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歷史學輔修地理是什麼意思

歷史學輔修地理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6-01 21:17:47

Ⅰ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什麼的學科,有什麼用

http://ke..com/view/100977.html?wtp=tt這個是詳細地址,講得很詳細,你可以看一下,以下是我選擇性的復制粘貼。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年輕分支學科,又與傳統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關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歷代政區和疆域的變遷,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內容十分豐富,在西方也有類似的研究。然而,歷史地理學作為現代地理學的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
[編輯本段]歷史地理學發展簡史
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發展;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的演變;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沿革地理研究在中國起源很早,東漢班固於公元一世紀撰寫《漢書·地理志》已開其端。此後歷代相繼,至宋代已形成一項獨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應麟的《通鑒地理通釋》;到清朝早期,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晚期楊守敬的《歷代輿地圖》,代表了封建時代中國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
在西方,沿革地理的研究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數量上,都難以與中國相比擬。1848年出版的麥考利《英國史》第一卷第三章關於1685年英國歷史地理的描述,雖然有人認為它是歷史地理學的「典範」,但該章及其以後出版的一些以「歷史地理」命名的著作,實際上仍以記述疆域或政區變遷為主。
被稱為俄國歷史地理奠基人的18世紀地理學家塔季謝夫對歷史地理任務的解說,也只限於歷史時期疆域、位置、地名、邊界、民族、移民、村落以及地方行政機構的描述,與中國傳統的沿革地理研究內容基本一致。總之,19世紀及其以前「歷史地理」一詞在西方雖已廣為應用,但實質內容仍屬於沿革地理的范圍。
近代地理學始於西方,德國地理學家康德於18世紀中,在科尼斯堡大學開始講授自然地理課程,洪堡德與李特爾又分別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的早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時直接影響到歷史地理學發展的,是李特爾在柏林皇家科學院的演講《地理科學的歷史因素》,以後是德國拉采爾的《人類地理學》。
美國女地理學家森普爾在她去世之前寫成的《地中海地區的地理及其與歷史的關系》,是代表歷史地理研究方法的一部重要著作。法國維達爾·白蘭士針對地理環境決定論提出了可能論,其著作《人文地理學原理》對於現代歷史地理學的理論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歷史地理學名稱在20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但其內容仍未超越沿革地理的范圍。1917~1919年張相文在北京大學主講《中國地理沿革史》,這是沿革地理第一次被列入大學課程,且在課程內容上已不限於疆域與政區的演變。
20世紀20年代末到40年代是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形成時期。德國赫特納1927年出版的《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一書,有專節論述歷史地理學,指出歷史地理學不同於地理學發展史,它是對「過去時代進行的地理考察」。
一些重要的歷史地理專著的出現,為現代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35年出版的英國伊斯特《歐洲歷史地理》敘述了歐洲羅馬帝國至19世紀鐵路興起時期的聚落地理、政治地理和經濟地理的歷史演變,內容上已完全不同於過去以研究疆域政區為主的同一名稱的專著。
1936年一部更為重要的歷史地理專著問世,即英國達比主編的《1800年以前的英格蘭歷史地理》。達比在本書序文中簡明扼要地說明了歷史地理學的性質、特點和方法,對於後來歷史地理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1948年,美國布朗的《美國歷史地理》出版,該書描述了從15世紀末北美大陸被發現後直到19世紀20年代,美國國土由東向西逐漸開發過程中的地理變遷。上述三部著作,標志著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形成。
[編輯本段]歷史地理學的基本內容
歷史地理學以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為其研究對象。這里所謂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是限於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地理環境。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人類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從而在自然環境中打上了人類活動的烙印,甚至創造出只有在人類的活動下才能出現的地理現象。
但是,人類的活動所引起的地理環境的變化是個逐漸演變的過程,這一演變過程只是在原始農業出現之後才日益明顯和重要。據今所知,原始農業的起源至今將近一萬年,距今一萬年前在地質史上是第四紀全新世的開始,在考古學上則是由舊石器時代進入到新石器時代。
在此以前,自然環境變遷一般屬於古地理學的研究范圍;在此以後,自然環境變遷一般則屬於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范圍。事實上,古地理學和歷史地理學在具體的研究工作中是相互滲透的。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內,歷史地理學研究主要限於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
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曾長期局限於研究歷史人文地理。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克拉克等特別強調了歷史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性。現在多數學者認為歷史地理學的研究除去理論和方法論的探討外,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歷史自然地理、歷史人文地理、區域歷史地理和歷史地圖。
歷史自然地理是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的學科。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早已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達比的一系列著作,為歷史自然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中國自50年代以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是這一時期的初步總結。歷史自然地理學如同現代自然地理學一樣,也有各種不同的分支和領域,現在研究較多的是歷史氣候、歷史植物地理、歷史地貌和歷史水文地理。
歷史人文地理是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的學科。人是改造自然的主導者,是各種人文地理現象和環境的創造者。農村、城市、田園、礦區、道路、進口等各種各樣的活動場所,都是人類長期活動的產物。與此同時,創造了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因此,歷史人文地理學與現代人文地理學一樣,也有許多分支,但研究程度遠不如現代人文地理學。其中研究較多的是歷史人口地理、城市歷史地理和歷史經濟地理等。
隨著歷史自然地理學和歷史人文地理學研究的深入,區域歷史地理學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代表性著作有達比關於英格蘭歷史地理的幾本專著,布朗的《美國歷史地理》,蘇聯德羅華熱夫的《蘇聯歷史地理》。中國有《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和在台灣省出版的王恢編著的《中國歷史地理》等。
歷史地圖的繪制,從3世紀時中國裴秀的《禹貢地域圖》至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至今不少國家已有大型的國家歷史地圖集的出版。例如1987年出版的由哈里斯主編的《加拿大歷史地圖集》,很有特色。但對歷史地圖的理論和繪制內容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歷史地理學是從現代地理學的發展過程中分化出來的,而它的發展又大大豐富了現代地理學的內容。歷史地理學的任務,不僅要盡可能地去「復原」過去時代的地理環境,而且還要揭示地理環境發展演變的規律及其特點。因此,歷史地理學研究不僅有助於地理科學的前進和理論發展,也影響到歷史科學的發展。
歷史地理學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如在現代沙漠歷史地理的考察中,揭示了中國西北地區一些前漢時期的草原後來變成了荒漠,以及這一演變的具體過程。這不僅加深認識當前該地區的地理環境,而且有助於防治荒漠化和改造沙區的工作。
又如對城市的研究,僅滿足於現狀及其目前地理諸因素的考察,是難以通明一個城市的起源及其發展規律的。惟有通過歷史地理的研究,「復原」已經變化或消失了的當初賴以發展的各種自然的和人文的因素,才能認識這一墟市的起源和發展的全過程,揭示出其發展的規律,從而為其今後的規劃和建設提供必要的科學依據。
歷史地理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的進一步發展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加強理論上的研究以促進本門學科的進一步發展;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如何積極引進新的科學技術。
近年來放射性碳測定、孢粉分析、樹木年輪等方法,已經開始被應用到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中來,但計量方法和航空熱紅外、遙感技術的應用,還有待引進。它們的引進必將有助於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自然、人文地理現象以及人地關系發展演進規律的科學。現代意義上的歷史地理學是在歷史學和地理學交叉處誕生、具有明顯邊緣性質的一門新興學科。在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在經歷了二千多年的發展之後,中國歷史地理學已成為當代的一門顯學,並呈現出蓬勃興旺的發展勢頭。
一、以沿革地理為主體的傳統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歷史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主要是因為其前身沿革地理學的形成至少可上溯至兩漢時期;說它年輕,主要是因為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歷史地理學遲至本世紀50年代初才得以確立。縱觀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學術發展史,不難看出,這門學科的發展明顯經歷了以沿革地理學為主體的傳統中國歷史地理學、「地理化」逐步加強的近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的變化」的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這三個主要階段。
中國的歷史地理學是從沿革地理學發展而來的,這是學術界公認的結論。歷史上第一篇比較成熟同時也最優秀的沿革地理著述是東漢班固所作的《漢書·地理志》,因而目前大多數學者皆將班固看成是沿革地理學的開山鼻祖。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自班固而後,中國的歷史地理研究在相當長時間內確實以沿革地理為主要內容,但是在班固以前,處於萌芽時期的中國歷史地理學,卻並非以沿革地理為限,而且就班固本人來說,其有關沿革地理的學問亦明顯受到了前代地理著述如《尚書·禹貢》、《周禮·職方》以及《史記·河渠書》的影響(註:史念海:《班固對於歷史地理學的創建性貢獻》〔J〕,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9年第3輯。)。這樣一來,如果追溯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淵源, 就必須從《尚書·禹貢》等著述談起。
《禹貢》是《尚書》的一篇。關於《禹貢》的著作時代,晚近大致有四種說法:(1 )辛樹幟的西周說(註:辛樹幟:《禹貢製作時代的推測》〔J〕,《西北農學院學報》1957年第3期。 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亦曾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2 )王成組的春秋孔子說(註:王成組:《從比較研究重新估定禹貢形成的年代》〔J〕, 《西北大學學報》1957年第4期。);(3)顧頡剛的戰國中期說(註:見侯仁之主編:《中國古代地理名著選讀·禹貢(全文注釋)》〔M〕,科學出版社,1959年。);(4 )日人內滕虎次郎的戰國末至漢初說(註:〔日〕內滕虎次郎:《禹貢製作年代考》〔M〕, 載江俠庵譯:《先秦經籍考》,商務印書館,1931年。)。目前歷史地理學界普遍採用的是戰國說,只是在作者方面尚有一些不同看法,顧頡剛先生認為「《禹貢》的作者是西北人」,並推測說「可能是秦國人」,而史念海先生在所著《論〈禹貢〉的著作時代》(註:載《河山集·二集》,三聯書店,1981年。)一文中,則據《禹貢》中有「南河」、「西河」之稱,認定作者為魏國人(註:關於《禹貢》著作年代和作者的綜合性論述,詳參靳生禾:《中國歷史地理文獻概論》第29~30頁,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劉起@①:《〈禹貢〉作者》,載譚其驤主編:《中國歷代地理學家評傳》第一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
《禹貢》全文僅有1189字,篇幅雖小,但卻是先秦時期最富科學性的地理著作。其「九州」一章分述了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各州的疆域、山川、原隰、土壤、賦稅、貢物、貢道等,「導山」和「導水」章記述了全國山川分布大勢,「五服」一章提出了一個以甸、侯、綏、要、荒五服為構架的理想的大一統政治藍圖。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禹貢》的內容已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諸多方面,可稱是我國第一部結集性的地理著作。正因如此,明人艾南英在《禹貢圖注·序》中說:「《禹貢》一書,古今地理志之祖者。」清代學者李振裕在為胡渭《禹貢錐指》作序時亦稱:「自禹治水,至今四千餘年,地理之書無慮數百家,莫有越《禹貢》之范圍者。」可見《禹貢》對中國古代地理學的影響之大。應該特別強調的是,《禹貢》雖為托古之作,但其內容基本上是以夏代史實為基礎的。以戰國人而寫夏代事,這顯示《禹貢》應是一部歷史地理著作。惟處於地理學萌芽時期的地理著作,大都是當代地理與前代地理不分,《禹貢》亦不例外。
與《禹貢》大約同時期的《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也是比較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山海經》由《山經》(又稱《五藏山經》)、《海經》、《大荒經》三個部分組成,全書30825字, 其中《山經》21265字,佔全書近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山經》中包括有大量的山名、 里程、植物、動物、水系、礦產等項資料,對研究歷史地理有重要的價值(註:於希賢:《中國古代地理學史略》〔M〕第47~51頁,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穆天子傳》開我國游記體地理撰述之先河,今本《穆天子傳》共六卷,前五卷記周穆王西遊的經歷,第六卷記盛姬死事。是書「記載各地山川地理,顯得真實而且形象」(註:史為樂:《〈穆天子傳〉的作者》〔J〕, 載譚其驤主編:《中國歷代地理學家評傳》第一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亦有較高的地理學價值。不過比較而言,與開「征實的一派」的《禹貢》不同,《山海經》和《穆天子傳》皆屬「幻想的一派」,豐富的地理素材附麗於神話傳說之中,多少減弱了其科學性,因而其學術價值自不能與《禹貢》相提並論。
傳統中國歷史地理學一直到兩漢時期才趨於成熟,其標志性著述為司馬遷《史記》中的《河渠書》和《貨殖列傳》以及班固《漢書》中的《地理志》。《史記·河渠書》專記川流變遷和歷代水利,兼歷史水文地理與歷史經濟地理於一身,而《貨殖列傳》不僅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的創始」(註:史念海:《中國歷史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的創始》〔J〕,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年第3輯。), 更是研究歷史風俗地理和歷史商業地理的重要素材(註:吳宏岐:《司馬遷的地理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J〕,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年第2 輯。)。《漢書·地理志》首次將「地理」之目列入正史之中,對推動地理學的發展功績顯赫。這篇地理著作固然以記述西漢政區地理為主,但亦論述了夏、商,周三代的地理,而且兼述春秋、戰國、嬴秦和王莽。「在當時來說,這是上起夏代,下迄王莽,相當完備的沿革地理,不過中間只是強調了西漢一代而已」(註:史念海:《班固對於歷史地理學的創建性貢獻》〔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9年第3輯。)。《史記·河渠書》、《史記·貨殖列傳》和《漢書·地理志》三篇著作,皆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全無虛構成份,並首次將當代地理與前代地理區分開來,敘述歷史地理的變化沿革,條理分明,一目瞭然,因而不僅是成熟的地理著述,更可視為傳統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典範之作。
以往的學者每以沿革地理學與傳統中國歷史地理學相提並論,於是認定班固為傳統中國歷史地理學的開山鼻祖。實則如果以現代歷史地理學的眼光來衡量,班固的《漢書·地理志》由於採用了行政地理志的體裁,所述內容相當局限,地名沿革情況雖然一覽無余,但卻未考察諸多歷史地理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司馬遷的有關歷史地理著述則有所不同,皆採用專題研究形式,更能充分體現地理事物的綜合性、區域性和時空發展特徵,學術價值之高,應在班固的《漢書·地理志》之上。
兩漢以後,歷代言地理者多奉班固為正宗,拋棄了司馬遷的專題研究方法,只講地名沿革,鮮及其他內容,這樣一來,沿革地理學遂儼然成為傳統中國歷史地理學的主流。二十五史中,繼《漢書·地理志》之後,先後有十六種正史列有地理志(有的易名為郡國志、州郡志、地形志、郡縣志、職方考),分別是《續漢書·郡國志》、《晉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南齊書·州郡志》、《魏書·地形志》、《隋書·地理志》、《舊唐書·地理志》、《新唐書·地理志》、《舊五代史·郡縣志》、《新五代史·職方考》、《宋史·地理志》、《遼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清史·地理志》。這十六種地理志,除了寫進各自時代獨有的疆域政區特點外,基本內容和寫作體例與《漢書·地理志》大同小異,而且學術質量也遠非後者可比。除正史地理志外,受《漢書·地理志》的影響,大多數官修或私修方誌,如魏晉南北朝時期樂資的《九州要記》、闞yīn@②的《十三州志》和黃恭的《十四州記》,唐代李泰的《括地誌》、賈耽的《郡國縣道記》和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宋人樂史的《太平寰宇記》、王存的《元豐九域志》,以及後來的《大元大一統志》、《大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和顧祖禹的《讀史方域紀要》等,內容雖更為浩繁,但撰述體例卻無大的革新。古代地理學家中,只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明人劉獻廷的《廣陽雜記》、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清初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少數著作,能夠承繼司馬遷的地理學思想,對專題地理問題做過一些探索,但論其影響,皆不足與正史地理志和官修一統志相抗衡。
應該承認,司馬遷的《史記·河渠書》和《史記·貨殖列傳》與班固的《漢書·地理志》一樣,都是作為正史的組成部分而存在的,但司馬遷有關歷史地理的專題研究更接近現代歷史地理學的要求,而班固的《漢書·地理志》將研究視角集中在地名沿革方面,只能起到輔助歷史學的作用。由於後世地理著作多以《漢書·地理志》的撰述體例為准繩,雖代有新作,但皆不出沿革地理范疇。這也正是傳統中國歷史地理學長期作為歷史學附庸而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中國地學會、禹貢學會與近代中國歷史地理學
本世紀上半葉是近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時期,其間以1934年禹貢學會的成立為分界線,又可以劃分出前後兩個階段。
1909年「中國地學會」的成立,可以認為是近代中國地理學和歷史地理學的開端。由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發起創辦的「中國地學會」在其成立伊始,便決定出版會刊《地學雜志》。《地學雜志》從1910年2 月問世,至1937年抗戰前夕停辦,28年間共出版181期,發表論文1600 余篇,其中屬於歷史地理學方面文章不少,如《滹沱、漳、滏之變遷》、《渤海之過去與未來》、《近五十年來中國之水利》、《世界氣候之變遷》、《歷史地理志評議》等(註:張天麟:《張相文對中國地理學發展的貢獻》〔J〕,《歷史地理》創刊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值得注意的是,「歷史地理」一詞在中國地學會成立不久即被正式提出。1913年1月, 史禮綬《歷史地理之教授》一文在《中華教育界》第2 卷第1期發表。1923年1月,張其昀《歷史地理學》又提出這一學科命名,此文載於《史地學報》第2卷第2期。隨後(法)白菱漢與萬洛原著、張宗文譯的《歷史地理學》發表在1933年1 月出版《地學季刊》(註:張步天:《歷史地理學概論》〔M〕,第91~95頁,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3年。)。總體上看來, 這一時期雖然發表了不少有關歷史地理方面的論文,並產生了「歷史地理」這一學科名詞,但這些論文多由地理學家完成,尚未有專攻歷史地理的學者群出現。當時涉及歷史地理方面的論文仍以沿革地理為主,許多專著仍冠以「沿革地理」之名,如張相文的《中國地理沿革史》、劉麟生的《中國沿革地理淺說》(商務印書館,1931年)、葛綏成的《中國邊境沿革考》(中華書局,1926年),等,這說明此一時期的歷史地理研究仍處在以沿革地理為主的階段。
1934年2月,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和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共同創辦了一個專門研究沿革地理的學術團體——禹貢學會,這標志著近代中國歷史地理學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
禹貢學會成立的次月(3月1日)即開始編輯出版《禹貢》半月刊,由顧、譚二先生擔任主編。當時之所以以「禹貢」作為學會和會刊的名稱,根據學會負責人的解釋是:「《禹貢》是中國地理沿革史的第一篇,用來表現我們工作的意義,最簡單而清楚,所以就借了這個題目來稱呼我們的學會和這個刊物。」(註:《禹貢》半月刊一卷一期《發刊詞》。)學會最初提出的工作計劃是:(1)整理出一部中國地理沿革史。(2)繪成若干種詳備精確而又合用的地理沿革圖。(3 )編成一部又精確而又詳備的歷史地名辭典。(4 )把每一代的地理志都加以一番詳密的整理。(5)把各種與地理有關的史料,如經濟史、 移民史等的資料輯錄出來,作各種專題研究。此外,還提出若干關系自然地理而為自己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徵求科學家們解答(註:《禹貢》半月刊一卷一期《發刊詞》。)。禹貢學會雖以研究地理沿革為主要內容,但該會同時也強調要重視當前地理的研究。在《禹貢》半月刊《發刊詞》中,編者就宣稱:「有許多人說這個刊物是專門研究古地理的,這固然是事實,因為既講地理沿革,當然偏於古代,但我們須切實聲明的,我們沒有忘記現代,我們將來有財力有人力有材料時,還要注重到現代中國的經濟地理方面去。」後來又說:「本會組織之宗旨在於提倡沿革地理與人文地理之研究。」(註:《禹貢》半月刊二卷四期《學會啟事(三)》。)甚至提出:「本會以研究地理為標的。」(註:《禹貢》半月刊四卷十期《禹貢學會募集基金啟》。)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從《禹貢》半月刊最初採用「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eography」(中國地理沿革)的外文譯名, 而自第三捲起改用「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國歷史地理)的外文譯名中也可以得到證明。《禹貢》半月刊自1934年3月創刊,到1937年「七七事變」,共出版了七卷八十二期, 發表文章七百多篇,其中大多數為歷史地理和現代地理方面的學術論文。「盡管就半月刊的整個內容而言,還包括有大量史學作品與現代地理材料,和刊物的新譯名——《中國歷史地理》不盡相符,但它畢竟是歷史和地理兩門學科的融合場地,促使這兩門學科由混合轉到化合並逐步加強『地理化』而形成新的學科是起到觸媒作用的。」(註:姚兆奎:《「禹貢學會」的歷史地理研究工作》,《歷史地理》創刊號。)更為重要的是,禹貢學會雖僅存在三年時間,但卻培養了大批人才,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三大奠基人——譚其驤、侯仁之和史念海三位教授,都出身於禹貢學會。正因為如此,所以說顧頡剛先生以及他所創辦的「禹貢學會」「在舊中國時期對於推動歷史地理這門學科的成長與發展是有所貢獻的。」(註:姚兆奎:《「禹貢學會」的歷史地理研究工作》,《歷史地理》創刊號。)
三、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雖然早在1913年中國地學界就提出了「歷史地理」這一學科名稱,1934年創辦的《禹貢》半月刊也採用了「中國歷史地理」這一外文譯名,但受傳統學術思想的影響,本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地理研究仍以沿革地理為主,以至1950年教育部所規定的大學歷史系選修課目中,還列為「中國沿革地理」。 曾留學英國的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先生在《新建設》1950年第11期上發表了《〈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一文,率先在國內對歷史地理學的基本理論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在《〈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以及後來發表的《關於歷史地理學的若干問題》(註: 載1961年12月14日《文匯報》。)和《歷史地理學芻議》(註:載《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2年第1期。)諸文中, 侯仁之教授最早闡明了歷史地理學與沿革地理學之間的本質區別,指出「歷史地理學是現代地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對象是人類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由於人的活動和影響而產生的。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工作,不僅要『復原』過去的地理環境,而且還須尋找其發展演變的規律、闡明當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沿革地理』僅是歷史地理研究的初步,而不是最終的目的。還有若干歷史地理的專題研究,並不藉助沿革地理的知識而依然順利進行。」(註:《歷史地理學芻議》。)侯仁之教授的系列論文,系統闡述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屬性、研究對象、任務、方法和現實意義,盡管在當時學術界仍有一些不同看法,但他的觀點已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這種認識上的飛躍,將中國歷史地理學帶進了現代發展階段。

Ⅱ 學歷史應該修什麼專業的第二學位

地理類、或者語言類,主要是考試能過,對自己專業也有好處,別學理科類的第二學位,帶計算類的不好過

Ⅲ 什麼是輔修專業

輔修專業,是指確有學習餘力的學生,在校期間修讀同層次其他專業課程。達到專業要求的,學校可為其頒發輔修專業證書。輔修專業證書與普通本科學歷證書配合使用,作為一種學歷證明,一般不單獨作為學歷證書使用。[1] 首先輔修一般在你所在的學校修。所修專業為你學校的其他專業。所謂輔修其他專業順利通過後,所獲得的只是「雙修」而不是雙學士,雙學士是在升入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每科成績達到一定分數的前提下向學校申請的,一般還要校學位委員會審查答辯,是有嚴格規定的。如果你的分數達到要求,並通過答辯,就可以申請雙學位了。而學習輔修專業則不用每科達到一定的分數,一般只進行期末考試而不進行答辯。雙學位可以到其他學校學習。

延伸:
雙學士一般是3年,一般情況下在你本學位的大二年級,開始上雙學位。與本學位同時畢業。輔修與雙學位的學習情況差不多,只是輔修一般的所修的學分在雙學位學分的一半以上,才能拿到輔修。等一年轉專業,肯定會有一部分的內容跟不上了。每周六、周日修讀。不過到最後還是要考外面的證書出來,才真正有用。
個人感覺下來,如果輔修的話還是學輔修因人而異的,最好和主修專業有相關性,能夠有1+1>2的效果就好了門技術比較好,比較實際點,其他的讀後你會感覺和沒讀沒什麼區別。
輔修,因為沒有資料在手我比較難回答你,可以簡單這么說,就是修多一門與你專業有關的學科,比如我是學市場營銷的,修多科電子商務,就是輔修,因為拿的都是同一個學位,所以叫做輔修,如果是不同學位,就叫做雙學位。如果你想修多一門,擴展自己的知識面的話,就要做好讀多一年的覺悟。同時,從大一開始就要認真學習,三個學期的績點平均要3.0以上才能輔修,同時,第四個學期的績點不能倒退,不能有重修記錄。
具體的,可以看學生手冊,上面有的。
輔修是指兼修本專業以外的任何一個專業。輔修專業分為輔修、雙專業、雙學位三個學習階段,學生修讀完輔修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才有資格申請修讀雙專業、雙學位。
雙學位是指修讀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的任意兩個專業的學位。

Ⅳ 歷史和地理兩門課有什麼關聯嗎為什麼

史地不分家,歷史和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背,上課認真聽講是最重要的,好好整理筆記,聯系生活實際復習內容,比如你在看書時想到如何形成視覺[思路分析]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介紹一下方法,共參考,每個人學習習慣不同,還要注重自己的學習規律。[解題過程]1、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2、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3、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4、善於地理想像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5、要善於動腦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6、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解題過程]1、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2、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3、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4、善於地理想像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5、要善於動腦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6、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Ⅳ 河西學院有哪些系

本科專業簡介
專業名稱:教育技術學
專業方向:信息技術教育、數字影像設計
主幹課程:信息化教育概論、計算機輔助教育、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多媒體課件製作、現代遠程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學、教學設計、網頁設計與製作、攝影與攝像、數字圖像處理、動畫設計與製作等。
專業特點: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和專業實習,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特長的培養。
就業方向:中小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產業部門、傳媒公司、IT行業等。

專業名稱:廣播電視新聞學
專業方向:數字媒體傳播、網路新聞傳播
主幹課程:新聞學原理、新聞采訪與寫作、電視新聞學、廣播新聞業務、電視播音與主持、電視攝像技術、電視節目策劃與編導、數碼攝影技藝、數字影視節目製作、廣告創意與設計、網路傳播學、網路媒體策劃、網路新聞編輯等。
專業特點:強調一專多能,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和專業實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
就業方向:電視台、電台、報社、新聞網站等新聞單位;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教育系統的電視台、電教館;組織部門的黨員電教中心;各類公關廣告公司、文化傳播。

專業名稱:化學
專業方向:化學教育
主幹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化學教學論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宜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適宜到科研部門和中等學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適宜到廠礦企業、技術和行政部門從事應用開發研究、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
專業名稱:應用化學
專業方向:工業分析、化學制葯、精細化工
主幹課程: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和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工藝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宜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適宜到廠礦企業、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及技術和行政部門等從事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

專業名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專業方向:電力系統、工廠電氣自動化、樓宇自動化
主幹課程:電機學、C語言程序設計、電力電子學、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電力系統分析、電力拖動自動控制、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氣控制與PLC、電力開關與應用。
實踐環節:金工實習,自動控制原理、電氣控制與PLC、繼電保護、電力拖動、電力系統自動化課程設計,畢業實習(設計)
專業特點: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應用能力強。
就業方向:1.各類電力生產單位,從事輸配電的變電所(站)、供電局、工廠配電單位;2.生產、製造、銷售、安裝、運行、調試和維修工業自動化設備、高低壓供電設備的企業及專營單位;3.工業自動化成套設備的設計和開發的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也可從事教學工作。

專業名稱: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方向: 計算機教育
主幹課程: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數字電路、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語言、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網路等。
專業特點: 通過本專業學習,要求學生比較系統的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程序設計、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從事計算機應用和研究,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業方向:能在教育單位、科研部門、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研、計算機應用等領域的工作。

專業名稱: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專業方向: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主幹課程: 高等數學、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庫系統及應用、計算機網路與應用、程序設計、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統計學、會計學
專業特點: 通過本專業學習,經濟、管理、數量分析方法、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及信息系統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系統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訓練、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 能在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從事信息管理及
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專業名稱:小學教育
專業方向:中文、數學。
主幹課程:基礎心理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育原理、課程與教學論、班主任工作、小學生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方法、中外教育史、大學語文、大學數學、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訓練、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訓練等。
專業特點: 師范性,一專多能,實踐能力突出。
就業方向:初等學校、基礎教育行政部門與基礎教育研究機構的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和教育科學研究人員。

專業名稱:應用心理學
專業方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
主幹課程: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學習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
專業特點: 實用性強、服務面廣,社會需求量大。
就業方向: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社會服務機構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學工作者。

專業名稱:學前教育
專業方向:學前教育。
專業特點: 師范性,一專多能,實踐能力突出。
就業方向:各種學前教育機構與基礎教育行政部門的教師、管理者與研究者。

專業名稱:工商管理
專業方向:財務管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
主幹課程:經濟學、管理學原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統計學等。
專業特點:重視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提高,把專業教育與人文素養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凸顯應用型特色,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打造就業競爭力。
就業方向:金融企業,工業企業,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物流、商業、證券投資、中介機構等服務業。

專業名稱:經濟學
專業方向:國際貿易、投資理財
主幹課程: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經濟分析基礎、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投資學、企業管理、統計學等。
專業特點:重視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提高,把專業教育與人文素養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凸顯應用型特色,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打造就業競爭力。
就業方向:國家公務員,金融企業,工業企業,政府經濟管理部門,投資理財、外貿代理等中介機構。

專業名稱:歷史學(輔修地理)
專業方向:歷史學
主幹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史學概論以及基礎地理。
專業特點:具有一崗多能、實踐能力突出的特點。
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合在中學從事歷史、地理教師。

專業名稱:旅遊管理
專業方向:旅遊管理
主幹課程:旅遊學概論、旅遊資源學、旅遊法規、旅遊經濟學、旅遊市場營銷、旅行社經營管理、飯店管理、餐飲管理、導游業務等。
專業特點:具有環境適應能力強,服務技能突出的特點。
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合從事旅遊、賓館和飯店等行業的中高級管理和服務等工作。

專業名稱:美術學
專業方向:美術教育
主幹課程:藝術概論、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教育學、基礎素描、色彩基礎、版畫、敦煌美術、中國畫、油畫、工藝與設計等。
專業特點:具有美術創作和鑒賞能力,具有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發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具有創新能力。
就業方向:中、小學校美術教師和美術工作者。

專業名稱:繪畫
專業方向:繪畫
培養目標:能夠從事繪畫專業創作的美術專門人才;以及能在文化藝術領域、研究、出版、管理單位從事創作、研究、出版、文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藝術概論、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基礎素描、色彩基礎、版畫、敦煌美術、中國畫、油畫、工藝與設計
專業特點:具有現代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具有美術創作和鑒賞能力。
就業方向:造型藝術、藝術傳媒交流、廣告等專業人才。

專業名稱:種子科學與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植物育種及種子生產、檢驗、加工、貯藏、經營及種子工程工藝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種子產業相關領域及農業部門從事種子生產、種苗繁育、種子及種苗質量檢驗與檢疫、加工與貯藏、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普通遺傳學、種子生物學、植物育種學、種子生產學、種子檢驗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經營管理。
專業特色:該專業是適應全國種子產業化發展而設置的新型生物科學類專業,是甘肅省第一個為種子產業培養高級應用性人才的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由於該專業具有較強的區域優勢,2008年9月被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第三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就業方向:可在國內外種子企業、各級政府機關、農業管理部門、種子管理部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業生產企業、科研院所、大中專農業院校等單位工作,也可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專業名稱:農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作物生產、作物育種、種子生產及農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農業領域及相關部門和單位從事與農學有關的行政管理、設計與開發、技術與推廣、教學與科研、生產與經營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基礎生物化學、遺傳學、田間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農業生態學、農業微生物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作物育種學、種子學、農業經濟管理、農業推廣學等。
專業特色:從現代農業和糧食安全的需要出發,在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注重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作物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相結合,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打造高級應用型人才,更廣泛的適應社會。
就業方向:可在各級政府機關、農業管理部門、種子管理部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種子及農業生產企業、科研院所、大中專農業院校等單位工作,也可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專業名稱:園藝(城鎮園林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城鎮化建設發展需要,具備生態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能從事城鎮綠地的規劃、設計、施工及園林植物繁育、栽培、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園林植物育種學、花卉學、園林樹木學、草坪學、園林植物造景設計原理、盆景與插花藝術、綠地規劃設計、園林表現技法。
專業特色:強調專業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注重城鎮綠地規劃設計、園林植物造景、園林植物栽培等技能培養,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城鎮園林綠化部門、房地產與物業公司、園林花卉公司、公園、植物園,各級政府、農林部門、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可考取園林、景觀、城市規劃、環境藝術專業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同時也可自主創業。

專業名稱:生物科學
專業方向:生物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以及科學教育知識的能夠勝任教學和研究工作的中學生物學教師。培養具有良好的生物科學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初步訓練的應用性專業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植物學、動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
專業特點:教學見習、教育實習、實驗和理論教學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就業方向:大專院校、中小學、科研院所、基因工程制葯企業、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研發工作,或報考碩士研究生以進一步學習和深造。

專業名稱:生物工程
專業方向:發酵工程、生化分離工程
培養目標:掌握生物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工程設計等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應用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在生物工程尤其是在發酵與釀造、基因工程制葯等有關領域進行理論研究、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分離技術、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工業生化設備。
專業特點:專業見習、專業實踐、實驗和理論教學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三年級起按照發酵工程、生化分離工程、細胞工程三個方向實行專業模塊教學,更加突出專業性和實用性。
就業方向: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生物工程公司、基因工程或生物工程制葯企業、食品、飲料及果蔬品加工企業,從事科研、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研發工作,或報考碩士研究生以進一步學習與深造。

專業名稱:數學與應用數學
專業方向:教師教育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扎實的數學和應用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數學科學和數學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初步具備科研、教學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的教學、科研和教育管理方面的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統計、復變函數、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數、實變函數、泛函分析、數學教育學。
就業方向:畢業後能在初、中等學校從事教學,或在科研、教育管理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和教育管理。成績優秀的學生可繼續攻讀本專業和相近專業的碩士學位。

專業名稱:數學與應用數學
專業方向:金融數學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統計、微分與差分方程、隨機過程、運籌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資料庫原理及應用。
就業方向:畢業後能在金融、投資、保險、銀行、證券等部門從事數據處理分析、風險評估和管理、專家理財、證券投資以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專業名稱:體育教育
專業方向:運動訓練方向、體育與藝術方向、大眾健身與保健方向
培養目標: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保健學、田徑、籃球、排球、足球(男)、藝術體操(女)、武術、健美操、體操。
專業特點: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及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一專多能體育人才。
就業方向:適合從事中小學體育教學、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

專業名稱:物理學
專業方向:物理學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受到良好的科學實驗技能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中等學校進行物理學及相關學科教學的教師、教育研究人員和科學工作者。
主幹課程:高等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量子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電工學、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和物理教學論等。
專業特點:以師范教育為主,兼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就業方向:中等學校物理學及相關學科教學的教師、教育研究人員和科學工作者。

專業名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受到初步的科學研究訓練,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開發、科技推廣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綜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程序設計、通信原理、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高頻電子電路和自動控制原理等。
專業特點:突出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綜合培養。
就業方向: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技開發、科技推廣和管理工作。

專業名稱:音樂學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學科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在中、小學進行音樂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音樂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所需的藝術教育工作者。
主幹課程:樂理、視唱練耳、藝術概論、和聲、音樂教學法、曲式與作品分析、中外音樂史及名作賞析、音樂欣賞、合唱指揮、聲樂、鋼琴、器樂、舞蹈等。
專業特點:理論性和實踐性強,具備「能教、擅演、會編」的綜合能力。
就業方向:中小學音樂教師、以及社會所需的藝術教育工作者。

專業名稱:音樂表演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音樂、舞蹈藝術素質的,掌握音樂舞蹈表演藝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能在專業文藝團體及部隊、企業、藝校和社區從事音樂舞蹈策劃、創編、組織和表演,以及在小學、幼兒園從事音樂、舞蹈及相關藝術類教學的綜合性人才。
主幹課程:音樂理論基礎、聲樂 、鋼琴 、視唱練耳、中外音樂史及名作賞析、藝術概論、民族民間舞蹈 、形體訓練 、舞蹈作品賞析。
專業特點:重視實踐能力,具備「能教、擅演、會編」的綜合能力。
就業方向:演出團體、社區、鄉鎮文化工作者、幼兒園、藝校、小學音樂、舞蹈教師。

專業名稱:英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熱愛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熱愛教育事業;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較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能夠從事中等學校英語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及相關領域的英語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基本技能訓練,系統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及英語教學規律和教學技巧,能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英語教育教學工作,通過教育理論課程的學習和教育實習等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英語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幹課程:綜合英語、語 音、語言學、英語閱讀、英語聽說、英語詞彙學、英語語法、英語寫作、英美文學、英語國家概況、英語散文閱讀與欣賞、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中小學英語教學論、英語課程標准解讀、教育實習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在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和幼兒園從事英語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以及各級各類企業、公司的一般性翻譯工作。

專業名稱:法 學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具備解決法律實務問題的能力,能在公、檢、法、司等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司法、律師、管理工作的實用性法律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民法學、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國際經濟法學、律師實務等。
專業特點:本專業以實踐性和應用型為專業特點。
就業方向:就業方向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司法機關、律師事務所等。

專業名稱:思想政治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知識,能在中學從事馬列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行政管理、黨務、社團、青年和司法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哲學、政治學、倫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思想政治教育學、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
專業特點:本專業以理論聯系實際、突出綜合素質為專業特點。
就業方向: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各級各類學校、社會團體、社區等。

專業名稱:漢語言文學
專業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創新精神,能勝任義務教育各級各類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以及新聞、編輯、文秘等與語言文字相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外國文學。
專業特點:師范性、實踐性、實用性
就業方向:中學語文教師、報刊雜志編輯以及與語言文字相關的行政工作及企業文秘工作等。

專業名稱: 人文教育
專業方向: 人文教育
培養目標: 培養面向二十一世紀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所需的、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和跨學科知識能力的、勝任文科綜合類課程教學的中學教師
主幹課程: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中國文學、漢語基礎、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人文科學概論等。
專業特點: 師范性、實踐性、復合性
就業方向:義務教育各級各類文科綜合類課程教師、文秘和行政工作等。

專科專業簡介

專業名稱:電氣自動化技術
專業方向:電氣自動化
培養目標:培養在電氣技術、電力自動化技術、各種電氣設備及自動化設備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夠從事供用電、各類電氣設備、電氣控制及自動化系統的安裝、設計、調試、維護、技術改造、產品開發和技術管理的應用型專門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電工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系統、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工廠供電技術、電氣控制與PLC、自動檢測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
實踐環節:金工實習、電工實習,電力電子技術、工廠供電技術、電氣控制與PLC、電氣控制課程設計、畢業實習(設計)
專業特點: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
就業方向:企事業單位的發電廠、供電系統、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領域和用戶單位、服務部門、銷售部門從事供用電工程、自動化儀表、電氣控制系統的工程施工、設備維護、維修、調試、技術改造和銷售等工作。

專業名稱:機電一體化技術
專業方向:機電一體化
培養目標:培養在機械、電子、液(氣)壓一體化技術基本理論,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操作、維護、調試和維修,應用機電一體化設備加工的工藝設計和加工工藝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應用型專門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加工機床、機械加工工藝、液壓與氣動技術、檢測技術、數控技術、電氣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及應用、機電一體化系統與設計
實踐環節:金工實習、普通現代機加工實習、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及應用課程設計、可編程式控制制課程設計、畢業實習(設計)
專業特點: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
就業方向:機械製造工藝設計與實施、工裝設計與實施、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數控機床的編程和操作等工作。

專業名稱:種子生產與經營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種子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貯藏、檢驗等方面的業務知識和種子經營管理方面的能力,能在種子生產與經營相關領域及種子產業化開發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種子生物學、遺傳育種學、種子生產學、種子檢驗學、種子貯藏加工、種子經營管理、田間試驗方法、植物檢疫、種子營銷等。
就業方向:可在各級種子公司、農場、園藝場、農業高科技開發區、農業推廣站及涉農行政部門、涉農經濟實體、國家海關等企事業單位工作。

專業名稱:園林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園林植物繁育、栽培、管理及綠地規劃設計等方面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從事風景區、森林公園、城鎮綠地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園林植物繁育等工作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園林花卉栽培技術、園林樹木、草坪建置與養護、植物配置與造景、綠地規劃設計、園林植物組織培養。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城市公園、園林苗圃、園林花卉生產、高速公路養護、園林綠化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就業。

Ⅵ 雙修和輔修具體區別

首先雙學位必須在你所在的學校修。所修專業為你學校的其他專業。所謂輔修其他專業順利通過後,所獲得的只是「雙修」而不是雙學士,雙學士是在升入大學二年 級的時候,每科成績達到一定分數的前提下向學校申請的,是有嚴格規定的。如果你的分數達到要求,就可以申請雙學位了。而學習輔修專業則不用每科達到一定的 分數。雙修可以到其他學校學習。 雙學士一般是3年,一般情況下在你本學位的大二年級,開始上雙學位。與本學位同時畢業。 輔修與雙學位的學習情況差不多,只是輔修一般的所修的學分在雙學位學分的一半以上,才能拿到輔修。 等一年轉專業,肯定會有一部分的內容跟不上了。 每周六每周六的讀 到最後還是要考外面的證書出來才真正有用 個人感覺下來,如果輔修的話還是學輔修因人而異的,最好和主修專業有相關性,能夠有1+1>2的效果就好了門技術比較好,比較實際點,其他的讀後你會感覺和沒讀沒什麼區別 輔修,因為沒有資料在手我比較難回答你,可以簡單這么說,就是修多一門與你專業有關的學科,比 如我是學市場營銷的,修多科電子商務,就是輔修,因為拿的都是同一個學位,所以叫做輔修,如果是不同學位,就叫做雙學位。如果你想修多一門,擴展自己的知 識面的話,就要做好讀多一年的覺悟。同時,從大一開始就要認真學習,三個學期的績點平均要3.0以上才能輔修,同時,第四個學期的績點不能倒退,不能有重 修記錄。 具體的,可以看學生手冊,上面有的。 輔修是指兼修本專業以外的任何一個專業。輔修專業分為輔修、雙專業、雙學位三個學習階段,學生修讀完輔修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才有資格申請修讀雙專業、雙學位。 雙學位是指修讀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的任意兩個專業的學位。

Ⅶ 輔修和雙學位有什麼區別

輔修,是指確有學習餘力的學生,在校期間修讀同層次其他專業課程。
雙學位,廣義是指第二學士學位、是與境外大學合作開展的「雙學位」項目、輔修專業學位(輔修二學位)。在我國通常語境中僅指輔修專業學位。
輔修專業是在校期間修讀同層次其他專業課程。達到專業要求的,學校可為其頒發輔修專業證書。輔修專業證書與普通本科學歷證書配合使用,作為一種學歷證明,一般不單獨作為學歷證書使用。
首先輔修一般在你所在的學校修。所修專業為你學校的其他專業。所謂輔修其他專業順利通過後,所獲得的只是「雙修」而不是雙學士,雙學士是在升入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每科成績達到一定分數的前提下向學校申請的,一般還要校學位委員會審查答辯,是有嚴格規定的。
如果你的分數達到要求,並通過答辯,就可以申請雙學位了。而學習輔修專業則不用每科達到一定的分數,一般只進行期末考試而不進行答辯。雙學位可以到其他學校學習。
雙學位:第二學士學位指在獲得第一學士學位的基礎上,全日制脫產再主修另一學科門類本科專業兩年,達到某高校學位授予規定條件後,被授予第二學士學位。
與第二學士學位不同,輔修專業學位是在本科學習階段,學習本專業的同時跨學科門類學習輔修另一專業的學位課程,達到規定要求後同時獲得另一學科的輔修學士學位,未達到申請學士學位要求者可視相應條件獲得輔修結業證書。
(7)歷史學輔修地理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第二學士學位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的迅猛發展,各學科間相互滲透相互融會,絕對的分界不再存在,新興的邊緣科學如雨後春筍。這就要求科研技術工作人員具備多種領域廣闊知識,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
隨著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各種社會制度日益完善,尤其是經濟制度和法律制度。國家急需一批跨學科高層次的特殊專業的人才,以滿足目前的需要,為了快出人才,國家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設立了第二學士學位與輔修二學位的教育政策。
第二學士學位與輔修二學位現在都被俗稱雙學位。但實際上教育部回復的雙學位概念等同於輔修二學位,而第二學士學位是作為獨立的概念提出。
輔修是指在修讀本專業的前提下,利用學校提供的可以輔修的專業進行修讀,
輔修相對於二專來說學分要少一點,也可以輔修其他學院的專業,在大部分學校來說輔修只有輔修證,而要拿到第二學位證就要選擇二專。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輔修專業
搜狗網路—雙學位

Ⅷ 中國歷史人文地理選修課學什麼

歷史人文地理學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學的兩大分支,同樣,歷史地理學也包括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兩大部分。
歷史人文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球表面人類活動或人與環境之間關系所形成人文現象的分布、變遷及其地域差異的科學,是歷史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Ⅸ 師范類的歷史學專業的輔修地理專業搭配好嗎或者說除了和中文、政治專業,哪個專業個號呢

實話說啊,政治歷史什麼的,隨便拉個識字的都會吹會教,地理吧,還不錯,本人就是地理專業的,呵呵現身說法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輔修地理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