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山的資料(50字以內)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
1、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2、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局部地形對氣候起主導作用,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區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山頂年均降水2369.3毫米。
❷ 黃山具體的位置在哪裡
黃山這個概念比較大,黃山有別人說的黃山市,還有黃山市下面一個區縣叫黃山區,也有人稱為黃山,還有一個就是黃山風景區,就是世界有名的旅遊景點,而黃山風景區南門,也就是正門的山腳下就是湯口鎮,北門是耿城鎮,西門是焦村鎮,東門是譚家橋鎮,這就是「四門」,「四門」中湯口鎮可謂是正門就是南門。
❸ 黃山市包括哪幾個縣
黃山轄4個縣,分別為歙、休寧、祁門、黟4縣。
1987年11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安徽省調整徽州地區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徽州地區、屯溪市和縣級黃山市,設立地級黃山市。原屬徽州地區的石台縣劃屬池州地區,績溪、旌德2縣劃屬宣城地區。
1988年4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轄屯溪、黃山、徽州3區和歙、休寧、祁門、黟4縣。1988年4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轄屯溪、黃山、徽州3區和歙、休寧、祁門、黟4縣。沿用至今。
根據黃山市2018年8月分區縣主要經濟指標統計,歙縣是四個縣當中經濟最好的。
黃山市,安徽省省轄地級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被稱為「三省通衢」 。
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上饒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杭州市淳安縣、臨安區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旌德縣、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毗鄰。
1987年撤銷徽州地區,以境內山嶽「黃山」之名設立地級黃山市。
黃山古稱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響深遠,徽劇是京劇的前身,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黃山市境內的黃山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為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黃山市人民政府-2018年8月分區縣主要經濟指標
❹ 黃山在哪個省哪個市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地跨市內黟縣、休寧縣和黃山區、徽州區,面積1078平方公里。黃山為三山五嶽中三山的之一。黃山風景區自然景觀秀麗,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素稱黃山「五絕」,令海內外遊人嘆為觀止。黃山8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並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
黃山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後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里就居住著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這里為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於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關於徽州名稱的起源,一說因其境內有徽嶺、徽水、大徽村等,州則因地得名;另一說趙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對這一地區的失而復得。此二說並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歷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為省名的。 http://ke..com/view/2312.htm
❺ 黃山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黃山屬於安徽省黃山市。
黃山位於安徽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省旅遊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長江、長城、黃河同為中華壯麗山河和燦爛文化的傑出代表,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
黃山境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
(5)黃山地理位置屬什麼擴展閱讀
黃山五絕:
第一絕是黃山松。黃山松是黃山「五絕」之首,它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針葉短而稠密,樹冠平整,而且有較強的趨光向陽性,生命力非常旺盛。
第二絕是怪石。黃山怪石,以奇取勝,有名可數的達200多處,形態各異,妙不可言,不少怪石廣為人知,如飛來石、猴子觀海、夢筆生花、仙人曬靴、童子拜觀音、松鼠跳天都等等,黃山被譽為「天然巧石博物館」。
第三絕是雲海。「黃山自古雲成海」。雨過初晴,雲霧彌漫山谷,形成雲海,瞬息萬變,氣象萬千,與黃山的奇松、峰林、巧石共同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神奇的畫卷。因此,黃山又有「黃海」的別稱,清代康熙皇帝就曾為黃山題寫過「黃海仙都」的匾額。
第四絕是溫泉。黃山溫泉,品位超群,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可飲可浴,而且有保健作用。
第五絕是冬雪。黃山四季皆勝景,唯有臘冬景更佳。每到嚴冬,五百里黃山到處銀妝素裹,冰雕玉砌,置身其間,彷彿進入了撲朔迷離的童話世界。
❻ 黃山屬於什麼地形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華十大名山,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一共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
地質地貌
黃山經歷了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結構。黃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8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
黃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垂直節理發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花崗岩洞穴與孔道。全山有嶺30處、岩22處、洞7處、關2處。黃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分布在前山的東南部。
黃山集八億年地質史於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遺跡於一體,兼有花崗岩造型石、花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豐富而典型的地質景觀。前山岩體節理稀疏,多球狀風化;後山岩體節理稠密,多柱狀風化,山體峻峭,形成了「前山雄偉、後山秀麗」的地貌特徵。
地理位置
黃山位於安徽南部黃山市境內,山境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總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其中,黃山風景區面積160.6平方千米,地跨東經118°01'—118°17',北緯30°01'—30°18',東起黃獅,西至小嶺腳,北始二龍橋,南達湯口鎮,分為溫泉、雲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
緩沖區面積490.9平方千米,以與景區相鄰的五鎮一場(黃山區湯口鎮、譚家橋鎮、三口鎮、耿城鎮、焦村鎮和洋湖林場)的行政邊界為界。
❼ 黃山在什麼地方那裡有什麼景點
①黃山地理位置:
黃山位於安徽南部黃山市境內,山境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總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其中,黃山風景區面積160.6平方千米,地跨東經118°01'—118°17',北緯30°01'—30°18',東起黃獅,西至小嶺腳,北始二龍橋,南達湯口鎮,分為溫泉、雲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
❽ 黃山的地理位置是怎樣的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最南端,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上饒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杭州市淳安縣、臨安區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旌德縣、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毗鄰。介於東經117°02′——118°55′和北緯29°24——30°24′之間。南北跨度1°,東西跨度1°53′,總面積9807平方千米。
黃山市地處皖南山區,屬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以山地為主,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境內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天目山和黃山山脈是安徽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嶺。
(8)黃山地理位置屬什麼擴展閱讀
黃山市的植物資源
黃山市自然分布著七百多種樹木,加上引種培育的樹種,共有1000多種之多。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約有1000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有香果樹,紅楠,花櫚木,紅椿;省定保護木種有金錢松,南方鐵杉,三尖杉,銀杏,掌楸,黃山木蘭,樟樹,天目木姜子、連香權、領春木、天女花、青錢杉和中華獼猴桃等15種;還有黃山松、華東黃杉、紅豆杉、光皮樺和青檀等樹種。屬於優良建築用材的樹種,約有一百餘種,主要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
杉木多分布在休寧流口和溪口,松樹多分布於祁門、黟縣和黃山區,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寧、黃山區和祁門,其它雜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涼峰,以及祁門、黟縣、歙縣和黃山區。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3%,木材蓄積量為2400萬立方米,毛竹約5000萬根,年產茶葉2.5萬噸左右,是華東木材的重要產地和著名的茶葉產區。
❾ 黃山在什麼地方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最南端,地處皖浙贛三省要沖,緊鄰長江三角洲。
黃山市隸屬於安徽省,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被稱為「三省通衢」,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開化、淳安、臨安縣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的績溪、旌德、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的石台、青陽、東至縣毗鄰。1987年廢除徽州建制,以境內山嶽「黃山」之名設立地級市。
黃山市文明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從歙縣、祁門等地出土的文物表明,今黃山市一帶早在舊石器時期就已有先民生活。而在新石器時代,那裡的先民們已創造原始土著文化。
黃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為黃壤,山地黃棕壤,土層較厚,石礫含量較高。丘陵地帶多為紅壤和紫色土,質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山麓盆地與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兩岸多沖積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