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丹麥地理位置 東經 西經 北緯 南緯
丹麥位於歐洲北部。南同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
主要位於 57°N 到55°N 和 7°E 到 15°E
⑵ 丹麥位於歐洲的什麼部位
丹麥王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端,日德蘭半島上。東靠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隔海相望,西瀕北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厄勒海峽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南部毗連德國。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西部是起伏低緩的冰水沉積平原,北海沿岸有著寬闊的沙灘,沙丘上長著叢叢灌木。這裏海風習習,景色迷人,是旅遊度假區。
日德蘭半島東部和中部是歐洲研究冰河期沉積地形最典型的地區之一。廣闊的丘陵幾乎縱貫整個半島,東部沿岸夾灣和溝谷橫切其中,有些溝谷又寬又長,兩壁十分險竣,谷底流淌著彎彎曲曲的河水。
(2)丹麥位於航空地理上什麼區擴展閱讀:丹麥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2.4℃ ,8月14.6℃。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丹麥並不象人們想像的那麼冷,大部分地區氣候與我國相似。
丹麥的氣候介於北歐和中歐之間,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由於受到大西洋吹來的西南風影響,丹麥氣候冬暖夏涼,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不過15度至17度。
自然資源較為匱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鐵等礦產全部靠進口。丹麥在北海大陸架的石油蘊藏量估計為2.9億噸,為歐洲第3大石油輸出國,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
⑶ 丹麥的自然地理特徵是什麼
丹麥位於歐洲北部波羅的海至北海的出口處,是西歐、北歐陸上交通的樞紐,被人們稱為「西北歐橋梁」。包括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及西蘭、菲英、洛蘭、法爾斯特和波恩荷爾姆等406個島嶼組成,面積43096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南部與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314公里。全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中部稍高,最高點海拔173米。境內多湖泊河流,最長河流為古曾河,最大湖泊阿里湖面積40.6平方公里。氣候溫和,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
⑷ 丹麥在地球的哪兒位置
歐洲西北部,位於德國北部,與英國隔海相望
⑸ 丹麥在地圖上的哪裡(要圖)
在英國的右面,非洲上面的法國和德國的上面。
⑹ 關於丹麥的資料
國名: 丹麥王國 (The Kingdom of Denmark,Kongeriget Danmark)
國慶日:4月16日(1940年,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生日)
憲法日:6月5日(為紀念1849年6月5日頒布的丹麥王國憲法)
國旗:丹麥國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7∶28。旗地為紅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圖案,稍偏左側。據丹麥史詩記載,公元1219年丹麥國王瓦爾德瑪·維克托里斯(也稱勝利王)率軍對愛沙尼亞異教徒征戰。6月15日隆達尼斯戰斗中,丹軍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帶有白色十字的紅旗從天而降,並伴隨著一個響亮的聲音:「抓住這面旗幟就是勝利!」在這面旗幟的鼓舞下,丹軍奮勇作戰,轉敗為勝。此後白色十字紅旗就成為丹麥王國的國旗。至今每年6月15日,丹麥都要慶祝「國旗日」即「瓦爾德瑪日」。
國徽:為盾徽。金色的盾面上橫置著三隻頭戴王冠的藍色獅子,周圍點綴著九顆紅心。獅子和紅心象徵勇敢、忠誠、善良。盾上端是一頂華麗的王冠,象徵丹麥是一個古老的王國。
國家元首:女王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1972年1月即位。丹麥首相拉斯穆森(Rasmussen) ,2001年11月當選首相。
自然地理:丹麥位於歐洲北部波羅的海至北海的出口處,是西歐、北歐陸上交通的樞紐,被人們稱為「西北歐橋梁」。包括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及西蘭、菲英、洛蘭、法爾斯特和波恩荷爾姆等406個島嶼組成,面積43096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南部與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314公里。全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中部稍高,最高點海拔173米。境內多湖泊河流,最長河流為古曾河,最大湖泊阿里湖面積40.6平方公里。氣候溫和,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
人口: 536.8萬(2002年)。丹麥人約佔95%,外國移民約佔5%。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英語為通用語。86.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0.6%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
首都:哥本哈根 (Copenhagen, Koebenhavn) 是北歐最大的城市,原意為「商人港口」,有自由港和航空港,是世界交通的樞紐。由於統治歐洲時間最久的皇族瑪格麗特女皇二世皇族居住於此,因此,它還有一個別稱——「女皇之城」。人口50萬(2002年)。這個城市因豐富的藝術與文化本質而在1996年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
行政區劃:全國為14個郡、275個縣和格陵蘭、法羅群島兩個自治領(其國防、外交、司法和貨幣由丹麥負責)。14個郡為:哥本哈根郡、菲特烈堡郡、羅斯基勒郡、西希蘭郡、斯多斯特姆郡、博恩霍爾姆郡、菲茵郡、南日德蘭郡、里伯郡、維厄勒郡、靈克賓郡、奧胡斯郡、維堡郡、北日德蘭郡。
簡史:約公元985年形成統一的王國。9世紀起,丹麥不斷向鄰國擴張,並渡海侵襲英格蘭,於11世紀20年代征服整個英格蘭和挪威,成為歐洲強大的海盜帝國。1042年帝國瓦解。14世紀走向強盛,1397年成立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為盟主的卡爾馬聯盟,疆土包括現丹麥、挪威、瑞典以及芬蘭的一部分。15世紀末開始衰落。1523年瑞典脫離聯盟獨立。1814年,丹麥同瑞典戰敗後將挪威割予瑞典。1849年頒布第一部憲法,結束世襲君主制,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納粹德國佔領。1944年冰島脫離丹麥獨立。1945年5月德軍投降後,組成包括各政黨及抗德人士在內的聯合政府。此後由各政黨單獨或聯合執政。1949年加入北約。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至今仍擁有對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主權。
政治:現行憲法於1915年制定,1920年、1953年兩度修改。憲法規定,丹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與議會共同擁有立法權,國王通過由其任命的內閣部長行使行政權。國王即國家元首,議會為一院制,共179個議席,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經議會5/6多數通過,政府可將一定范圍內的主權交給某種「國際機構」。丹麥的君主制是1660年建立的,1849年改為君主立憲制。瑪格麗特出世時還無權繼承王位,因為當時的丹麥憲法規定,只有男性才有繼承權。1953年6月,丹麥根據斐特烈九世沒有兒子的情況通過了新憲法。規定女性也有王位繼承權。在丹麥的歷史上還有過一位女君主,她就是14世紀下半葉統治丹麥的瑪格麗特一世,但她是以獨生子奧拉夫的名義執政的。為了表示對500年前這位傑出的女王敬意,瑪格麗特即位時將稱號定為"瑪格麗特二世"。
經濟:丹麥是發達的西方工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長年居世界前列。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進口。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估計為2.9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2000億立方米。1972年起開採石油,為歐洲第3大石油輸出國。探明褐煤儲量9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43.6萬公頃,覆蓋率10%。農牧漁業及食品加工業高度發達,農牧業特點是農牧結合,以牧為主。有耕地267.6萬公
頃,農場5.35萬個,90%左右的農場都是個人所有的家庭農場。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農畜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65%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0.6%,豬肉、乳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企業以中小型為主。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石油開采、造船、水泥、
電子、化工、冶金、醫葯、紡織、傢具、造紙和印刷設備等,產品61.7%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75%。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制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丹麥第三產業發達,包括中央政府和市政的公共及私營服務、金融、保險及其他服務,產值占年國民生產總值的70%以上。對外貿易是丹麥的經濟命脈,主要原料靠進口,產品銷售依賴國際市場。政府主張貿易立國和自由貿易,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產品出口。進口產品主要有運輸設備、電信產品、紙張、原油、煤炭、鋼
鐵、機械和飼料等,出口產品主要有乳製品、肉、魚、傢具、醫葯、電子產品、儀表、船舶、紡織品和服裝等。丹麥是個畜牧業加工生產相當發達的國家,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66%,有大量肉類、奶品、禽蛋出口,其製冷技術以及食品的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方面都很發達。丹麥是歐盟最大漁業國,捕魚量約占歐盟捕魚總量的36%,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主要有鱈魚、比目魚、鯖魚、鰻魚和蝦等,主要用於生產魚油和魚肉。旅遊業是丹麥服務行業中的第一大產業。年均外國遊客約200萬人。主要旅遊點有哥本哈根、安徒生故鄉-歐登塞、樂高積木城及日德蘭半島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等。
丹麥是世界上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國民獲得國家多項福利,丹麥人的平均壽命很長。在發展教育方面,丹麥政府更是不遺餘力,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得到發展的文化方針,並鼓勵地方發展文化事業。1973年起實行九年制義務免費教育,受教育的比例和程度都比較高,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建於1479年)、奧胡斯大學(建於1928年)、丹麥技術大學和皇家獸醫和農業大學。丹麥全國有200多個博物館,其內容涉及工藝、繪畫、雕塑、舞蹈、音樂、醫
學、建築、電車、船舶、釀造、煙草等方面。當年的丹麥王室宮殿——弗雷德里克斯堡如今已成為國家歷史博物館。丹麥人喜愛讀書。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文學作品達到世界文學的頂峰,丹麥素有「童話王國」之稱。1975年開始的國際童話電影節每兩年在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城(Odense)舉行一次,中國動畫片《牧笛》於1979年獲第3屆金質獎。瑟倫是另一位偉大作家和神學家以及哲學家,他創作了大量的有關宗教及其他精神問題的做作,他的思想對各國的哲學思想影
響極大,直到今天,他的觀點仍然是全世界研究的話題。卡倫·布里森是20世紀著名的女小說家,她在非洲生活了20年,她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作品在世界廣泛傳播。丹麥的芭蕾舞蹈藝術世界聞名,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經常在世界各地進行巡迴演出。丹麥也是世界上電影事業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丹麥影片曾連續兩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丹麥人喜愛運動,足球為國球。游泳、劃船、騎車、壘球、手球、長跑也非常流行。丹麥大部分地區靠近海邊,諸如游泳、劃船、帆賽和賽艇運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丹麥的足球、羽毛球運動發展水平也較高。
在丹麥,沒有人養鳥。鳥兒只是循著生態規律繁衍生長。但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可以欣賞到鳥的種種樂趣。喂鳥在丹麥形成了風尚。無論是夏日還是寒冬,在鳥兒集中的廣場、公園,每天都能見到喂鳥的人,尤以老人和兒童為多。丹麥的國鳥是白天鵝,過去卻是丹麥鶴。丹麥人視此鳥為仙鳥,說嬰兒便是由它們銜到人間的。不知從何時起,也不知何故,丹麥鶴的數量驟然減少了。現在,日德蘭半島有個小城市,是丹麥鶴唯一出入的地方。每年春暖花開時節,城裡居民
都要在自家的房頂上修搭木架,以方便仙鳥築巢孵蛋。當仙鳥歸來時,全國各地有不少人專程趕去,和當地居民一起,像對凱旋的勇士一樣加以歡迎。丹麥的交通信號燈一般要比其他國家多兩個裝置,一是專管公共汽車的橫豎道信號燈;二是專管自行車的小型紅綠燈。按照交通規則,在路口,公共汽車和自行車享有先行權,其他車輛必須禮讓,否則就是違反交通規則。據2001年的統計,丹麥家庭上網過半。在丹麥,狗要納稅,但離奇的是稅的多少取決於狗的高矮。所以,在丹麥,狗都是長長的,矮矮的。
在丹麥,琥珀是最美的東西。相傳琥珀是美人魚的眼淚,這些「眼淚」十分珍貴,一滴一滴需要經過千萬年的變化才能形成。丹麥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琥珀的國家。14世紀丹麥強盛時期,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大都為丹麥所統治。那時,琥珀作為北歐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同時也作為最珍貴的寶石飾品,進貢給顯赫的羅馬帝國。一塊琥珀約等於一個奴隸的身價。作為琥珀的發祥地,丹麥人開辟了世界歷史上有名的琥珀貿易之路,丹麥人驕傲地稱之為「琥珀之路」。據丹麥琥珀屋的資料記載,「琥珀之路」從丹麥北部的日德蘭半島,經由波羅的海口岸,可一直到達地中海、波斯、印度、中國和更遠的地方。據說古代西方人向中國皇帝贈送的禮品就是琥珀。掛滿美人魚眼淚的琥珀屋。
新聞出版:2001年,全國有日報32種,發行量145.3萬份,周日報10種,發行量136萬份,期刊雜志108種,技術及地方報刊278種。主要報紙(括弧內為創刊年)有:《日德蘭郵報》(1871年)、《貝林時報》(1749年)、《政治報》(1884年)。丹麥通訊社(Ritzaus Bureau)1866年創建,丹唯一的全國性通訊社,由各大報紙聯合經辦。丹麥廣播公司1925年創立,丹麥最大的全國性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丹麥電視二台1988年創立,1989年開播。
名勝:「美人魚」銅像(Little Mermaid)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入口處的一塊巨大鵝卵石上,它是丹麥雕塑家埃德華·埃里克森於1912年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中的女主角用青銅雕鑄的。「小美人魚」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於1837年所寫的一篇童話《海的女兒》中的主角。她是海王最小的女兒。她15歲時,一位王子所乘的船觸礁沉沒,她救了王子並傾心於他。但是王子已與另外的女子訂有婚約,而離開了她。然而,痴情的「小美人魚」仍然日復一日地坐在海
邊的岩石上,等待王子歸來。埃里克森利用了丹麥皇家劇院芭蕾舞演員埃倫·普賴斯的形象作為模特,但是他沒能說服這位女演員為製作這一銅像而裸體,這不得不迫使他讓自己的妻子充當裸體模特。這尊5.3英尺高的銅像同真人一般大小,整個人魚直到小腿都是人形,只是腳變成了魚鰭。銅像於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現已成為丹麥的象徵。但「美人魚」銅像曾多次遭受厄運:1961年,有人用白顏料給「美人魚」畫上胸罩;1963年,美人魚全身被涮了一層紅顏色;1964年,銅像第一次被「割去」了頭部;幸好雕刻家埃里克森保存著模具,又重鑄了一個頭像;1984年7月22
日清晨,「美人魚」右臂被人鋸走一截,當晚兩個年輕人向警察投案自首,警方以破壞公物罪對其提出起訴;1990年又有人試圖盜頭未果;1998年1月5日,「美人魚」雕像頭部又一次被人盜走。2003年9月,「美人魚」青銅雕像又遭厄運 。2006年3月,哥本哈根市政府決定將美人魚雕像向深海處搬遷,原因是過多的遊客對雕塑造成太多的破壞 。
安徒生博物館 (H.C Andersson's House)位於丹麥菲茵島中部的奧登塞市區。為紀念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1805-1875年)誕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館是一座紅瓦白牆的平房,坐落在一條鵝卵石鋪的街巷裡。這里臨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樣的建築,使人感到彷彿回到了19世紀安徒生生活的年代。博物館共有陳列室18間。前12間按時間順序介紹安徒生生平及其各時期作品,展出大量安徒生作品的手稿、來往信件、畫稿以及丹麥一些名畫家、藝術家創作的有關安徒生生活的油畫和雕塑。安徒生生前的用具仍按原樣擺放著,古樸的傢具,兩只有補丁的僅皮箱,一頂禮帽,一個提包,一把雨傘,一根手杖。這些曾經長期伴隨他的簡陋的旅行行裝,體現他朴實的生活和情趣。第11間為一建於1930是
的圓柱形大廳,其幾米高的環牆展出丹麥近代著名藝術家斯坦恩斯根據安徒生的自傳體著作我的一生的童話而作的8幅壁畫,內容有安徒生童年,離啕故鄉,國外游歷,與世界著名藝術家的交往,最後到1867年,人們歡呼安徒生被授予奧登塞市榮譽市民等安徒生生前各階段的生活與寫作的經歷。博物館第13至18間包括有圖書館和錄像錄音播放室等,在這里人們拿起聽筒就能聽到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這幾個陳列室,收集了68個國家出版的96種文字的安徒生著作,收藏的中國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及著作共有27種,其中最早的是1926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的安徒生作品的中文譯文。博物館原建在安徒生的故居內,隨著安徒生的聲譽和著作影響的擴大,世界各國安徒生著作版本的增加以及博物館參觀者人數的增多,兩度擴建:一次在1930年,為安徒生誕辰125周年;另一次在1975年,為安徒生逝世100周年。 安徒生:用童話溫暖人間
圓塔 (Round Tower)坐落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附近。建於1642年克里斯欽四世統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