解,其實是指銅的顏色,而非黃金。銅也稱赤金,我們現在把純銅稱為紫銅。這與後人稱其為紫金山是一樣道理。當然,如果要按現在的認識,就應該是"銅色之山"了。
鍾山的古稱"金陵"在這一地區是神聖的。楚國地名往往用"陵",就是高山崇拜的必然結果。楚威王選用祖山為邑立名,符合古人命名城邑的習慣。由於當年的長江還在清涼山的西麓下流過,金陵邑臨江控淮,形勢十分險要,所以楚威王選在這里置金陵邑,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
金陵邑是南京歷史上年代僅次於越城的第二座古城。當時的"金陵邑"只是個具有軍事意義的小城堡,城市規模不大。城區結構上看,它貌似小城堡;但從性質講,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它是一座具有行政區治所性質的古城,標志著南京設置行政區劃的開始,也是南京稱為金陵的發端。而由於"金陵邑"險要的地理位置,隨著此地影響力的越來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響。
舊稱介紹:
舊稱: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寧、丹陽、金陵、秣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升州(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南京、南都、天京、首都別稱:龍盤虎踞(龍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開明之城、江南佳麗地、鍾山風雨帝王城。
(7)金陵是什麼地理地鐵擴展閱讀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km²,2017年建成區面積1398.69km²,城鎮化率82.3%,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 ,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 ,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參考資 料:南京名稱"金陵"的由來—中國社會科學網 南京—網路
『捌』 金陵是什麼地方
金陵是南京的古稱,也是南京最雅緻的別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公元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金陵從此崛起,使中國的政治中心走出黃河文化板塊的格局,引領了長江流域及整個中國南方地區的發展,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金陵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中國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深遠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衣冠南渡使漢民族在金陵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被歷代所傳誦
『玖』 金陵是哪個城市
金陵(南京的古稱,中國古代都城)。
「金陵」二字最早用於城名是在戰國時期。古代地方誌記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殺越王無疆,盡取越國奪取的吳國的地域,而在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稱為金陵邑,或石首城。
那時的鍾山叫作金陵山,她的余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石頭山當時是金陵山余脈的一部分,所以這座建在石頭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為「金陵邑」。唐代《建康實錄》對此有明確記載:「因山立號,置金陵邑」。
南京的眾山屬寧鎮丘陵,這一帶山嶺都不算高,400米以上的就更少,鍾山以海拔448米高度雄居第一,相對而言,可謂巍巍鍾山了。高山對人類生活有很大影響。原始崇拜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就是高山崇拜。原始人認為,高山是神靈的居所,也是人類與天神溝通的途徑,她具有神秘和靈驗的特性。
所以人類一直對高山滿懷敬畏之情。各地區居民在自己生活的區域選擇一座高山作為崇拜對象,以滿足心靈的寄託。古人把一個地區有聯系的眾山之首稱為「祖山」,作為地區的標志,鍾山就具有這樣的地位,她是南京地區居民心目中的聖山。
鍾山的古稱「金陵」在這一地區是神聖的。楚國地名往往用「陵」,就是高山崇拜的必然結果。楚威王選用祖山為邑立名,符合古人命名城邑的習慣。
由於當年的長江還在清涼山的西麓下流過,金陵邑臨江控淮,形勢十分險要,所以楚威王選在這里置金陵邑,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金陵邑是南京歷史上年代僅次於越城的第二座古城。從城區結構上看,她貌似小城堡;但從性質講,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她是一座具有行政區治所性質的占城,標志著南京設置行政區劃的開始,也是南京稱為金陵的發端。
當時的「金陵邑」只是個具有軍事意義的小城堡,城市雖然規模不大,但她卻是南京設置行政區劃的開始,也是南京稱為「金陵」的發端。而由於「金陵邑」險要的地理位置,隨著此地影響力的越來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響。
金陵小吃:
金陵小吃,即南京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品種繁多,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多達百十多個品種。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咸俱有,形態各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秦淮河夫子廟地區,夫子廟秦淮小吃手工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
除夫子廟外,在湖南路、新街口、朝天宮、長樂路、山西路、中央門、惠民橋、燕子磯等地,也逐漸形成了比較集中的點心小吃群。
『拾』 金陵」指的是哪個城市
指的是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
2019年1月,南京市入選「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榜單。同月,南京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榜單。
(10)金陵是什麼地理地鐵擴展閱讀:
南京金陵名稱的由來:
「金陵」原本是鍾山最早的名稱,後來成為南京的地名。劉宗意指出,陵,作為名詞有二義。一為《說文解字》上講的「大阜」,就是較高的山。二是借用為帝王的墳墓。
古人把山陵比作最高統治者,帝王的去世稱為「山陵崩」。帝王墳高起像一座山,建墳往往是在帝王活著的時候,為避不吉,諱稱為陵或山陵。
他介紹,在「因山立號」說中,「金陵」原是山名,「陵」作「山陵」解。金陵,就是現在的鍾山,又稱蔣山、紫金山。《輿地誌》說:「蔣山古曰金陵山,縣之名因此山立」。
當時很多地方都以山名做地名,陵就是山,金陵就是金色的山。在「金陵」之後加一個「山」字,已是後來的習慣了,古時應該就是叫金陵。鍾山頂上的岩石泛紫色,類赤,所以稱金陵。
其名因山石顏色而來,而其實山上並無金礦。「金陵」之「金」,作金色解,其實是指銅的顏色,而非黃金。銅也稱赤金,我們現在把純銅稱為紫銅。這與後人稱其為紫金山是一樣道理。
當然,如果要按現在的認識,就應該是「銅色之山」了。「金陵」二字最早用於城名是在戰國時期。古代地方誌記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殺越王無疆。
盡取越國奪取的吳國的地域,而在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稱為金陵邑,或石首城。那時的鍾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石頭山當時是金陵山余脈的一部分。
所以這座建在石頭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為「金陵邑」。唐代《建康實錄》對此有明確記載:「因山立號,置金陵邑」。南京的眾山屬寧鎮丘陵,這一帶山嶺都不算高,400米以上的就更少。
鍾山以海拔448米高度雄居第一,相對而言,可謂巍巍鍾山了。高山對人類生活有很大影響。原始崇拜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就是高山崇拜。原始人認為,高山是神靈的居所。
也是人類與天神溝通的途徑,它具有神秘和靈驗的特性。所以人類一直對高山滿懷敬畏之情。各地區居民在自己生活的區域選擇一座高山作為崇拜對象,以滿足心靈的寄託。
古人把一個地區有聯系的眾山之首稱為「祖山」,作為地區的標志,鍾山就具有這樣的地位,它是南京地區居民心目中的聖山。鍾山的古稱「金陵」在這一地區是神聖的。
楚國地名往往用「陵」,就是高山崇拜的必然結果。楚威王選用祖山為邑立名,符合古人命名城邑的習慣。當時的「金陵邑」只是個具有軍事意義的小城堡,城市雖然規模不大。
但它卻是南京設置行政區劃的開始,也是南京稱為「金陵」的發端。而由於「金陵邑」險要的地理位置,隨著此地影響力的越來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