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學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

地理學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01 17:20:36

① 簡述地理學的性質和任務

性質:地理學是關於地球表層自然和人類社會諸事物在空間上相互依存與相互作用機理的知識體系,它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層,基本假設是:地球表層作為整體具有可以理解的空間秩序。
地理學的主要研究任務: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內容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

惠來一中地理科組

一、學生基本情況

今年我校高一級有22個班級,高二有7個文科班11個理科班,高三有9個文科班。學生人數較多,但是學生的基礎較差,不同年級存在不同的學習問題。特別是區域地理方面,很多學生對於各大洲的輪廓和我國的行政區劃都不了解。高三學生對備考的理念和要求也較低。

二、教學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目標計劃

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和高考要求,以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地理;以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於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為目標。

1、 學生能主動學習地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學習地理的習慣

2、 學生能對各地理區域有比較全面的認識。能詳細認識重點區域的地理條件,能對世界個區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3、 學會通過所學原理分析地理現象,具備分析區域條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樂於探究培養學生自製設備驗證地理原理的能力

5、 培養學生對地理終身學習的興趣,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從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識

四、教學目標實施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在教學中,第一,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 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盡可能在課堂上實現。

高一地理教學要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主線,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高一地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從人類和地理環境的關系著眼,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關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夠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作出獨立的判斷和適當的評價。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與人類發展有關的地理環境變化,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學生在經過高一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復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由於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學習主要由於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復習的自身特殊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初中區域地理知識在內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和選修六的學習與復習,學習任務重。

高三地理教學內容應以系統性的知識為基礎,著重於知識結構及聯系的理解和掌握,讀圖解圖能力的提升,聯系生活生產實際等相關問題的分析和解答,同時掌握好審題答題的技巧與方法,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理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加強個別指導,使學生整體得到成長。

總之,我們要努力創設適於學生的學習情境,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圍繞地理教學三個領域的目標,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學習時段內,在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地理素養都有所發展。

③ 請問七年級地理人教版的教學總目標是

加強教材、課標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內容,地理的學習方法,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布、地形、氣候等自然特徵,同時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點。

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讀圖、析圖能力。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相關專業:

地理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老百姓認為它是一個和旅遊、問路有關的學科,專家把它定義為運用科學手段研究地球規律的學科,高中生認為它是文科裡面運用數學知識最多的學科,大學生了解到原來它屬於理科的基礎學科。

地理學屬於理科,不僅具有其他理科所具備的理論性、重符號表達的特點,同時具備文科的描述性;不僅具備基礎學科的系統性、知識性,同時也具備應用學科的實踐性。

④ 地理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一、「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地理基本知識與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培養智能、發展個性的基礎,學生要想高效地參與地理教學過程、熟練地掌握地理學習方法、順利地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離不開地理基本知識與基本地理技能。因而,掌握地理基本知識與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課程的基礎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的第一條是「獲得地球和宇宙環境的基礎知識;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的主要特徵,以及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一條目標涉及的知識內容,側重自然地理。「地球和宇宙環境的基礎知識」屬於地球概論和天文學知識,「談天說地」是必要的,但是「談天」不是目的,「談天」是為了「說地」,所以這部分知識是學習地理環境內容的前提。有關「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的主要特徵,以及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知識應該說是高中地理課程的經典內容,並且它是學習人文地理、人地關系有關知識的基礎。這一條目標的完成重點通過必修模塊「地理 1」來實現。
「知識與技能」目標的第二條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理解人文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及主要途徑」。 這一條目標涉及的知識內容,側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系統地理的重要分支之一,與自然地理學並列為系統地理的兩大支柱。有關「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人文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等知識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的經典內容,這對於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等等都是極為重要的。並且,人地關系以及可持續發展理論不僅是高中地理課程,而且是整個基礎教育地理課程的核心論題。所以,關於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不僅在「知識與技能」目標中提出,而且還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體現。「知識與技能」第二條目標的完成重點通過必修模塊「地理2」 來實現。
「知識與技能」目標的第三條是「認識區域差異,了解區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途徑」。這一條目標和初中地理的區域地理教學目標有很大的不同。初中階段的目標是「知道世界、中國和家鄉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徵」,主要任務是了解地理概況,積累豐富的地理表象,「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而高中地理則要求從成因上認識區域差異,通過至少選擇 3 個中國案例、 1 個外國案例來認識區域同人類的關系、區域的開發整治、區域可持續發展等等。實際上教學目標的歸宿是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基本原理,區域是作為教學的載體。
「知識與技能」目標的第四條「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是一系列地理技能。這些技能是在初中階段學習基礎上的進一步鞏固、拓展和提高。例如:初中是「初步學會簡單的地理觀測 ……」 ,而高中則是「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地理觀測、地理實驗 ……」 ;初中是「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 ……」 ,而高中則是「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 ……」 ;等等。這些技能的掌握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而且對於學生的生活以及終身發展都極有裨益。
二、「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是基礎,但不是惟一的、終極的課程目標,有了知識與技能但不去運用、不會應用,是毫無意義的。 以往的教學大綱中也提出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和方法等要求,如運用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並作出判斷;根據地理基本概念,理解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等,但由於把能力要求和知識要求孤立起來和割裂開來,使得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因缺乏載體而與過程脫節,導致目標難以實現;以往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策略來學習的,死記硬背、題海訓練得到的高分,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所以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首次將「過程與方法」單獨列為課程目標闡述的一個領域,並且內容範圍也有所擴大,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正確地、熟練地掌握「過程與方法」,不僅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素質,而且它對於地理知識的掌握和地理技能的形成,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也都具有促進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第一條是「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並把地理信息運用於地理學習過程」,側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運用能力的培養。在高中階段,相對說來這條目標屬於初級水平目標,但作為高中學生來說,不會收集地理信息並將其運用於學習過程就談不上進一步的解決地理問題。所以它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基礎。
「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第二條是「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側重發現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的培養。第二條目標屬於在第一條目標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並且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條目標。其中,發現地理問題是前提,提出方案、對策是核心。至於途徑和方法,則倡導與他人合作,強調開展調查研究。
「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第三條是「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側重對地理學習結果的表達和交流能力的培養。以往的地理教學大綱,對於這一目標是忽視的。實際上,對於一個問題的正確表達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應屬於比較高層次的能力。表達者要讓聽者聽明白,首先必須把問題全部「消化」並能融會貫通,然後還應該做到表達的條理清楚、層次清晰,最後還應盡力講究語言的聲調節奏。實際上,表達能力是一項綜合的能力。此外交流也是一種能力,這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一種理念。
可以說,「過程與方法」這三條目標屬於三個不同的層級,級別逐漸提高並且形成體系,這對於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培養創新精神都是十分關鍵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與情感是互利互惠的關系。學習過程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總是影響著學習者的態度,從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學習效果的不同反過來又會使學習者產生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進而影響學習過程。新課程目標較之傳統教學大綱一個區別是更為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傳統的地理教育的目標主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養,很少關注他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即使有也是以思想教育為主,而思想教育目標並不能完全涵蓋地理學科的人文價值,也不能完全發揮地理的德育功能。可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課程的必要目標是其他要求所不能替代的、必不可少的。不僅如此,「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只是課程的一個必要目標,而且它還是課程追求的一個終極目標。確實,當一個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經歷的過程、形成的方法,最終都升華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升華為意識、觀念、責任、習慣,那末,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將使受益無窮的。
情意領域的目標不僅僅是單純的愛國主義情感,而是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情意領域目標的內涵比以往更充實、更豐富、更全面了。首先,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也是指內心體驗、情操陶冶。其次,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也是指科學的態度、求實的態度。第三,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人類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第一條是「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動機,以往僅僅被理解為一種手段和策略而已,它不可能成為地理教學活動的目標。而這次地理課程標准將其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認為興趣和動機本身就應該成為課程與教學的一個目標。這是因為學生假如沒有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動機,那末,地理學習活動就不可能有效運行,即使能短暫地運行但也不可能長時間地維持。這次,《地理課程標准》將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列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第一條,可見對情意領域這一方面內涵的重視。此外,科學態度、審美情趣的培養也是地理學科的重要任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第二條是「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關注國情、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是地理學科傳統、經典的課程目標,地理和歷史這兩門學科被稱為進行這方面教育的「雙翼」。有關情意領域在這一方面內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往已有很多剖析,這里不再贅述,這次《高中地理課程標准》繼續強調這些方面情感的培養。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在了解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方面,這次特別強調「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第三條是「了解全球的環境與發展問題,理解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以往的地理教學大綱在提出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往往還強調國際主義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國際社會強調「階級斗爭」、強調「反對共同的階級敵人」、強調「輸出革命」的「國際主義」,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已不合時宜。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具有時代特徵的「國際合作」和「全球意識」教育。作為地理課程,如何在全球的資源、人口、環境、經濟、社會與發展方面,進行「國際合作」和「全球意識」教育,則是地理學科義不容辭的重要使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第四條是「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持續發展教育在「知識與技能」領域已有目標要求,但是光知道「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及主要途徑」還不夠,還必須在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上,使學生進一步產生意識、形成觀念、增強責任、養成習慣。從而使遵守「環境道德」、「資源道德」、「人口道德」蔚成風氣,使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深入人心、產生行動。

⑤ 人文地理學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人文地理學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作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又稱人生地理學。它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

⑥ 地理學到底研究的什麼學地理的動機何在

地理學
目錄·學科概念
·發展歷程
·研究對象
·學科特點
·學科體系
·學科應用

學科概念
地球是人類的家,人類一直都十分關心自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面的狀況,從而萌生出各種地理概念。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知識的積累,逐步形成一門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區域分異的學科。簡單地說,地理學就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和保護地球表面的自然資源,協調自然與人類的關系。
geography一詞源自希臘文geo(大地)和graphein(描述)。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學。地理學描述和分析發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現象的空間變化,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重要的區域類型。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研究課題,曾被稱為科學之母。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區域和國家進行描述。傳統上,地理學在描述不同地區及居民間的情形時,就和歷史學密切聯系(如希羅多德);在確定地球的大小和地區的位置時,就和天文學及哲學有聯系(如厄拉多塞〔Eratosthenes〕和托勒密)。德國博物學者及地理學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興起現代地理學的一位關鍵人物,因為他作出了精確的測量、細心的觀察記錄以及對人文與自然特徵的重要區域類型的制圖。
地理學以往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今天已成為一門范圍廣泛的學科。地球表面各種現象的任何空間變化類型都受到影響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許多因素的制約,因而地理學家必須熟悉生物學、社會學及地學等學科。例如,非洲的沙漠化經常歸咎於乾旱,但研究表明,是因過度放牧、農業過度擴展和毀林燒柴而加劇的。許多現象是由其他學科的專家研究的,但地理學家的特殊任務是調查研究其分布模式、地域配合、聯結各組成部分的網路,以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
地理學可分為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區域地理學三個分支。自然地理學可再分為地貌學、氣候學、生物地理學和水文學。這一范疇特別注意沿岸地區、水資源及礦產資源(包括能源)和自然災害。人文地理學包括歷史地理學、文化與社會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包括對農業、工業、貿易和運輸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學。醫學地理學、環境管理和資源保護介於上述兩大領域之間。區域地理學的研究范圍可以是全世界,也可以是一個大陸、一個大文化區、一個國家、國家內一個區劃和一個城市。

發展歷程

地理學是一門即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明顯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學、近代地理學和現代地理學三個時期。

自遠古至18世紀末,是古代地理學時期,主要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而且這些記載多是片斷性的,缺乏理論體系,地理學內部尚未出現學科分化,各國的地理學基本上是在本國封閉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在早期,以中國和古希臘的成果最顯著。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到了後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涌現出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地理探險家,他們的發現極大的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

近代地理學是產業革命的產物,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成熟起來的。這一時期,各種學說分起、學派林立。地理學的各部門學科幾乎都在這個時期出現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門地理學蓬勃發展的時期。

洪堡德為自然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以後德國的李希霍芬、法國的德馬東為自然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美國的戴維斯和德國的彭克分別創立了侵蝕輪回學說和山坡平行後退理論,標志著地貌學的建立;奧地利沃漢恩的《氣候學手冊》、俄國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氣候及俄國氣候》、德國柯本的世界氣候分類,為氣候學奠定了基礎;英國的華萊士對世界動物區劃分為動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俄國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地帶學說為土壤地理學奠定了基礎;李特爾和德國的拉采爾建立了人文地理學等等。其中,人文地理學家表達了一種根深蒂固的願望:理解人類經驗的復雜性和精妙性,從而在實踐上更多地注意質量而不是數量,形容詞而不是名詞,心理學而不是經濟學。如果理想化一點,人本地理學家應該是這樣一個亞歷山大·洪堡,掌握著海量的事實——也就是名詞。但是他還必須愛好自然、能感悟自然並尋求其意義,就像他哥哥威廉·洪堡一樣。「它意味著什麼?它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必須永遠藏在人本主義地理學家的意識里,從而使他同時能成為一個道德家和哲學家。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現代地理學時期。現代地理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其標志是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衛星等應用的出現。現代地理學強調地理的統一性、理論化、數量化、行為化和生態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各地區經濟開發和建設以及環境管理和保護的需要,地理學將成為一門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應用理論的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應用性學科,學科的內容和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地理學中方法性學科和技術性學科——地理數量方法、地圖學等,將率先獲得較多的發展;綜合性分支學科、應用性分支學科,如綜合自然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醫學地理學、行為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將有較快的發展;地理學中研究人文的趨勢將會加強,人文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比重將會增大。

研究對象
地理學研究的是地球表面這個同人類息息相關的地理環境,地理學者曾用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等術語稱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個層圈——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積和厚度。在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組成一個宏大的地表綜合體,它具有以下的特徵:

一方面,地球表面是由五個同心圈層組成的整體,它們分別是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

大氣對流層主要由氣態物質組成,也包括部分液態水和固體顆粒。由於對流層同地面和水面接觸,因此大氣中各種要素都受到下墊面的強烈影響;

岩石圈上部主要由固體物質組成,包含部分氣態、液態物質和微生物,它是生物和人類所依附的場所,也是各種圈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水圈主要由液態水組成,以海洋為主還有陸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質和能量循環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圈和人類圈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動的圈層,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錯,組成一個巨大的復雜的自然綜合體;

人類的出現是地球表面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人類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勞動,通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地球表面施加影響,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並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層圈——人類圈。

上述各層圈所組成的地球表面這個綜合體,這是自然歷史發展的結果,各層圈的形成在實踐上亦有一定的順序:岩石圈、大氣圈和水全是無機的物質,首先出現;有機的生物圈及其相關的土壤,是在無機圈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則是生物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地球內部和外部力量——太陽能。

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一個不均一的層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分異。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區域分異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勻性和地球內能分布的不均勻性。人類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因此人類的體制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比如人種的差異、生活方式的差異等等。

在有,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過程中,大陸與海洋的面積和位置幾經變遷,氣候歷經了炎熱與寒冷、濕潤與乾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發展到陸地,有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自然地理的變化影響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於自然地理。特別是在現代工業化時期,人類的活動是地球表面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方面控制或減輕了某些自然災害,另一方面諸如森林的砍伐、污染、荒漠化等等情況的出現,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大量消耗,人類的影響程度還在加劇。

學科特點

地理學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並不斷完善理論、方法和手段。

作為研究對象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這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

地理學不限於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於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徵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是一個橫斷學科,它與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個層圈或某一個層圈中部分要素的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如研究大氣的大氣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質學、研究人類圈的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地理學從這些學科中吸取有關各種要素的專門知識,反過來又為這些學科提供關於各種要素及與其它現象間聯系的知識。

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研究又有區域性的特點。由於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一種要素在一個地區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區域就要剖析不同區域內部的結構,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區域整體中的作用,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地理區域性研究的內容包括區域內部結構和區際關系兩個方面。

地理學的區域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范圍分為三個尺度:大尺度區域著重探討全球或全大陸范圍內的分異規律和內部結構特徵,從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陸的總體特徵;中尺度區域研究是分析國家或大地區范圍內區域總體特徵和地域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大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小尺度區域是揭示局部地區區域特徵和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中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

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必須用動態的觀點進行研究的特點。地理學研究及注重空間的變化,也注意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隨意性的;有長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動態的觀點研究地理學,就要求把現代地理現象作為歷史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研究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歷史階段地理現象的規律。現在現代地理學已經有可能對於某些區域的未來發展提出預測,並根據預測結果進行控制和管理,以滿足人們對區域發展的要求。因此。時間和空間統一的概念,在地理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地球表面的復雜性決定了地理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現代地理研究主要採用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關於地球表面的屬性和特徵的資料主要來自於野外考察,隨著航空遙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航天技術的成果廣泛應用於地理學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數據的處理、各種地理現象的實驗室模擬等也迅速的發展起來,這不僅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促進了地理學的快速發展。

學科體系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及其地域分異規律的形成和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一個。其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對流層、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屬的分支按研究特點分為兩組:

一組是綜合性的,包括綜合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

一組是部門性的,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還包括新近發展起來的,同其他自然學科結合而成的一些邊緣學科,如化學地理學、醫葯地理學,以及異特殊自然要素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冰川學、凍土學等。

人文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結構和變化,以及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另一個。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社會文化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

社會地理學即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

經濟地理學包括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以及新近形成的旅遊地力學等。

政治地理學包括狹義的政治地理學和軍事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層士聚落地理學的一部分,隸屬於社會文化地理學,經過近20年的發展,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已經超出了聚落和社會文化的范圍,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獨立分支。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歷史時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這是地理學的一個年輕的分支學科。

區域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區域地理環境的形成、結構、特徵和演化過程,以及區域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區域地理學強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統一,注重研究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區域綜合和空間聯系。

地圖學是研究編制和應用地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科,是一門以地圖的形式來綜合表達某一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科。它是地理學中的技術性學科,同地理學各分支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在促進地理學的發展和實際應用中歷來起著重要的作用。

理論地理學是研究各類地理現象在統一性的基礎上所遵循的總體規律的學科。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空間結構論、人地關系論和區位論等。

應用地理學是運用地理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解決實際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學科。實際上,地理學的不少分支學科就是為了應用而發展起來的,如醫葯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由於許多重大問題,比如荒漠化、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等問題的解決與研究不是一門學科所能單獨勝任的,而地理學由於是綜合性的橫斷學科,特別適於這種應用性研究。

其它的還有數量地理學、地名學、方誌學等等。

總之,21世紀的地理學將是一門在理論化和數量化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化、生態化、社會化的理論與應用並舉的兩棲科學。

其它地理學分支學科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政治,歷史。

學科應用

地理學利用各種方法和技術,直接的大地測繪尤為重要。空中攝影和人造地球衛星電子遙感技術使測量方法得到了改進。統計方法幫助對數量資料,主要是人口統計和測量數據,進行地域分析。但是繪制地圖一直是地理學家的獨特手段。
地理學有多種應用。它使人了解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特點、地區和居民的多種多樣、人與資源和自然的復雜聯系和相互關系,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面臨的問題。地理學研究能解釋地球上自然、生物和人類的分布特點以及它們相互聯系的復雜鏈條。實用地理分析對管理資源、了解環境問題、分析自然災害(如旱災、水災)和計量環境污染(城市、農業及工業廢物排放造成的污染)的分布很有助益。修建大壩和水庫造成的不良環境影響的分析特別重要。地理學家參與土地利用與住房規畫。他們還是負責研究、調查、開發或管理自然資源的國家機構和國際機構的重要力量。

⑦ 我們學習地理的目的是什麼

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選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等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學生的生活品位,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思考問題,關注自然與社會,使學生逐步形成人地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打下基礎。

⑧ 地理的學習計劃300字

一、地理學習的靈魂——地圖的利用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①先讀圖的主題②看清圖例③注意細節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②用圖記憶中國地理:可看這幾方面的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並問一個為什麼?這樣你會發現你開始「腦」中有「圖」,「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二、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相信經過努力,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地理的。

⑨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任務是什麼求答案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任務包括:(1)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氣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動物界等)的特徵、形成機制和發展規律;自然風光(2)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的動態過程,從整體上闡明它的變化發展規律;(3)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空間分異規律,進行自然地理分區和土地類型的劃分,闡明各級自然區和各種土地類型的特徵和開發、利用方向;(4)參與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5)研究人為環境(受人類干擾、控制的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動向和存在問題,尋求更合理的利用和改造途徑以及整治方法。

⑩ 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任務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徵、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徵,並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

閱讀全文

與地理學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