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球上的六大板塊分別是什麼
地球與其他的類地行星最大的區別就是地球的地殼是由幾個實體板塊構成的,這幾樣板塊在理論上被稱為板塊學說。
美洲板塊——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蘭島、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極洲板塊——南極洲及沿海
亞歐板塊——東北大西洋,歐洲及除印度外的亞洲
非洲板塊——非洲,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洋板塊——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大部分印度洋
太平洋板塊——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亞南岸)
除了這些板塊之外,地球上還分布其他的大大小小的板塊。
『貳』 地理中的板塊是指什麼
網路名片
板塊(plate)是板塊構造學說所提出來的概念.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岩石圈並非整體一塊,而是分裂成許多塊,這些大塊岩石稱為板塊.板塊之中還有次一級的小板塊.
『叄』 南美洲西邊的小板塊到底是誰
這是一個困擾中學教學很久的問題:南美洲的西海岸到底是屬於哪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在中學目前比較經典的講法是:南美洲西海岸處在南極洲與美洲交界處。這種講法其實未必是正確的。
其實全球的岩石圈被分為六大板塊,但是不能說只被分為六個板塊,六大板塊的「大」字不能掉。在這六大板塊之間還存在一些小板塊。例如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之間的這個小板塊叫納茲卡板塊;此外還有一些小板塊,如菲律賓板塊、阿拉伯板塊、索馬里板塊等等。在中學階段如果把這些小板塊都劃分出來,會把問題搞復雜。於是教材編者採取了基礎教育中常用的處理方式,把這些小板塊合並到周圍大板塊中去,於是菲律賓板塊合並到太平洋板塊中,阿拉伯板塊合並到印度洋板塊中,索馬里板塊合並到非洲板塊中。但是那個南美洲西面的納茲卡板塊不太好處理,它太「大」了,合並到周圍的任何一個板塊都不合適,於是教材編者還是在它與南極洲板塊之間留了一條明顯的板塊分界線。
2001年推出高中第一版彩色教材的時候,問題來了,南美洲西部的這個納茲卡板塊到底該上什麼顏色呢?對教材編者而言這可能是很頭痛的問題,塗上任何顏色都不合適。如果和太平洋板塊一個顏色,顯然不對;如果和南極洲板塊一個顏色,似乎有也不妥;如果單獨上另外一種顏色,細心的老師在圖上數一數,就會出現七種顏色的尷尬的局面。由於部分地理學家傾向於將這里與南極洲板塊合並,所以這個納茲卡小板塊被塗上了接近南極洲板塊的顏色。但是細心的老師仔細觀察,事實上這個小板塊的顏色比南極洲板塊的顏色略淺。
這種處理就導致了老師們在教學中把這個納茲卡小板塊當作南極洲板塊了,於是就形成了目前最流行的講法。後來在2006年對該教材進行改版的時候,可能教材編者也覺得這樣處理會導致中學教學的混亂,於是在這次該版的時候將這個納茲卡小板塊明確的用另一種顏色表示。
讓我們再來看看2004年廣東高考試題中的一道試題:
圖2是反映岩石圈板塊分布情況的地球剖面示意。讀圖2回答8-9題。(2004廣東卷)
8.在六大板塊中,圖中反映出的板塊有A.3B.4個C.5個D.6個答案為A,記得這道題我在初次講解時,我是把答案改為B選項的,以前還和老師們討論過這個試題,當初認為答案有問題。現在看來,高考命題人員也是依據教材,認為納茲卡板塊不屬於六大板塊中的任何一個.依據題意,「在六大板塊中」,圖中反映出的板塊只有3個。
『肆』 地球上的板塊分別叫什麼名字
全球岩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即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環太平洋板塊邊界的板塊活動最為活躍,故此地震作用和火山作用也最為頻密。
板塊實際上就是岩石圈,包含了地殼以及一小部分的上部地函(地幔)。因此板塊沒有「大陸板塊」與「海洋板塊」的分法,只有依其成分組成命名為「大陸性的板塊」與「海洋性的板塊」.
『伍』 地理學家把地球分為幾大版塊
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塊中還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如把美洲大板塊分為南、北美洲兩個板塊,菲律賓、阿拉伯半島、土耳其等也可作為獨立的小板塊。
『陸』 地理哪五大板塊
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洲板塊。
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塊中還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如把美洲大板塊分為南、北美洲兩個板塊,菲律賓、阿拉伯半島、土耳其等也可作為獨立的小板塊。板塊之間的邊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嶺、深海溝、轉換斷層和地縫合線。
『柒』 初中地理六大板塊中什麼是小板塊
六大板塊: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沒有小板塊的說法啊。
『捌』 有誰知道南極板塊、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的那個小的一級板塊叫什麼
納茲卡板塊,這是2000年以前高中地理所講的,但現在都取消了這個小板塊,把它歸納為南極洲板塊,在解釋安第斯山脈成因時,是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碰撞形成的。
『玖』 高一地理人教版73頁圖4.10其中在太平洋板塊和每周板塊之間有個紅色小板塊屬於哪個大板塊
屬於南極洲板塊。這個「紅色小板塊」與南極洲板塊因為有了一個生長邊界,所以把他單獨作為一個板塊(這是教科書,所以印刷的圖都是最標準的,而地圖冊沒有),但地球的所有板塊是處於不斷運動之中的,所以誰都不能否認將來會不會再生新板塊,所以地球的六大板塊中南極洲板塊就粗略的把「紅色小板塊」包含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