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齊魯之地以什麼為地理標志

齊魯之地以什麼為地理標志

發布時間:2022-06-04 06:09:38

⑴ 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齊魯源於什麼制

齊魯是當時在山東的兩個古國,是西周建立初期,為了鞏固統治,分封王公貴族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這種制度被後世稱為分封制

⑵ 為什麼山東省被稱為「齊魯大地」

「齊魯」緣起於先秦齊、魯兩國,是齊、魯兩國的合稱,原是國家概念。齊與魯是西周初年的兩個封國,是西周在東方代行統治權的兩個重要陣地。因為西周初建時,東部沿海地區殷人和東夷人的勢力強大,不服統治,屢次發生反周叛亂。周公東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亂之後,周王便將兩個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別封於商奄和薄姑舊地,建立魯國和齊國,以鎮撫東方殷人和夷人。魯居泰山之陽,都曲阜,齊居泰山之陰,始都營丘(今山東昌樂,一說即臨淄),後遷薄姑,再遷至臨淄。齊、魯始封時,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戰國時期,經過數百年的兼並戰爭,兩國疆域不斷拓展擴大,基本控制了今山東地區。而且隨著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齊、魯兩國內部聯系逐步加強。有別於中原、燕趙、秦、晉、吳越、荊楚等的齊魯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齊國最常攻打的國家是魯國,卻一敗再敗。當時還是管仲執政期。齊桓公任鮑叔牙為將,在長勺卻沒打過曹劌。齊威王、齊宣王之時,為齊之鼎盛時期,時楚已先後滅魯國以及魯南諸國,掩有山東東南部地區,對齊國形成直接威脅,所以隨著形勢的發展,齊威王時接原有西段齊長城,繼續向東展修,宣王續之,修至濱海,作為對楚的防線。「齊、魯」一詞也逐步聯系起來,由國家概念向地域概念過渡。

⑶ 為什麼山東省被稱為「齊魯大地」

山東古為齊國、魯國的土地,所以叫齊魯大地。「齊魯」和「山東」都是歷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詞,二者所指地理范圍完全一致,可以通用。
「齊魯」緣起於先秦齊、魯兩國,是齊、魯兩國的合稱,原是國家概念。齊與魯是西周初年的兩個封國,分別封於周公商奄和姜太公薄姑舊地,建立魯國和齊國,以鎮撫東方殷人和夷人。
齊、魯始封時,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戰國時期,經過數百年的兼並戰爭,兩國疆域不斷拓展擴大,基本控制了現代的山東地區。而且隨著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齊、魯兩國內部聯系逐步加強。
「齊、魯」一詞也逐步聯系起來,由國家概念向地域概念過渡。

⑷ 山東省為什麼又稱為齊魯大地

現在的山東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部分屬於齊國,有一部分屬於魯國,所以山東又稱齊魯。齊魯大地就是指山東大地。
山東作為地理名稱始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當時泛指淆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山東作為政區名稱,始於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置山東道,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設山東政司,形成與今天山東省大體相同的版圖,大部分縣名沿用至今。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正式設山東省,

⑸ 齊魯之地指的是哪裡

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 齊國都城在今山東臨淄 山東省是齊國、魯國舊地,所以今天還稱這一帶為齊魯大地。

⑹ 請問山東17地市歷史上是怎樣進行齊魯的劃分的謝謝!

山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至唐代和北宋時代,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被稱作山東,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東專指齊魯之地。到了金代,設置了山東東、西二路,山東才真正成為政區名稱。明代初期設置山東行省,後改稱山東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設置山東省,「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稱。
濟南,因位於古濟水之南而得名。西漢置濟南郡,其首府設在東平陵城(今章丘西北),濟南之名始現。西晉永嘉末年,濟南國的首府又由東平陵城遷至歷城,濟南開始建城設治。此後,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州、府、路、省的行政中心,發展成為海岱地區的大都會。1994年2月,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青島,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原為一漁村名。1891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青島)設防,是為青島建制開始。1897年11月,德國佔領青島。並開始城市總體規劃,使城市形態初具雛型。1899年德皇將膠澳租借地的新區(即現在市南區及市北區一部分)命名為青島。1994年2月,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淄博,因臨淄與博山而得名。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區,設專員公署,隸屬魯中行政區,此為淄博成為政區名稱之始。以後區劃和名稱幾經變更,至1961年1月淄博市與惠民分設,市級機關由博山區遷到張店區。
棗庄,因多棗樹而得名。早在唐宋時期已形成村落。1918年建鎮,1948年於棗庄鎮設棗庄辦事處(縣級)與嶧縣俱屬魯南行政區第五區,1958年9月嶧縣機關遷至棗庄鎮。1960年撤消嶧縣建立縣級棗庄市。1961年9月改為地級市。
東營,因唐太宗東征時,曾在此安營紮寨,設東營、西營而得名。明洪武年間建村。1961
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由是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了由會戰指揮部和部分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決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1983年成立地級市。
濰坊,因濰縣與坊子區而得名。1948年濰縣城區與坊子礦區於今市區置濰坊特別市,取各首字命名。濰坊之名首見。1949年改為濰坊市,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1年重建縣級濰坊市。1983年改為地級市。
煙台,因明奇山所烽火台而得名。原為漁村。明洪武年間,為防海寇侵優,在芝罘設狼煙墩台,又稱「狼煙台」,煙台由此得名。清初,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居民區。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煙台為通商口岸,並籌建東海關。1862年2月,登萊青兵備道由萊州移駐煙台,道台崇芳兼任東海關監督。煙台建置開始。1983年,成立地級市。
威海,取「威震東海」之意。明洪武年間,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永樂年間修築威海衛城,是為城建之始,威海衛逐步從有防無城而演變為海防重鎮。1898英人租借,1951年對外關閉。1987年升為地級市。
濟寧,因居其中而獲濟水之寧而得名。古濟州,治於巨野。1150年巨野水災,遂移濟州於任城(今濟寧)。元升濟州為府治,由於地勢較高不受泛濫之害居其中而獲濟水之寧,故名「濟寧府」。濟寧之名首見。1983年改為地級市。
泰安,取「國泰民安」之意。古為岱嶽鎮。北宋年間,太祖下詔,遷乾封縣縣址和封禪中心於岱嶽鎮。金置泰安軍,取「泰山安四海皆安」,即「國泰民安」之意。泰安之名首見。1928年濟南淪陷,曾作為省會。1985年改為地級市。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置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日照之名始見。金升日照鎮為縣,仍名日照。1985年升為地級市。
萊蕪,因萊族與牟族雜居而得名(尚待考證)。漢初置萊蕪縣於原山以北,縣治在今淄博市淄川區高庄。此後或撤或置,或析或合,至金代,縣治遷至今萊城。此後,境城基本穩定。1992年升為地級市。
臨沂,因境內沂河而得名。隋設臨沂縣,始稱臨沂,因境內沂河而得名。清升為沂州府,設立蘭山縣,民國年間,沂州府撤銷,蘭山縣改為臨沂縣。1994年改為地級市。
德州,因德水(黃河)得名。秦改黃河為德水。漢在今陵縣設安德縣,隋唐改稱德州。明移德州於今地,設德州衛。民國改為德縣。1946年析德縣城關區置縣級德州市,1994年改為地級市。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春秋戰國曾稱聊城邑(今城區西北)。秦置聊城縣。北魏於縣東築城置平原鎮(今城)。隋廢鎮,移平原郡與聊城縣於此。1952年由平原省劃入山東省,1997年改為地級市。
濱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隋唐五代建縣制,五代後周改渤海縣為濱州。以東瀕渤海得名,濱州之名首見。民國改為濱縣。1982年析出北鎮與博興一部分置縣級濱州市,因古濱州得名。2000年改為地級市。
菏澤,因天然古澤得名。為濟水所匯,菏水所出,是溝通古濟、泗兩大水系的天然湖泊,今湮。清曹州升州為府,設附郭縣,賜名菏澤。菏澤之名始見。1952年由平原省劃入山東省,2000年改為地級市。

⑺ 今天的山東省被稱為"齊魯大地",這個稱謂的起源是什麼

齊魯是中國區域范圍名稱,該名始於先秦齊、魯兩國,到戰國末年,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齊、魯兩國文化也逐漸融合為一體。因先秦時期今山東大體分屬於齊魯兩國,齊國是以淄博為國都,山東以東的大片土地,魯國是以曲阜為國都,山東以西的小塊土地,故有此稱。公元前256年楚國滅魯國,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因為文化的一體,「齊魯」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圈,由統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齊魯」的地域概念。這一地域與後來的山東省區范圍大體相當,故成為山東的代稱。

⑻ 中國的文化與區域經濟之間的聯系與特點

在新石器時代,根據所發現的考古遺址,大體可以劃分為黃河流域文化區、長江流域文化區、珠江流域文化區和北方(以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為重心)文化區。在那時,已經奠定了後來農耕文化區和游牧文化區的基礎。 中國區域文化的形成經歷了特定的道路,具有不同的特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區域文化格局形成,基本上發生在東部漢族區域的內部,到隋唐以前,共同性漸增,差異性漸減。但在隋唐以後,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主的新的區域文化又加入進來,起初是與漢文化頻繁發生摩擦和沖突(這也是一種文化碰撞),甚至對立,後逐漸變成了漢文化圈內的組成部分,走上共同性漸增,差異性漸減的軌道。 1.齊魯文化 齊魯之地,古稱「海岱」,是因為它以泰山和大海為地理標志。新石器時代,東夷在這里創造了北辛、大汶口和山東龍山等文化系列,成為齊魯文化的源頭。 齊魯文化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徵意義,基本代表了華夏文化傳統的正宗。 齊魯之地的農業發達,又因瀕臨沿海和運河、黃河,商業城市比較繁榮,民間手工業如陶瓷、紡織、冶煉等也頗發達。因此,魯的農業、齊的工商業,加上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孫武等大批文化巨人,構成了齊魯文化的鮮明個性。 一般說來,齊魯文化具有粗曠古樸、豪爽熱烈的特點。 2.燕趙文化 燕趙之地,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北和山西、陝西的中北部地區。 燕趙地區氣候相對乾冷,農業以粟、豆類為主,畜牧業也占相當地位,趙的城市商業也比較發達。 燕趙文化雖屬漢族農業文化地區,但由於燕趙處在當時的農牧分界線地區,因此燕趙文化與邊外游牧文化關系密切。自十六國和北朝、遼、金、元、清等朝以來,一直處在胡漢交融的狀態;為了抵禦外侵,形成勇武好搏擊的特點,具有悠久的武術傳統。 自金開始,歷代統治者在北京建都,都市文化的特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燕趙文化,文化特點具有一定的「正統性」,文化娛樂等方面受宮廷和北京市民文化影響較大。 3.三秦文化 三秦之地,即今陝西地區,包括甘肅、寧夏的東南部。 秦人以法家思想治國,文化上具有鮮明的功利主義特點,加之其地理位置便於與北方和西域的文化交流,使其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上,具有包羅萬象、兼容並蓄的特點,不僅留下了歷史上各民族文化、各種宗教、各種藝術形式的痕跡,商業文化也很發達。 由於文化中心逐漸向東南轉移,這里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逐漸滯後,原有文化開放性日益減弱,保留了較為傳統的文化心態。 4.三晉文化 三晉之地主要包括今天的山西大部、河南的北部和中部,三晉文化實際上可以說是「中原文化」的代稱。地處中州,各種文化碰撞交流於此,使這里的文化呈現出一種共享性。商業的流動性和因水患、戰亂和災荒引起的人口流動一起,造成這里的人口頻遷特點。特別是地處平原,四通八達,因此區域文化的特點不如其他地區明顯。 5.楚文化 楚文化的分布,包括今天兩湖、安徽、江西的西北部和河南的南部,其中以兩湖和安徽的部分為核心地區,淮河流域和鄱陽湖流域等作為其邊緣地區。在上古的三苗文化基礎上,華夏文化的主流匯合了當地蠻夷文化的支流,共同構成了楚文化。由於這里以丘陵和江湖為主要自然地理特徵,加上民族文化源流的豐富,使楚文化極具特色,比如文學藝術神奇浪漫、民間生活崇巫尚鬼等。 6.吳越文化 吳越文化以太湖為中心,包括今天的江蘇、浙江、上海地區,影響到安徽東部和江西的東北部。這里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網密布,雨量充沛,農業極為發達。經過長時期的歷史發展,中國經濟和文化重心逐漸從北方轉移到這里。到明清時期,沿海的地理優勢充分顯露出來,商業貿易迅速發展起來,城市極為繁榮。以「吳儂軟語」為特徵的吳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構成獨特的語言文化系統,強化了這里的區域文化特徵。文化風格細膩、恬淡、婉轉、雅緻、清新,與北方各區域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 7.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以四川為中心,輻射到陝南、鄂西和雲貴部分地區,由川東的巴文化和川西的蜀文化共同構成。由於這里與中原地區存在自然阻隔,有助於強化地域色彩濃厚的文化傳統。巴蜀文化的風格以熱烈、詼諧、高亢為特徵。 8.其他區域文化 嶺南文化,從較寬泛的意義上說,包括廣東、海南、福建和廣西的部分地區性文化(台灣、香港、澳門地區文化基本上屬於這一地區的移民文化)。嶺南文化帶有濃厚的域外色彩,家庭組織和區域性組織較發達,具華洋混合的新文化風格。 東北文化在遼、金、元、清時期具有濃厚的游獵文化特色,但在不斷與漢族文化融合過程中,在遼東地區形成了農耕文化與游獵文化交融的特徵。

閱讀全文

與齊魯之地以什麼為地理標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