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分析地理意義

如何分析地理意義

發布時間:2022-06-04 16:53:41

A. 如何分析某地地理意義

如果遇到這種問題,通常有一個答題模式是可以借用的。
一從整體影響上來回答,比如答這個地形對這個區域的位置影響,我們稱之為純地理影響,可以答地形地貌的大小,高程,干濕等等;
二從細節上來回答,比如某個特殊的地形,就針對這個特殊性談其對各個方面的影響,比如說地質地貌啊,人文啊,經濟等等;
三從這種地形或者地貌地理和其他相鄰的或者有關聯的地域進行關繫上的回答,這樣比較完整,應該不會出很大的問題了

B. 如何分析地理位置意義

結合個地理位置的文化生活分析,分析位置的自然條件等物理因素,最重要的是將人文放在首位,例如某個地區的人們的特色的生活方式等。

C. 學習地理的目的和意義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好似繁瑣困難,其實只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就能輕松學地理,。初中地理有趣易懂,高中則注重圖文轉換、理解記憶。學習最基本的功底就是能知道學科知識框架,這就能建立知識體系,做到將知識點熟稔於心。祝你學習愉快!

D. 論述地理學的意義

中國旅遊地理學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之一。旅遊地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能如此迅速發展,取得顯赫成績,其經驗是值得我們好好分析和總結的。

(1)旅遊地理學界始終把握住了旅遊地理學為國民經濟服務的主攻方向,充分發揮了旅遊地理學的應用性特點,緊扣我國旅遊開發和建設這個主題,主動承擔多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科研任務,完成了大量有較高實用價值的科研報告,對我國旅遊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高了旅遊地理學的地位。地理學的旅遊應用研究拓展,也促進了地理學本身的建設和發展。

時間地理學

從時間角度研究現代地理過程的地理學分科。從時間尺度看,地理學分為3個時段:古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和時間地理學。時間地理學著重現代過程的地理研究。根據傳統觀念,一般認為地理學是從空間出發,哲學家康德(I.Kant)從二元論哲學思想出發的學科;將地理學定義為進行空間事物研究的科學,這一論點成為近代地理學思想的基本出發點。赫特納和哈特向認為地理學的研究著重於空間體系,因此是一種分布論學科。但在實際論述中他們也承認地理學是「時間一般作為背景」的領域。哈特向論述了地貌、氣候、現代文化要素研究中的時間與發生,指出地理學的主旨在於理解目前存在的世界。隨著地理學的發展,許多地理學家愈來愈認識脫離時間就無從進行空間研究,地理學必須深入考察地理環境中時間的性質和作用,必須從靜態走向動態。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歷史地理學家強調地理學的時間研究之後,一些地理學家出版了專著,研究了大城市結構、人口和工業、建築布局和配置,建立了時間空間模式,認為時間在所有的行為尺度中是一個基本組分,和空間一樣同屬於可利用的資源,近年來隨著時間學的發展,時間周期中的相位律、增縮律,在地理過程中,均有大量體現。時間差中的順時差理論、循序超越學說,已實際應用於預測預報。隨著系統論、耗散結構等理論引入現代地理學,地球表層或地理系統被認為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因此它在時間上是有序的,具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演化發展的歷史。其動態過程具有方向性。這樣現代物理學的時間觀念,才真正進入了地理學中,並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相聯系。因此,在地理學中也提出了時間不可逆性,從總體上說,地理過程不能反演。這些現代時間地理學觀點對地理學基本理論的深化有重要意義。

(2)旅遊地理學界一直把旅遊開發實踐和理論總結置於重要的地位,積極投身於旅遊開發實踐中,注意進行多學科、跨學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並通過實踐檢驗的許多理論創見,為旅遊地理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3)實踐造就了一大批旅遊地理專業人才,老一輩旅遊地理學家的提攜和扶持促進了年青學者的成長,促使旅遊地理學界能夠比較快地形成了一個包括學術帶頭人和骨幹力量在內的老中青梯形隊伍結構。

展望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旅遊作為衡量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標志將有更大的發展。世界旅遊組織(WTO)預測中國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一旅遊大國,我國旅遊業前景燦爛。旅遊地理學理應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傳統,廣泛實踐,勇於創新,在旅遊業這個廣闊的舞台上繼續大展才華,並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

E. 學習地理的意義與作用

地理環境的開放是我們對我們社會環境的一種認識,只有開放地理環境我們才能親身了解我們的地理環境,要是封閉的話,就會影響我們對環境的認識,降低我們的文化知識,開放的影響呢,可以提高我們國家的國民收入和副業的發展,不好的一面的,開放的環境容易被我們所污染,我們吃東西亂丟拉,好多的,破壞了原有的生態,我們對地理環境的開放改變了地理環境本有的原貌,添加了許多人文的東西,破壞了它的原有性,弊利面都有吧!作用就是為了讓我們了解我們的環境和怎麼保護環境,讓我們認識到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還可以提高我國的國民和稅收的總值,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帶動和提高相關的副產業。

既封閉又開放的地理環境

說到潮汕文化的形成和特點,要與潮汕地區的自然環境聯系起來考察。
潮汕地區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東北與福建省接壤,東面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北西南分別與本省的梅州市、汕尾市為鄰。諺語稱其為「省尾國角」,指其位於國防門戶,又是遠離省城的東北邊陲。關於潮汕地區的戰略位置,清代學者顧炎武概括為:「(潮州)府介閩粵之間,為門戶之地。負山帶海,川原饒沃,亦東南之雄郡也。」
嶺南北為五嶺阻隔,南被海洋包圍,形成了向北封閉而向外開放的地理格局。在嶺南的大區域內,潮汕地區西北方橫亘著東北至西南走向的蓮花山脈,又切割成粵東這一處西北高東南低的背山面海相對獨立的地理區域。蓮花山脈不僅阻隔了潮汕與中原地區的直接交往,也構成了潮汕地區與嶺南首府廣州乃至珠江三角洲的天壤屏障。雖然對內陸腹地比較封閉,潮汕地區卻有著長達325.6公里的海岸線,使潮汕地區呈現出面向大海的開放格局。海岸地形復雜多樣,有眾多的港灣、島嶼以及廣闊的海灘。沿岸海域分布有低潮出露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島嶼126座,曲折的海岸線有多處內河出海口和港灣。海運方便,漁業資源豐富,還有可供開發的海灘塗面積20.53萬畝。海上貿易對於人多地少、西北有天壤屏障阻隔的潮汕地區的經濟發展意義尤為重大。潮汕人的生活、生產、貿易乃至歷史上發生在潮汕地區的許多軍事活動,都帶有強烈的海洋色彩,進而又影響到潮汕人的文化生活、思維方式、民風民俗以及民系發展等,使潮汕文化成為有海洋特色的地域文化。既封閉又開放的特定的地理條件,是造成潮汕民性既保守又富於開拓的矛盾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潮汕地區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與海上的聯系及海岸線的利用,卻受到極大的掣肘。政治上的原因,是封建統治者出於「靖亂」和御侵的考慮,長期不準粵東商港對外開放,使一些海上商貿活動被迫採取了違禁的民間活動的形式。從自然經濟條件上說,潮汕地區的港口條件也有一定的弱點,長期無法改變地方性港口的地位。無論如何,海濱生活環境及以海謀生的生產方式,給潮人的生活習俗和性格特點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比如喜食海鮮,以灘塗墾殖、漂洋過海、海運商貿、武裝走私等為營生的重要手段,鑄成了潮人性格中的勇於開拓、四海為家、強悍不羈之一面。
在這個區域內,韓江是水上交通主動脈,既是粵東和閩西南的交通紐帶,也是潮汕和贛南的文化紐帶,對推動潮汕文化的演變作用很大。其源頭一為發源於福建省寧化縣的汀江,一為發源於本省紫金縣白山崬的梅江。整個韓江流域覆蓋了閩粵兩省的十幾個縣,在潮汕地區的韓江中下游流域面積為1741平方公里。榕江是該地區第二大河,其幹流南河、北河分別發源於陸豐縣百花園與豐順縣猴子崬南麓,在該區流域面積約3512平方公里。潮汕地區並非一個一馬平川的大平原,而是包括了山地、丘陵、平原、海灘等多樣的地貌。潮汕平原其實是若干個小平原的總稱,主要包括黃岡河下游平原、韓江三角洲平原、練江下游平原和隆江下游平原,平原面積大約只佔潮汕地區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廣東省內,潮汕平原面積僅次於珠江三角洲。然而,與面積為8600平方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平原相比,面積為915平方公里的韓江三角洲平原要小得多。潮汕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從南宋以後劇增,至清代中期,潮州府人口密度在省內僅次於廣州府。至當代,人口猛增,1991年,潮汕地區人口平均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009人,為全國人口密度的8倍,廣東省人口平均密度的3倍,大大超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澄海縣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860人,為全國人口最稠密的縣份。潮陽縣總人口達到207萬人,為全國人口第一縣。韓江三角洲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2427人,居全國各大三角洲之冠。面對這一系列的全國之最的人口數字,卻無法使土地面積相應增加,無法擺脫人多地少的局面。潮汕地區土地僅佔全國的千分之一,卻生活著佔全國百分之一的人口。1998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揭陽市人均耕地為1.8分,汕頭市為1.75分,連安排宅基地都困難。而廣東省1997年人均耕地為0.5畝,是潮汕的近3倍。人多地少的嚴酷現實,迫使潮汕人不得不墾山圍海,精耕細作,發展多種經濟作物,韓江三角洲成為我國著名的糧食大面積產區,但始終不能解決土地有限與人滿為患的矛盾。因此,讀書、經商、出洋、務工,自然就成為了潮汕人的求生之路。在勤勞刻苦、精明靈巧之外,潮汕人又有鋌而走險,甚而投機取巧之一面。人口稠密到極限,生產與生存空間十分有限的環境,對潮汕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經營方式以及潮人心理,無不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潮汕地區具有有利於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北回歸線橫過本地區中部,氣候溫暖濕潤,夏熱無酷暑冬暖有陣寒,四季常青,草木清華,生物早熟,一般比江淮地區早1--2個節候。但也有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和民生的災害:春季前期低溫陰雨,後期有倒春寒;夏季常受風暴和台風襲擊;秋季時有低溫霜凍災害;台風、乾旱、水災、地震、蟲害時有發生。這說明潮汕地區並非得天獨厚的富饒之境,還有自然條件惡劣之一面。風和日麗,精耕細作,與養成潮人性格中精巧、溫和的一面大有關系;在與自然不斷搏鬥中將蠻瘴之地開辟為魚米之鄉,對潮人養成敢於拼搏的強悍堅韌之民風和白手起家、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同樣有很大的關系;毀滅性的自然災害之不測,則影響到潮人滋長了稍安知足,有遠憂而不願作遠慮的消極的潛意識,以及凡事博一博運氣的宿命觀。

F. 如何分析某地地理意義

首先意義要分地理上的意義和經濟上的意義,地理意義要從分析氣候,降水量,河流,歷史,地勢,地理位置等方面判斷,然後分析由這些地理意義產生的經濟意義,作用.

G. 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要從哪幾個方面分析

一個地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從何哪方面分析,該從哪裡下手?答:一、講出位置的重要性要有范圍,就是說在什麼范圍內這個位置重要.例如說中東處於五海三洲之地這個位置重要,這樣一個交叉地帶對什麼重要呢,通過讀圖就可以看出對溝通東西方面的交通是重要的,即在交通這個范圍內它的位置是重要的,其次,對於石油是重要的,因為這個地區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產地,全世界的眼睛都盯著這個位置,所以說在石油生產這個范圍內它是最重要的.
二、講好位置的重要性要有全局觀.一個位地理是否重要,要看它在全球或一個大的區域內的作用,例如馬六甲海峽,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在於它是溝通世界東西方的一個咽喉要道,沒它不可,日本在從中東,從歐洲,從非洲等運送的物資原料就必須走馬六甲海峽,因此,日本稱它是海上生命線.和馬六甲海峽一樣的還有很多比如蘇伊氏運河,巴拿馬運河,等等,對於全球的交通,商業,軍事等來說都是重要的.
三、講好位置的重要性要突出人的意識.一個地理事物,如果沒有人的參與,它就是一個大陸,就是一個海峽,就是一個山地,和其他的自然事物沒有區別,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的需要,如果沒有縮短航程,節省開支,歐洲人就不會花巨資開挖蘇伊氏運河,如要不是各個國家對石油的需要,中東也不會成為世界的焦點,也就不會有戰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四、講好位置的重要性可以運用各種資料作為佐證.
歷史資料最有說服力.講中國東南沿海位置的重要性可以運用我國清末外國入侵中國,在各地開通商口岸這一史料,也可以運用東南各省在改革開放之後創造出的巨大財富等經濟方面的資料說明.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分析地理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