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地理經緯網怎麼看
橫的線就是緯線,豎的線就是經線,0度經線就是本初子午線,以東是東經,以西是西經,東西經180度經線附近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0度緯線就是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南北緯90度緯線就是南北極點。
W表示西經,E表示東經,N表示北緯,S表示南緯。地圖上的方位指示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1)初中地理經緯網圖的平面圖怎麼分析擴展閱讀:
地圖和地球儀上,我們可以看見一條一條的細線,有橫的,也有豎的,很象棋盤上的方格子,這就是經線和緯線。根據這些經緯線,可以准確地定出地面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位置和方向。
地球是在不停地繞地軸旋轉(地軸是一根通過地球南北兩極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線),在地球中腰畫一個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使圈上的每一點都和南北兩極的距離相等,這個圓圈就叫作「赤道」。
一個地點的經度一般與它於協調世界時之間的時差相應:每天有24小時,而一個圓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時自轉15度。
因此假如一個人的地方時比協調世界時早3小時的話,那麼他在東經45度左右。不過由於時區的分劃也有政治因素在裡面,因此一個人所在的時區不一定與上面的計算相符。但通過對地方時的測量一個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點的經度。
為了計算這個數據,他需要一個指示協調世界時的鍾和需要觀察對太陽經過子午圈的時間。由於地球在一個橢圓軌道上繞太陽旋轉,這個計算和觀察比上面敘述的還要復雜些。
❷ 【七年級上冊地理前一、二章】怎樣看經緯線地圖站在南北級判斷方向等等
緯線:地圖上橫著的是緯線,緯線最大度數不超過90度。向北逐漸增大是北緯,向南逐漸增大是南緯。
經線:面對地圖,先看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北半球自轉方向是逆時針,南半球是順時針。沿著自轉方向,經度逐漸增大是東經,度數逐漸減小是西經。
在南極點上四面都是北,北極點上四面都是南。
初中地理還蠻簡單,認真聽課,好好看書,多做練習就沒什麼問題了。
❸ 7年級上冊地理經緯網圖怎麼看
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這應該是知道的,一般來講看圖是以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為標準的。若有指向標則以其為准,它一般指北。然後以赤道為參照線看緯線,若向北遞增則為北緯,南半球相反。再看經線,因地球自西向東轉,所以,當經度向東增加時則為東經,若遞減則為西經。 還有那個等高線與河流,海拔不好講跟你簡單講下河流吧。河流一般發育在山谷處,即等高線突向高處的地方,且河流流向與等高線突向相反。這樣你就好判斷地形了。 那個還有其他的我講不好。因為涉及到具體方面。有問題你再問吧。 寫的有點累奧!呵呵…
❹ 地理地形圖應該怎麼分析
是不是經常在考試時碰到地形圖?是不是一直在為地形圖的判讀苦惱?是不是感到無從下手?是不是一直處於「山谷」和「山脊」傻傻分不清楚的狀態?今天小猿為你帶來了讀圖技巧,滿滿干貨哦。
首先,小猿帶來的是通用的讀圖技巧,不僅適用於地形圖的判讀,更適用於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所有的圖哦。
第一步,當然是看圖名啦。圖名可是不容小覷的呢。圖名往往會告訴你圖的類型及圖的內容,為你指明做題的方向。看到圖名後,你可以大致思考一下用什麼方法讀圖、用什麼知識作答,熟練的同學還可以大致猜測到這題的考點。如此說來,你還能忽略圖名嗎?
第二步,地圖的基本三要素是什麼呢?方向,圖例,比例尺。基礎的知識點可是不能忘的。
1. 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有指向標的地圖:箭頭指向北方;
(3)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室外看地圖:面朝北背朝南;
(5)確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針;北極星;太陽;年輪;樹葉疏密;山兩側的潮濕程度。
2. 比例尺:
(1)定義: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
(2)表示方法: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3)大小比較:分子為1,分母大,則比例尺小;
(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線段式比例尺的應用;
(5)相同圖幅的兩幅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就越詳盡;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就越簡略;
(6)學校平面圖宜用約1/1000的比例尺。
3. 圖例與注記:
(1)圖例和注記幫助我們區別不同類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們的特徵,然後在地圖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2)常用圖例符號:
❺ 初中地理經緯網怎麼看
首先,你必須知道四個字母的意思: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
判斷依據:看數字,往東越來越大的是東經(E),往西越來越大的是西經(W),往北越來越大的是北緯(N),往南越來越大的是南緯(S)。
做法:箭頭指示法
按照經緯度數字的變化規律,從小到大繪制箭頭,箭頭指向就是相應的經緯度。
經線和緯線還可以把地球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樣,把地球沿赤道(0°)切開,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經20°和東經160°經線把地球切開,由西經20°向東到東經160°的半球叫東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在地球儀上每條緯線都是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鉛垂線與赤道平面夾角的度數,就是所在緯線的緯度。赤道的緯度為0°,自赤道向南、向北各有90°,南緯90°是南極,北緯90°是北極。通常人們把0°—30°稱做低緯,30°—60°稱做中緯,60°—90°稱做高緯。在地球公轉過程中,由於地軸與公轉軌道面始終保持66°34′的夾角,這樣太陽光線在地球上的直射點一直往返於北緯23°26′和南緯23°26′之間,所以把北緯23°26′的緯線稱做北回歸線,把南緯23°26′的緯線稱做南回歸線。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一次是一年的時間。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然後直射點北移,在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陽光線直射點移到北回歸線。而後太陽直射點向南返回,9月21日(北半球秋分日)再次回到赤道,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南移到南回歸線上。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直射點在北歸回線上時,北半球66°34′以北地區全部為極晝時間,而南半球66°34′以南地區全部進入極夜。反之當直射點移到南回歸線上時,南緯66°34′以南進入極晝,而北緯66°34′以北進入極夜。所以把北緯66°34′的緯線稱做北極圈,把南緯66°34′的緯線稱為南極圈。
❻ 地理中的經緯網圖怎麼看
經緯網圖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如果是極點圖則順著地球自轉方向東經增大,西經減少,順著轉是南極,逆著轉是南極
❼ 經緯網的平面展開圖怎麼理解
東經180度後是西經180度,西180經度後是東經180度,因為地球是圓的。西經20度至東經160度為東半球,其它都為西半球。緯度同理,赤道以南為南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好好學習地理,其實地理一點都不難,祝福你!
❽ 初一上冊地理→經緯網圖怎麼看
橫緯豎經,經線越東越大為東經,越西越大為西經。緯線越北越大為北緯,越南越大為南緯。方位辨認為:左西右東,上北下南。
❾ 初中地理經緯網怎麼看
N為(North)北,S為(Sorth)南,E為(East)東,W為(West)西
判斷依據:看數字,往東越來越大的是東經(E),往西越來越大的是西經(W),往北越來越大的是北緯(N),往南越來越大的是南緯(S)。
做法:箭頭指示法
按照經緯度數字的變化規律,從小到大繪制箭頭,箭頭指向就是相應的經緯度。
經線和緯線還可以把地球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樣,把地球沿赤道(0°)切開,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經20°和東經160°經線把地球切開,由西經20°向東到東經160°的半球叫東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9)初中地理經緯網圖的平面圖怎麼分析擴展閱讀:
經度(longitude)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點的經度是向東到180°或向西到180°。不象緯度有赤道作為自然的起點,經度沒有自然的起點,做為本初子午線的那條線是人選出來的。
英國的制圖學家使用經過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線作為起點,過去其它國家或人也使用過其它的子午線做起點,比如羅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聖彼得堡、比薩、巴黎和費城等。
經度是指通過某地的經線面與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在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在本初子午線以西的叫西經。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經度的每一度被分為60角分,每一分被分為60秒。一個經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這樣的:東經23° 27′ 30"或西經23° 27′ 30"。更精確的經度位置中秒被表示為分的小數,比如:東經23° 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數的:東經23.45833°。有時西經被寫做負數:-23.45833°。
經度和緯度可以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精確位置。
緯度的每個度大約相當於111km,但經度的每個度的距離從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離隨緯度的不同而變化,等於111km乘緯度的餘弦。不過這個距離還不是相隔一經度的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最短的距離是連接這兩點之間的大圓的弧的距離,它比上面所計算出來的距離要小一些。
一個地點的經度一般與它於協調世界時之間的時差相應:每天有24小時,而一個圓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時自轉15度。因此假如一個人的地方時比協調世界時早3小時的話,那麼他在東經45度左右。不過由於時區的分劃也有政治因素在裡面,因此一個人所在的時區不一定與上面的計算相符。
但通過對地方時的測量一個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點的經度。為了計算這個數據,他需要一個指示協調世界時的鍾和需要觀察對太陽經過子午圈的時間。由於地球在一個橢圓軌道上繞太陽旋轉,這個計算和觀察比上面敘述的還要復雜些。
❿ 初一地理怎樣看經緯度
1、經度
經度分為360度,每15度1個時區,其中0度的叫本初子午線,是第一個進入新一天的地方,然後向西每過1個時區就相差1小時。例如是早上5點,那麼向西一個時區就是早上4點,再過1個時區就是早上3點,依此類推,向東則相反,一直到本初子午線,也就是說本初子午線兩側剛好相差23個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緯度越來越高。赤道是劃分南北兩半球的分界線。
經緯度1度=60分=3600秒,這個六十進制是古巴比倫人定製的,我們今天仍然在使用,只要關於角度和圓都是一樣。
2、緯度
赤道的緯度為0°,將行星平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
緯度是指某點與地球球心的連線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緯度數值在0至3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低緯地區,緯度數值在30至6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中緯地區,緯度數值在60至9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高緯地區。
赤道、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南極圈和北極圈是特殊的緯線。
(10)初中地理經緯網圖的平面圖怎麼分析擴展閱讀:
在地球儀上,由經線和緯線就組成了經緯網;如果把經緯網地球儀展開,就形成了一幅平面的地圖。確定位置,在航空、航天、航海以及氣象等方面都有作用。「船在海上遇到危險時,如何去營救」等等,都要用到經緯網地圖。經度:為了區分地球上的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標注了度數,這就是經度。經度每15度1個時區。實際上經度是兩條經線所在平面之間的夾角。
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首都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條經線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算起,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東經180°和西經的180°重合在一條經線上,那就是東西180°經線。緯度:從赤道向北量度為「北緯」(N);向南量度為「南緯」(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