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試卷上看地圖經緯度的怎麼分南北緯和東西經
1.南北緯度看赤道,赤道以南是南緯,以北是北緯.2看度數,如果是從上向下看是遞增的數的話,就是南緯,遞減的話,就是北緯.
1從左向右看,如果是遞增的數的話,就是東經.如果是遞減的數的話,就是西經.
Ⅱ 地理地圖方位怎麼看
看地圖時,應該把帶有指示北方N的指示箭頭朝上放置,這樣就是看圖指示口訣: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Ⅲ 怎樣看地圖
看任何地圖,首先是要明確方向,正常情況下一張地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如果不是按上北下南繪制的地圖,則一定要在適當位置標出正北方向,以便讀圖.
Ⅳ 地理學科,怎麼看地圖啊,主要是我不能快速找到某個國家 地區什麼的 我一直搞不清楚,地理學的很差、
如果你只是想在做題時快速找到題中的國家,而你又對其一無所知,你還不如上網路搜位置。
反正你也不了解哪個國家,還不如少浪費時間去看看網路。但是如果你能在找某個國家時去記其他國家的位置,翻地圖也好。按緯度找地區比較容易,如果按國名,你可以找找規律。歐洲,美國,中國附近的國家你應該知道大概的位置。比較生僻的,中亞國家都是……斯坦,非洲有埃及,還有很多尼亞 利亞 比亞 。中東也就是南亞有伊拉克,伊朗那些產油國。
大洋洲只有紐西蘭 澳大利亞常考。
我相信各大洲大概在什麼位置你應該還知道,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他們的分界線 緯度是一定要清楚的!!!沒有比這更基礎的。如果你現在實在背不下來,建議你分開學每個大洲時去背。
不是說要具體,給你一個緯度起碼要知道是哪個大洲的,這對你判斷是什麼海峽 運河 也很有幫助。
學地理要注重 方法 總結 相似區域總結 不客氣地說,你的問題是最基礎的,如果這些都背不下來,以後分析區域會十分困難。另外,要給自己樹立信心,我剛學地理時也很絕望,覺得自己不能背下這么些地圖,可是常考常錯,老師天天念叨,念叨一次翻一次就記住了。
另外,我其實很少遇到找不到地區的時候,是不是你的地圖太全了,密密麻麻不好找。其實平時地形圖 國家圖 降雨量什麼的分開很好用。我推薦北斗的地圖冊,超級好用。
你可自己運用一些技巧,比如國家位置,配合歷史一二戰,歐洲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土耳其奧地利在什麼地方你就全能記住了,絕對有用讀一下一戰概況馬上記住,一戰後法國爭奪德國魯爾區的煤礦,要求占萊茵河西面,這樣德國的煤礦和萊茵河就都記住了。
去看巴以,美國伊拉克的新聞,主要是學習的興趣,大概了解他們矛盾的原因,他們的位置,資源水文也就清楚了。
在背地跨兩大州的國家時,不要對著國名背,抱著地球儀,學北亞時記俄羅斯,南亞時記喬治亞,亞塞拜然,買個好看的地球儀,我的地球儀特別漂亮,抱著特喜歡。
常考的需要精細定位城市就幾個(外國)開羅,倫敦,北京什麼的,一個國家裡要背的城市也很少,你知道是什麼國家,基本城市就能猜出來。例如印度,提到棉花就是孟買,黃麻就是加爾各答,高新技術就是班加羅爾,他們仨緯度又相差很大,非常好猜。
背地圖常看是一回事,重要的是了解。寒暖流基本上就是旁邊的國名,記住一個另一個也就知道了。背消亡生長邊界時,結合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就清楚了。某條河你知道水利豐富,就要朝降雨多,落差大去想。
地理很瑣碎,平時准備個本,遇到一個問題要學會答這一類問題。考你棉花 小麥 水稻的分布,你就可以了解全球棉花的分布,及它生長的條件。問了你一個地方將高新產業建在那的原因,就去查這類城市分布的特點。像機場 衛星發射站 觀星台建在哪裡,泥石流,瀑布,三角洲發生在那種類型的地方。要注重聯系所學知識進行推理。
Ⅳ 對於中考地理地圖,如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形圖,要看到什麼程度才好具體看些什麼
你的問題太籠統了,挺難回答的。看地圖先看圖名、再看圖例最後看圖,不過時間長了前兩點可以忽略掉了。
考試時關於圖的問題很多,最經常出現的兩類問題是:
1、圖上具體的地理事物。比如世界地形圖:能分出七大洲四大洋,所有學過的主要山脈、河流、湖泊、重要海域、半島、島嶼、海峽、運河等都要准確指出位置。考試時讓填圖或寫出圖上數字代表的名稱,這些要記准,專用名詞不可有錯別字。
2、根據圖分析回答某些問題,最常見的如「據圖分析**地區的緯度(海陸)位置及優越性?」「讀地形圖分析該地區的地勢(地形)有何特點?可以發展什麼農業類型?」「該地區人口和城市分布有什麼特點?受哪些因素影響?」等等。這類問題不屬於死記硬背的問題,平時課堂上跟著老師認真分析,或讓老師專門給你講講這個專題,不難,一兩句話說不清我就不贅述了。
第二類問題在考試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了。
Ⅵ 地理怎麼學如何看地圖
學習方法我就不想多說了,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同,因人而異,你照搬別人的也不一定適合你,祝你好運吧
我給你一個看圖的方法吧,不知對你實用不。
首先你拿到一張地圖時你先看地圖的輪廓,簡單在心裡描述與記一下。
然後尋找地圖中最顯眼,最特別的地方,如山,河等等。同時尋找他們的相對位子。
最後把整張地圖與這些特別的地方結合,這樣一張地圖幾乎就出來了,也就懂了啊。
地圖看懂以後,你就該把學習到的知識融入到地圖中去,這樣遇到地圖,知識就出來了,對提高成績很有幫助。
Ⅶ 地理試題中的地圖等等常看不懂,有什麼好辦法么
地理復習中的讀圖一般包括看、析、繪、默四個主要環節。
1.看圖
看圖是讀圖的第一步。為了正確讀圖,首先就要正確觀察圖像。
(1)要排除看圖的「障礙」。看圖時,往往由於一二個關鍵點沒有搞懂,而發生「卡殼」現象。因此,要及時排除「障礙」,看懂圖像。
如:有的學生在讀「城市工業布局圖」時,覺得很困難。原來,其中有一個關鍵:對風向玫瑰圖是否看得懂。如果看得懂,對風向與工業布局的關系就容易理解了。
(2)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高中地理下冊有一幅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圖,此圖內容豐富,在復習中,要分步觀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與國家?第三步:看哪些地區屬於石油輸出區,哪些國家是石油輸入國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輸油路線?途經哪些主要的邊緣海、海灣、海峽、港口、運河、島嶼等等?通過這樣有層次、有步驟地看圖,學生就能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還比如看水系圖一般循著上游、中游、下游的順序。看洋流模式圖,通常先看熱帶、副熱帶海區的洋流,後看極地、副極地海區的洋流。然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如看我國山脈分布圖,可以按幾組走向確定看圖順序,也可以按我國的方位依次看下來。但無論怎麼看圖,總要有一定的「序」。
(3)要變換看圖的角度。看圖一般總要進行幾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細的。然而,反復看圖,不能老是從原來的角度機械地重復看圖,而要適當變換看圖的角度。這樣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在一張世界政區圖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復習關於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識,沿著赤道、本初子午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等有特殊意義的「線」,去找一找這些線經過了哪些主要國家。這種變換角度的觀察,會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除此之外,還可以沿著環太平洋、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的路線,看地震、火山分布的國家與地區;沿著北半球的中緯度帶由東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國,等等。
(4)要注意看圖的整體性。在看區域地圖時,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條「線」或一個「點」,而要進行組合觀察,擴大到一個「塊」或一個「面」。例如,看中國鐵路分布圖,要沿線觀察途經哪些地形區、主要河流、省市、礦產地、農業基地等等。看一個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顧及它的「左鄰右舍」的相對位置。這樣整體性看圖,有助於形成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正確觀念。
2.析圖
所謂析圖,就是對圖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包括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通過思維達到准確理解圖的內涵的目的。如若說看圖是為了解決「有什麼」、「怎麼樣」的問題的活,那末析圖是為了說明「為什麼」的問題。
(1)一般有這樣兩類問題,一類是通過同類地理事物的比較,引導學生分析其原理,比如歐洲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較廣,北美洲這種氣候分布面積小並呈狹長條帶狀,這是什麼原因呢?另一類是針對普遍規律中的特殊現象,分析其原因,比如,在「世界自然帶」圖上可以看到赤道經過的地方大多是熱帶雨林,為什麼東非卻出現草原甚至荒漠?這樣的問題提得越多,學生思維越活躍,析圖越深刻。
(2)析圖要深刻理解與運用基本原理,有些學生在復習時習慣於死記圖中內容,不重視地理基本原理,結果「事過境遷」,一旦遇到一些源於課本插圖又稍有變化的讀圖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應注意對圖進行剖析,把其中蘊含的基本原理吃透,並研究可能出現的變式。這樣就能以不變(基本原理)應萬變(圖型)。比如在圖上對亞洲的西南季風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徹了,那末很自然對澳大利亞的西北季風的形成也能作出正確解釋。
(3)析圖要注意前後知識的相互聯系。在分析初中地理的插圖時,若圖中內容與高中地理知識有關,應該用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論「統帥」初中地理知識。如「澳大利亞」 一節中的「自流井成因」的示意圖,與高中地理承壓水的知識是緊密聯系的。在分析高中地理插圖時,若圖中內容與初中地理知識有關,應將初中地理知識作為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識的基礎。如高中地理第二章在闡述地面狀況對氣流影響時,設置了一幅「迎風坡和背風坡對氣流影響示意圖」,分析時可聯系初中區域地理的一些實例,如台灣東北部山地的迎風坡、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山地的迎風坡等等。
這樣多方位的聯系分析,能夠使學生瞻前顧後,開闊思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因而,引導學生將散落在若干章節中的相關插圖集中起來,把圖和與圖有關的知識靈活地組合在一起,是很有效的讀圖方法。
(4)析圖要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在析圖過程中,要切忌用片面的、絕對的、靜止的思維方法分析問題,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忽視個別現象與特殊規律。比如,澳大利亞西部的氣候類型「譜」不同於其他大陸,在熱帶沙漠氣候的南北兩側均為熱帶草原氣候,整個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呈半環狀分布,如果學生把一般的氣候分布規律推廣、套用到澳大利亞,就會發生錯誤。
3.繪圖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而在復習中往往被忽略。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1)彩描:這是一種簡便的方法,即利用課本插圖與空白的暗射圖,用彩色筆勾描所要復習的地理事物。彩描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彩描要突出重點、目的明確。一張圖不能點、線、面兼施,描得「琳琅滿目」,而要有所側重。
② 彩描要運用各種線條、顏色與表達方式。不同性質的地理界限可採用粗細不同的線條。顏色無論是點、線、面均應根據地理事物的類別加以區別。在彩描區域范圍時,還要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如有的可以打「點」子,有的可以劃斜線等等,這樣也能達到預定效果,並能夠節省塗大片彩色的時間。
③彩描要配以適當的注記。如這個「點」是「東京」,這條「線」是京廣線,這片「面」(區域)是黃土高原,要用文字注一下。
(2)畫簡圖:這是復習地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把地理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簡圖,或把繁雜的地圖進行簡化、縮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區域、某一問題。地理簡圖的設計,須注意:
①簡圖輪廓要盡可能地簡便,最好由簡單的幾何圖形組成,以降低作圖難度,使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能適應。
②一張圖中內容不宜過多、過繁,要突出主要的地理事象,並以這些「事象」作為記憶的基點,然後聯系更多的知識內容。
③一張圖中有時可以同時包含幾種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氣候、礦產、城市等),來加強知識間的有機聯系,但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各種地理要素按適當的順序逐次出現,使學生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4.默圖
默圖就是對圖示的重要信息的記憶,因而也可以稱作「記圖」。對於圖上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分主次,一概去記,是不足取的。然而讀圖時什麼都不記,也是不行的。事實證明,利用圖像進行記憶,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間觀念,到考試或需要回憶時,眼前似乎就會浮現出一幅生動形象的圖像。這種現象也可稱為「心理圖像的復現」。
默圖包括:①默繪,如不看課本、圖冊,自己繪出「三山夾兩盆」的新疆地形結構;②默記,即試圖回憶,如面對一張不加註記的全國鐵路網圖,回憶這個點是什麼城市,那條線是什麼鐵路;③默填,即利用空白的暗射圖,自行填圖。
Ⅷ 怎麼看地圖
1、大致了解地圖上描繪的地形,如圖,地圖上有各種形狀的道路,將地圖與實景環境對應起來。
Ⅸ 地理試卷圖怎麼看
根據本人經驗:初一地理主要內容是世界性質的,包括世界地圖、經緯線地圖、全球溫熱帶劃分地形圖、全球氣候圖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海域、海峽、平原、山地等等;初二內容主要是講解中國地形的。主要包括;全國氣候、地形等等。
根據樓主的意思,我認為看地圖其實不難:第一步,先看圖例,只有你弄懂了圖例才能更好、更快的看懂地圖;第二步,看圖,再弄懂了圖例之後,你就可以很快的閱覽出地圖的意思。拿山脈的地形圖舉例:一般來說,山脈的高度都是外低內高,這個不難,應該圖上都有註明數字,越往裡面就越高,但是有的時候你會發現裡面的數字也有可能比外面低。這就說明這個地方有可能是山上的一個盆地或者湖泊....
總的來說,就像上面有位仁兄說的一樣,對地理來說,特別是圖,就應該要多看多想,多做題目,多問老師同學。
本人中學六年,地理每次都是全年級第一名,希望我的經驗能讓你有所收獲。如果有意見不一致的地方,真心希望各位搶沙發、搶地板的朋友指出。謝謝!
Ⅹ 地理的地圖怎麼看
基本方法
看任何地圖,首先是要明確方向,正常情況下一張地圖都是上北下南,,則一定要在適當位置標出正北方向,以便讀圖.
注意比例尺,能夠知道實際距離大概是多少。
看好圖例。圖例對應實際事物。
注意麵、線、點結合。線能指示道路、山脈、河流的走向。點是村莊,廠區,工礦區等。
注意顏色。
看地圖要有重點、有順序。
有的地形圖,以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的高程,讀圖時只要根據圖例就可以知道圖幅內各個位置的高程了.
[高程就是海拔高度,。]
有的地形圖,以等高線來表示不同的高程,讀圖時只要找出某一條等高線所標出的高程,再按該圖的兩條等高線之間代表的高度(也叫等高距),,,該處地形就較陡峭;越稀的地方就說明該處地形平緩.
[在地圖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就是等高線。 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山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山坡越緩。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凸出的部分是向海拔較高的等高線凸出,表示山谷;反之,等高線凸出的部分是向海拔較低的等高線凸出,表示山脊。]
一般表示行政區劃的省市地理位置的地圖,一般來說不標出各地的高程(只是某些名山常用一個黑色小三角形表示其地理位置,再在其旁邊用數字標出其高度),,.
讀地圖時,除了注意方向之外,,就可以知道圖上的1厘米(公分)代表了實際距離是多少米(或多少公里).例如一張比例尺為1:(萬分之一)的地圖,:(百萬分之一)的地圖,圖上1厘米就表示實際距離為米(10公里).若是1:(千萬分之一),則圖上1厘米就表示實際距離為米(100公里)......,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精度就越低(誤差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