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地理區時和地方時怎麼算我知道地方時是1度4分鍾那區時咋算
用經度除以15得到的數是時區,然後看是東經還是西經,東經就是東幾區,西經就是西幾區。例如西經45度,45/15=3,即它在西三區。
如果題目給出的數不是15的倍數,就要換一下方法,看它靠近哪個是15倍數的經度,當然必須小於7.5度。例如,東經77度,77/15=5餘7,那東經77度就位於東五區。如果是78度的話就變成東六區了。
另外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心的那一時區為中時區,那裡的時間叫做國際標准時間。而180度經線那就分成了兩個時區,東西十二區,每個時區垮7.5度經線。180度經線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往東過此線減一天,往西過此線加一天
㈡ 怎樣計算高一地理的區時和地方時
區時:東八區12點,東一區:12-7=5點;東10區:12+2=14點(東加西減)
地方時:120°E 12點,90°E:12-30/15=10點;130°E:12+10*4/15=12:40
㈢ 如何計算高一地理的地方時和區時
時區計算:
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度,當余數小於7.5度時,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當余數大於7.5度時,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
如已知某地位於145度E,用145/15,商數為9,余數為10>7.5,商數加1即為該地的時區數,所以該地位於東10區。再假如某地位於67度W,用65/15,商數為4,余數為5<
7.5,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則該地位於西4區。
區時計算:
要計算的區時=已知區時-(已知區時的時區-要計算區時的時區),(注: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1:已知北京(東八區)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東九區)的區時?
東京時間=12:00-(8-9)=13:00(即東京時間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倫敦(中時區)的區時?
倫敦時間=12:00-(8-0)=4:00(即倫敦時間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紐約(西五區)的區時?
紐約時間=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紐約時間為4月30日的23:00)。(注:當算出的區時為負數時,應加上24:00,日期減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4月30日)。
例4:已知紐約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的區時?
東京時間=12:00-[(-5)-9]=26:00-24:00+1天=2:00)即東京時間為5月2日2:00)。(注:當算出的區時大於或等於24:00時,應減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5月2日)。
地方時計算:
要計算的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已知時間的經度-要計算時間的經度),其中經度中,東經為正,西經為負。
例:已知120°E的地方時為12:00,求20°W的地方時?
20°W的地方時=12:00-4分×[120°-(-20°)]=12:00-9:20=2:40,日期變化同上,其他方法同上例。
日期計算:
在
日界線
的教學中,向東跨過日界線後日期的變化或向西跨過日界線後日期的變化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之一,這一難點的突破也可應用區時的計算方法。如西十二區為5月1日的12:00,則向西跨過日界線,到東十二區的日期為:
東十二區的區時=12:00-[(-12)-12]=36:00-24:00+1天=12:00(5月2日)。即向西跨過日界線,時刻不變,日期加一天。
判斷新舊兩天,要看兩條線
一是人為日界線-180度國際日期變更線
二是自然分界線-當地時間為0點的地區經線
過0點經線
日期自西向東加一天
過180度
日期自西向東減一天
㈣ 怎樣計算高中地理的晝夜長及區時
計算區時:
a區時-b區時=(a時區-b時區)×1h/區,其中時區均按東時區計算,西時區按負東時區計算(個人總結公式,不喜勿噴)。
當然,區時還涉及到經度:
a時區=[a經度÷15°/區+0.5區],其中經度有東、西之分,[x+0.5]的數學含義是:對 x四捨五入取整數(個人總結公式,不喜勿噴)。
另外關於地方時的計算公式,暫不寫,有需求請追問。
至於晝夜長短,則等價於求 日出,或者日落的地方時(日出、日落關於正午12點對稱,即日出時間+日落時間=24h,知道一個即可得另一個)。
同一緯度的地方,其日出/日落時間一致。
求日出/日落時間,一般通過晨昏線視圖才能求得,晨線與赤道交點為06:00,昏線與赤道交點為18:00。根據這個特點獲得一個a點經度、時間,再結合晨昏線 與 甲地 緯度圈的交點 乙地的經度,可以計算 甲地緯度圈的日出、日落時間,即 甲地的日出、日落時間。
a地方時-b地方時=(a經度-b經度)÷15°/h,其中經度均按東經計算,西經按負東經計算(個人總結公式,不喜勿噴)。
㈤ 高中地理時間計算方法
時區是地球上的區域使用同一個時間定義。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國際經度會議時,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在中國採用首都北京所在地東八區的時間為全國統一使用時間。下面是高三網小編整理的地理時區劃分及計算方法。
㈥ 高中地理時間計算題,有關地方時與區時計算的
A
時差的計算方法:兩個時區標准時間(即時區數)相減就是時差,時區的數值大的時間早。比如中國是東八區(+8),美國PST是西五區(-8),兩地的時差是16小時,北京比紐約要早16個小時;如果是美國實行夏令時的時期,相差15小時。美國夏令時期間:4月的第一個星期日~10月最後的星期日
一、地方時計算的一般步驟:
1.找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東經或西經,則:經度差=兩經度和(和小於180°時),或經度差=180°—兩經度和。(兩經度和大於180°時)
2.把經度差轉化為地方時差,即:地方時差=經度差÷15°/H
3.根據要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即:要求點在已知點的東方,加地方時差;如要求點在已知點西方,則減地方時差。
二.東西位置關系的判斷:
(1)同是東經,度數越大越靠東。即:度數大的在東。
(2)同是西經,度數越大越靠西。即:度數大的在西。
(3)一個東經一個西經,如果和小於180°,東經在東,西經在西;如果和大於180°,則經度差=(360°—和),且東經在西,西經在東;如果和等於180,則亦東亦西。
三、應用舉例:
【例1】已知:A點120°E,地方時為10:00,求B點60°E的地方時。
分析:因為A、B兩點同是東經,所以,A、B兩點的經度差=120°-60°=60°,地方時差=60°÷15°/H=4小時,因為A、B兩點同是東經,度數越大越靠東,要求B點60°E比A點120°E小,所以,B點在A點的西方,應減地方時差。所以,B點地方時為10:00—4小時=6:00
【例2】已知:A點100°W的地方時為8:00,求B點80°W的地方時
分析:A、B兩點同在西經,則:A、B兩點的經度差=100°—80°=20°所以:A、B兩點的地方時差=20°÷15°/H=1小時20分 因為A、B兩點同是西經,度數越大越靠西,B點80°W在A點100°W的東方,應加地方時差.所以:B點的地方時為8:00+1小時20分=9:20
【例3】已知:A點110°E的地方時為10:00,求B點30°W的地方時.
分析:A在東經,B在西經,110°+30°=140°<180°,所以 經度差=140°,且A點東經在東,B點西經在西,A、B兩點的地方時差=140°÷15°/H=9小時20分,B點在西方,所以,B點的地方時為10:00—9小時20分=00:40。
【例4】已知A點100°E的地方時為8:00,求B點90°W的地方時。
分析:A點為東經,B點為西經,100°+90°=190°>180°,則A、B兩點的經度差=360°—190°=170°,且A點東經在西,B點西經在東。所以,A、B兩點的地方時差=170°÷15°/H=11小時20分,B點在A點的東方,所以B點的地方時為8:00+11小時20分=19:20。
【例5】已知A點100°E的地方 8:00,求B點80°W的地方時。
分析:A點為100°E,B點為80°W,則100°+80°=180°,亦東亦西,即:可以說B點在A點東方,也可以說B點在A點的西方,A、B兩點的地方時差為180÷15/H=12小時。所以B點的地方時為8:00+12小時=20:00或8:00—12小時,不夠減,在日期中借一天24小時來,即24小時 +8:00—12小時=20:00。
地球有東西半球之分,它自轉一周迎來了白天和黑夜,需要花費24小時。當東半球在陽光照躍下處在白晝時,西半球卻是一片漆黑;隨著地球的自轉,東半球將進入黑夜,西半球就迎來了新的曙光。東西半球之間存在著時差,如何計算這種時差得從日界線說起。
日界線又稱國際日期變更線,或國際改日線。地球上各處因東西位置不同,日出時刻有早有晚。為了避免這種差異造成日期上的紊亂,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將經度180°子午線(此線也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之一)作為日期變更的界線。這是地球上的一條無形的又富有神奇色彩的線,其東西兩側相距咫尺,但日期卻相差一整天。因此,艦船飛機由西向東航行過這一線時須減去一天;由東向西航行過這一線時須增加一天。由於照顧行政區域的統一,日界線並不完全沿180°子午線劃分,有小部分線段繞過一些島嶼和海峽:由北往南通過白令海峽和阿留申、薩摩亞、斐濟、湯加等群島而達紐西蘭的東邊。
㈦ 高中地理如何算時間
可以根據地球自轉方向來判斷。根據自轉方向,可以判斷出晨昏線中哪條為晨線,哪條為昏線。
地球自西向東轉,所以晨線西部的地區將由夜晚進入黎明,昏線東部的地區則由白天進入黑夜。
地理時間可根據區時計算,每個時區相差一小時,從西到東時間增加,從東到西時間減少。
看圖的話,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晨線的地方時為6時,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
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春秋日出在東,夏在東北,冬在東南。
地理時間的演算法:首先要明確,你所說的地理時間是什麼時間,地方時還是區時。
地方時的確認方法:一地太陽高度角最大時的時刻為中午12:00,到第二天太陽高度最大時,為一天,24小時。
區時指,一地所在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兩個地點相差一經度相差4分鍾,十五度相差一小時。
在我們計算的時候往往是以一個地方的區時來計算的。
1)已知一點球另一點:基本按照東加西減的原則,相差幾個時區就相應的加減幾個小時。得數值大於24就日期加一日,在數字上減24即可;若不過減便向前借一天,即日期減一日,數字上在加24進行減法,得出數值,即可。
2)有晨昏線:赤道終年6:00日出,18:00日落,晨昏線與赤道相交那點的經度為6:00或18:00,由經度差按東加西減即可算出時間。
㈧ 高一地理中區時的換算
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是這個時區共同使用的區時。
時區的換算方法有:
1、時差計算
同側相減,異側相加。都在東時區或者都在西時區,兩地的時差是時區數相減。
一個在東時區,一個在西時區,時區差是時區數相加。
2、經度與區時換算
經度每差1度,時間相差4分。相差幾度,時差就是4分鍾乘以經度差。
每個時區15經度,經度數除以15,余數小於7.5度時,商是多少,時區就是多少;余數大於7.5時,商+1=時區。
3、15度乘以時區數=那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度數。
4、時區換算時,注意日期的加減。東半球時間早於西半球。
180度經線是東西12區的共同中央經線,時間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找實例驗證一下,有助於弄明白上述計算方法。
㈨ 高一地理:時區,地方時和區時的區別及計算
時區最按全球各地的經韋度以區分的!全球共有二十四個時區.每一時區跨經度15度!
地方時是在時區的基礎上加以有所改動!
區時,是在時區內於以計算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