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疆的有關資料(地理、歷史、資源、文化、經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疆,古稱西域,漢置西域都護府,唐置安西、北庭兩都護符,宋為西遼地,元設兩行省,清屬伊犁將軍府,被稱新疆,1884年建新疆省。位於我國西北邊疆,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相鄰。
新疆於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區行政區劃3個地州中有5個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自治州、昌吉回族自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700多萬,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全國56個民族在新疆都有定居,其中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錫伯族、塔吉克族、滿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和塔塔爾族世居新疆,人數最多。
新疆旅遊資源總量大、類型多,居全國第一位。「絲綢之路」橫貫新疆,舉世聞名。新疆境內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古窟寺(千佛洞),石刻和現代紀念建築物有236處,其中10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佛教千洞16處,比較完整的洞窟550多個。另外,文物點有幾千處。新疆還有 22 個自然保護區。阿勒泰岩畫長廊、准噶爾恐龍化石的發現,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矚目。新疆素有「歌舞之鄉」、「瓜果之鄉」之稱,到處可以欣賞到豐富多採的民間文娛活動,到處可以品嘗到甘甜馥郁的葡萄、瓜果。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信道。
新疆北部有阿爾泰山,南部有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阿爾金山。天山,作為新疆象徵,橫貫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爾盆地。習慣上把天山以南地區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區叫北疆,把哈密、吐魯番盆地叫東疆。
天山山脈峰巒重疊,呈東西走向,可分為東、中、西三段,總長2500公里,是亞洲高大山系之一。 阿爾泰山延伸於中國與蒙古、俄羅斯邊界,總長近20000 公里,新疆境內的山段,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500公里,山勢較低。
昆侖山系是帕米爾高原、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總稱,山勢高聳巍峨,平均山脊線海拔超過5000米,最高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位於中國與巴基斯但邊界上,為世界第二高峰。
新疆三大山脈的積雪、冰川孕育匯集為500多條河流,分布於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瑪納斯河、烏倫古河、開都河等20 多條。新疆有許多自然景觀優美的湖泊,總面積達9,700平方公里,佔全疆總面積的0.6%以上,其中有著名的十大湖泊:博斯騰湖、艾比湖、布倫托海、阿雅格庫里湖、賽里木湖、阿其格庫勒湖、鯨魚湖、吉力湖、阿克薩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內綿連的雪嶺,林立的冰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計1.86萬余 條,總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面積的42%,冰儲量2.58億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體水庫」。新疆的水資源極為豐富,人均佔有量居全國前列,有待於大力開發。
大沙漠佔全國沙漠面積的2/3,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面積為33.6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上的魯卜哈利沙漠。准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48,000 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二大沙漠。新 疆沙漠中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礦產資源。
地理位置
新疆位於我國西部邊陲,地處北緯32。22、-49。33、,東經73。21、-96。21、,面積166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是我國行政面積最大的省區。東部和南部依次與甘肅、青海和西藏三省區連接,東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相鄰,西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接壤,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鄰,邊界線長達5300多千米,為我國邊境線最長的省區。
氣候特點
新疆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長、嚴寒,夏季短、炎熱,春季秋季節變化劇烈。年平均氣溫南疆為10。c,北疆准葛爾盆地為5-7。c,阿爾泰,塔城地區為2。5-5。0。c。1月份南疆平均氣溫比北疆平均氣溫高出10-12。c,7月份高出2-3 。氣溫日差平均可達12-15 ,最大可達20-30 。新疆夏季相對濕度、冬季絕對濕度都不大,形成夏季乾熱,冬季乾冷的特點。全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5毫米,只有全國平均年降水量630毫米的23%,而蒸發量約200毫米,南疆不足100毫米。北疆地區和山區的降雪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1/3。
新疆風多風大,並呈現北疆大於南疆,戈壁大於山區,盆地邊緣大於盆地腹地的特徵。大風(即大於等於8級的風)是新疆農業氣象主要災害。北疆西北部、東疆和南疆東部是大風高值區,起風沙日數塔里木盆地一般在30天以上,北疆和東疆部分地區則在20天以下。近年來,南疆地區浮塵天氣較過去出現的更加頻繁。
新疆日照豐富,太陽輻射總量全年為542。10-646。35焦/平方厘米,僅次於青藏高原。
資源狀況
新疆地表水資源為79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85億立方米,分別居全國第十二位和第四位,地表水徑流量884億立方米,僅佔全國徑流量的3%,暫不能利用的有250多億立方米。按平均徑流深度計算,北疆為南疆的2。7倍,按實際能利用的水量計算,北疆比南疆多1/4,新疆河流水量高度集中在夏季(6-8月),北疆佔40%-50%,南疆佔60%-80%,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呈 現春旱、夏洪、秋缺、冬枯。從整體上看內陸河多,小河流多,流程短。自凈能力低,遭污染難治理,河流中除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水系,奇普恰普河流入印度洋水系外均為內陸河,全疆有大小河流570條,年徑流量1億立方米以下的河流有487條,佔全徑流量的9。4%。而徑流量大於10億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8條,占河流總數的3%,合計徑流量為543億立方米,佔全疆河流總徑流量的60。4%。新疆河流的天然水質北疆優於南疆,西部優於東部,山區優於平原。
新疆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可墾荒地資源有約700萬公頃,其中宜農茺地有487萬公頃,佔全國宜農荒地的13。8%,擴大耕地有可靠的土地資源保證,草原面積大,草地類型多,草地的主面積有0。57億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0。48公頃,居全國第三位,人均佔有草地3。37公頃,為全國平均數的16。3倍,四季草場齊全,但極不平衡。山區草地佔全區草地面積的58%,優良草地佔可利用草地的38。4%
新疆動植物資源較豐富,高等植物有3500多種;葯用植物有1116種,利用的有120多種;飼用植物930種,常見的有382種;森林資源有喬、灌木140種,在中鎮葉林8種,闊葉林49種,經濟林6種,果樹26種,灌木50種,主要造林樹種約57種;主要動物資源(野生脊椎動物)640種,其中兩棲類49種,鳥類394種,獸類135種,魚類有62種。
新疆 境內地質構造復雜,地層齊全,為貯礦提供了有利條件。因而新疆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截至1995年底,已發現礦種13種,佔全國總數的80%,居全國第二位。新疆已查明的礦物產地有4000餘處,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白雲母、鈉硝石、陶土、蛭石等礦產居全國第一,此外還有富鐵礦、錳、鉻、鉭、銫、石油、菱鎂礦、水泥灰岩、磚用粘士和鑄石輝綠岩等18種產居西北地區之首。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總的來說新疆自然生態環境具有以下特點:地域遼闊但綠洲面積不大氣候乾旱氣溫變化大,水資源總量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土地面積大,但林地面積小;土壤質量差且沙化,鹽鹼足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以上自然生態環境特徵決定了新疆 在開發建設中,一旦被污染和破壞,將產生難以恢復和永久性的後果。因此在人為的經濟活動中,必須尊守自然規律,重視新疆自然生態環境的基本特徵。
2. 新疆氣象特點
氣象特點之一、氣象特點之二、氣象特點之三、氣象特點之四、氣象特點之五、氣象特點之六、氣象特點之七、氣象特點之八
所謂「新疆氣象特點」指的是一般(普遍)氣象特點(參見本篇第2章)在新疆的特別(特殊)表現。之所以產生這些特別(特殊)現象,是由新疆特定的地理位置、復雜的地形、遼闊的地域、多樣的自然環境等因素所決定的。
l 氣象特點之一—新疆位居我國天氣上游
本篇第1章圖1.1.1表明,北半球中緯度是盛行西風帶。由於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相對我國內地即位於西風帶上游,因而新疆實時氣象信息和加工氣象信息對內地天氣變化有十分重要的徵兆性、指示性和指標性,新疆氣象監測網已成為我國甚至是世界氣象監測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高空氣象探測站14個、國家氣象基本站和氣候基準站的總數54個均位居全國第一,氣象衛星烏魯木齊地面站是全國僅有的三個地面站之一。
新疆是冷空氣入侵我國的重要門戶。統計表明,冷空氣主要由西方、西北方、北方和東北方侵入中國,其中,西方路徑的冷空氣大致沿北緯45°線向東移動,首先到達新疆,然後繼續東移影響內地。西方路徑入侵的冷空氣,其勢力特強者雖不是很多,但「強—中強」者卻是較多。
由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存在,新疆又是影響我國的沙塵暴天氣的沙源之一。
l 氣象特點之二—要特別重視大型天氣過程的發生、發展
事實表明,新疆大范圍災害性、關鍵性天氣的發生、發展都伴隨著一次大氣長波調整,出現一次大型天氣過程,經常導致中等偏強甚至強或特強冷空氣入侵。
根據長時期的實踐經驗,新疆大型天氣過程大致可歸納為下述三種類型:
①在歐洲有長波脊(或高壓)、烏拉爾山有長波槽的條件下,位於烏拉爾山大槽中的冷空氣入侵前2—3天,首先發生歐洲(高壓)脊的衰退,衰退的高壓脊「推動」烏拉爾山大槽東移侵入新疆。這類過程稱為歐洲脊衰退;
②在較為平直的鋒區條件下,冷空氣入侵前2—3天,在裏海附近有高壓脊的發展,在該脊前有冷槽東南下或冷槽(渦)東移侵入新疆。這類過程稱為「裏海長脊」。
③在歐洲東部為長波槽,西部西伯利亞為長波脊的條件下,冷空氣入侵前2—3天,在西西伯利亞脊的西北方有高壓與之作反氣旋打通,造成脊前強冷槽發展入侵新疆。由於這類過程前後比較起來,西西伯利亞脊表現得明顯的西退發展,因此就以此來命名。
當然,有些復雜的過程往往是上述三類過程中一與二或三與二兩類的綜合表現。對某一具體過程在稱謂上也可能會更加「細化」,如把歐洲脊細化為北歐脊、西歐脊、南歐脊,把裏海脊有時稱里黑海脊、里鹹海脊、中亞脊,脊發展位置偏北,稱烏拉爾脊等等。
l 氣象特點之三—新疆是典型的乾旱地區
乾旱最重要的標志是降水稀少。計算表明,一年中流入新疆上空的水汽僅有11540億噸,以夏季為最多,冬季為最少。加上新疆境內陸面蒸發2257億噸,新疆上空全年的水汽總量為13797億噸,相當於長江流域的1/5左右,黃河流域的1/3。可見,新疆大氣中水汽含量嚴重偏少,加之水汽的成雨(雪)率只有17.6%,而長江流域水汽的成雨(雪)率約為30%。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新疆是降水稀少的乾旱地區。
實際上,天山山脊線以南約120萬平方公里的南疆,平均降水深度僅為106毫米,天山山脊線以北約46萬平方公里的北疆,平均降水深度也只有255毫米。全疆總的平均降水深度是146毫米,低於「最嚴厲」的150毫米的乾旱標准。因此,從宏觀上說,新疆是屬於典型的乾旱少雨區。從微觀上說,由於降水量分布極不均勻,在山區最大降水帶附近,年降水量可達400毫米以上;而在塔里木盆地東部和南部、吐魯番盆地等地年降水量只有10—50毫米,是極端乾旱地區,其中托可遜縣氣象站1961—1990年平均降水量僅有7.2毫米,個別年份僅有0.5毫米。這是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氣象站。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最長連續無降水的日數長,特別是南疆、東疆平原地區,多在150天以上。其中,托克遜、且末、吐魯番分別達到350天、302天、299天。
l 氣象特點之四—光資源充裕,熱量資源豐富多彩
新疆光資源充裕,太陽輻射總量全年為5000—6490兆焦耳/平方米,僅次於青藏高原,比同緯度的華北和東北地區多620—840兆焦耳/平方米,比長江流域中下游多1250—2090兆焦耳/平方米,而且年際變化不大。全年太陽總輻射量中,能被農作物吸收利用的光合有效輻射能,從南到北大致變化在3000—2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而我國東北、華北、華南、黃河中下游地區在2500—23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從與我國主要農業區來比較,新疆的光合有效輻射資源名列前茅。
新疆日照時數居全國首位。全年日照2550—3500小時,夏至日(6月22日前後)白天時間長達14—16小時,生長季(4—9月)日照1500—1950小時。
新疆的積溫較高,作物生長季節的積溫除北疆北部偏低,其它地區都接近或高於我國同緯度地區。≥10℃的積溫,吐魯番盆地可達5000℃,塔里木盆地多在4000℃以上,准噶爾盆地南部和伊犁河谷西部為3000—3600℃,阿勒泰、塔城和伊犁河谷東部為2500—3000℃。新疆的氣候按積溫等級劃分,從南到北可劃出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從盆地到山區也同樣可以劃出這三個氣候帶。
新疆最熱月平均氣溫較高,冬季寒冷且時間長,春季氣溫升降迅速,無霜凍期差異明顯。新疆晝夜溫差比我國同緯度地區都大,年平均氣溫日較差南疆多為14—16℃,北疆為12—14℃,山區為10℃左右。
l 氣象特點之五—風能資源和山區大氣水分資源具有實際開發應用潛力
新疆大部分地區擁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其中,北疆大於南疆,風口附近多於盆地腹部,平原戈壁大於山區,特別是南北疆氣流的通道、山口是風能資源最豐富地區。如亞洲最大的達坂城柴窩堡風力發電站就位於烏魯木齊至吐魯番盆地的「狹管」通道上。統計表明,風能具有開發價值地區多集中在北疆風口、河谷、隘道和北疆西部、西北部以及天山東段南北兩麓。
現代氣象科技成果表明,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是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新疆雖是典型的乾旱少雨區,大氣水分含量比我國同緯度地區偏少,但山區最大降水帶附近的降水量也可達到400毫米以上,其中天山西段伊犁河上游山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阿爾泰山和天山北坡中段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可見,新疆山區特別是夏半年新疆山區的空中雲水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上升運動也比較強。因此,可以有效地開展空中雲水資源利用工程。另外,冬季北疆沿天山一帶直至東天山北部比同緯度的我國東部,大氣中水分含量是偏多的,也比較有利於開展飛機人工增雪作業。
l 氣象特點之六—新疆氣象災害頻繁,氣象公共事件和氣象環境災害日益突出
新疆氣象災害種類繁多,有乾旱、寒潮、大風、暴風雪、雪災、低溫冷害、霜凍、雷暴、冰雹、暴雨山洪、乾熱風、沙塵暴、濃霧等等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和衍生災害,如洪水災害、雪崩、泥石流、山體滑坡、塌方、沙害、病蟲害、林草火災等等。其中,乾旱、寒潮、大風、暴風雪、風沙天氣(包括沙塵暴、揚沙、浮塵)和沙害、冰雹、局地暴雨山洪和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發生頻率很高,強度很大,和風、沙、雪有關的多項觀測記錄是我國同類災害的極值。因而氣象災害造成損失的比例特別高,約占各種自然災害數量的80%和損失的60%以上。
在新疆人口的自然增長、城市化和交通運輸的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全球變暖帶來的負面影響,氣象公共事件日益增多,如高速公路、蘭新鐵路、南疆鐵路因大風、大霧、洪水沖毀路基等被迫暫停運行;烏魯木齊大霧機場連續關閉;路面積冰和暴雨漫水形成長時間的交通堵塞;氣溫驟降,流感流行;氣溫猛升,烏魯木齊高溫40℃以上,中暑就醫人群絡繹不絕,空調、風扇搶購一空;持續低溫,水管凍裂,千家萬戶盼水望眼欲穿;持續高溫,用電量猛增,電力公司被迫實施分區、分時停電;電閃雷鳴,倉庫火災,電腦網路系統慘遭襲擊;等等。另外,氣象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如沙漠化,土壤鹽漬化和鹽鹼化、冰川退縮、大氣污染、水質鹽化、水土流失等等,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嚴重關注。
l 氣象特點之七—近40多年來,新疆氣候增暖、增濕,出現向「暖濕型」轉變的強信號
選用完整的、准確的1958—1997年的地面氣溫和降水資料,分析新疆的北疆、天山山區和南疆40年來的氣候變化,並用1998—2004年資料作為實況加以驗證。結果如下:
①1958—1997年,北疆、天山山區、南疆都存在明顯的增暖趨勢,增溫率分別為0.32℃/10年、0.13℃/10年、0.15℃/10年,即北疆>>南疆>天山山區,而年均溫度的變差系數則是天山山區>北疆>南疆。值得注意的是1986—1997年增溫尤為顯著。
②1958—1997年,僅有南疆有降水增多(增濕)趨勢,但是從1987年以來,北疆、天山山區和南疆降水都有增多(增濕)趨勢,1986—1997年的平均降水,分別比1961—1990年30年均值偏多6.5%、3.6%、22.7%,南疆降水增多(增濕)趨勢最為顯著。年降水變差系數,南疆>北疆>天山山區。
③1998—2004年實況表明,上述氣候變化的總體趨勢繼續維持。與1991年前的30年相比,北疆平均溫度升高0.8℃,南疆和天山山區平均溫度均升高0.5℃,北疆、天山山區、南疆平均降水量分別增加11.3%、9.8%、20.4%。
l 氣象特點之八—在新疆,地貌氣象學的新興和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
研究不同氣候條件下地貌形成過程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氣候地貌學,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事實上,天氣、氣候、氣候變化與地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氣候對地貌的形成和演變有重要影響和作用;另一方面,不同類型的地貌、不同尺度的地形對天氣演變、氣候的形成和變化有著顯著的影響和作用。我國氣象界的前輩們早在20世紀50年代對於青藏高原(大地形)對大氣環流演變的影響就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79年5—8月國家氣象局和中國科學院共同組織了首次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20世紀末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再次組織了高原氣象學的實驗和研究。在此基礎上,逐步創立和發展了青藏高原氣象學。
新疆地域廣闊,地形復雜,地貌特徵鮮明,在「三山夾兩盆」的總體輪廓內,存在著山地、盆地底部周邊的平原(包括人工綠洲和廣闊的荒漠)以及盆地中心浩瀚的沙漠等三大地貌類型。顯然,人們會問氣象與三大地貌類型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相互聯系和作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聯系和作用?人類怎樣影響、控制這些聯系和作用?當然,這是從科學技術學的高度,向地貌氣象學提出的一般化命題。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新疆,地貌氣象學(包括沙漠氣象學、綠洲氣象學、盆地氣象學、山地氣象學等)的新興和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應當擔此重任
Ⅱ 新疆名地有哪些
什麼叫名地啊,比較有名的有吐魯番,喀什,庫爾勒,石河子等等
Ⅲ 新疆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古時候的西域是指中國西部的疆域,就是現在的新疆。新疆古時候為什麼叫做西域?它是什麼時候被稱為新疆的呢?
在西漢王朝,有一個在我國北方草原活動的實力強盛的游牧民族——匈奴。在當時匈奴對整個北方地區及西域實行統一管轄,卻無意中為形成全國性的統一局面創造了條件。漢武帝劉徹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掃除來自匈奴的威脅,准備聯合西域地區以徹底打敗匈奴。為此,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聯系共同對付匈奴。張騫不辱使命,兩次出使幫助中原地區加深了對西域的了解,加強了西域和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關系,擴大了漢朝在西域的影響,最終漢朝打敗了匈奴統一西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標志著從此後西域成為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絲綢之路的出現,極大的帶動了西域地區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傳播的加深,西域的各項技術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手工業、毛紡織業、陶器製造、玉石加工技術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經歷過繁榮昌盛的隋唐時期,清朝對西域的統一局面進一步加強。在乾隆二十四年,西域改為「新疆」,表示了故土新歸的含義。
從漢朝統一西域到清朝統治新疆,新疆地區的社會經濟在清朝時期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和發展。然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王朝國力衰退,已是窮途末路。沙皇俄國等國垂涎位於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開始蠶食和侵佔我國領土,並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清政府一面派軍隊駐守新疆,粉碎侵略陰謀,一面派使臣與沙俄進行艱苦談判,幾經周折之後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以中國對沙俄進行賠款、俄國商人在新疆貿易不納稅、俄國在新疆設領事等為代價,換來了沙俄軍隊從伊犁撤兵。
新疆地處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兩千多年的歷史造就了新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創造出光輝燦爛的古代西域文明,是中國版圖上一塊美麗而又富饒、民族風情豐富多彩的好地方。新疆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區,佛教在這里興盛了上千年,為後人留下了許多佛教石窟遺址。最著名的千佛洞遺址不僅為研究和了解古代宗教、歷史、繪畫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還成為旅遊者嚮往的觀光景點。
Ⅳ 新疆的英文地理名稱是什麼急用!!1小時內回答1!!
茜藏和新疆的一些地理詞彙的中英文對照
以下是我整理的與茜藏新疆旅行和地理有關的一些詞的中英文對照,
當你在看網上的游記攻略或者旅行中與老外交流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很有用。
可能有些詞有出入,僅供參考。
茜藏自治區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AR)
拉薩 Lhasa
日喀則 Shigatse(Xigaze)
拉孜 Lhaze
協格爾 Xegar(New Tingri)
定日 Tingri
聶拉木 Nyalam
樟木 Zhangmu
那曲 Nakqu
羊八井 Yambajan
澤當 Tsedang
曲水 Quxu
格爾木 Golumd
波密 Bome
塔欽 Darchen
措勤 Tsochen
普蘭 Purang
阿里 Ali
江孜 Gyantse
浪卡子 Nagarze
林芝 Nyingchi
薩嘎 Saga
薩迦 Shakya
安多 Amdo
昌都 Chamdo
八一 Bayi
理塘 Litang
然烏 Rawok
察隅 Zayu County
拉達克 Ladakh
烏魯木齊 Urumqi
喀什 Kashgar
塔什庫爾干 Tashkurghan
吐魯番 Turupan
英吉沙 Yengisar
紅其拉甫口岸 Khunjerab Pass
加德滿都 Kathman
博卡拉 Pokhara
布達拉宮 The Potala Palace
羅布林卡 Norbulingka Summer Palace
大昭寺 The Jokhang Temple
小昭寺 Ramoche Temple
哲蚌寺 Drepung Monastery
楚布寺 Tsupu Monastery
十萬佛塔 Palchoi Pagoda
白居寺 Palkor(Kumbum) Monastery
扎什倫布寺 Tashilumpo-(Tashi.unbu) The New Palace of Bancan Lama
色拉寺 Sera Monastery
甘丹寺 Gaden/Gandain Monastery
拉布楞寺 Labrang Monastery
桑耶寺 Samye Temple
絨布寺 Rongbuk Monastery
薩迦寺 Sakia Temple
直貢梯寺 drigong ti temple
宗山古堡遺址 Zongshan Ruins
阿里土林 Tsaparang
敦煌莫高窟 Mogao Grottoes
瑪旁雍錯 Lake Manasarovar
羊卓雍錯 Lake Yamdrok(Yamtso)
班公錯 Lake Palgon
拉昂錯 Lake Raksas Tal
卡里庫力湖 Lake Kara Kul
那木錯 Lake Namtso
佩枯錯 Lake Peiku
巴松錯 Basum Lake
瀾滄江 Lantsang River
雅魯藏布江 Brahmaputra River
孔雀河 Kongqi River
印度河 the Ins
青藏高原 Qinghai-Tibet Plateau
羌塘高原 Chang Tang Plateau
帕米爾高原 Pamirs Plateau
岡第斯山脈 Kangdese Mountains(Gangdise Range)
喜馬拉雅山脈 Himalayas
念青唐古拉山 Nyenchen Tonglha Mountains(Nyainqentanglha Range)
阿爾金山 Altun Mountains
喀喇昆侖山脈 the Karakorum Mountains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 Kekexili Nature Preserve
塔克拉瑪干沙漠 Taklimakan Desert
珠穆朗瑪峰Mt. Qomolangma(Everest)
卓奧友峰 Mt. Qowowuyag
希夏邦馬峰 Mt. Shisha Pangma
卓奧友峰 Mt. Cho Oyo
K2, Chogori
岡仁波齊 Mt. Kailash
公格爾山 Mt. Kongur
慕士塔格峰 Mt.Muztahgata
南迦巴瓦 Mt. Namjagbarwa
巴顏喀喇山 Bayanhar Mountains
阿尼瑪卿山 The Aemye Ma-chhen Range
色季拉山口 Segrila Pass
岡巴拉山口 Kampala(4794M) pass
卡惹拉山口 Karola(5010M) Pass
鷓鴣拉山口 Gokyo Chola Pass
卓瑪拉山口 Drolma La Pass
卡惹拉冰川 Kanola Glacier
中尼公路 China Nepal Friendship Highway
青藏鐵路 Qinghang-Tibet railway
川藏線 Sichuan-Tibet Highway
喀喇昆侖公路 Karakorum Highway
松贊干布 Srongsten Gampo
文成公主 Wen chen Konjo
斑禪啦嘛 Panchen Lama
八廓街 Bharkor Street
八廊學 banakshol hotel
吉日 kirey hotel
亞旅館 yak hotel
雪域賓館 snowland hotel
拉旦廚房 lhasa kitchen
邊塞遠景 outlook cafe
藏羚羊 Chiru(Tibetan antelope)
野氂牛 wild yak
轉經筒 prayer wheels
經藩塔 Prayer Flag Tower
沙圖什 shahtoosh(I hate this word)
可以看看這個,這里有很多地名,好多地方有多個英文名字:P
http://www.fallingrain.com/world/CH/13/
http://www.fallingrain.com/world/CH/14/
Ⅳ 新疆在古代有哪些別稱
新疆古稱西域。
中國古史中對於西域地理歷史的真實具體記載當始自漢代,同樣也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所以,自漢代起,西域便已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至西漢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會經濟已有很大發展。
西漢王朝征服西域之大業是從討伐匈奴開始的。匈奴是秦漢之際在中國北方草原地區活動的一個實力強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後強盛。漢朝對北方地區,包括西域的統一管轄,結束了該地區長期以來諸游牧部落不相統屬的分割局面,為後來全國性的統一局面形成創造了條件。
漢武帝劉徹為了打敗匈奴,鞏固其統治,決定「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為此他先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以加強同西域諸地的聯系,共同對付匈奴。漢武帝又命李廣利於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兩伐大宛(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使西域的許多城國相繼臣服於漢。前102年,漢軍攻破大宛城(今費爾干納),漢朝在西域各國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漢朝在西域的輪台、渠犁等地駐兵屯田,並置使者校尉統領之。
Ⅵ 新疆有哪些地理標志特產
新疆特產
吐魯番 土特產:葡萄乾、哈密瓜、鮮葡萄
哈 密 土特產:哈密瓜、大紅棗
庫爾勒 土特產:庫爾勒香梨、番茄醬、博湖魚、辣椒
庫車 土特產:庫車腰刀、羊羔皮、杏、龜茲樂舞、巴旦木、小白杏
阿圖什 土特產:民族式壁掛、刺綉、綉花服裝、無花果、甜瓜、杏、果脯
喀什 土特產:維吾爾花帽、英吉沙小刀、維吾爾樂器、巴旦木、杏脯、石榴、無花果、伽師瓜、
和田 土特產:地毯、和田玉、玉雕、艾德萊斯綢 、薄皮核桃
石河子 土特產:純毛毛毯、壁掛毯、瓜果脯
伊犁 土特產:沙木沙克小刀、真牛皮靴鞋、蘋果、蜂蜜、蟠桃、貝母、阿魏、伊犁鱘魚、新疆細毛羊、 伊犁「天馬」 伊犁馬、 伊犁薰衣草
阿克蘇 土特產:糖心蘋果、
阿勒泰 土特產:珠寶工藝製品、毛皮類製品、根雕
博樂 :新疆北鯢
精河:枸杞子
如果想買棗子可以買好想你,買葡萄乾什麼的樓蘭蜜語不錯。
Ⅶ 新疆的「疆」有什麼地理意義
以前看書上說的。
疆,的右半部分意味著『三山夾兩盆』。山我記得好像是上邊的阿勒泰山脈,中部的天山山脈,下部的昆侖山脈。兩盆好像是准葛爾盆地,還有一個記不清了。請樓主自行網路。
左半部分意味著被割讓出去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