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多變的天氣地理如何導入新課
● 教學准備
①老師可在一周前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利用簡易的自製工具或其他途徑,其中一個小組同學觀察一周內每天的天氣狀況,而另外三個小組分別觀察一天的早六點、午十二點、晚六點的天氣情況並作好記錄。
②老師本人要製作好一個現成的表格,可用小黑板事先劃出來。如下表。
天氣狀況
時間
早六點的
天氣狀況
中午十二點
的天氣狀況
晚六點的
天氣狀況
一天內總
天氣狀況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③教師可准備好需要用到的有關網址或視頻天氣預報。
④教師事先做好一些天氣符號卡片。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我們大家都非常關注天氣的變化狀況,請大家想一想你都見到過哪些天氣現象,並且思考這些天氣現象與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又有什麼樣的關系呢?
課堂活動1
學生自由發言,討論天氣現象及其與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關系(略)
板書:天氣及其影響
過渡:通過討論,我們知道天氣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經常說的陰晴、冷暖、風雨就是天氣的狀況,最近幾天的天氣狀況如何?請同學們出示你們的觀察記錄。
教師出示事先准備好的表格(見教學准備2)。
課堂活動2
教師:請每組挑選一名同學,把本組的觀察結果填入表格內。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分析表格內的天氣變化情況,總結一下天氣的變化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學生歸納總結(略)
板書:天氣的特點
教師小結: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天氣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的短時間的天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
教師:那麼我們又常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又說明天氣的什麼特點呢?
學生回答: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教師小結:這就是天氣的第二個特點。
過渡:竺可楨在《看雲識天氣》中寫到「天氣就像是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天氣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又有著密切的關系,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什麼途徑來了解天氣的變化與我們人類生活和生產之間的關系呢?
② 四年級科學上冊今天的天氣怎麼樣教案
【 教材分析 】
本教材內容在學生了解天氣要素特點的基礎上 , 介紹收集氣象信息、判斷天氣狀況和天氣預報的一般方法 . 本課主要讓學生判斷天氣狀況 , 掌握一些預報天氣的簡單方法 . 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熟知的生活常識入手 , 聯系當地流傳的天氣諺語 , 增強學生的認同感 .
【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天氣預報的常見方法 ; 學會看天氣預報;學會看簡單的天氣圖,掌握天氣圖上重要的天氣系統;利用天氣圖判斷天氣狀況,並能做簡單的天氣預報;知道天氣預報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調查當地的諺語,並能解釋其中的道理
2.科學思考
培養學生讀圖、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綜合信息的能力
3.解決問題
讓學生學會判斷天氣狀況,掌握一些預報天氣的簡單方法
4.情感態度
通過查閱天氣預報,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科學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看天氣預報;知道天氣用語的含義,會看簡單的天氣圖;根據天氣圖上的天氣系統判斷天氣情況
③ 誰有人教版初一,初二地理的教案,非常急需,急!!11
我有,我傳給你
④ 初二科學 明天的天氣怎麼樣
1.下降、上升、冷鋒
2. 4號和5號、寒潮
3.冷高壓控制。晴好低溫大風天氣
⑤ 明天天氣釣魚怎麼樣
明天究竟是多少號?你自己有手機可以查一下你們本地的天氣情況很方便的。
多雲、雷陣雨後以及晴天的時候是比較適合釣魚的。在多雲的天氣和雷陣雨後,魚兒會更加活躍,吃食也比較積極
所以比較容易釣。相比於雨天,晴天的干擾因素比較少,所以也比較容易釣魚
⑥ 如何應用氣候資料氣候圖識別氣候類型(求教案!)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五章世界的氣候!跪求!
世界的氣候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七年級;學科:地理
2、課時:1課時
3、學生課前准備:預習本節知識
二.教學課題:
1、通過自主學習理解氣候的含義;
2、通過活動和探索理解世界氣候類型;
3、舉例分析緯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4、結合地圖記住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三.教材分析:
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天氣、氣溫和降水,為學習氣候這一節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只是這一節的世界氣候類型分布規律較難識記,可充分利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地圖反復練習、記憶即可。
重 點: 1、理解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難 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四.教學准備:
1.多媒體課件
2.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圖
五.教學方法:
比較法、啟發法、歸納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57頁三個小朋友家鄉的自然景象導入新課(出示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
〈二〉自主學習
自學57——58頁,填空
1、氣候是一個地方 ;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 ,一般變化 。
2、人們關注天氣的時間一般是 ,常用到 、 、 、 、 等因素。
3、世界上氣候類型有: 、 、 、
、 、 、 、 、 、 、 。
預習後,指名口答以上問題。
〈三〉合作探究
活動一:(同桌合作,)
1、看看下面幾句話,哪些是說氣候的,哪些是說天氣的?
昆明四季如春 ( ) 明天大風降溫 ( )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 極地地區全年嚴寒( )
2、我們從圖3.22的談論中可以看出,人們關注氣候的時間是 ,一般只注意 和 兩個因素。
活動後,指名回答以上各題
活動二:(四人一組,找兩個小組演板)看圖3.23,完成59頁活動題第3題
(1)找出主要分布在熱帶、溫帶和寒帶的氣候類型,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區 氣 候 類 型
熱 帶
溫 帶
寒 帶
(2)找出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區 氣 候 類 型
大陸東岸
大陸內部
大陸西岸
〈四〉精講點撥(課件演示)
1、看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找出各溫度帶中的氣候類型和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完善以上表格。
2、以赤道地區和兩極附近為例分析緯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對氣候影響。
讓學生用5分鍾的時間讀背氣候類型
〈五〉拓展提升
說一說咱們當地的自然景觀是什麼?屬於哪種氣候類型?
〈六〉作業
讀圖3.23,把相應的氣候類型填在表格內:
氣候類型 主要分布地區
赤道附近
兩極地區
非洲、南美洲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南亞的印度半島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為代表
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
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
南北緯30℃~40℃大陸的西岸(以地中海沿岸為代表)
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
北緯400~600的大陸東岸
中緯度內陸地區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
板書設計:
世界的氣候
一、定義: 三、類型:
二、特點: 四、分布
教學反思:
地理是一門邊緣學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學科在整個學習課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學生對地理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有效的把握教學目標、調控教學過程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完成教學的關鍵。由於本課內容的枯燥性和理論性太強,所以本課主要採用小組學習方式,達到培養自主學習的目的。教師則通過問題的設計、分組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結合問題進行課件演示等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育理念,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培養他們的合作和創新意識,從而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教學不足之處:由於本課內容的知識難度大,趣味性差,需要記憶和理解的比較多,所以大多學生學習的結果是他們只知道典型氣候類型的名稱,而有關各種氣候類型的具體分布狀況不是很清楚,表述不清,出現了「張冠李戴」現象。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性。如何真正實現學生在新課程中的「全體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還需要在今後實踐中進一步摸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