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什麼是地理地貌

什麼是地理地貌

發布時間:2022-06-01 03:38:26

❶ 地形和地貌的區別是什麼

一、定義不同

1、陸地表面各種各樣的形態,總稱地形。按其形態可分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種類型。地形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時刻在變化著。此外,還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2、地表起伏的形態,如陸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陸架、大陸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脈等。

根據地表形態規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陸與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單元,較小的地貌形態如有在流水和風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壟和沙波等。

二、形成原因不同

1、地形:七大洲的地形各具特色,歐洲、非洲、南極洲地形較為單一。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較低平,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個洲;非洲大陸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南極洲地面多被冰雪覆蓋,平均海拔超過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

南北美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大陸的地形,大體上可以分為西部、中部、東部三大地形區,所不同的是南北美洲地形組合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澳大利亞大陸的地形組合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地。亞洲地形最為復雜。

其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海底地形大體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洋盆三部分。海底地貌類型復雜,有很深的海溝、面積廣大的洋盆,以及綿延的海嶺等。世界最深海溝是位於太平洋的馬里亞那海溝,最高的山是喜瑪拉雅山。

2、地貌:地貌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對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地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地貌發展變化的物質過程稱地貌過程,包括內力過程和外力過程。

內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兩種營力,地貌是內力過程與外力過程對立統一的產物。根據形態及其成因,可將地貌劃分出各種各樣的形態類型、成因類型或形態—成因類型。。

三、實際應用不同

1、地形:平原一般好種植,所以農業社會重視平原。中國農業種植重視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功能及小型的山間平原。油氣在盆地,能源時代的地質學重視盆地研究。

2、地貌:海拔高度影響到農業的生產方式,不同海拔高度對工程建設的影響不同,地貌對城市的布局和景觀有直接的影響,地貌構成了景觀的骨架,形成風格各異的自然景觀。

❷ 泰山的地理地貌是什麼

1: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台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

2: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台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3:泰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山區,西南部為低山丘陵,東南部為平原。

❸ 什麼是地物,地貌,地形

  1. 地形:整體形狀,比如平坦,崎嶇等等

  2. 地貌:比地形更具體的地表形態(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也指傾斜狀況,東向西漸漸變高等等

  3. 地物:地表的物品,房子,山,樹林等等物品

❹ 貴州地理地貌特徵是什麼

1,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土地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

2,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 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 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

3,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特別是氣候獨特的可處。2002 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4,貴州植被豐厚,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組成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復雜。全省維管束植物( 不含苔蘚植物)共有269科、1655屬、6255種(變種)。植物區系以熱帶及亞熱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佔明顯優勢,如泛熱帶分布、熱帶亞洲分布、舊世界熱帶分布等地理成分佔較大比重,溫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還有較多的中國特有成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貴州植被類型多樣,既有中國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既有大面積次生的 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局限的珍貴落葉林。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而使各種植被類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錯綜,各種植被類型組合變得復雜多樣。

地形特徵:

1,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 貴州龍宮喀斯特地貌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❺ 地理的地貌有那幾種

坡地重力地貌:岩體或土體主要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發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態。這種位移的特點是整體向下運動,統稱為塊體運動,包括崩塌、滑動、蠕動、泥石流等。常見的重力地貌有崩塌面、崩塌倒石錐、滑動面、泥石流體、蠕動土屑等。大多數重力地貌的形成和發展,有賴於流水的誘發。由於流水的介入,坡面的磨擦阻力減小,使岩體或土體整體地向下運動,這與流水的面狀侵蝕和溝狀侵蝕(見河流作用)有顯著的不同。促使重力地貌發生的流水,並不成為搬運這種物質的介質,它只起給這種物質充水和潤滑的作用。重力地貌都發生在坡度較大的地區,多為山區的災害性地貌。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陸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動力。它在流動過程中,不僅能侵蝕地面,形成各種侵蝕地貌(如沖溝和河谷),而且把侵蝕的物質,經搬運後堆積起來,形成各種堆積地貌(如沖積平原),這些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
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大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
風成地貌和黃土地貌
冰川與冰緣地貌: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和由寒凍風化和凍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分別稱為冰川地貌與冰緣地貌。
海岸地貌:海岸在構造運動 、海水動力、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種地貌的總稱。

❻ 地貌有幾種都叫啥

海岸地貌、黃土地貌、風成地貌、喀斯特地貌
地貌
漢語拼音:dìmào
英文拼寫:[landforms,physical contours;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名詞解釋: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狀態。按其自然形態可分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名詞詳解:地表起伏的形態,如陸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陸架、大陸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脈等。根據地表形態規模的大小,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陸與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單元,較小的地貌形態如有在流水和風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壟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對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地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地貌發展變化的物質過程稱地貌過程,包括內力過程和外力過程。內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兩種營力,地貌是內力過程與外力過程對立統一的產物。根據形態及其成因,可將地貌劃分出各種各樣的形態類型、成因類型或形態—成因類型。地貌也叫地形,不過這兩個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區別,如地形圖一般指比例尺大於1:100萬著重反映地表形態的普通地圖,而地貌圖則是一種主要反映地貌形態——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專題地圖。在測繪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總稱。地形起伏的大勢一般稱為地勢。
喀斯特=海岸=風成=丹霞=雅丹=冰川=熔岩

❼ 什麼是地貌

地表的各種地形,總稱為地貌,也稱地形。地貌是由地球內力與外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以內力作用為主,外力作用為輔。內力作用形成地表的基本輪廓,外力作用則通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等作用塑造地表,使地表趨於平緩。根據海拔高度與起伏大小將地貌分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按成因分為:構造地貌、氣候地貌、侵蝕地貌、堆積地貌;按動力地貌可分為:流水地貌、冰川地貌、岩溶地貌、風沙地貌、海岸地貌。

❽ 地貌定義是什麼

什麼是地貌?
所謂地貌,就是地面高低起伏的樣子,如高山、丘陵、平原、谷地、沖溝等都是地貌。

先從地形談起。所謂地形,是指地勢高低起伏的變化,即地表的形態。諸如山脈、丘陵、河流、湖泊、海濱、沼澤等均歸屬之。假如以圖形表示,也就是用等高線繪制出來的地形圖。

如果要進一步追究,這里的山嶽為什麼如此高聳?那裡的山丘為什麼顯得低矮?為什麼河流會從這里通過,而且彎彎曲曲?湖泊的邊岸為何如此平直?諸如此類的問題,僅僅停留在地形的觀察上是解答不了的。而必須進一步研究高山和低山內在的岩石特徵和差異,或者研究地質構造有無控制之類;湖岸的平直,是否有巨大的斷層通過;河道的彎曲,是否在流域范圍內有軟硬不同的岩層控制所致。總之,我們研究了地表形態的差異原因或成因以後,才能解答這些問題,這就是地貌的具體內容。所以,地貌是在地形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須探究其前因後果。總之,地貌學乃是研究地形成因的科學。

❾ 地形、地貌和地勢,這三者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我們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由很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這些自然地理要素也可以稱為“圈層”,一般來說主要的自然地理圈層包括岩石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類圈等。這些圈層都作為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圈層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每一個圈層,比如岩石圈的發展變化,都受到其他圈層的影響和制約。所謂“岩石圈”通常是指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合在一起,也就是軟流層以上部分,平均厚度約為100至110千米左右,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岩石圈的頂部。

❿ 地理中的地貌,地勢,地形分別指的是什麼

1.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總稱,也叫地形。地表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成因也不盡相同,是內、外力地質作用對地殼綜合作用的結果。內力地質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陸分布的輪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決定了地貌的構造格架。而外營力(流水、風力、太陽輻射能、大氣和生物的生長和活動)地質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對地殼表層物質不斷進行風化、剝蝕、搬運和堆積,從而形成了現代地面的各種形態。
2.
地勢是指地表形態起伏的高低與險峻的態勢。包括地表形態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差或坡度的陡緩程度
3.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狀和地貌的總稱,具體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體共同呈現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種狀態。地形與地貌不完全一樣,地形偏向於局部,地貌則一定是整體特徵。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1)
[land
forms;physical
contours;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topographic]

(2)
包括地勢與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內的地表形態;
(3)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統稱。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地理地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