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緯度坐標和地理坐標有什麼不同,怎麼轉換
地理坐標是用經緯度來表示的
不需要轉化的啊
㈡ 赤道坐標系和地理坐標系有什麼區別怎麼轉化
一、赤道坐標系
赤道坐標系是一種天球坐標系。過天球中心與地球赤道面平行的平面稱為天球赤道面,它與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圓稱為天赤道。赤道面是赤道坐標系的基本平面。天赤道的幾何極稱為天極,與地球北極相對的天極即北天極,是赤道坐標系的極。經過天極的任何大圓稱為赤經圈或時圈;與天赤道平行的小圓稱為赤緯圈。作天球上一點的赤經圈,從天赤道起沿此赤經圈量度至該點的大圓弧長為緯向坐標,稱為赤緯。赤緯從0°到±90°計量,赤道以北為正,以南為負。赤緯的餘角稱為極距,從北天極起,從0°到180°計量。
由於所取主點以及隨之而來的經向坐標的不同,赤道坐標系又分第一赤道坐標系和第二赤道坐標系。第一赤道坐標系又稱時角坐標系,與觀測者有關。主點取為天赤道與觀測者的天頂以南那段子午圈的交點。從主點起沿天赤道量到天球上一點的赤經圈與天赤道交點的弧長為經向坐標,稱為時角。時角從0°到±180°或從0h到±12h計量,向東為負,向西為正。天體因周日視運動,時角不斷變化。第二赤道坐標系或簡稱赤道坐標系,主點取為春分點。從春分點起沿天赤道逆時針向量到天球上一點的赤經圈與天赤道交點的弧長為經向坐標,稱為赤經。赤經從0°到360°或從0h到24h計量。天體的赤經和赤緯,不因周日視運動或不同的觀測地點而改變,所以各種星表通常列出它們。
二、地理坐標系
地理坐標系,是使用三維球面來定義地球表面位置,以實現通過經緯度對地球表面點位引用的坐標系。一個地理坐標系包括角度測量單位、本初子午線和參考橢球體三部分。
地理坐標系依據其所選用的本初子午線、參考橢球的不同而略有區別。
地理坐標系可以確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位置。首先將地球抽象成一個規則的逼近原始自然地球表面的橢球體,稱為參考橢球體,然後在參考橢球體上定義一系列的經線和緯線構成經緯網,從而達到通過經緯度來描述地表點位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經緯地理坐標系不是平面坐標系,因為度不是標準的長度單位,不可用其直接量測面積長度。
經緯度通常分為天文經緯度、大地經緯度和地心經緯度。常用的經度和緯度是從地心到地球表面上某點的測量角。通常以度或百分度為單位來測量該角度。
在球面系統中,水平線(或東西線)是等緯度線或緯線。垂直線(或南北線)是等經度線或經線。這些線包絡著地球,構成了一個稱為經緯網的格網化網路。
位於兩極點中間的緯線稱為赤道。它定義的是零緯度線。零經度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對於絕大多數地理坐標系,本初子午線是指通過英國格林尼治的經線。其他國家/地區使用通過伯爾尼、波哥大和巴黎的經線作為本初子午線。經緯網的原點 (0,0) 定義在赤道和本初子午線的交點處。這樣,地球就被分為了四個地理象限,它們均基於與原點所成的羅盤方位角。南和北分別位於赤道的下方和上方,而西和東分別位於本初子午線的左側和右側。
通常,經度和緯度值以十進制度為單位或以度、分和秒 (DMS) 為單位進行測量。緯度值相對於赤道進行測量,其范圍是 -90°(南極點)到 +90°(北極點)。經度值相對於本初子午線進行測量。其范圍是 -180°(向西行進時)到 180°(向東行進時)。如果本初子午線是格林尼治子午線,則對於位於赤道南部和格林尼治東部的澳大利亞,其經度為正值,緯度為負值。
地理坐標系定義了地表點位的經緯度,並且根據其所採用的參考橢球體參數還可求得點位的絕對高程值。
㈢ arcgis轉成CAD格式必須要有地理坐標系嗎
是的,要地理坐標。用戶想要將arcgis中繪制完的數據以cad的格式導出,是需要先完成格式之間的轉換的,那麼還不清楚具體的轉換操作步驟的小夥伴,小編下面的文章中講解的方法就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1.打開界面後,在圖層欄目中添加需要導出的數據
2.滑鼠右鍵點擊添加的數據,在下拉頁中選擇數據選項
3.找到並點擊導出cad數據按鈕
4.為要素選擇導出的cad版本(輸出類型)
5.修改輸出文件的保存位置
6.確認完成以上的操作步驟後,點擊確定進行導出即可
shp文件是否缺少PRJ文件,PRJ文件代表著坐標系信息,如果缺少補充一個即可。一般導致GIS導出shp 無PRJ是因為GIS默認工程坐標系與CAD坐標系不符合
㈣ 地理坐標系和大地坐標系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地理坐標系(GeographicCoordinateSystem),是使用三維球面來定義地球表面位置,以實現通過經緯度對地球表面點位引用的坐標系。
2、大地坐標系是大地測量中以參考橢球面為基準面建立起來的坐標系。
二、作用不同
1、地理坐標系:定義了地表點位的經緯度,並且根據其所採用的參考橢球體參數還可求得點位的絕對高程值。
2、大地坐標系:是大地測量的基本坐標系,它是大地測量計算,地球形狀大小研究和地圖編制等的基礎。
(4)為什麼不用地理坐標轉換擴展閱讀
我國大地坐標系經歷了幾次重要變化。
1、建國初期,為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急需,在天文大地網邊布設邊平差的基礎上建立了1954北京坐標系。
2、20世紀80年代,在全國天文大地網整體平差的基礎上建成了1980西安坐標系。
3、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在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全國UPS一/二級網和全國UPSA/B級網等整體平差的基礎上又建成了新一代國家大地坐標系—2000中國大地坐標系。
㈤ 關於地理坐標轉換
首先,把需要轉的坐標按照兩列復制到excel中,第一列為橫坐標,第二列為縱坐標,保存退出;
其次,運行arcmap,添加上一步保存的excel文件,並通過arcmap軟體菜單中tools下面的add events layers(添加事件圖層)工具,將該excel文件變為圖形顯示,並另存為shape文件;
再次,對該shape文件定義投影(即該坐標對應的投影,似乎這些數據是高斯投影的),然後再做投影變換,將其變換為地理投影(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最後,在arctoolbox中找到add data coordinate工具,即可計算出經緯度
㈥ 步驟2未要求做地理坐標轉換為什麼
習作4從一個坐標系統轉換到另一個坐標系統所需數據:習作1的idtm.shp和習作3的snowutm83.shp。 習作4首先顯示ArcMap中如何進行即時投影,然後要求你把idtm.shp從IDTM坐標系統轉換到UTM坐標系統。
㈦ 在GIS中,為什麼不使用地理參考坐標系(經緯度坐標系統)而使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統存儲空間數據
GIS的數據可以用地理參考坐標系(經緯度坐標系)或投影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
在日常工作中,如道路工程施工,不可能用經緯度來表示道路的位置吧,那樣子道路距離量算都需要經過復雜的轉換(需要考慮地球曲率、緯度對距離的影響)。
㈧ 請教:關於地理坐標系統轉換的問題
地球是個球體,嚴格來說是個橢球體,它的表面是無法不失真地轉換成平面(地圖)的,所以就存在很多把橢球體映射為平面的演算法,稱為投影。每種演算法都有優缺點,比如有的保持橢球體上某一區域的形狀(角度)不變,有的保持面積不變,有的保持距離(或者比例)不變,但不存在面面俱到的投影。
㈨ 經緯度坐標和地理坐標有什麼不同,怎麼轉換
一看就不同啊,經緯度帶度分秒上標和NESW的。
地理坐標系,也可稱為真實世界的坐標系,是用於確定地物在地球上位置的坐標系。
一個特定的地理坐標系是由一個特定的橢球體和一種特定的地圖投影構成,其中橢球體是一種對地球形狀的數學描述,而地圖投影是將球面坐標轉換成平面坐標的數學方法。絕大多數的地圖都是遵照一種已知的地理坐標系來顯示坐標數據。
最常用的地理坐標系是經緯度坐標系,這個坐標系可以確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位置,如果我們將地球看作一個球體,而經緯網就是加在地球表面的地理坐標參照系格網,經度和緯度是從地球中心對地球表面給定點量測得到的角度,經度是東西方向EW,而緯度是南北方向NS,經線從地球南北極穿過,而緯線是平行於赤道的環線
需要說明的是經緯度坐標系不是一種平面坐標系,因為度不是標準的長度單位,不可用其量側面積長度
平面坐標系(又稱笛卡兒坐標系),因其具有以下特性:可量測水平X方向和豎直Y方向的距離,可進行長度、角度和面積的量測,可用不同的數學公式將地球球體表面投影到二維平面上而得到廣泛的應用,而每一個平面坐標系都有一特定的地圖投影方法。
平面直角坐標網的坐標系以中央經線投影後的直線為X軸,以赤道投影後的直線為Y軸,它們的交點為坐標原點。這樣,坐標系中就出現了四個象限。縱坐標從赤道算起向北為正、向南為負;橫坐標從中央經線算起,向東為正、向西為負
大地測量中以參考橢球面為基準面。地面點P的位置用大地經度L、大地緯度B和大地高H表示。當點在參考橢球面上時,僅用大地經度和大地緯度表示。
在地形圖上,經緯線只以圖廓線的形式直接表現出來,並在圖角處注出相應度數。為了在用圖時加密成網,在內外圖廓間還繪有加密經緯網的加密分劃短線(圖式中稱「分度帶」),必要時對應短線相連就可以構成加密的經緯線網。
㈩ 什麼時候用地理坐標系,什麼時候用投影坐
在野外用地理坐標系,整理資料包括剖面還有儲量計算什麼,都要投影。
地理坐標系:為球面坐標。 參考平面地是橢球面,坐標單位:經緯度;
投影坐標系:為平面坐標。參考平面地是水平面,坐標單位:米、千米等;
地理坐標轉換到投影坐標的過程可理解為投影。(投影:將不規則的地球曲面轉換為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