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黃赤交角地理模型怎麼辦

黃赤交角地理模型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6-07 09:21:45

A. 地理中的黃赤交角是什麼

http://ke..com/view/53842.htm
黃赤交角[1]是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赤道面(天赤面)的交角,也稱為太陽赤緯角。

B.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較好的發揮教具和模型的作用百度文庫

1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初一學生初次接觸地理學科,就會碰到很抽象的地理概念,經緯度的劃分和判讀,根據等高線判斷各種地形,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等,這些概念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傳統教學中老師使盡渾身解數講理論、舉列子,學生還是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概念。當學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與身邊的常見材料做成的地理模型,會覺得地理離自己更近。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熱愛地理學科的情感。恰當地應用自製的教具和學具可以化抽象為具體,這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不僅可以加強講授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直觀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輕松地將教學難點破解。
筆者從教中學地理15年,每次講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課時,就發現很多學生怎麼都理解不了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就能產生四季變化,老師告訴他們因為有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運動就產生了四季變化,學生還是很茫然。即使放邊放多媒體動畫邊解釋四季形成的過程,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為什麼太陽直射點會不斷地變化。後來我做了個太陽公轉模型圖,不用老是多費唇舌,就很好地解決了學生這個困惑。這個模型由四個地球儀和一個紅球組成。地球儀用水彩筆把赤道和南北回歸線描粗,使它們變得比較醒目,四個地球儀分別放在地球公轉軌道中二分二至的位置。中間的紅球表示太陽,在太陽的四周插上鐵絲,表示太陽直射點,轉動紅球就可以直觀地看到鐵絲表示的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移動。這個模型把抽象的四季變化的原因直觀地表達出來了,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從而真正理解了地球的公轉運動。
2化「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地理新課標提出「關注學生生活發展及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內容」、「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 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能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為使命。通過學生自己製作學具,可以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組織學生自製學具,就是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製作學具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或失敗的經驗,而從失誤或失敗中總結出的經驗更為寶貴。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會不斷積累直接經驗,提高實踐能力,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開闊他們的思維。
比如筆者教學中,教到地球和地球儀這課時,都會布置學生製作地球儀,學生的製作熱情很高,他們回家收集材料,觀察地球儀的特點和經緯度分布的特點,一周後富有創意的各色地球儀在學生的巧手之下產生了。有的地球儀是用乒乓球製成的,有的是用海洋球製作的,有的是用氣球製成的,不論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都能把地球儀和經緯度分布特點表達出來了,這樣對他們學習經緯線有很多的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得到體現,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3化「動口」為「動手」,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根據教材自製教具是在教師不斷實踐、創新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這個過程,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
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上課前選定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自己做的教具,針對性非常強。對教材的編排意圖研究透徹,以便選擇能達成目標的方法策略,是教師自製教具必須具備的條件。教師針對教學效果,不斷地改進或者重新設計製作教具使教師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說,能大膽進行自製教具,就體現了教師鑽研教材的深度和教學方法的探究廣度。
比如地理教師在製作中國地形模型圖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山脈分布的位置、海拔的高度,高原的位置、面積、海拔高度、特點,平原的位置、大小、面積大小等地理要素。要做到精準、形象地展現中國地形圖,就要對這些地理事物的特點十分熟悉。自製教具是從不會到會,教具的設計,從不成熟到成熟,製作的教具,從粗糙到精美。這就是一個對教材研究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老師的業務素質。

C. 黃赤交角對地理現象的影響

黃赤交角
及其地理意義:
赤道平面
與黃道平面之間的交角叫做黃赤交角,其目前的度數為23°26′。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
太陽直射點
在南北緯23°26′之間作回歸運動,其回歸運動的周期為365日5時48分46秒,叫做1
回歸年

②黃赤交角變化的地理影響:
★影響
地球運動
的地理意義
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了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范圍,即
南北回歸線
的緯度,也決定了地球上
五帶
的范圍。若黃赤交角變大,則熱帶和寒帶的范圍變大,溫帶的范圍縮小。
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著各地晝夜長短的比例。以
夏至日
的北半球為例,當黃赤交角變大時,北半球的晝變長夜變短(有
極晝
現象的地區除外),也就是晝夜的差距擴大了;當黃赤交角變小時,北半球的晝變短夜變長(有極晝現象的地區除外),也就是晝夜的差距縮小了,即:各地一年中晝長的年變幅隨黃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由於
正午太陽高度
和晝夜長短在一年中作有規律的變化,產生了四季的更替,並影響著五帶的范圍。
★對其他自然現象的影響
黃赤交角除對地球運動的意義產生影響外,還深刻影響著與其緊密聯系的其他自然地理現象。如:黃赤交角變化→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變化→五帶范圍變化和
氣壓帶

風帶
移動范圍變化→
氣候帶
分布范圍變化→
自然帶
分布范圍變化等。

D. 地理中黃赤交角的概念

地球運動過程中,其自轉軌道(赤道)與公轉軌道(黃道)之間有一個23度26分的夾角,即黃赤交角。如果把北極看作頭,南極看作腳,地軸主相當於身體,所以地球的運動過程中其地軸(就像人的身體)並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傾斜的,就像一個人走路,他的身體是歪的。所以有的人說「地球是偏癱患者」。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產生了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等現象。

E. 黃赤交角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球的自轉同它公轉之間的這種關系,天文學和地理學上通常用它的餘角(23°26′),即赤道面與軌道面的交角來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則表現為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並被稱為黃赤交角。

1.地球自轉產生的赤道面與地球公轉產生的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為黃赤交角。由於地球公轉時斜著身子,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66°34′)基本不變,地軸的空間指向(指向北極星附近)基本不變,故黃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變。
(1)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到達的最北界線是23°26′N,即北回歸線;最南界線到23°26′S,即南回歸線,也就是太陽直射點在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動。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間和空間變化來

假設黃赤交角變大,那麼太陽的直射點的位置也會相應變動,直射點會超過現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同樣極線(66°34′)也會向赤道靠近,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從而使溫帶范圍縮小。既然極地范圍的擴大,那麼極晝極夜的范圍也會相應增大。

2.在地球上某個特定地點,根據太陽的具體位置所確定的時刻,稱為「地方時」。不同經度的地方時是不一樣的。
而區時是以每15°經度間隔劃分為一個時區,以每個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為本時區的區時
比如北京與天津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很近,但地方時是不一樣的,北京的時間要比天津的晚。但為了方便兩地都會統一採用東八時區的區時即我們所說的北京時間。

3.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 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准時刻。「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為時區的劃分使每個時區之間只相差一小時,所以時區差就等於時差了。

4.算出中央經線的作用很多,就拿時間來說,算出中央經線就可以推算出所在時區。

F.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引起哪些地理現象

沒記錯的話黃赤交角是23度26分。如果黃赤交角變了的話那麼地球上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地區的范圍就會變。現在我們知道的是南北緯23度26分之間的地區每年都可以有一到兩天的太陽直射,如果黃赤交角變大,能受太陽直射的地區就多,同時每個地方的最大太陽高度也會變大。比如說黃赤交角現在達到30度,那麼南北緯30度之間的地方每年都可以有一到兩次的太陽直射,即太陽高度達到90度,當不變的時候,南北緯23度26分到30度這之間(不含23度26分)的最大太陽高度是達不到90度的。

G. 地理,黃赤交角

太陽直射地球的直線所在平面和赤道所在的平面的夾角就是黃赤交角,它是變化的,當太陽由直射赤道向直射回歸線移動時,變大;反之,變小。

H. 什麼是黃赤交角它是怎樣產生的它有什麼地理意義

黃赤交角是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稱為太陽赤緯角或黃赤大距.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赤交角為約為23°26'.黃赤交角並不是一直不變的,它一直有著微小的變化,但由於變化太小了,所以人們一般對其忽略不計.
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義.前已述及,黃赤交角是地軸進動的成因之一;它還是視太陽日長度周年變化的主要原因.黃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分的根本原因.
http://ke..com/view/53842.htm

閱讀全文

與黃赤交角地理模型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