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湖南地理的介紹
湖南屬於內陸省份,位於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於全境而簡稱「湘」,全省面積過半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地圖坐標為東經109°—114°、北緯20°—30°之間,相鄰有六個省市即廣東、江西、湖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重慶直轄市。
地形概況
全省以中、低山與丘陵為主,面積約為14.9萬平方公里,佔70.2%;崗地與平原約為5.2萬平方公里,佔24.5%;河流湖泊水域面積約為1.1萬平方公里,佔5.3%。本省東、南、西三面山地環繞,中部和北部地勢低平,呈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
西北有武陵山脈,西南有雪峰山脈,南部為五嶺山脈(即南嶺山脈),東面為湘贛交界諸山,湘中地區大多為丘陵、盆地和河谷沖擊平原,除衡山高達千米以外其他均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為洞庭湖、與湘、資、沅、澧四水尾閭的河湖沖積平原,地勢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狀匯入洞庭湖。
最高點位於石門境內的壺瓶山,海拔2099米。湖南海拔超過2000米的山峰有五座,另外四座為炎陵(原「酃縣」)的斗笠頂海拔2052米,桂東的八面山2042米,城步的二寶頂2021米和道縣的韭菜嶺2009米。
地形分布格局
武陵山脈位於湘西北角,屬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地勢大致從西北向東南漸降。澧水的源流與支流多發源於西北流向東南,成為平行狀水系注入幹流,最後轉向東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湘西北的雪峰山脈地勢較高,南端高達1500米左右,主峰蘇寶頂海拔1934米。雪峰山脈為資江與沅水的分水嶺,貫穿於湖南西部,成為湖南西部地區交通的主要屏障。
湘南邊緣山地屬五嶺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為長江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山間盆地較多,谷地為交通要道。南嶺山地,山體大,延伸長,山勢高。
湘中大部屬湘中丘陵,台地廣布,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間,紅岩盆地眾多,主要盆地有衡陽盆地、株洲盆地、長沙盆地、永興茶陵盆地和攸縣盆地等,均為紅岩盆地,盆地沿河區域常有河流沖積平原,為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與農業區。
從形態上看,湘中丘陵的起伏與高度不完全一致,丘陵的頂部比較平坦。衡山位於丘陵台地之上,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為中國名山五嶽之一的南嶽。
湘北為洞庭湖湖積沖積平原,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河流、湖泊分布廣,堤垸眾多。一般的堤垸邊緣的位置較垸心高,土壤以粉沙壤土或輕粘土為主,土壤肥沃,為重要產糧區。
河流
湖南河網縱橫,幾乎全為洞庭湖水系,長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條,其中以湘江、資江、沅水和澧水四條河流最大。剩餘的一小部分為珠江水系。源自廣西東北部海洋山西麓的湘江全長856公里,為本省流量最大、經濟價值最高、流域最廣的河流。
沅江源自貴州雲霧山,全長1033公里,為湖南境內最長河流,流量僅次於湘江,由於流經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雪峰山,水能資源極其豐富,在上面有湖南最大的水電站五強溪水電站。此外還有資江上的柘(zhè)溪水電站 。
湖泊
洞庭湖為湖南最重要的湖泊,北接松滋、太平、藕池和調弦(已堵)四口納長江洪水,從岳陽城陵磯匯入長江,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重要作用,是長江中游地區的天然水庫。由於大面積的圍湖造田(人為原因)和泥沙淤積(自然原因),湖面逐年縮小,其作用也在減小。
洞庭湖由全國第一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變為了僅次於鄱陽湖的第二大淡水湖。目前,人們在河流上游植樹造林,在洞庭湖區退耕還湖,洞庭湖的面積有了一定的回升,將有可能超過鄱陽湖。
氣候
湖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濕潤,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年平均氣溫16-18°C。極端最高氣溫43.7℃(1951年8月7日,永州),極端最低氣溫-18.1℃(1969年1月31日,臨湘)。
自然資源
湖南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之鄉」。已探明的有色金屬礦產達37種。鎢、鉍、銻儲量居全國之首,釩、錫、石墨、重晶石等礦產儲量豐富,居全國前列。大型礦山有位於婁底冷水江的世界銻都錫礦山、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柿竹園、水口山鉛鋅礦等。
(1)湖南屬於什麼地理擴展閱讀:
簡介
湖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處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南部,宋代劃定為荊湖南路而開始簡稱湖南,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南北而簡稱「湘」,也稱瀟湘,省會駐東北部的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
湖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相傳炎帝神農氏在此種植五穀、織麻為布、製作陶器,坐落於炎陵縣西部的炎帝陵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舜帝明德天下,足歷洞庭,永州九嶷山為其陵寢之地。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時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說,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
湖南土地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佔中國國土面積的2.2%,在各省市區面積中居第10位。下轄13個市、1個自治州(122個縣、市、區),2016年,湖南省地區生產總值31244.7億元,比2015年增長7.9%。截至2016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82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98.6萬人,城鎮化率52.75%,比上年末提高1.86個百分點。
文化
湖湘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多樣性結構中的—個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近百年來,隨著湖湘人物在歷史舞台上的出色演繹,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廣泛矚目與確認。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
湖湘哲學思想以宋代胡安國為開創者,歷胡宏、張栻、王船山、曾國藩、譚嗣同、楊昌濟,以至毛澤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湖湘文學藝術具有「文道合一」的明顯特點。以曾國藩為首的「湘鄉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這一特點,在毛澤東身上也鮮明地反映出來。
湖湘教育大興於宋代,歷時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重視學思並重與知行統一,重視獨立思考與理性批判。嶽麓書院就是此一傳統的見證與代表。
❷ 湖南屬於哪個地區華中還是華南
湖南屬於華中地區,華中地區是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截至2016年底,華中地區常住總人口約2、22億人,生產總值約10、37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4、66萬元。華中地區位於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干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❸ 湖南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湖南屬於南方。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省境絕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稱湖南;湘江貫穿省境南北,故簡稱湘。地處東經108°47′~114°15′,北緯24°38′~30°08′,東以幕阜、武功諸山系與江西交界;西以雲貴高原東緣連貴州;
西北以武陵山脈毗鄰重慶;南枕南嶺與廣東、廣西相鄰,北以濱湖平原與湖北接壤。省界東到桂東縣黃連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縣韭菜塘,南起江華瑤族自治縣姑婆山,北達石門縣壺瓶山。東西寬667公里,南北長774公里。
湖南地處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地勢呈三面環山、朝北開口的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構成,地跨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湖南人愛吃辣椒,每道菜都是辣辣的,有人說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毛澤東曾這樣說過:「敢吃這種辣椒,世界上便再沒有不敢做的事。當年起來造反的紅軍,沒有不吃辣子的。」可以說,湖南人嗜好辣椒已到了「無辣不下飯」的程度。
湖南人吃辣椒花樣繁多,除烹調做佐料外,還常單吃,有浸辣椒、剁辣椒、泡辣椒、辣椒醬;有用辣椒拌豆豉、拌香椿的,還有干炸辣椒的。外出旅行,自帶上些辣椒製品,既可下飯,又可怯寒提神。
湘菜中的辣味有很多講究,分為酸辣、麻辣、糊辣、油辣、香辣、脆辣、鮮辣、苦辣等等,各種辣味放到不同的菜餚中都有不同的調味作用。
❹ 湖南屬於什麼地區
湖南從地理上講系兩湖地區.還有就是華南地區.不過中國人習慣把兩廣(包括港澳海南)為華南,
湖南又屬於湘江流域地區.
大陸型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地區
湖南還是湖南話地區
❺ 湖南是屬於華中還是華南
湖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處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南部,宋代劃定為荊湖南路而開始簡稱湖南,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南北而簡稱「湘」,也稱瀟湘,省會駐東北部的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湖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相傳炎帝神農氏在此種植五穀、織麻為布、製作陶器,坐落於炎陵縣西部的炎帝陵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舜帝明德天下,足歷洞庭,永州九嶷山為其陵寢之地。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時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說,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湖南土地面積21、18萬平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
以上按小區域分。如果按大區域分,那就算是華南地區的了
當然是華中,湖北的「北」是相對於洞庭湖來說,但其實湖北的地理位置是屬於中部,中部崛起就是開發湖北等中部省分,在古代中原主要是今天的河南,而河南還在湖北的北部,所以湖北肯定是中部,湖北的大學有很多前面冠名「華中」,象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❻ 湖南屬於華中還是華南地區
湖南屬於華中地區。中國華中地區,簡稱華中,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5點9。截至2017年底,華中地區常住人口約2點23億人,生產總值約11點6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5點20萬元。
湖南氣候特徵
湖南省屬於亞熱帶,而它和世界上同緯度其它一些亞熱帶地區的乾燥荒漠氣候不同,因其處於東亞季風氣候區的西側,加之地形特點和離海洋較遠,導致湖南氣候為具有大陸性特點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既有大陸性氣候的光溫豐富特點,又有海洋性氣候的雨水充沛、空氣濕潤特徵。
湖南氣候的大陸性特徵主要表現在氣溫的年變化大,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最冷月多出現在一月而最暖月多出現在七月。形成湖南大陸性氣候特徵的地理原因是由於省境距海洋較遠,且境內山脈多呈東北向西南走向,這種地理特點對湖南季風氣候有著明顯的制約作用。
呈東西走向的南嶺山脈橫亘在湖南和兩廣的邊界上,它的存在對湖南氣候有著重要影響,它使得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受阻在湖南上空形成冷空氣墊,這對湖南冬季嚴寒和陰雨日數增加及冰凍頻繁發生都有直接影響,尤其是對春秋季節低溫陰雨的持續發生起著重要作用。
❼ 湖南屬於中國的什麼地區
湖南屬於中國的華中地區。
❽ 湖南是屬於華南還是華什麼
湖南屬於華中地區。
❾ 湖南省地理
以下我分為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角度分別來解釋湖南省的地理全貌。
自然地理: 湖南位於我國東南腹地,長江中游,是連接東部沿海省與西部內陸省的橋梁地帶。全省土地面積 21.18萬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區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內最大河流為湘江,而簡稱「湘」。 湖南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境內山地約占總面積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約佔一半。主要山脈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羅霄山及南嶺山脈。省內最高峰為炎陵縣的酃峰,海拔 2122米;最低點為臨湘市的黃蓋鎮,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匯聚洞庭湖,經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
r人文地理:湖南是我國人口眾多的省份之一, 2001年末全省總人口6595.85萬人,在全國31個省市中,僅低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四川,排名第7位。湖南又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11人,比全國平均人口密度高1倍多。
湖南是一個多民族省,全國 56個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內生活。少數民族分布在全省14個市州,但多數在湘西、湘南一帶,呈小聚居、大分散態勢。
湖南是我國旅遊大省之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極為豐富,素以名山名水、名樓名寺、名城名人著稱於世。旅遊勝地星羅棋布,遍及全省。主要有: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岳陽、鳳凰;省歷史文化名城永州、衡陽、郴州等6處。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嶽衡山、武陵源、岳陽—洞庭湖、韶山、嶽麓山、崀山6處;省風景名勝區桃花源、蘇仙嶺、猛洞河、吉首德夯等22處。
國家森林公園莽山、雲山、九疑山等22處;國家自然保護區東洞庭湖〔濕地〕、壺瓶山、八大公山等6處;省自然保護區洛塔、大圍山、八面山等17處。
全國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炎帝陵、舜帝陵、蔡侯祠、屈子祠、三絕碑、浯溪石刻、杜甫墓、銅官窯、張谷英村、毛澤東故居、劉少奇故居、彭德懷故居等古陵,古碑,古建築,古遺址及近現代重要史跡200多處。
❿ 湖南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屬於南方。
中國的南北以秦臨淮河作為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常特指位於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在我國,「南方地區」一般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
省份有: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廣東、海南、香港、澳門與台灣。
(10)湖南屬於什麼地理擴展閱讀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台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
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台風影響大。冬季氣溫在0度以上。雷州半島,雲南和台灣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雲南,廣東,海南,台灣受寒潮影響小。
南方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大,雨季長。每年5月份夏季風從華南沿海登陸,雨季開始。6、7月份夏季風勢力增強北抬,形成江淮准靜止鋒,陰雨連綿,主要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流域。
7、8月易形成伏旱。9月,降雨鋒面南移至該區域,10月以後冷空氣勢力進一步增強,夏季風移出該區域,雨季結束。此外,西南地區常受西南季風影響。
北方地區的冷空氣及西南氣流受地形阻擋而形成,常出現連綿陰雨天氣。出現在冬半年,位置介於昆明和貴陽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