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日本1、地理位置(1)經緯度位置:大致范圍30°N—45°N,130°E—145°E。大部分地區位於溫帶和亞熱帶。(2)海陸位置: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部隔日本海與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與中國隔海相望。2.領土組成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等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3.地形特徵:(1)日本多山,國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沿海一帶分布著狹小的平原。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2)海岸線曲折有許多港灣(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群島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躍)日本海拔最高的山是富士山(3776米),它是一座活火山4.氣候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日本的季風氣候海洋性顯著,與同緯度大陸地區的季風氣候相比,夏季涼爽,冬季溫暖,降水比較豐富。5.資源(1)日本礦產資源缺乏,大多需要進口。(2)日本水能資源豐富。原因是日本多山地、丘陵,地勢起伏,落差大,河流短小急促,水能豐富。但日本的河流不利於航行。(3)日本森林資源非常豐富。日本森林覆蓋率很高,大約70%以上,但日本所需木材的80%仍是進口。(4)漁業資源豐富。有世界非常著名的漁場——北海道漁場,成因是處於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的交匯處,餌料豐富,魚群密集。(二)人文地理特徵1.發達的經濟2.發達的工業3.漁業發達,農業單產高
『貳』 日本地理的介紹
日本是位於中國大陸之東北偏北、朝鮮半島之東、西伯利亞以南的東亞國家,有效管轄范圍介乎北緯20°25′至45°31′之間(未包含與俄羅斯的南千島群島主權爭議領土擇捉島,包含在內則最北端為45度33分)、東經122°56′至153°59′之間,所處時區是UTC+9,比格林威治標准時間快9小時。
『叄』 日本的地理知識介紹
自然地理: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人口:1.2776億人(截至2005年10月1日),其中男性為6234萬人;女性為6542萬人。
民族與宗教: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北海道地區有少量人會阿伊努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別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首都:東京【東京(とうきょう)】(Tokyo),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東京1月平均氣溫3℃,8月氣溫為25℃。
行政區劃: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直屬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縣都擁有自治權。下設市、町、村。其辦事機構稱為「廳」,即「都廳」、「道廳」、「府廳」、「縣廳」,行政長官稱為「知事」。每個都、道、府、縣下設若干個市、町(相當於中國的鎮)、村。其辦事機構稱「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長官稱為「市長」、「町長」、「村長」。
日本被劃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1都,1道,2府,43縣。
北海道 (1) - 北海道
本州島 (34)
東北 - 青森縣 - 岩手縣 - 宮城縣 - 秋田縣 - 山形縣 - 福島縣
關東 - 茨城縣 - 栃木縣 - 群馬縣 - 崎玉縣 - 千葉縣 - 東京都 - 神奈川縣
中部
甲信越 - 山梨縣 - 長野縣 - 新潟縣
北陸 - 富山縣 - 石川縣 - 福井縣
東海 - 岐阜縣 - 愛知縣 - 靜岡縣
近畿 - 三重縣 - 滋賀縣 - 京都府 - 大阪府 - 兵庫縣 - 奈良縣 - 和歌山縣
中國 - 鳥取縣 - 島根縣 - 岡山縣 - 廣島縣 - 山口縣
四國 (4) - 徳島縣 - 香川縣 - 愛媛縣 - 高知縣
九州島 (8) - 福岡縣 - 佐賀縣 - 長崎縣 - 熊本縣 - 大分縣 - 宮崎縣 - 鹿兒島縣
沖繩 - 沖繩縣
簡史:公元4世紀中葉,日本出現統一的國家——大和國。5世紀初,大和國發展到鼎盛時期,勢力曾擴大到朝鮮半島南部。公元645年發生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天皇為絕對君主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公元12世紀末進入由武士階層掌握實權的軍事封建國家,史稱「幕府」時期。1853年7月8日,剛剛躋身於強國之列的美國,派出東印度艦隊司令佩理率領四艘全副武裝的黑色大船,闖入了橫須賀港。19世紀中葉,英、美、俄等國家迫使日本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激化,實行封建鎖國政策的德川幕府統治動搖,具有資本主義改革思想的地方實力派薩摩和長州兩藩,在「尊王攘夷」、「富國強兵」的口號下倒幕。1867年,27歲的澀澤榮一作為日本代表團的成員到了法國,參加巴黎萬國博覽會。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頒布了《五條誓文》,這是一個推動國家變革,開啟變法圖強大幕的總綱領。從此,日本進入了一個被稱為明治維新的時代。1868年,革新派實行「明治維新」,廢除封建割據的幕藩體制,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恢復天皇至高無上的統治。明治維新後,日本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1904年挑起日俄戰爭;1910年侵吞朝鮮。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九·一八事變 1931年日軍侵佔中國東北
七·七事變 1937年,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30多萬南京人民被侵華日軍集體大屠殺!!!
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5年8月 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
1945年8月15日 天皇向日本國民宣布日本戰敗(原聲)
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簽署投降書
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進入昭和時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戰後初期,美軍對日本實行單獨佔領。1947年5月實施新憲法,由絕對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從1955年至1964年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始終保持在9%以上。從1965年到1970年,這一增長率更是超過了10%。
日本的政黨: 戰後日本實行「政黨政治」,代表不同階級、階層的各種政黨相繼恢復或建立。目前參加國會活動的主要政黨有自民黨、民主黨 、公明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保守新黨等。當前執政黨是自民黨,首相安倍晉三。
經濟:政府以資本扶持工業與企業、強大的勞動力、高科技的發展以及較低的軍事預算比例(佔GDP的1%),幫助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並成為當今科技發達程度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以及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經濟特點是生產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緊密結合;強大的企業聯盟;以及部分城市人口的終身就業保障。然而這些特點目前都正隨著時代與社會環境變遷而慢慢流失。日本的經濟支柱—工業需要倚賴進口的原材料和能源。而較小的農業則倚賴政府的補助與保護,日本的大米能夠自給自足,但其他農作物的50%則需要進口。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漁業國家之一,捕魚量佔全球總捕魚量的近15%。日本經濟自1950年代末期起,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長:1960年代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計畫」,出現平均10%的增長;1970年代初期雖然碰上石油危機,平均仍有5%的增長;1980年代則為平均4%的增長。而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趨於不景氣,主要是由於1980年代末的過度投資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證券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政府改革經濟的努力成效不大,不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的美國經濟衰退只為當時的日本經濟帶來輕微影響。雖然日本經濟增長減緩,但失業率依舊長期處於低水平。擁擠的居住環境的以及人口老齡化是兩大長期問題。機器人製造則是主要的長期經濟優勢,全球720,000個機器人中,日本擁有410,000隻,可以說是機器人王國。
軍事:二戰後,美軍對日實行單獨軍事佔領,日本舊軍隊全部解散。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利堅合眾國支持日本發展軍事力量。日本防衛的基本政策是:在和平憲法下,實行專守防衛,堅持日美安保體制,確保文官統治,遵守非核三原則,有節制地增強防衛力量。1976年制訂《防衛計劃大綱》,提出防衛總體設想和擴軍方針:保持均衡發展的防衛態勢,堅持重視質量的建軍原則,使之能獨立應付有限的小規模戰爭。至1990年已基本達到大綱所定指標。1990年12月,日本內閣會議批准了新「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1991-1995年),規定5年軍費總額為22.75萬億日元,計劃的重點是注重質量,提高武器裝備水平,加強後勤、情報、通信建設,更多地承擔駐日美軍費用等。1995年11月日本政府又批准總額約25.1萬億日元為期五年的新《防衛計劃大綱》。2000年12月,日本政府制訂了新一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2001-2005年),總經費高達25.16萬億日元。1954年頒布《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正式建立陸、海、空力量組成的自衛隊,並成立防衛廳。內閣首相對自衛隊擁有最高指揮監督權。1956年成立國防會議。1986年7月「安全保障會議」取代原「國防會議」,負責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和一切與國家安全有關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防衛廳隸屬總理府,長官由文職人員擔任,受首相之命,通過陸、海、空軍幕僚長(參謀長)統帥陸海空自衛隊。統合幕僚會議(參謀長聯席會議)是防衛廳長官的輔助機構,負責擬定和調整三軍的作戰、訓練和後勤補給計劃,搜集分析軍事情報。2006年3月27日,日本防衛廳設立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的統合幕僚監部(聯合參謀本部),取代過去的統合幕僚會議。日本陸海空自衛隊的幕僚長過去分別聽從防衛廳長官指揮,各自向所屬自衛隊下達命令。今後,統合幕僚長將在防衛廳長官授權下,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並在「緊急」情況下組建「統合任務部隊」,執行彈道導彈防禦、大規模地震救災、國際救援等任務。自衛隊實行志願兵役制。陸上自衛隊服役期為2至3年,海、空自衛隊為3年。
教育:學制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大專2年至3年。實行9年義務教育。大學有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國家,教師的地位非常高,著名的國立綜合大學有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和慶應大學等。
新聞出版:綜合性日報社有121家。全國有影響的報紙通稱六大報:《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產經新聞》、《東京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全國發行的三大地方報為:《中日新聞》、《北海道新聞》、《西日本新聞》。較有影響的雜志有:《中央公論》、《東洋經濟》、《經濟學人》、《文藝春秋》等。廣播電台、電視台有近200家。全國性的電視、廣播公司主要有:日本廣播協會(NHK),1952年成立,屬半官方性質;東京廣播公司(TBS),1951年成立;日本電視廣播網公司(NTV),1953年成立。除日本廣播協會外,其他電視廣播公司均為私營。共同通訊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訊社,簡稱共同社。時事通訊社是日本第二大通訊社,簡稱時事社。
文化: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別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櫻花、和服、俳句與武士、清酒、神道教構成了傳統日本的兩個方面--菊與劍。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茶道也叫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現在,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於培養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日本國內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有茶室,可以輕松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公共設施的大廳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凈化的目的,因為神道教義認為鹽能驅趕鬼魅。相撲比賽在檯子上進行。整個檯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米。比賽時,兩位力士束發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裸體上台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檯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比賽在一二分鍾甚至幾秒鍾內便能決出勝負。相撲的裁判共由6人組成。主裁判由手持摺扇「行司」登台擔任,其餘5人分別在正面、東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於力土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級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級叫序口。一個普通力士要想獲得較高的等級是需要花費很大氣力的;不經過艱苦努力,要想獲得最低的等級,也是不可能的。
『肆』 介紹日本地理概況,包括自然,人文,經濟等各方面
日本(Japan),全稱日本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國名取「日出之國」之意,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日本主體民族為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6]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氣候
日本以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於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地形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
日本地形
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7]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自然資源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占日本陸地面積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盛產700多種魚類。[8]
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一,但不能簡單地將其稱作「單一民族國家」。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日本列島上除了人們熟知的「大和人」以外,還生存和繁衍著別具民族特徵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而天皇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如同世界上多數君主立憲制度,天皇沒有政治實權,但備受民眾敬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憲法沒有賦予君主任何權力的君主制國家。
shaorunjia2001真心為您解答~~
~親,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做錯了歡迎大家指出我的錯誤,畢竟我不是萬能的】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好評和採納後重新另外起一題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祝共同進步!
『伍』 簡評日本地理環境
1、位置及面積
日本位於歐亞大陸以東、太平洋西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國土被海完全包圍,並無與任何國家的陸地相連。西面的日本海對岸是俄羅斯、北朝鮮及韓國,西南面的東海面向中國大陸及台灣,南面面向菲律賓海的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
2、地質
日本列島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及菲律賓板塊四個板塊的交界處。太平洋板塊、北美洲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相互碰撞,使得日本列島逐漸從海中突起。
3、地形
日本國土約75%屬山地丘陵地帶,小規模的山間盆地及平原散布全國,成為民居、耕種、經濟活動集中之處。山地面積占土地面積最大的四國,為79.9%,其次九州佔64.8%,本州有63.6%,北海道最低,為49%。
(5)日本地理是講什麼的擴展閱讀
氣候條件:
日本一年四季分明。五月至九月,熱帶氣流從太平洋趨向日本,加上黑潮、親潮在周邊海域交匯,為日本帶來悶熱、雨量充沛的夏季。標志著夏季開始的「梅雨」雨季從南部開始向北部展開,這道降雨前鋒稱為「梅雨前線」。
日本全國可分為五個氣候區,分別是日本海型氣候區、太平洋型氣候區、中央高地型氣候區、瀨戶內海型氣候區和琉球群島型氣候區。日本海型氣候區的范圍的包括了北海道和本州島的日本海側地區。
『陸』 關於日本地理的相關知識
日本地震的原因 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日本的位置 亞州東部,太平洋西北部,西與韓國俄羅斯,中國隔海相望,東臨太平洋
日本的經濟貿易形勢 以高科技產品特別是電子產品為主,對外貿易為主
日本的地勢和上市走向 以山地為主,兼有小范圍平原 ,山勢以東北西南向為主
『柒』 日本地理知識概括有哪些
日本地理位置:
日本地處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西南部的九州長崎與中國上海市僅相距460海里。全國由本州、四國、九州和北海道4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是一個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
日本屬於東9時區,東京時間比北京時間早1小時。北緯約20度-46度,面積372,000kmm,南北長2,500km,由許多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日本主要的島嶼是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島。
日本國土約四分之三是山地與丘陵、缺少平地、使農業用地、城市用地的利用受到限制,在這狹窄的平地上生活著1億3千萬人。
日本的總面積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填海造陸的面積多達1600平方公里。
1.行政區劃:
日本全國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縣。部份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此外還有郡、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
2.主要城市: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東京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日本的皇居、國會議事堂、內閣、最高裁判所、各省廳、各國駐日大使館、大企業的本部、日本銀行、證券公司、百貨商店、報社及電視台都集中在東京。目前在東京特別區內和東京周邊已經形成了眾多副都心。
3.河流和平原: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4.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7)日本地理是講什麼的擴展閱讀
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度:
日本的國土約有四分之三為山體所覆蓋。本州中部地區被稱為「日本屋脊」,許多山脈的海拔超過3,000米。
位於山梨縣和靜岡縣的交界處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海拔最高的山。山梨縣境內的北嶽,海拔3,193米,是日本的第二大高峰。位於長野縣和岐阜縣境內的奧穗高岳海拔3,190米,橫跨山梨縣及靜岡縣的間之岳海拔同為3,190米,並列成為第三高峰。
由於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日本從最北端到最南端有多個火山區—通常認為有7個。在所有的火山中,約有110座為活火山。盡管日本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400,但在全球1,500座左右的活火山中,日本幾乎佔了1/10。
盡管火山會因其大規模的噴發而造成巨大的危害,但同時也創造出大量的旅遊資源。例如,日光、箱根和伊豆半島等一系列旅遊勝地便以其溫泉和誘人的火山美景而聞名遐爾。
日本群島下面的地殼極不穩定,蘊涵著極其豐富的能量。因此,日本也是最易遭受地震災害的國家之一。以日本的建築行業為首的各行各業,也紛紛在減震避災材料上大花心思,以求達到預防災難或者減小災難危害的目的。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地理
『捌』 日本地理概括
GeographyMain articles: Geography of Japan and Geology of Japan
Topographic mapJapan has a total of 6,852 islands extending along the Pacific coast of Asia. The country, including all of the islands it controls, lies between latitudes 24° and 46°N, and longitudes 122° and 146°E. The main islands, from north to south, are Hokkaido, Honshū, Shikoku and Kyūshū. The Ryukyu Islands, including Okinawa, are a chain of islands south of Kyushū. Together they are often known as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50] About 73 percent of Japan is forested, mountainous, and un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instrial, or residential use.[2][51] As a result, the habitable zones, mainly located in coastal areas, have extremely high population densities. Japan is one of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52]
The islands of Japan are located in a volcanic zone on the Pacific Ring of Fire. They are primarily the result of large oceanic movements occurring ove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ears from the mid-Silurian to the Pleistocene as a result of the subct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beneath the continental Amurian Plate and Okinawa Plate to the south, and sub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under the Okhotsk Plate to the north. Japan was originally attached to the eastern coast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The subcting plates pulled Japan eastward, opening the Sea of Japan around 15 million years ago.[53] Japan has 108 active volcanoes.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often resulting in tsunamis, occur several times each century.[54] The 1923 Tokyo earthquake killed over 140,000 people.[55] The most recent major quakes are the 2004 Chūetsu earthquake and the 2011 Tōhoku earthquake, a 9.0-magnitude[56] quake which hit Japan on March 11, 2011, and triggered a tsunami.[49]
『玖』 誰有關於日本的地理介紹
一.北海道地方:
1. 北海道島--日本四大島嶼中最北的島。面積--8.35萬km²。
人口佔全國的5%,阿伊努族人聚居的地方。二戰後日本國內其他島嶼的人也移居此地,現有人口約500多萬。
2. 以農業為主----北海道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石狩平原、十勝平原、上川盆地、名寄盆地、根釧高地均為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
主要農作物有---馬鈴薯、洋蔥、豆類、燕麥、薄荷、甜菜、亞麻、除蟲菊等。
畜牧業也很發達---養奶牛等。
林業---森林面積大,森林資源豐富,除出產木材外,還為造紙工業提供原料。
漁業---北海道漁場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漁業資源較豐富,且北海道多漁港。有利於海洋漁業的發展。
3.工業---沒有大規模的工業地帶,以加工工業為主。
4.札幌---北海道首府,位於石狩平原上。
5.北方四島---齒舞、色丹、國後、擇捉原為日本領土,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而被前蘇聯佔領,現俄在上述四島構建了很多軍事設施。
二.東北地方: 包括青森、岩手、宮城、秋田、福島。山形6縣。面積----約6.7萬km²,佔全國1/5,人口佔全國1/10。
1. 地形----以奧羽山脈為主縱貫中部,海岸曲折,有小平原散布在山間和海岸邊上,但缺水源,棄置未開發的土地多。
2. 氣候----受山地、季風、海洋等綜合影響,①氣溫 低。②東西氣候差異明顯。
3. 農業----水田作物以水稻為主,單產高,還有溫帶水果。如蘋果、桃、梨、柿子、葡萄、煙草是該地區的重要經濟作物。
4. 漁港----如鹽釜、石卷、女川、氣仙沼、宮古、八戶等。
5. 工業----近代工業發展遲緩,遠落後於其他地方。主要工業有水泥、煉油、紙漿、水產加工等。
6. 交通----是連接京濱地方和北海道的交通要道。有世界目前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長53.9km)
7. 中心城市----仙台市,位於宮城縣中部,東北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仙台曾是魯迅先生青年時代學醫的地方。
三.關東地方:
1. 關東地方----包括東京都、神奈川、埼玉、千葉、茨城、櫪木、群馬,一都六縣,面積----3.23萬km²,佔全國9%,人口佔全國30%。
2. 氣候----太平洋式氣候。沿海地區夏熱冬暖,雨量充足,內陸地區夏涼冬寒。
3. 農業----水稻、麥類、薯類、蔬菜等。農戶多飼養奶牛、禽畜飼養業也較發達,漁業發達。東京為日本大漁港之一。
4. 工業----有東京—橫濱區。①「臨海型」工業布局。
② 工業城市群密集。
③ 從事工業的人口多。
④ 工業部門多。
5. 城市:⑴ 東京---日本的首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工業城市、交通城市。
⑵ 橫濱---日本第二大城市,最大漁港。
⑶ 川崎---關東地方第三大城市,屬京濱區城市群的一個組成部分,東京—橫濱的衛星城。
四. 中部地方:
1. 中部地方---指本州島的中部地方,包括新瀉、富山、石川、福井(北陸地方)、靜岡、愛知(東海地方)、山梨、長野、岐阜(中央高地)共9個縣,面積---6.6萬km²,人口約2102萬。
2. 氣候----太平洋一側與日本海一側形成鮮明對比,太平洋一側夏季多雨,日本海一側冬季多雪。
3. 經濟:
⑴ 農業---以蔬菜、水果、花卉栽培及漁業為主。
⑵ 工業---有日本四大工業地帶之一的名古屋區。
工業部門有---軍工、飛機、造船、紡織、工具、電器、鍾表、儀器、木材加工、毛紡、陶器、汽車、鋼鐵、機械、金屬加工、緊密儀器等。
⑶ 商業---發達。日本全國三大批發商中心之一。外貿占重要地位。
⑷ 交通---有鐵路、公路、海運等,交通較為便利。
4. 城市: 名古屋---中部地方的中心城市。全國第四大城市(僅次於東京、大阪和橫濱)。以名古屋為中心,半徑約為40km的范圍形成大城市圈,叫「中京圈」,為日本四大城市圈之一。
五. 近畿地方:
1. 范圍---包括大阪、京都、兵庫、滋賀、奈良、三重和歌山。
面積---3.3萬km²。人口2220萬。人口密度高。
2. 氣候---大致可分為三個氣候區。
⑴ 中部低地---由於南北夾山,年降水量少,形成瀨戶內海型氣候。
⑵ 南部---受夏季東南季風影響,年降水量多達4000mm,形成多雨帶。
⑶ 北部---近日本海一側,冬季溫暖雨水較多,形成大陸性氣候特點。
3. 經濟---以工業、交通、金融、外貿等為主,農業不佔重要地位。
六. 中國、四國地方:
1. 范圍---包括岡山、廣島、山口、島根、鳥取、香川、愛媛、德島、高知9個縣,面積---5.07萬km²,人口---1194萬。
2. 氣候---⑴ 中國山地和四國山地---少雨,為瀨戶內海式氣候。
⑵ 南部---夏季高溫多雨,為太平洋式氣候。
3. 經濟---工業---交通為主,屬日本發達地區之一。
七.九州地方:
1. 概況----行政上包括福岡、左賀、長崎、大分、熊本、宮崎、鹿兒島、沖繩。面積---4.21萬km²,人口---1329.6萬。
2. 氣候----九州大部為太平洋式氣候,西北部屬日本海式氣候,瀨戶內海為瀨戶內海式氣候。
3. 經濟----工業為主,有日本四大工業地帶之一的九州工業區。
滿意採納哦,不滿意的地方請追問,我修改。
『拾』 日本的地理特徵
日本群島位於亞洲東部邊緣,在北緯31°~46°之間,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3,900多個小島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在第四紀時,由於日本海和台灣海峽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島。日本全部面積為37.7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島為36萬平方公里。日本群島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這個自然綜合體的前提。 日本群島在水平地形上的特點是:島勢狹長,海岸曲折,海灣眾多,因而群島的任何地方離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內。日本地表崎嶇多山,平原面積狹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島的地形中最占優勢,據統計,日本國有7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其中純山地即佔全國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與海岸平行,分內外兩帶,內帶位於日本海一側,主要包括奧羽、越後、飛驒等較大山脈;外帶位於太平洋一側,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關東、木曾、紀伊、四國、九州等山脈。日本群島的平原和低山僅占日本面積的13%,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本國最大的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拔僅50米,其前身為東京灣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此外,還有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帶的畿內平原等。 日本群島是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環,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稱於世。全境火山可分為8列,即千島火山脈、那須火山脈、鳥海火山脈、富士火山脈、乘鞍火山脈、白山火山脈、阿蘇火山脈和霧島火山脈。其中霧島火山脈從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島,並與台北大屯火山遙相連系。圓錐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餘年未見活動,山頂積雪、四時不化,有日本阿爾卑斯之稱。此外還有盾狀火山,但不如圓錐狀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蘇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狀活火山,火山口至今還常噴出大量的煙氣和火山灰。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帶分為兩列,日本海沿岸的稱內側地震帶,太平洋沿岸的稱外側地震帶。大地震多發生在外側地震帶,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區是在大阪、名古屋和東京附近一帶地區。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引起海嘯,死傷17萬多人。 日本群島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於0℃外,其餘均在0℃以上;最熱月出現在八月,在海洋氣團的影響下比較涼爽,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在20℃ 以上。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達3,000毫米以上;瀨戶內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島降水不但豐富,而且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但每年有兩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為熱帶氣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較多,而太平洋沿岸則夏季多雨。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水利資源豐富。降水較多,河水豐富,有較多的河水供工農業生產使用;同時,由於地形崎嶇多山,富水力資源,水能蘊藏量達5,000多萬千瓦,這對於礦物燃料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意義重大。但日本多數河流的航運價值不大。 自然植物種類豐富,森林面積很大,熱帶性植物較多,且與溫帶性植物混生,還有許多固有植物,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個重要特徵。由於日本地貌、氣候、土壤復雜,在第三紀中新世以前日本與亞洲大陸相連,使日本有可能擁有亞洲大陸的一切植物種屬;再加上日本沒有受到冰河之災,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種屬,因而日本列島植物種類豐富,約有1,000個屬,5,500多個種。日本植物中還有很多特有種,在北海道和奧羽地方還有熱帶性植物與溫帶性植物混生的現象,例如在北海道就雜有熱帶性的桂樹和花椒樹。日本森林面積的比重很大,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68%。溫帶針葉林有松、杉和落葉松;溫帶落葉闊葉林中主要有櫟屬、山毛櫸屬、槭、栗、公孫樹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為山茶樹、樟科、棕櫚科等;南部多櫻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