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西省的地理特徵,人口特點
地理特徵:江西地處於北緯24°7′至29°9′,東經114°02′至118°28′之間。政府駐地於有世界動感都會,文明花園城市之稱南昌市。江西省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江西區位極為優越、交通非常便利。 亞洲第一秋水廣場江西,東鄰浙江、福建,南嵌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是中國所有省市中毗鄰省市最多的省,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的共同腹地,以上海、杭州、寧波、廣州、蘇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溫州、福州、海口、三亞、香港、澳門、台北等各經濟重鎮、港口為依託,。航空發展迅速、水運交通便捷。
人口特徵:江西省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江西省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處
2013-03-22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根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統計,年末常住人口4503.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35%。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76.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8.4%。全年出生人口60.5萬人,出生率13.46‰;死亡人口27.6萬人,死亡率6.14‰;自然增長率7.32‰。
謝謝 希望能幫到你
② 人文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徵主要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工業、農業、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
人文地理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經濟, 交通,軍事,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智慧圈,技術圈。
人文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人文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的的重要方面,人類是引起以上各類地理分布及變化的主要載體,民族又是人類中具有特色的群體,於是人口的增長、分布和遷徙,民族分布和融合,成為歷史人文地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③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徵
1、黑龍江:1、發展兩個大港口:總體上說最佳的發展方向就是走入俄羅斯,現在政治上已經沒有問題,關鍵是資金短缺。哈爾濱原來就是松花江上的港口城市,但是現在的松花江內河上不適合建大港口,應該重點發展松花江和黑龍江交界處的同江港或者是烏蘇里江和黑龍江交界處的撫遠港。這兩個地方在非封凍期時候江面非常開闊,通行萬噸級以上貨輪完全沒問題,可直達廟街入日本海到太平洋。
2、發展兩河特區:黑河應該是一個重點,這里過去就是海蘭泡,可是現在連鐵路都沒通過去。這里可以向中央要更加優惠的政策建特區。綏芬河是另一個重點,但面積太小,最好能從牡丹江劃出來直屬省政府管理,再把東寧劃給綏芬河,面向海參崴建立邊境經濟貿易新區。
3、哈爾濱是個大城市,但相比沈陽市,最近幾年發展偏慢。建議首先從城市建設和綠化開始。其次,應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和軍火產業。黑龍江企業的所有制和企業資本結構都不是問題,關鍵是政府幹預太多,官員思想落後及腐敗,可以說是全國最黑。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引進外資和民資。個人感覺可以重點考慮引進溫州資本。讓溫州人的思想去沖擊當地人民和官員的老思想,這是最好的思想解放。
4、齊齊哈爾本來是省會,後來降為地級市,發展偏慢,最近搞了全冬會,建設好些了。但根本問題在於設省。黑龍江西部的齊齊哈爾、大慶、黑河、大興安嶺四地市,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和興安盟,應該合並起來建立興安省,省會在齊齊哈爾。同時把大興安嶺地區改為大興安嶺市,這樣一來也可順便解決大興安嶺地區的多頭管理問題。還有,把興安盟改為烏蘭浩特市,為地級市;把滿洲里升格為地級市和邊境特區。這樣一來,新設立的興安省管轄七個地級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黑河市、大興安嶺市、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烏蘭浩特市。齊齊哈爾變成省會後,會成為東北經濟的新增長極!
5、大興安嶺地區不讓砍樹後,經濟發展偏慢,應爭取設立國家級的冰雪旅遊區!大興安嶺地區最大的優勢不是砍樹,而是這里的林海、雪原、原始、還有寒冷的氣候,尤其是塔河、漠河、呼瑪三縣。可惜這里的本地人和加格達奇的官員都沒意識到這一點。大興安嶺地區一年中有半年都可以滑雪,請問全中國哪裡有這種資源;還有,現在中國各地在冬季的氣溫都變暖,哈爾濱市最冷也就零下三十度,但是大興安嶺地區現在最冷還可以到零下五十度,並且持續幾個月,這就是旅遊經濟的優勢。我是南方人,知道冰雪運動對南方人的魅力,我敢肯定,幾乎所有的長江以南的南方人都沒體驗過零下五十度的嚴寒,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都有一種想去體驗的慾望。現在是你們要迎合:首先建好加格達奇的機場,再把全地區內的運送木材的鐵路和火車全部改造成旅遊專列、把森工企業改成旅遊公司、把大興安嶺林區深處的伐木廠改為小旅館,可以大賺一筆錢。砍樹應該全面禁止!國家要成立植樹公司,僱傭這里的下崗工人,每天去種樹,種樹越多工資越高。
6、伊春市的發展方式和大興安嶺地區基本一樣。由於北靠俄羅斯,還多一個發展邊境貿易的路子。這里的禁止砍樹和鼓勵植樹,也比大興安嶺做得好。
7、雞西鶴崗雙鴨山三個地級市,應該往東邊的俄羅斯移民,不然沒有發展空間,資源遲早會弄完的。佳木斯綏化兩地級市最不好發展,哪裡都不靠,我也想不出辦法。
8、大慶除了油,要利用現在有錢的時候,多想想退路。
2、遼寧:1、沈陽最近發展很快,中央振興東北確實給了不少錢。但缺點是不沿海,最近的出海口就是營口的鮁魚圈區。可以把鮁魚圈區並入沈陽市,作為沈陽市在沿海的一塊飛地。再建一條高鐵連接沈陽市渾南新區和鮁魚圈港即可。
3樓
3、廣東人有很多優點:務實、樸素、低調、勤勞。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確實是很正宗的中華文化傳承人。我很佩服他們那種勤勞創業的精神。但廣東人的缺點在於考慮事情過於偏重經濟利益,大局觀稍有欠缺。比如上交國稅問題,如果按國稅佔全部稅收的比重,過去的上海,現在的江蘇,都遠遠超過現在的廣東。還有,現在廣東上交的稅收並未投入到長三角,而是東北和西部。並且這也是必須的。關於深圳的稅收問題,確實很特殊,但廣東暫時少提為好,因為效果會適得其反。以後深圳的稅制會有個有利於廣東的改變。
4、廣東未來發展不在珠三角的服裝玩具工廠,而在文化教育。嶺南文化是中國很獨特的一支,廣東很多方言中,所蘊涵所傳承的中華傳統文化,也遠遠超過普通話;甚至有些廣東方言的詞彙就是古漢語,完全可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另一方面,推廣應用普通話又很必要,希望廣東的兄弟姐妹能夠理解。在廣東,考慮很多事情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就可以,但在北京的層面,卻要復雜很多。我在廣州曁南大學小住過半年,感受到粵文化的獨特性,粵語更有漢唐之音啊!我很喜歡!呵呵。。。總之,方言要保留,普通話也必須學好。粵語和國語都說得好,才是真正合格的排頭兵。呵呵。
5、湛江的未來一個是鋼鐵,一個是造船。茂名和陽江的港口也可以建大造船廠。個人感覺這三個城市的發展方式應該是整合海岸線資源,走和廣深不同的路子。並且,這里的人崇尚讀書,這在廣東本地人中很例外,另一個例外是梅州,但是梅州又不沿海。所以未來廣東省應該將發展重點轉到這三市。汕潮揭三市不屬於珠三角,雖政治上歸廣東,但經濟上應該入閩台。汕潮揭三市應趕緊融入海西經濟區,現在中央馬上要拿大筆錢砸到海西經濟區,你們快去北京找中央政府反映情況,爭取加入海西經濟區,這才是關鍵。還有,到北京後,別光說為了發展經濟,一定要讓中央知道你們加入海西經濟區對統一台灣有多麼重要!
6、深圳的問題,一言難盡,去過十次,感覺說深圳的問題太復雜。深圳的問題不是被誰拋棄的問題,而是自己要拋棄掉一些東西,比如低端產業和過多的低素質民工。在政治上要低調,不要再講升直轄市的事情,避免被香港猜疑,被廣州打壓。不要再想著去中央要政策,除非你想要的這個政策能有利於統一台灣,否則肯定要不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說多做,最好能人均GDP超過香港。
7、在廣東考慮問題和在北京考慮問題,差別非常大!簡直就是兩種方式,就好象本港明珠翡翠和CCTV的差別一樣大。我年輕時在這兩地都生活過,出國多年後再回頭看此事,平心而論,這兩種思維方式都很重要,一個人如果兼備這兩種方式,那才是最好的思維。
5、浙江:1、中國最富裕的省份,發展最平衡的省份,毫無疑問是除直轄市外中國能最早實現現代化的省份。該省總體實力肯定不是中國最高,但發展水平肯定是最高,並且未來十年肯定還是第一。廣東要超新加坡,有點吹,但浙江超韓國,卻太有可能了,最快2015年。
2、韓國9.9萬平方公里,浙江面積10萬平方公里。韓國人口4500萬左右,浙江人口4600萬左右。都是沿海的地區,都有較長的海岸線,都有較多的沿海島嶼。由此可見,浙江韓國很相似,非常適合對比。我曾經去韓國旅遊,總體感覺比浙江發達,但發展速度低於浙江。個人認為浙江10年內完全可以超過韓國,浙江超韓國肯定比廣東超新加坡更加容易。2007年浙江人均GDP官方公布的數據按07年匯率折算為6500美元,韓國為22000美元。浙江最近的發展速度是人均GDP每四年就翻一番,未來速度會慢些,2015年大概為20000美元。考慮到2015年的人民幣匯率,折算過來至少有3萬美元。韓國2015年的人均GDP大概也在3萬美元左右。
3、杭州GDP超過首爾大概要八年,但寧波GDP超釜山五年後就可能實現,寧波港吞吐量超釜山港三年後就可實現。除GDP和人均GDP外,浙江的森林覆蓋率、地表水質量、高校知名度、研發能力、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事業、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海港吞吐量、空港吞吐量等指標,都有可能超過韓國。浙江的缺陷在於中小企業過多而大企業不足,尤其是知名國際大型企業,浙江的重工業水平也偏低。
4、溫州太怪異,我一直在觀察這種現象,覺得溫州的發展模式在國內少數地區可以推廣應用,但是大規模推廣卻不行。溫州未來的發展應該是繼續面向海外,成為中國與世界融合的節點。還有,溫州的交通發展還應該再快些,這么多人在外面,回去一趟都不方便。
5、金衢麗三市相對落後,但比廣東的粵東粵西粵北都發達,比蘇北也發達。我很佩服浙江人這種全面發展的思想,在中國,各地市能整體協調發展的省份真的很少。
6、浙江人的視野很國際化,對全國各地的了解也很廣泛,對商機的把握很快。就算是普通的浙江農民,他們也知道中國的什麼地方好賺錢,浙江農民在這一點上和廣東農民只知道坐在家裡收租金很不同。所以我看好浙江。
7、說了這么多優點,最後必須要說缺點,浙江的富人有的喜歡擺闊氣,有的喜歡攀比財產、有的喜歡吹牛、有的浙江富人的孩子們已經丟失了父輩的勤勞踏實的作風了、有的浙江富人有點暴發戶的味道了。要注意啊!在低調這一點上,多學學廣東人,富貴不過三代啊!
8、在全國各省上報中央的經濟數據中,浙江省政府和廣東省政府都少報了,其他的都是多報。因為這兩個省都有藏富於民的傳統。但是廣東省內經濟發展的差距太大,簡直是歐洲和非洲的差距,因此我認為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發展水平為全國各省最高。
6、山東:1、從長遠規劃、發展潛力、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總體實力、科教水平、文化影響力等深層次因素上說,山東到2020年的時候,許多人均指標肯定還不是全國第一,但絕大多數總量指標都將會是第一,其中就包括GDP總值。到那時候,山東人不需要再吹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說:山東是中華第一省
太多了 你說個郵箱 我發給你
。
④ 江西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略帶平原。地質與地貌地質構造上,以錦江—信江一線為界,北部屬揚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屬華南褶皺系,志留紀末晚加里東運動使二者合並在一起。
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
江西自然資源:
截至2013年底,江西已發現各種有用礦產193種(以亞礦種計)。其中,已探明有資源儲量的139種,居全國前十位的有71種。鉭、鈾、重稀土、銣、伴生硫、化工用白雲岩、粉石英、麥飯石等8種居全國首位;鎢、銅、銀、金、鋰、銫、碲、電氣石、光學螢石水泥用輝綠岩等13種居全國第2位。
江西地處粵閩高、中溫熱水帶邊緣,截止2008年7月8日,發現溫泉百餘處、熱水鑽孔20多處。最高溫度達82℃(溫泉)及88℃(鑽孔)。以60℃以下的多,約占總數的86%左右。溫泉總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熱水鑽孔總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⑤ 用簡短的幾句話進行概括中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徵。
我國自東向西按地勢高低可分為三個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以東屬第一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以北以東為第二階梯,剩下的為第三階梯。我國的溫度帶自南向北可分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青藏高寒區。植被為熱帶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針葉林,草甸區,高寒區荒漠,冰原區等。人口以黑龍江的黑河到雲南騰沖一線為界。呈東西分布,東部占人口的94%,面積佔43%,西部人口佔6%,面積佔57%。
⑥ 江西和安徽的人文地理詳細點謝謝
安徽位於東經114°54′一119°37′與北緯29°41′— 34°38′之間,全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 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5%,居華東第 3位,全國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戶籍人口為6461萬人,居全國第8位。
全省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異,復雜多樣。長江、淮河橫貫省境,分別流經我省長達416公里和43O公里,將全省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淮河以北,地勢坦盪遼闊,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間西聳崇山,東綿丘陵,山地崗丘逶迤曲折;長江兩岸地勢低平,河湖交錯,平疇沃野,屬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區層巒疊峰,峰奇嶺峻,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條,湖泊110多個,著名的有長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處暖溫帶過渡地區,以淮河為分界線,北部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主要特徵是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氣溫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 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帶淮,吳頭楚尾,承東啟西,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無縫對接的縱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 1300公里;銅陵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安慶長江大橋連接南北,公路和內河運輸能力分別居中部地區第 2位和第3位;京滬、京九、亞歐大陸橋等鐵路縱貫境內,全省鐵路通車里程已達2326公里,居華東首位;空中交通擁有合肥、黃山、蕪湖、安慶、蚌埠、阜陽等6大機場。安徽郵電通訊發達,是全國第三個實現所有市縣通訊數字化的省份。
安徽資源條件優越,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豐富。全省現有耕地408萬公頃,水面105萬公頃,其中可養面積48萬公頃。共有 生物資源1091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木本植物有 30種,珍稀野生動物54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分別有18種和368種,以揚子鱷、白鰭豚最為珍貴。水資源蘊藏總量約為680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0位。全省已發現近140種有用礦產,探明儲量的67種,煤、 鐵、銅、硫、磷、明礬、石灰岩等38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現已探明煤炭儲量250億噸,鐵礦儲量29.9億噸,銅礦儲量384.9萬噸,硫鐵礦儲量5.64億噸,分別居全國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樹為黃山松,省花為皖杜鵑,省鳥為灰喜鵲。
---------------------------------------------------------------------------------------
安徽地位的變遷
安徽在建國初期,曾被毛主席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列為沿海省份,它的兩個主要城市蚌埠和蕪湖當時被公認為大城市。這一點在當時的報紙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毛選和鄧選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有關文章。而在建國後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年裡,安徽的經濟地位也一直保持在全國第十四五名左右,屬中等發達的省份。
安徽當年敢為天下先,鳳陽小崗村在全國最先實行以包干到戶、包產到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為此而名揚中外;蕪湖的「傻子」年廣久則成為當時中國個體戶的代表,被謄為「中國第一商販」。資源方面,安徽有天下第一山--黃山,有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九華山,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有四大米市之首--蕪湖,有華東最大的煤炭基地,有華東最豐富的鐵礦和銅礦,有中國最豐富的水泥原料,有中國第七長的內河通航里程,鐵路長度華東第一,科技方面,有中國科技大學,有中科院安徽分院,省城合肥號稱是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等等,基礎在中西部來比是相當的超前的。
但自八十年代以來,安徽發展緩慢,在全國的位次逐年往後靠,人民的生活水平與全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在明代,安徽的蕪湖就是全國五大手工業區域之一,以漿染業與松江的棉紡織、蘇的絲織業、鉛山的造紙業、景德鎮的制瓷業並稱與世(見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明清時期的徽商稱雄中國商界達數百年,蕪湖、巢湖、安慶素稱魚米之鄉,雖不敢比湖廣熟天下足,但從蕪湖米市能成為四大米市之首,就可看出魚米之鄉的富庶了。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成為長江通商巨埠之一。
安徽物華天寶,地傑人靈,名人輩出,星轉斗移,改革開放給安徽帶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如今,安徽省正在以嶄新的姿態,笑迎天下客,廣結世界朋友。安徽因天柱山舊稱皖山而得其簡稱「皖」,於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省,是取歷史上安慶府、徽州府的首字命名。它位於中國的東南部,分別與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接壤,跨長江、淮河流域,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面積約為十四萬平方公里,人口五千多萬。
安徽歷史悠久。和縣陶店鎮汪家山龍潭洞里發掘出三、四十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猿人骨化石,被命名為「和縣猿人」,同時證明早在三、四十萬年前安徽省境內長江流域就有古人類活動。根據《左傳》的記載:夏禹曾在塗山(今懷遠的當塗)大會諸侯,說明安徽早就是個著名的歷史名地了。其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境內山脈主要分屬大別山山系、黃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海拔高度約在500-1900米之間。大別山系位於江淮之間、跨皖鄂豫省、大部分在安徽省境內,最高峰海拔1700米左右。黃山山系位於省境江南地區中部,為世界著名自然風景區,古人早就有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黃山最高峰海拔近1900米;天目山山系位於省境南緣,為皖浙兩省界山;大別山以東的江淮丘陵,海拔多在100米—200米之間,最高峰不超過400米,低處為海拔10—30米的起伏不定。
境內河流自北向南分屬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新安江位於省境南部,發源於休寧縣內,為浙江省錢塘江正源,向東經新安江水庫流入錢塘江,境內流長240公里,流域面積6400平方公里,支流多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全省有大小河流200多條,大小湖泊500多個,大小水庫5000多座。位於省境中部的巢湖,是全國第五大淡水湖,平均水深1—3米,常年面積約750平方公里,水質優良,適合各類淡水動、植物生長。位於皖南的太平湖,是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庫,面積90平方公里,風景秀麗,可以作為旅遊休閑的好去處!安徽旅遊資源眾多,有各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名勝古跡近200處。風景奇絕的黃山是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有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九華山、古稱「南嶽」的天柱山、道教聖地之一的齊雲山、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等名山。還有戰國時期的古城壽春(即今壽縣縣城)、靈璧虞姬墓、烏江項羽祠、唐代詩人劉禹錫以《陋室銘》而聞名的「陋室」、保存在和縣歷陽鎮上以李白《贈汪倫》詩而聞名的涇縣桃花潭、宋代名臣包拯的故鄉合肥有後人建造的包公祠、包公墓園、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下旨於鳳陽建造的中都城遺址和明皇陵及皇陵碑,另外安慶市有太平天國英王府,毫州有曹操宗族墓群和華佗庵,歙縣有許國石坊和棠樾牌坊群等。
安徽資源豐富,本省茶竹林特產豐富,全國十大名茶中,安徽佔4個: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六安瓜片。此外廣泛分布於皖浙贛接合地區的氣味清香的屯溪綠茶也很有名。竹編製品舒城舒席篾片細致薄軟,曾在國際賽會上獲獎。安徽是我國主要的中成葯產地之一,名品有銅陵鳳丹、宣城木瓜等。傳統的毫州古井貢酒、淮北口子酒為榮獲全國金獎產品。
著名果品有碭山酥梨、徽州雪梨、懷遠石榴、宣州蜜棗、三潭枇杷等。水產以長江鯽魚、巢湖銀魚、清水大蟹為佳品。特產風味食品有宿州符離集燒雞、無為熏雞、安慶胡玉美蠶、豆醬、當塗採石茶乾等。傳統工藝品有文房四寶宣紙、徽墨、宣筆、歙硯,以及蕪湖鐵畫、徽州木雕等。集散於涇縣的皖南特產宣紙生產有1000多年來歷史,綿韌、潔白、不腐、耐折,是名貴的書畫用紙,明《永樂大典》、清《四庫全書》用之而得以久存傳世,徽墨有「葯紙如漆,萬載存真」之譽而光輝千古。蕪湖鐵畫出自明清,它吸取了傳統國畫構圖法及金銀首飾、剪紙、雕塑工藝,是中國工藝美術品的奇葩。
安徽大地錦綉多姿,文化古跡甚多,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現有5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其中黃山為安徽山水典範,區內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堪稱「四絕」,199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令世人矚目;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現存78座古寺廟,以佛教殿堂與皖南民居相結合而獨樹一幟;著名的道教聖地齊雲山,摩崖石刻、道教遺存和別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矚目;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嶽」的天柱山,雄奇靈秀兼備,有45峰、86怪石、18瀑等勝景;琅琊山以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特色。除國家級景區外,還有19處省級風景名勝區。
安徽文化遺存豐富而別具特色,歙縣、壽縣、亳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是歷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歙派篆刻、徽派版畫、徽派園林建築、徽菜和徽劇的發祥地就在於此。
集中在歙縣、黟縣境內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數以千計,歷經滄桑而古貌猶存,其數量之多,構思之奇巧,石、木、磚雕之精美,舉國罕見,是民間建築的傑作,成為安徽民俗旅遊的必游之地。
省內還有4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安慶、黟縣、桐城、鳳陽。
⑦ 人文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人口、經濟、社會三個方面。
1、人口方面主要包括:人口分布、民族、宗教文化、勞動力數量和素質、住房等;
2、經濟方面主要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工業、農業、城市分布、商業、市場、交通、科技等;
3、社會方面主要包括:國防需要、個人偏好、鄉土觀念、政策等。
人文地理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包括人口、民族、聚落、政治、社團、經濟、交通、軍事、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這些成分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智慧圈、技術圈。
⑧ 人文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人口:人口分布、人口數量和素質、宗民族、教、文化、民居等。
經濟: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工業、城市分布、交通、商業、市場、科技等。
社會:國防需要、個人偏好、鄉土觀念、政策等。
⑨ 江西贛州的人文地理有誰能幫我詳細說明下
贛州簡稱虔(qian),贛州是全國面積較大的地級市之一,也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區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贛南中心城市,贛州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贛州市同時為江西南部地區區域的中心城市,贛粵閩湘四省通衢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框架已經形成,以土地出讓主導的城市建設風生水起。地產、稀土、臍橙三大產業成為贛州崛起新的增長點。
贛州先後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部最佳投資城市、江西省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
贛州具有2200多年的歷史,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贛州素有有江南宋城、客家搖籃、共和國搖籃、紅色故都、世界鎢都、世界橙鄉、稀土王國、千里贛江第一城、生態王國等美譽。被譽為適宜居住的城市。
贛州境內主要有三條江河,一條章江,一條貢江,一條贛江,章、貢兩江在贛州老城區的北端匯合成為贛江。贛江作為江西的母親河,從江西南部的贛州出發,由南向北縱貫江西全省,江西省的簡稱「贛」字由此而來,作為「千里贛江第一城」的贛州也因這兩江匯合而得名。
新規劃,新贛州
贛州市章江新區風貌
2003年,贛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提出了把贛州中心城區建設成為贛閩粵湘四省邊際區域性現代化中心「特大城市」(人口100萬以上)的目標,計劃用20——25年左右的時間,把贛州中心城區建設成為人口200-300萬,建成區面積200-3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贛州市於2004年投入2500萬元對城市規劃進行國際招標。2005年,一個集國內外規劃設計專家智慧的,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的城市規劃方案正式出台。新規劃,拉開了「新贛州,大贛州」建設的序幕。2009年,贛州又被正式納入國家級的海西發展支援區,該市響亮提出,努力把贛州建設成為海西經濟區的核心城市、江西融入海西經濟區的示範城市、內地入閩台的重要交通樞紐,贛州還是泛珠三角區域的重點城市,加快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電機生產基地、鎢硬質合金及刀鑽具生產基地、國內知名的氟鹽化工等工業生產基地。
贛州——現代化山水新城:
章江大橋——跨越歷史與未來
章江、貢江匯合成贛江,贛州正處於兩江匯合處,是三面環水,一面環山的城市,環境相當優越。
為建設現代化山水新城,贛州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資編制了《三江六岸城市設計》方案,以期打造一幅現代化山水新城。
章江新區——贛州未來的CBD:
一江兩岸四通八達
根據新城市規劃,贛州城區將分成六大片區(河套老城區、章江新區、開發區片區、水東片區、峰山片區、贛南大道片區)。其中,章江新區是贛州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區,將規劃建設成為集行政、商務、文化、博覽、居住等多功能高檔綜合區,成為新贛州的行政、文化、體育、娛樂、商業、金融、貿易和居住中心,成為贛州未來的CBD(中央商務區)。
地形贛州地處南嶺、武夷山、諸廣三大山脈交接地區,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佔全市土地面積的83%。
氣候贛州市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丘陵山區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冬夏季風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酷暑和嚴寒流時間短,無霜期長等氣候特徵。
2009年度全市年平均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冬季氣溫偏高且變幅較大,降水特少,光照充足;春季回暖早,無「春分」寒和「清明」寒;夏季高溫持續、台風紛擾、暴雨嚴重。7月3日本市遭受了一場歷史罕見的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襲擊,其范圍廣,強度大,致災重,為建國以來有氣象記錄最嚴重;秋季高溫少雨,秋旱明顯。根據各氣象要素和氣候災害情況綜合評價,2009年度氣候屬「一般」年景。
水文贛州市位於贛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為主要自然災害的地區。每年4~9月為汛期,5~6月為洪水的多發季節,早汛和秋汛也是有發生。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329.2毫米,與多年平均值(1580.2毫米)比較減少15.9%。年徑流量194.46億立方米,全市徑流量年內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實測徑流量為138.48億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71.2%,非汛期徑流量為55.98億立方米,佔全年徑流量的28.8%
四季氣候特徵春季:
陰雨連綿災害。3-5月,冷暖氣流在贛南頻繁交匯,天氣變化無常,時冷時熱,陰雨常現。一旦冷暖
美麗的贛州——上猶江
氣流對抗劇烈,雷雨大風、冰雹、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均可發生。據資料統計,3-5月全市平均雨日為55天,總降雨量為628毫米。大風、冰雹、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為40站次。雨日、暴雨之多,災害天氣頻率之大,皆為全年各季之冠,此外,在春播期還經常出現連續低溫陰雨,危害早稻播種育秧。
夏季:
先澇後旱少酷暑。初夏全市正處於副熱帶高壓邊緣西南氣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氣,降雨大且易集中。6月全市平均雨量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達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該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全市最易發生洪澇災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氣溫一般均在30℃以下,雖然白天較炎熱,但少酷暑。
秋季:
風和日麗天氣爽。10-11月中旬約一周時間,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定,天氣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氣溫14-21℃,月平均相對濕度70-80%,是全年陰雨日數最少、溫和氣爽最宜人的季節。
冬季:
冷而不寒少雨雪。贛南緯度較低,北面有高山阻攔冷空氣直驅南下,入冬較遲,凍害較輕;又常受北方乾冷空氣團控制,少有雲雨形成。白天太陽照射,氣溫較高;晚上輻射冷卻,氣溫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澆凍。受強寒潮襲擊時,可產生固體降水或冰凌天氣,但機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只有1-2天。
⑩ 人文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摘要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