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埃及地跨哪兩洲為什麼說埃及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橫跨亞、非兩大洲,其領土的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鄰地中海,東瀕紅海,隔海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望,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這就使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沖。埃及海岸線長約2700公里,其中地中海沿岸長約1000公里,紅海沿岸長約1700公里。
亞洲和歐洲之間除石油以外的一般貨物海運,80%經過蘇伊士運河。由於中東地區鋪設了大量的輸油管道,以及公路和鐵路發展迅速,蘇伊士運河面臨著過往船隻、特別是運油船逐年減少的局面,埃及通過對蘇伊士運河上的過往船隻收取的過境費收入也開始下降。1993年2月14日,埃及決定拓寬和加深蘇伊士運河,以增加外匯收入。運河加寬30米,加深1至17米,此項工程於當年底完工。1996年7月24日,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決定進一步增加運河深度,從而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輪和貨輪使用蘇伊士運河,以確保埃及靠蘇伊士運河所得的收入不會下降。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僅次於僑匯和旅遊的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運河管理局統計報告顯示,蘇伊士運河自1975年6月重新啟用到2000年6月的25年裡,共為埃及徵收的船隻過境稅達300億美元,是蘇伊士運河自1869年11月正式建成啟用到1969年6月因中東戰爭而關閉的98年間過境費收入總和的6倍。據運河管理局公布的年度報告,2001年共有13986艘各類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這些船隻的總載重量達4.56億噸,收取的船隻過境費達19億美元。
現代戰爭中已經無所謂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了,戰爭理論正在向「超限戰」靠攏。
埃及這個年輕的共和國,與其說是她的地理位置重要,還不如說是她對穆斯林國家的影響力、作為少數幾個非洲發達國家的地位、在中東局勢的走向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方面來得實際。
我們身處後冷戰時代,各個國家都在著力淡化本國政治的意識形態色彩,力圖表現出超然的立場。
而深遠地看這場全球大棋局的博弈,還是意識形態的對抗。埃及是歐、亞、非三洲的關鍵點,影響了她,就縱深影響了全局。
Ⅱ 埃及地理位置有什麼重要性為什麼世界上某些大國爭奪蘇伊士運河的主權
1、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間接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是北非西亞重要的水路要道,經濟往來十分頻繁;
2、歷史上看,埃及收付蘇伊士運河主權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壯大的重要體現,成為第三世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反對霸權統治的象徵;
3、遏歐亞非三大洲要沖,臨近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產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蘇伊士運河在埃及境內修建,埃及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就更加凸現出來。
Ⅲ 看圖。說一說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土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瀕地中海,東臨紅海.
埃及位於中東地區三洲五海之地,蘇伊士運河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橫跨亞、非兩大洲,其領土的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鄰地中海,東瀕紅海,隔海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望,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這就使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沖.埃及海岸線長約2700公里,其中地中海沿岸長約1000公里,紅海沿岸長約1700公里.亞洲和歐洲之間除石油以外的一般貨物海運,80%經過蘇伊士運河.
Ⅳ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特點
古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今中東地區),起初在尼羅河流域,直到國力強盛時候,才達到當今的埃及領土。它北臨地中海,東瀕紅海,南鄰努比亞(今衣索比亞和蘇丹)。從地理上看,埃及的東西兩面均為沙漠,南邊有幾個大險灘,同外界交往甚難,只有通過東北端的西奈半島與西亞來往較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較大的孤立性。
縱貫埃及全境的尼羅河,由發源於非洲中部的白尼羅河和發源於蘇丹的青尼羅河匯合而成。流經森林和草原地帶的尼羅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濫,浸灌兩岸乾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植質的泥沙隨流而下,在兩岸逐漸沉積下來,成為肥沃的黑色土壤。
古代埃及人因而稱自己的國家為「凱麥特」(意為黑土地)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古代埃及人曾寫下這樣的詩篇:「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出來,養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
埃及的地理位置使得埃及雖有降水但不多。從古代埃及留下來的大量雕刻和繪畫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徵是:高身材,黑頭發,低額頭,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寬臉型,闊肩膀,古銅色皮膚,體魄健壯。他們的體形、外貌與古代的利比亞人和努比亞人不同,與古代的亞細亞人也不同,而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徵。
(4)為什麼埃及地理位置很重要擴展閱讀: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但是金字塔的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耗費了國家的人力和財力,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削弱了君主專制的實力。希羅多德和狄奧多拉都記載說,人民對修建金字塔滿懷憤怒,甚至可能爆發過人民起義。第5王朝就可能是在人民起義後建立起來的,無怪乎新王朝更加依賴神權勢力來維護其統治。
古王國的衰落和第一中間期 古王國末期,由於階級矛盾的激化,王權更加依賴神權勢力和地方貴族。國王們把越來越多的土地、勞動力和其他財富給予神廟和地方貴族,豁免神廟的賦稅,使神廟和地方貴族的勢力更加膨脹,而王權更加速了衰落。
第6王朝國王培比二世的長期統治(據說他六歲登基為王,活了一百多歲)後,古王國的統一局面終於不能維持,君主專制也不復存在。第7王朝時,埃及陷入分裂混亂局面。據曼涅托殘篇23所記,第7王朝的70個王只統治了70天(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是同時並立,而非互相承襲的);而據其殘篇24,則為5個國王統治了75天。殘篇記載的混亂和分歧反映了當時實際局面的混亂。
從第7王朝起,埃及實已小國林立,幾乎一個諾姆就成了一個小國家。每個諾馬爾赫都感到自己是不再受制於人的獨立王國的國王,是自己獨立城市的統治者。他們往往把地方神的名字放在自己的稱號之中。為了擴大自己統治的地盤,他們彼此爭戰不已,使局勢更為混亂。
Ⅳ 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至少2點
1.埃及,北臨地中海,東瀕紅海,東北與巴勒斯坦、以色列相連,西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接壤。它地跨亞非兩大洲,處於中東的心臟地區,是非洲最近的門戶,既是亞洲、非洲和歐洲三大洲的連結點,也是東方和西方的交匯處。埃及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蘇伊士運河這條通道,使它成為了「世界的中心和各國的磁石」。埃及,無論是在中東,還是在非洲,都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大國。它對中東地區的政治發展和社會變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在非洲也有重大影響。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更是一支極重要的力量,它不僅處在連接阿拉伯東方(馬什里克)和阿拉伯西方(馬格裡布)的中心,而且人口最多,經濟較發展,長期以來在反對外來侵略和促進阿拉伯國家的民族解放和政治獨立中作出過積極的貢獻。埃及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傳統。尼羅河從南向北暢通無阻地流經它的大地,成為埃及文明延續和發展的源泉。傑出的埃及地理學家卡邁勒·哈姆丹認為,埃及是用兩條腿站起來的國家:尼羅河代表它的內在力量,而處於世界幾個大陸交匯點的地理位置則代表了它的外部力量。因此,自古以來埃及就有這樣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羅河的禮物」,可以說名副其實。正是這些因素使埃及成為了世界列強激烈爭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