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的地理位置
上海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陸境海拔最高點。
(1)上海的地理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上海的名稱由來
上海,春秋屬吳國 。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後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Ⅱ 上海地理概況有哪些
上海地理概況上海雖然尚沒有雄偉的名山大川、奇峰異谷,也無世界奇跡之類的名勝古跡,但是,多少年來一直以她獨有的風韻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客。
上海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和革命活動在這里發生並影響全國;上海是新中國的「窗口」,40多年的艱苦創業,特別是浦東的開發、開放,上海已成為國際大都市及海內外來華投資的熱點;上海是歷史文化名城,有70餘處國家和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上海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文化的最好展示;上海還是萬國建築博覽城,外灘風格各異的建築群及近年新建的千姿百態的新建築,引起了海內外建築界的矚目……上海已成為一座融古色古香和現代潮流為一體的旅遊中心城市。
清晨,一輪紅日從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上升起;海關的鍾聲劃破新外灘的寧靜;濱江大道上晨煉的人們以及跳交誼舞的男女正躍躍欲試……與那些延綿起伏的古典建築群一起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中;那拔地而起的宏偉大廈與散落在各處的富有異國情調的別墅樓宇,組合成了上海特有的城市形象;那橫空出世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及「地鐵」、高架內環線,讓您感受到現代城市交通的嶄新一頁;那龍騰虎躍、構架未來的浦東新區、虹橋開發區、漕河涇開發區以及這些熱土上所創造的建設速度,令人矚目。
夜幕降臨,您不妨登上黃埔江邊高聳入雲的新上海的標志性建築—東方明珠電視塔。極目遠眺,萬家燈火盡收眼底。近處,南京路上的霓紅燈宛如一條五光十色的燈河,這里的燈彩不亞於東京、香港等國際大都市。您也不妨步行至新外灘的游輪碼頭登上豪華的浦江游輪,在夜幕中,游戈於南浦大橋、楊浦大橋與「東方明珠」、外灘之間,去感受一下「船在江中游,人在畫中行」的意境。這就是上海的都市風光,這就是改革開放中日新月異的大上海。
如果有一天,您漫步在黃浦江畔,從外白渡橋出發,沿寬闊的中山東一路往南,直抵延安東路。
此時,黃浦江拍岸的濤聲和輪船的汽笛聲不絕於耳,數十座巍峨的大廈綿延起伏。這就是聞明世界的外灘。
徜徉於濱江大道上,您會發現哥特式的尖頂和古希臘式的窟窿,巴洛克式的廊柱和西班牙式的陽台。就在您的眼前身後,處處散發著濃郁的異國情調,那別具一格的韻味讓人流連忘返。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數十幢巍峨大廈沉浸在燈的海洋里,一座座晶瑩剔透如水下宮殿。
臨江遠眺,整個外灘建築群璀燦奪目、參差跌宕。這氣勢、這意境宛如一部不同凡響、恢宏壯闊的交響史詩。外灘的建築不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也並非建於同一時期,然而它們的建築色調卻基本統一,整體輪廓線處理驚人的協調。
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萬國建築博覽」—— 外灘,可謂當之無愧。
悠悠歲月,滄海桑田,今日上海的山山水水,都是經過長期的自然演變,是大自然的傑作。
上海的自然景觀大致可分為「山之旅」、「江之旅」、「湖之旅」、「島之旅」四部分。「山之旅」主要指上海松江的「松郡九峰」或是「雲間九峰」;「江之旅」自然是指黃埔江這條上海的母親河,是上海的一項特色旅遊。「湖之旅」是指青浦的澱山湖風景區,而「島之旅」則是指崇明、長興、橫沙、金山等眾島嶼。
上海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她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許多震動中外的歷史事件在這里發生,留下了眾多的革命遺跡,處處為您講述著一個個使人永不忘懷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成為包含民俗的人文景觀和紀念地。
在上海,每到秋祭,紛至沓來的人們在這里祭祀先烈、緬懷革命歷史,已成為了一種風俗。
大上海在中國近代歷史中,曾是風起雲涌可歌可泣的地方。在這里薈萃多少風雲人物,散落在上海各處的不同住宅建築,由於其主人的非同尋常,蘊含了耐人尋味的歷史意義。這里曾留下許多革命先烈的足跡。瞻仰孫中山、宋慶齡、魯訊等故居,會使您產生撫今追昔的深沉遐思,這里還有無數個達官貴人的住宅,探訪一下李鴻章、蔣介石等人的公館,可以聯想起主人那段顯赫的發跡史。
上海的宗教寺院有著1700多年的傳播發展史。宗教文化也和其他文化一樣隨著近代都市經濟文化的發展中西結合豐富多彩,在全國居於重要地位。
上海的宗教建築分布市中心和郊外的各個角落。它們各以其歷史悠久、風格炯異、裝飾典雅而著稱中外。上海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千年名剎—龍華寺、以供奉大型玉石坐像而聞名中外的玉佛寺、現存最古的松江清真寺、屹立於佘山頂上,宛如中世紀歐洲古城堡的聖母大教堂……,無一不展示著上海宗教深厚的文化底韻。
上海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只是一個近代城市,然而翻開上海的歷史你會驚訝地發現,早在6000年前上海已成陸,西部嘉定、青浦、松江就是最先成陸的一些地區。
上海境內猶如星河閃耀,至今仍遺存著一百多幢優秀的園林建築。
我們向您推薦嘉定、青浦、松江和南市老城廂四條「一日游」黃金線:到嘉定可瀏覽唐代南翔寺經幢、南朝磚塔、宋代孔廟、明代秋霞圃;在青浦,您會對唐代青龍塔、宋代普濟橋、元代放生橋、清代曲水園和萬壽塔感興趣;宋江的唐代陀羅尼經幢、宋朝方塔、護珠塔、明代大照壁和清代醉白池會令您流連忘返;步入南市老稱廂,則置身於代表明清風格的古城牆、豫園、文廟、三山會館、書隱樓之中……物換星移千百年,這些古老的建築飽經風霜,歷經滄桑,但它們仍以各自的魅力,成為上海這一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上海在長達近200年的開發過程中,始終處於中西文化的交匯點,集中了中、西、古、今各種人文社會資源,僅名人故居、各種紀念館、博物館就有幾十處;上海還是一個都市景觀資源十分豐富的大都市。被稱為萬國建築博物館的建築景觀,被稱為全國第一街的南京路商業街,都是具有上海特色的旅遊資源。
改革開放以來,浦東的開發開放,虹橋開發區的建立,上海高層建築雨後春筍般地拔地而起。內環線高架公路、成都路高架公路以及地鐵的貫通。上海的都市景觀呈現五彩繽紛的新氣象。
Ⅲ 上海的地理位置
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位於我國東部海上航線的中點,是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Shanghai),簡稱「滬」或「申」,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處長江入海口,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上海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暖夏涼。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約4℃,通常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約28℃。[5]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會展和航運中心之一。上海2014年GDP總量居中國城市第一,亞洲第二。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地。上海與江蘇、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Ⅳ 上海市的自然地理特徵
地形:平原為主
地勢:平坦,起伏小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
水網密布
Ⅳ 上海地理位置介紹是什麼
上海地理位置介紹是: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土地面積為面積6340.5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點是位於金山區杭州灣的大金山島,海拔為103.70米。
上海的地勢地貌:
上海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佘山島、小洋山島等岩島。
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由長江挾帶下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為1041.21平方千米,海拔3.5米~4.5米。長興島面積88.54平方千米,橫沙島面積55.74平方千米。
Ⅵ 上海的地理特徵
二、地理環境
夜色中的上海市人民廣場方位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1′-122°12′,北緯30°40′-31°53′,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趨勢是由東向西低微傾斜。以西部澱山湖一帶的淀泖窪地為最低,海拔僅2米~3米;在泗涇、亭林、金衛一線以東的黃浦江兩岸地區,為碟緣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東欽公塘以東地區為濱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佘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等岩島。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為上海境內最高點。全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距離約10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120公里。陸海岸線長約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由長江挾帶下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長興島面積88.54平方公里,橫沙島面積55.74平方公里。
氣候
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06年平均氣溫18.4℃,日照1638.2小時,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面積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積僅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范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幾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積634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3個島嶼,其中崇明島面積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水文
上海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布,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河網大多屬黃浦江水系,主要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揚河、淀浦河等。黃浦江源自太湖,全長113公里,流經市區,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蘇州河上海境內段長54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為澱山湖,面積為62平方公里。
地勢
上海境內除西南部有少數丘陵山脈外,為坦盪低平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體呈現由東向西低微傾斜。大金山為上海境內最高點,海拔高度103.4米。
Ⅶ 上海形成的地理原因是什麼
今天的上海市是以外灘為核心建立起來的,主導區位為上海控江臨海的地理位置
而外灘形成的原因主要在於
1.清末國家政策限制的通商口岸的數量,導致了外來商人和資本在上海集聚
2黃浦江聯通長江並入海,航運便利 港口優良。
Ⅷ 上海地理位置是什麼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1′~122°12′,北緯30°40′~31°53′,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趨勢是由東向西低微傾斜。以西部澱山湖一帶的淀泖窪地為最低,海拔僅2米~3米;在泗涇、亭林、金衛一線以東的黃浦江兩岸地區,為碟緣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東欽公塘以東地區為濱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8.2米。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等岩島。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為上海境內最高點。全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距離約10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120公里。陸海岸線長約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長興、橫沙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由長江挾帶下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長興島面積88.54平方公里,橫沙島面積55.74平方公里。
Ⅸ 上海屬於什麼地形區它的地理優勢是什麼
上海屬於平原.地形的話只有平原,丘陵,盆地,戈壁,高原等.地理優勢的話就是道路交通方便,有句俗話說浙江的橋,上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