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知識:什麼叫溫度帶
溫度帶:赤道到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
南北回歸線到南北極圈為南北溫帶(其中包括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南北極圈到南北極為寒帶
② 求大神,地理,告訴我到底要怎麼區分溫帶暖帶
溫度帶的劃分基本是按照積溫的高低來劃分的
暖溫帶積溫3400~4500℃,≥10℃的持續期171~218天,1月平均氣溫-12~-6℃至0℃,生長期5.7.5個月.
中溫帶積溫1600~3400℃,≥10℃的持續期100~171天,1月平均氣溫-30℃~-12℃至-6℃,生長期3.5.5個月.
寒溫帶積溫低於1600℃,≥10℃持續期不足100天,1月平均氣溫-30℃以下,夏溫不高,7月平均氣溫16~18℃,無霜期約3個月.
③ 如何判斷溫度帶的劃分
以各個地區活動積溫的多少為標准,按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熱量指標劃分的地帶 世界溫度帶的劃分
23°26′ N(北回歸線)到23°26′ S(南回歸線)為熱帶,北緯(南緯)23°26′到北緯(南緯)66°34′(北極圈、南極圈)為南 北溫帶,北緯(南緯)66°34′ 到北緯(南緯)90度為南 北寒帶.
④ 地理學中的溫度帶與熱量帶是如何區分的
熱帶是從赤道到南北回歸線之間、南北回歸線至南北極圈之間就是南北溫帶、而南北極圈以南和以北就是南北寒帶。中國的溫度帶,看圖
⑤ 地理上是如何劃分熱帶,溫帶和寒帶的
五帶的劃分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後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於現代的黃赤交角值。
各帶的特徵
熱帶
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
溫帶
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
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寒帶
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佔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象,其持續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五帶的成因五帶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公轉,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的鉛垂線有23°26』的傾斜,而且傾斜方向不變,因而導致太陽直射點徘徊於南北緯23°26』之間。這樣,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在極圈內出現極晝極夜現象;另一方面,產生了氣溫高低變化,使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這是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小的結果,最後形成了地球五帶。
⑥ 關於初一地理上的溫度帶是怎麼劃分的
南北回歸線之間是熱帶
也就是南北緯23°26′之間是熱帶
北回歸線23.26到北極圈66.34
是北溫帶
南回歸線23.26到南極圈66.34是南溫帶
南北極圈66.34以北
以南
分別是北寒帶
和南寒帶
⑦ 地理怎麼分辨寒.溫.熱.三帶
以溫定帶
(主要看最低氣溫)
0、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氣溫高於15度,為熱帶;
全年最低氣溫在0-15度之間,為亞熱帶
;
全年最低氣溫低於0度,為溫帶;
全年
最高
氣溫在0度左右,為寒帶。
⑧ 溫度帶和氣候帶怎麼區分
溫度帶和氣候帶的區分方法如下:
一、兩者區域特點不同
溫度帶是以全球各地區活動積溫的多少為標准,按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熱量指標劃分的地帶。通常根據≥10℃的積溫的多少可劃分為五個溫度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中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少部分位於熱帶。
氣候帶,是指根據氣候要素的緯向分布特徵而劃分的帶狀氣候區域。在同一氣候帶內,氣候的基本特徵相似,與土壤風化和形成密切相關。太陽輻射是氣候帶形成的基本因素。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分布,主要取決於太陽高度角。
二、兩者劃分方式不同
溫度帶以各個地區活動積溫的多少為標准,按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熱量指標劃分的地帶:23°26′ N(北回歸線)到23°26′ S(南回歸線)為熱帶;北緯(南緯)23°26′到北緯(南緯)66°34′(北極圈、南極圈)為南 北溫帶;北緯(南緯)66°34′ 到北緯(南緯)90度為南 北寒帶。
氣候帶根據盛行氣團和氣候鋒位置及其季風變化,把全球氣候劃分為:赤道帶、熱帶、溫帶、極帶4個基本氣候帶和副赤道帶(副赤道季風帶)、副熱帶、副極帶3個過渡氣候帶,除赤道帶外,其他各帶南、北半球各有1個帶,全球共13個氣候帶(見阿利索夫氣候分類)。
(8)地理怎麼判斷溫度帶擴展閱讀:
中國的溫度帶劃分:
中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少部分位於熱帶;其中分為寒溫帶(黑龍江北部,內蒙古東部),中溫帶(東北,內蒙大部分地區,新疆北部),暖溫帶(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新疆南部),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熱帶(滇的南部,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氣候。
中國跨緯度廣,熱能分布因緯度而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溫度帶。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或以上,大多數木本植物或農作物生長活躍,所以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就是根據日平均氣溫≥10℃累計值為標准,稱為活動積溫
中國南北跨緯度廣,各地接受太陽輻射熱量的多少不等。根據各地≥10°C積溫大小的不同,我國自北而南有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等溫度帶,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區,各地的熱量條件差異很大。
⑨ 在地理上熱帶溫帶寒帶怎麼區分
0°到南北緯23.5°為熱帶,南北緯23.5°到南北緯66.5°為溫帶,南北緯66.5°到南北緯90°為寒帶,而亞熱帶是一種氣候地帶,一般位於溫帶靠近熱帶的地區(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⑩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怎麼判斷的
氣候類型的判讀技巧
(1)定位法:根據地理位置判斷氣候類型。依據緯度位置判斷溫度帶,依據海陸位置(大陸東岸、西岸或是內陸)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2)定性法:根據區域自然特徵(如氣候特徵、典型植被和典型動物、水文、土壤等)和氣候成因來判定氣候類型。如地中海氣候典型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熱帶草原的典型動物是斑馬等。
(3)定量法: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氣候類型。從材料中提取氣溫和降水要素信息進行判斷,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峰線);12、1、2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谷線)
以「溫」定帶(溫度帶):
熱帶:終年皆高溫:> 15℃;
亞熱帶:冷季最低溫:0℃ < T < 15℃
寒帶:冷季最低溫:< 0 ℃
以「水」定型(氣候類型):
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氣候(年多雨);熱帶沙漠氣候,冰原、苔原氣候(年少雨)
夏雨型: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氣候特徵的描述技巧
描述氣候特徵抓住核心三點: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後對氣溫、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別進行描述。
氣溫
①氣溫的高低;
②氣溫的年或日較差
終年高溫;終年嚴寒;夏季高溫;全年溫和;
氣溫年較差大(小);最熱月或最冷月氣溫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的季節分配;
③降水的年際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均勻,降水年際變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熱同期;有明顯的旱、雨兩季之分(乾季、濕季之分);降水豐沛;全年少雨
光照
①光照的強弱;
②年日照時數的多少
日照時數長(短),日照強烈(較弱);光照充足(不足)
①氣溫特徵:主要分析最高月氣溫、最低月氣溫和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大於15°C可以認為大陸性較強,氣溫季節變化大;小於10°C表明海洋性顯著,氣溫季節變化小。
②高溫、涼爽、溫和、寒冷:夏季月均溫大於20°C可認為是高溫,小於20°C可認為是涼爽;冬季月均溫大於0°C一般可認為是溫和,小於0°C一般可認為是寒冷。
③降水特徵:主要讀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節變化,估算降水總量。一般來說,月降水量低於10 mm描述時稱為稀少,10~50 mm為少雨,50~100 mm為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