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分析題怎麼講

地理分析題怎麼講

發布時間:2022-06-05 20:04:57

1. 怎麼講一道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題一般都是有答題模板的,這是大題。怎麼給學生們講的話就是先取分析題目,以題目當中給的條件先來分析到位,然後再去看具體的題,分析句的題目是讓我們怎樣去理解題乾的。

2. 高考地理的材料題有哪些解題技巧

(一)明確答題方向
1.特徵描述
2.成因問題
自然環境有整體性和差異規律;因果關系規律;資源環境優勢、缺陷的形成,災害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原因。注意用聯系的觀點,地理災害的成因分析尤其應如此。
(1) 自然環境特點——性質特點的綜合成因分析。
這類題先定位最為重要。應注意圖表中的數值,在平面地圖中植被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以「水環境」為中心,圍繞「氣候——地形」這一重點的成因因子來分析。
如:氣候分析可從①氣溫高低:緯度——太陽輻射,洋流——寒暖流,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地形——地勢高低,人——植被破壞和城市熱島。
②降水多少:風、壓——環流形勢(西風帶、低壓帶、海風是多雨的),地形——迎風坡與背風坡,洋流——寒暖流,人——對林、草、湖、濕地的破壞與保護。
這類題目要排除雷同條件,突出主導因素。這也是近幾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選擇題中、大范圍平面圖中)地圖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緯度因素和風帶、氣壓帶、季風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多在非選擇題中、小范圍平面圖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陸熱力差異因素和人為因素。
例1台灣火燒寮成為我國「雨極」的原因。
【答案】 臨海空氣濕潤,水汽豐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來的冬季風經海洋變性,水汽易達到過飽和。
【技巧點撥】這是小范圍局地因素所致。
例2比較舊金山和洛杉磯的氣候特點異同。
【答案】 同:兩者均為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因為兩均處於30°~40°N的大陸西岸。
異:舊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磯長,年降水量較大;洛杉磯比舊金山高溫乾旱季節時間長。因為舊金山受西風控制時間長;洛杉磯受副高控制時間長
【技巧點撥】這是大地理環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災害的綜合成因分析:多從「天、地、人」三角度綜合採點分析。
例3 說明淮河夏季洪澇多發的原因和措施?
【答案】成因:①天(氣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匯水快;下游地勢低平,又曾為黃河的洪泛區,河床高懸。 ③人(社會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資源,破壞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變淺;圍湖圍灘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調蓄能力。
(3) 地理事物時空特點成因分析。
應鎖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氣運動原理、季節變化原理——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河水補給原理最為重要,應注意進行逆向推理。
氣候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多從近地面的熱力環流(風壓流原理)進行分析,用「熱(高溫) 低(壓)升(氣流上升)雨(成雲致雨);冷(低溫) 高(壓) 沉(氣流下沉) 晴(乾燥晴朗)」進行邏輯分析。
如:某地雲雨多,應扣住「大氣運動降溫」——氣流「升空」或向高緯流是什麼原因?某地乾旱少雨,應扣住「大氣運動升溫」——氣流「下沉」或向低緯度流是什麼原因?某地「冷」是如何變冷的?「熱」是如何變熱的?
例4簡要分析,秋冬季「霜打窪地」的原因?
【答案】 秋冬季夜晚大氣雲量少,大氣逆輻射弱,近地面水汽易達到冰點。夜裡,地面向空中散熱,山頂的空氣比山下的空氣溫度下降得更快,於是下面的暖空氣往上跑,山頂的冷空氣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氣到達山谷或窪地後,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實實地呆在山谷和窪地中。於是,夜裡山谷和窪地中的冷空氣愈積愈多,氣溫便降得很低。一般窪地要比周圍的平地氣溫低4~5℃。因此,山坡和平地還沒有霜時,谷地和低窪地中就會有霜。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話,那末山谷和窪地中的霜就更重。
技巧點撥】歸納起來:某地晝夜溫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氣旋控制——晴天多,雲量小;地處內陸,熱容量小,變溫快;天氣系統轉換等。
海上什麼時候出行多與風浪有關。其邏輯關系為「溫差大(如冬季)→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溫差小(如夏季)→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時倒推。
如:美英在二戰中沒有在11月而是選擇在6月實施「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原因。——因6月中高緯間的溫差小,氣壓梯度差異小,風力小,風浪小,可減少渡海作戰的非戰斗傷亡。
我國首次三大洋科考選擇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東亞與北太平洋間溫差小,氣壓差異小,季風弱,風浪小,可方便、准確科學地采樣。
河水的補給。對於課文的知識點應知各個典型地區性的主要補給類型,特別是我國各個大區的補給類型。先定地區——南北半球、大氣環流緯度帶、海陸位置。
根據材料定補給類型。我國東北是春季積雪融水、夏季雨水補給。江南是春雨降水適量、夏季雨水大量補給。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華南是春季鋒面雨、盛夏台風雨補給。地中海氣候則是冬雨補給。
季節的演變應注意:6月22日(7月)前後愈往北白晝愈長,北半球晝長夜短。12月22日(1月)前後愈往北白晝愈短,北半球晝短夜長。
3.分布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要說明該地理事物疊加在哪一個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說疊加在哪一個地形之上。
「點」狀分布一般有「眾星拱月狀」,「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鎮體系分布規律是西北較稀,東南較密。上海「寶山鋼鐵廠」分布在上海市區的東北方向,北臨長江。
「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點是沿山麓、盆地邊緣分布,在鐵路沿線及大河出山口處較密集。又如「我國一月0 ℃等溫線」分布,可描述為:東段大致東西走向、近似於與緯線平行,西段大致東北——西南走向、近似於與青藏高原東緣山麓平行。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如黃土高原分布范圍是東起太行山、西至祁連山以東、北起長城、南至秦嶺。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4.評價問題。
回答此類問題注意兩點:
第一、根據題目要求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問題;
第二、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
5.推斷問題。
根據材料,審明題義,回歸教材,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准確表達。
6.區位問題。
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區位問題分析從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方面分析。
(二)重視圖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1.圖像表達特點。
地理圖像表達方式有:點、線、面、箭頭、數字、形象符號等,應認真閱讀圖例的文字說明。
「點」——常表示城市、港口、礦區、工廠、旅遊點等的確切地理位置
「線」——有經緯線、等值線(等高線、等深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鹽度線、等潛水位線、等太陽高度線、等地球自轉速度線等)、交通線(鐵路、公路、航空、航海、內河水運等)、輸水(氣、煤、電)線、生產網路線、地理要素相關線等。
「面」——聚落、工業、農業區;氣候、地形、大洋區等(在大比例尺地圖中,點狀地理事物則呈面狀分布)。
「箭頭」——①自然要素運動方向(河流流向、地球運動;大洋環流、大氣環流、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地殼物質循環等);②區域生產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資本、技術、廉價勞動力、產品、市場信息等);③工藝流程等;④地理要素運動箭頭。
2.圖表數量特點。
統計表格——以縱、橫時空比較為主,應估算勿精算。
①同一時段,比較不同地區的發展差異; ②同一地區,比較不同時代(或時段)的發展差異;
③同一區域,以史為鑒——頌今或警世; ④多個區域進行比較,借鑒取經或突出特色。
扇狀(餅狀)統計圖和三角坐標統計圖——以地理要素結構組成分析為主。
①判斷地理要素主次關系; ②分析成因、進行評價、分析對策。
柱狀、折(曲)線統計圖——以時間和空間對比分析為主
折(曲)線圖用來顯示某一變數是如何隨另一變數而變化的。只有當變數是連續性數據時,才能用折(曲)線圖。折(曲)線圖是一種十分有用的工具,因為折(曲)線圖還能用來預測一些實驗中沒有測量的數據。
①揭示時空分布特色、時代進步表現; ②說明時空差異原因。
等值線統計圖——以區域空間差異比較為主。
①從數形狀態分析區域特點:注意其疏密、平曲、開閉、趨向,數值標准及單位。相鄰兩根線的關系是難點,應特別注意。②分析成因及評價。
直角坐標統計圖——以兩兩地理要素相關特點分析為主:應從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標位置及變化趨勢;②分析成因、評價影響。
3.地圖功能特徵。
地圖依功能可劃分為:
「區域分布圖」——以區位分析為主:
①掌握好區域空間定位方法,取得解題「入場券」;②把握區域地理特徵,識記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場、交通運輸、勞動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間分布特徵及其空間區位聯系;④評價區位優勢或劣勢,說出整治開發的對策。
「概念圖」——概念圖在對一些概念較多的主題進[行整理時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圖從總的概念出發,逐步展開,顯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個個小概念的。這樣整理之後,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如教材中的「交通運輸網中的形式和層次圖」。
①抓住線條和箭頭的含義;②類比概念的相關聯系或本質差異。
「原理圖」——說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緊扣符號含義及地理要素間的聯系,緊扣其物質流和能量流。②分析該事物的影響。
「景觀圖」——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徵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區位、季節變化、階段變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統計圖」——說明地理事物時間發展狀態、空間演變規律、空間差異為主。
「聯系圖」——反映各種地理事物間的邏輯關系為主。
①抓住核心內容和根源等分析其關系。②分析地理環境整體性和意義。
「流程圖」——反映生產工藝流程。流程圖能夠幫助理解某組事件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發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過程的各個階段,或某一程序的各個步驟。建立流程圖時,首先把每個事件簡要地寫在方框內。然後,把最先發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發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類推。最後,把各個事件依次用箭頭連接起來。
①熟悉工藝流程,認識該產品的上、下游聯系。②分析區域經濟結構特點及影響。
「漫畫圖」——以環保主題為主。
①抓住與常規思維異常的形象、文字來說明漫畫主題。 ②多為可持續發展類。
韋恩圖:韋恩圖是用於顯示事物異同點的方法。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重合的圓組成。每一個圓代表一個特定的概念或觀點。概念之間的共同特徵(相似點)寫在兩個圓重疊的區域內,各自的特徵(不同點)則寫在相應圓中重疊區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較少見。
(三)學會審題
審題過程及內容: ①審材料;②審設問;③審題分。
1. 定范圍——確定考的哪部分知識要點。
2. 定方向——確定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問中的哪一問。
3. 定中心——確定試題要求考什麼。
4. 定性質——從分數分配上確定答題要點。
5. 定方法——確定答題方法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
(四)表達准確
文科類主觀題一般是滲透思想觀點的完整短文,答題時,要有概括有說明。用地理語言回答問題,言之有據,無廢話,不離題;在語言使用上,要用直觀、明確、精練、科學化的語言,用詞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題規范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規范答題的宗旨。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據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答題一定要規范化、序號化、段落化,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
(六)答題步驟
1.讀懂題意:考生首先必須能夠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的中心含義,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圖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准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並要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系: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要關注跨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
4.准確表述:對試題進行邏輯分析後,要進行答案的構思,並能夠用准確的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

3. 初中地理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做地理選擇題的的前提是掌握基礎知識,學以致用,以下方法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1、直選法
把記住的知識再現出來,主要考查記憶的准確性。做題時要審清題干、題支,判斷與所記內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兩個選項。
2、排除法
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較多時,可將選項與題干條件對照,將錯誤選項排除(1-3項),縮小范圍,重點分析剩餘選項。
3、優選法
題目提供的四個選項如果都符合題干要求,但題干中又有「最」、「主導」、「主要」、等字樣,就應該採取選優法進行取捨。
4、圖解法

利用圖冊、及課本示意圖輔助解答選擇題。

在地理分布、運動規律,空間想像等方面,可根據題干所提供的條件迅速查找圖冊及課本中的有關示意圖,直觀地表現解題條件或將條件具體化。

4. 高中地理大題如何解答

水土流失專題【以黃土高原為例】
一、產生原因(常見的所有可能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形:破面陡峻【坡度大】
②土質:垂直節理發育,土質疏鬆【土壤松】
*碳酸鈣含量高,遇水崩解
③氣候:降水豐富且集中,夏季多暴雨【暴雨多】
多大風天氣【大風多】
④植被:地表裸露,植被覆蓋少【植被少】
⑤地質構造:*構造運動強烈,歷史上多發地震,加劇了表面的破碎和滑坡現象【構造碎】
⑥多類區域過渡地帶,自然環境復雜,生態脆弱
2、人為原因
①過度開墾/過度樵採/過度放牧【濫墾/濫樵/濫牧】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陡坡開墾,表土流失
④大型工程建設/開礦/其他建設(如居民用地),使草木破壞,地標裸露
⑤環保意識弱,管理不力【意識&管理】
⑥人口增長,環境壓力大【人口】
二、治理辦法
1、生物措施: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如:「三北」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太行山綠化工程;農田防護林建設工程)
2、工程措施
①緩坡——梯田
陡坡——種樹(年降水量>400mm);種草(年降水量<400mm)
②打壩淤地
③平整條田(黃土塬上)
④石牆與泄洪溝(瑞士拉沃梯田經驗)
解釋:通過水渠將水集中排走,避免水大面積經過土地,從而減輕水土流失
3、管理措施
①退耕還林還草
②改善&保護草場
③礦區復墾
④小流域綜合治理
三、部分措施詳解
1、打壩淤地的三種效益
A.經濟效益:提供肥沃的土壤
B.社會效益:提供相對清潔的水源
C.生態效益:防止過多淤泥隨水流向下游
a.減輕水土流失 b.減少河流淤泥 c.減輕洪澇災害
2、小流域綜合治理示意
*護坡樹應沿等高線栽種,適宜密度范圍內,種植越密集效果越好。
等值線專題
一、取值原則
一般情況下,相鄰兩線間必為一個等值距。如下圖,如果等值距為5,則下面一條線只能為105或95。極少數時候因為圖幅限制出現不遵循該原則的情況,絕對不會考,可以忽略。
這個定義由於太過簡單,常常被同學們忽略,然而在某些推測等值線數值的難題中,卻成為解題的突破口,因此萬萬不可小覷。
二、規律總結
等值線的常用規律,說白了就兩個——
1、「大於大的,小於小的」
如圖,兩條等值線上數字分別為a、b,若a>b,則1處大於a,2處小於b。
2、「高高低低」和「高低低高」的本質:
一般情況下,面對等值線只要遵循「向高值處凸是低值,向低值處凸是高值」,就絕對不會錯了,這是所有等溫線判斷的本質,只記這一句足矣,還不容易弄混。
三、關於等值線的小知識及拓展
1、某地等溫線與緯線基本平行——該地地表性質單一
某地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受海岸走向影響明顯
海面上某地等溫線出現明顯彎曲——受洋流影響
因此,當要求解答同緯度等溫線出現彎曲的原因時,應主要從地形和洋流兩個方面考慮。
2、等PH值線
PH值小於5.6為酸雨,小於4.5為嚴重酸雨。
影響因素主要有:
A.工業排放(污染物來源)
B.地形(污染物不易散去)
C.充足水汽(降雨)
這可以用來分析酸雨嚴重的原因,如湘贛地區酸雨嚴重的原因,主要是AC兩項。
3、河口的等鹽度線
如圖,距離河口越遠,鹽度越大;河口正對的位置等鹽度線向高值處凸,說明該區域鹽度低於周圍區域。
這也可以用來判斷河流汛期/季節,如「等鹽度線彎曲程度最大是什麼時候?」,答案是河流汛期,可由此判斷季節。
農業專題
一、農業區位因素
1、區位因素大全(關鍵詞)
【農業區位,分自然人文兩大方面,自然就是氣、地、土、水四個(注意區分降水和水源】
(1)自然因素
①氣候
A光照 a路徑(地勢/緯度) b太陽高度角 c日照時間(晝長/天氣狀況)
B熱量 a緯度&海拔 b坡向(陰&陽)/坡度 c晝夜溫差 d洋流 e極端天氣
C降水 a大氣環流 b海陸位置 c洋流 d地形(迎/背風坡)
②地形 A平原——種植業 B山地丘陵——林業/牧業 C緩坡——梯田 D沿海、灘塗——海水養殖
③土壤
A肥力(有機質)
*常見的幾種肥沃土:紫色土(四川盆地);火山灰土(爪哇島);河流的三種沖積地形——沖積扇、沖積平原、三角洲
B發育程度 C鹽鹼化 D土壤酸鹼性(我國南北方差異)
④水源 A河流 B湖泊 C高山冰雪融水 D季節性積雪融水 E地下水 F水庫 G調水工程 H海水淡化
(2)社會經濟因素
①市場(本地/國內/國際)②交通運輸③資金(經濟實力/政策補助)
④政策扶持⑤地價/地廣人稀⑥農產品消費狀況
⑦勞動力資源(數量/素質)⑧科學技術因素
*(3)科學技術因素
①勞動力水平
②生產技術 A經濟發達,科技先進 B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③技術設備 A機械化水平 B化肥農葯 C冷藏保鮮技術 D培育良種
④治理水土流失、土壤鹽鹼化、解決水源問題的各項措施
⑤種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⑥病蟲害防治
2、典例及知識補充
(1)郊區農業:以市場為主導因素;若出現分化,主要考慮地租因素
A郊區農業的存在因素? a臨近市場 b單位產值高
B常見郊區農業主要因素
a花卉:水源(河流/湖泊);交通;保鮮技術
b養魚:水庫
c果園:市郊丘陵山區;地價低
d乳牛:水源(河流);交通;保鮮技術
【這些可以用於解答選址類大題】
(2)灌溉農業:凡全年或一定時期內自然降水不足,需要額外供水的,均為廣義上的灌溉農業
*可能的水源來源包括:
A地下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節性積雪融水 D河水 E水庫 F人工調水,如南水北調工程
(3)農業知識小貼士
*我國的甘蔗產地:
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注意四川的特殊性——地形導致)
*花生和棉花,適合於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
*用卵石覆蓋地表的重要意義: A減少水分蒸發 B增加晝夜溫差
*南疆種植棉花的特色優勢條件:
A春旱時:用季節性積雪融水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B夏季生長期:降水豐富且集中
C生長後期:需水量少,而此時恰好多晴朗天氣;晝夜溫差大
二、農業地域類型(概念梳理)
1、類型概述
(1)按產品對象分類
①畜牧業
A乳畜業
B大牧場放牧業
(AB為密集型&商品型)
C游牧業/畜牧業
(C為粗放型&自給型)
②種植業(高溫、多雨、平原最為典型)
(2)按投入&產出分類 ①粗放型:「廣種薄收」 ②集約型:投入多,產出高
(3)按產品用途分類 ①自給型農業 ②商品化農業
三、農業典例分析
1、我國畜牧業現狀及解決
(1)現狀:不合理(過牧;超過環境承載力),即「靠天養畜」——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問題
(2)解決措施或可借鑒的經驗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改善牧區交通條件
③加強人工草場建設,減輕天然草場壓力,改善生態環境
④發展多種農業
⑤完善產品加工體系,提高產品附加值
⑥促進農業產業化
2、以墨累—達令盆地為例分析混合農業
(1)經營方式的優點
A從土地利用角度看,種植與牧羊結合,休耕結合,有利於保持土壤肥力(於是答題的時候什麼可持續利用啊、保護生態環境啊、科學發展啊一系列的話都可以往上寫~)
B可根據市場決策種植&畜牧的比例,與市場緊密結合
C合理安排農事,有效利用農時
(2)牧羊業發達的原因
①地勢起伏和緩,草原廣闊(地廣人稀)
②地下水豐富/河流流經/東水西調工程——水源充足(答小麥種植業也需要答)
③無大型食肉野生動物(特色優勢條件)
④氣候乾燥,適宜綿羊繁殖
(3)優勢區位分析
①地形平坦;水熱充足;灌溉條件好(強調自然條件時可分成三點寫)
②地廣人稀,生產規模大
③交通便利
④市場廣闊(有固定銷售市場)
⑤政府扶植鼓勵
【注意:③④是所有農業分析題中社會經濟因素里最常見、最需要注意的兩大因素!】
(4)限制條件:降水(主要原因:大分水嶺背風坡)
*解決:
①大自流盆地地下水 ②墨累—達令河水 ③東部引水(東水西調工程)

追問:

5. 我們在考察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現象時,應該怎樣分析問題

地理,大地的道理。需要先理解地理現象的原理,才能依靠原理分析地理現象。如:春天的沙塵暴、夏天的暴雨、秋天的秋雨連綿和秋高氣爽、冬天的暴雪,實質都與冬季風有關。如果當地此時水汽比較大,當強大的冬季風來臨時,夏天就會暴雨、冬天的暴雪。如果當地此時水汽比較小,當冬季風來臨的再強大,也只能揚起更大的沙塵。秋天來臨,如果冬季風強,夏季風很快退出當地,則秋高氣爽;如果冬季風弱,夏季風在當地退得慢,則秋雨連綿。

6. 高中地理選擇題該如何解析

地理選擇題解題技巧:
1.圖解法.這種方法是通過畫輔助圖來幫助答題的一種常用方法.圖解法能將一些解題過程中的思考過程用簡單的圖式顯示出來,不僅能幫助我們在答題時理清思路,還能避免因頭腦想像造成的過失性丟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時空分布、運動規律等方面的試題,能大大提高答題的速度和正確率。
例題:讀圖,回答下列1-2題。
1.3月21日這天,位於北回歸線以北的點是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圖中⑤表示的可能是
A.12月22日北極點
B.6月22日北極圈
C.12月22日南極點
D.12月22日南極圈
解析:本題考察的是高考的主幹知識——地球的公轉運動中,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知識。題中的坐標圖比較抽象,如能根據圖中的時間畫一幅熟悉的春分日時的地球示意圖(如右圖),利用圖中的數據將圖中的①②③④⑤在示意圖中一一對應,1小題就迎刃而解了。2小題的方法相同。
答案:1.B2.C
2.排除法.這種方法是通過排除內容本身全部或部分錯誤選相的方法;或者排除內容本身雖然正確,但與題目的要求無關的選相的方法。
例題:讀沿20°W所作的海洋剖面等鹽度線分布圖,回答3題
3.①點鹽度比同一深度南北兩側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處副熱帶海區,蒸發旺盛
B.地處海盆,鹽類物質下沉
C.受地中海底層海水外流的影響
D.受紅海底層海水外流影響
解析:本題的正確選相是C,所涉及的知識並不是高考要求的內容,而且我們也不能從題目所給的圖文信息中合理地分析、推理出來,選擇C選相的唯一方法是我們運用題中的信息和地理原理能堅定地排除了A、B、D三個選相。排除法簡單且實用,在平時的各種練習中有意識地運用它來解題,能較快的提高我們的解題效率。
答案:3.C

7. 高中地理的大題應如何解答

記住一些答題模板,對你會有極大幫助。
如: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主要地形分布(多種地形條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徵(剖面圖中)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等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社會人文地理部分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城市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影響當地供水和交通運輸
4.資源條件(代表城市:大同、大慶、鞍山、克拉瑪依、英國伯明翰、美國芝加哥、南非約翰內斯堡<金礦>)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莊、日本築波)
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國華盛頓,巴西巴西利亞)
3.軍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國波士頓)
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
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築波)
6.旅遊因素(代表城市:黃山、泰安)

☆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
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
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
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全面分析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2.相對位置
「自然條件」
1.農業條件:a.地形(類型、土地類型特徵<如:以耕地、林地、草原為主等>、土壤)
b.氣候(類型、水熱條件、光照、熱量等)
c.水資源(多年平均徑流總量、河流、湖泊)
d.生物資源(如:氣候類型特徵有關的生物、農作物特徵)
2.工業條件:礦產資源(如:海鹽、能源等)
「社會經濟條件」
1.人口(包括:勞動力的素質、質量)
2.交通
3.市場
4.科技
5.歷史:包括:工農業基礎
6.國家政策

第二版塊 應用案例模板

區位選擇類問題

☆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大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8. 高三地理大題該如何述說

我是地理老師,可以輔導你。
地理答題有很多種類型,你需要掌握每一類題目的答題思路。你們現在第一輪復習應該還沒有結束,老師可能還沒有系統講這些分析方法。
例如農業區位的分析從自然條件(包括地形,氣候,灌溉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和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勞動力,市場,機械化和科技水平,生產習慣等方面
)分析。需要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的影響。
祝你學習進步!

閱讀全文

與地理分析題怎麼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