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過初中第一節地理課的感想,並說說以後怎麼學習這門課,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7、練習是學習中的重要一環,確實應該抓好。由於地理不同於其它學科,側重於圖,很多知識都要落實到圖上,所以建議你在預習中,除了要了解文字內容外,還要多看圖、看懂圖。當然,有些內容較難,一時不能理解,做個記號,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解,如果還不明白,就要及時問,直到掌握為止。
第一、要多看圖,這樣才能記住各種地理事物,如河流、山脈、城市等。
第二、要多理解,不要死記硬背,要把基本知識點及原理落實到地圖上,這樣才能記得住,才能靈活運用。
第三、適當地做些題目,檢查所學情況。最後記住:對自己要有信心,對地理要有興趣。
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課本的目錄提示了全書的要點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做到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如何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 ②在哪裡? ③為什麼? ④有何利弊?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Ⅱ 七年級第一堂地理課該怎麼上
地理結合軍事演習,活著地理結合神秘石陣麥田怪圈。看你的了。老師!!想你致敬!我是學生過來的,覺得地理課應該是很科學的一門課,不要上到後來還是背那些條條框框,到後來走在街上都分不出東南西北,還不如我朋友鄉村長大的,認識各種植物以及太陽的不同時期的走向。
Ⅲ 作為初中地理新教師,第一節課該跟學生說點什麼怎樣讓自己既不失和藹又不失威嚴望各位指點,O(∩_∩)O
首先你應該讓學生感覺到你親切,樂意和你交往,和藹友善的和大家問好,讓大家對產生很深的印象,例如在介紹自己名字的時候就要下功夫了,比如說,我初一的一個地理老師姓「凌」,她介紹自己的時候,就讓我們用她的姓氏來組詞,大家都說盛氣凌人,凌霄,凌晨等,她都一一點頭微笑,最後她說她最喜歡的是「凌雲之志」,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學習,為了自己的凌雲之志去拼搏,這個老師我到現在都印象非常深,而且給同學們的感覺也非常好,和氣,獨樹一幟,卻又關心每一個同學,知識淵博,大家都覺得可親可敬,我覺得這方面你可以借鑒一下
授課方面,第一節課不應該講太多的知識,那樣會讓大家覺得你教學死板,而且初一的學生大家彼此也比較陌生,所以我覺得應該搜集一些地里信息之最,或者有趣的地域風情風貌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讓大家踴躍發言,講一講自己經理的有關地理的趣事和對地理這一刻的理解
第一節課應該會在這種輕松的氣氛中度過,當然,我覺得第一節課,你就應該努力的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同時,也留意幾個對地理有興趣且在班裡較為活躍的同學,以後的教學中,他們能給你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後我想說,對學生不能有所偏心,應該一視同仁,在學習,興趣或者生活方面真切的關愛你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你是一個真正關心學生成長的好老師,這樣不僅對於你的授課,你和學生的關系,你在學生中的威信,甚至對於以後你個人的發展,都是很有好處的
上了這么多年學,我一直學習都很好,而且一直都是班長,希望的我建議能給您提供小小的幫助
Ⅳ 初一地理第一節的知識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Ⅳ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課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在新的世紀,我們每個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向以前那樣只注重課內而輕視課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識的輸入而輕視能力的培養。否則,把考試內容練了又練,考了又考,資料如山,題目如海,學生不堪重負。在教學中,我們應立足學校教育,密切聯系社會和家庭,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在師德、師愛、師識、師藝方面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祿,提倡奉獻,學習好、掌握好新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進行知識更新,堅持與時俱進,適應新的教育觀念,適應新的課程設置,適應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這是教好課的重要一環。
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結合學生實際,嘗試和開拓新的教學方法,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
1.注重教法,教學方式多樣、靈活。應努力做到,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教法改革與學法發展相結合,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傳統的教育手段與現代化教育手段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研究學科之間的關系、章節之間的關系,探索「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摸索「負擔輕、質量高」的新路子。
2.准確地把握學生的地理現實。地理現實就是每個學生所接觸的客觀世界中的地理規律以及有關這些規律的地理知識結構。如:地理課講些什麼內容,地理教科書的結構,怎樣學好地理這門課程等。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地理這門學科研究的問題既有全球性的、全國性的,也有區域性的,但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以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激情。
3.學習目標明確化。有目標,才有動力。目標具有誘發、導向、激勵的功能。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地理課本每單元後設有「自學園地」的閱讀篇、技能篇、練習篇三部分內容,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目標和任務。
4.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識結構。所謂地理知識結構,是指基本統一的地理觀點,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觀點、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間是怎樣相互關聯的。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揭示地與理的概念是不斷發展的觀點,通過知識內容小結掌握知識、了解其整體性和系統性,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總結所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並通過教學較為完整地向學生展示知識間局部與整體、縱向與橫向、正向與逆向的網路結構。
三、緊密聯系人們的生活環境
實際地理教學要有成效,教師必須緊密聯系我們的實際生活環境開展教學。如在教學中以生活的實際問題設問舉例,用生動的語言講些有關的趣味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積極調動學生的自我需要、興趣和情感因素,以飽滿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畫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與產生過程編排得情趣盎然。讓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萌發求知動機,獲得情感的滿足,並進而利用情感的力量來使學習深入和持久。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通過地理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推理、抽象、歸納、整體優化等思維意識,使學生從地理課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觀規律的習慣和態度,培養學生從整體把握事物,由地理領域向非地理領域以及向全局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向發展。
Ⅵ 老師你好,我是一名新老師,我想請教你,新學期帶初一地理,我該怎麼上好第一課
我覺得每一門科對一個剛開始學的學生都是陌生的,你如何做到讓這個陌生的課讓大家感興趣,讓大家自己想學,想探索,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認為你第一節課不應該照本宣科,而是想想怎樣讓大家認識這門課,對這門課感興趣,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地理課,你要讓大家都知道這門課與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只有這樣,在以後的教學中,大家學的容易,你也教的輕松。
Ⅶ 怎樣學好初中地理
其實地理很簡單的!
一、加強對各類地圖的應用
1、上課前一定要准備好地理課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圖冊。
2、一邊聽課一邊把學習中出現的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圈點下來。如:學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麼,地中海在什麼地方?一定要在地圖上找到並落實下來。
3、動手繪制示意圖
如西亞石油輸出的路線,同學們可以在一張草紙上繪制出簡單的、相對位置正確的示意圖。這類圖不要求繪製得多麼精準,只要能說明問題就行。
4、復習時應以地圖作為知識載體,常看地圖,多讀地圖。
二、要善於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首先必須問「為什麼?」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麼,為什麼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的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系起來了。
三、對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分式、定理那樣精確,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要點便十分容易地理解並把它們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這一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我們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業產品。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人類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是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沒有利用價值的不是,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也不是自然資源。這樣就可以了。
學習地理有一個正確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對學好地理同樣也十分重要。希望同學們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把地理課學好。
Ⅷ 怎樣上好一堂初中地理課
有人以為,初中第一節地理課」既不是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要點,也不會統考,一般地講講就可以了。筆者認為,第一節地理課,是地理課程的開宗明義之篇,是地理老師的亮相,是地理課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最重要的一節課。那麼如何上好它呢,下面我談一下我的體會。 一、通過自我介紹,增加學生對老師的認同 幽默的自我介紹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第一節地理課上,老師在做自我介紹時,要盡可能地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展示出來,把自己的教學特色展示出來,把自己的優勢所在展示出來,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以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 二、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讓學生輕裝上陣 在小學時,學生所學科目較少。進入初中後,一下子增加了許多新的學科:歷史、地理、生物
Ⅸ 要去當初中地理老師了,不知該如何上好第一節課,好緊張。。。。
第一,因為是校長老師要聽課,不是單純只關注學生了,所以這是一堂講給校長的一場表演課,要讓校長聽著舒服,表演好了加分,表演不好印象分大減。無論是誰,第一次課緊張是免不了的,緊張是正常的,這時候就要想一想考教師資格證面試的自己是如何與緊張做斗爭的。
第二,就按照傳統的套路來就行了。想一想,這么多年來你的老師是如何上第一堂課的。比如自我介紹(這個可以有趣一點),講適合的地理段子(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提問同學他心目中的地理是什麼(一定要有師生互動)、談談自己對地理的理解、傳授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等等。
第三,如果有機會,就請教該校老地理教師,不恥下問嘛。網上也有很多名師第一次的授課經驗可以找找嘛。光是一味的緊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總之,要提前備准備好講的內容,多次的演練,可以讓不同的人看你的演練是否存在問題,多多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前想出解決的方案,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發揮。光是一味的緊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辦法總是有的,只怕你不去做。
祝你順利!
Ⅹ 初一上冊地理怎麼學
學習地理不能僅僅只記,要學會理解它們。我自己是學這個的,感覺這些方法還不錯,下面就說說:首先你要建立學習它們的興趣,感覺你學它們不是僅僅為了學習,更為了自己的愛好。有道是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達到這一步很重要。第二,要每天抽時間去看,不要想著你是在看書,對於地理,咱們都想出去玩把,就把它當作對一些地方的了解。推薦一種看書的方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看這些比較有效果。不過這依個人情況而定。注意的是,這一層你不必想著你要怎麼樣去記它,只要你把書看好熟就行了。第三,課前課後工作要做好,這里指的是課前你一定要把書看一遍,就是第二步,只有把書看了上課才會輕松一點。不過這一步你要多做一件事,那就是你要設身處地的去想這些書上的東西,想想它們為什麼這樣,要是你你會怎麼樣。這是課前,至於課後,那就是你要即使復習上課講的東西,想必你上課應該有筆記,找出來看,看看老師是怎麼講的,有沒有與你想的不一樣。第四就該講下上課的事事了,有好多學文的包括有一段時間再內都有一種錯覺那就是文科上課不重要,關鍵靠課下.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你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有些問題也不是我們做學生就能解決的,所以文科上課同樣重要.至於上課,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認真,而且要做筆記,這是學文的一大方法,因為你當時記得不一定過段時間你還記得,所以要做筆記,把重點難點作上記號,這樣下課後你復習起來就方便了,也不會有一種盲目感,學習起來有一種方向感.第五那就是做題目,文科其實和理科沒多大區別,因為你在做題目中才能了解到自己有哪些還不會,這樣就有側重點,學習起來輕鬆些,也容易些.尤其是一些計算題,一定要多做,從題目中掌握知識的漏點.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些課外書籍,這對學習也蠻有用的
一、切實做好學習常規工作,是學好中學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學習常規工作,是同學們獲取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的常規性工作,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它通常包括確定目標,制定計劃;課前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目標檢測、總結等環節。切實做好這些環節,是同學們學好中學地理的最佳方法。
1、確定目標,制度計劃
目標就是方向,有了目標,同學們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學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目標。同時為了達到目標,就要制定計劃。學習目標有遠期、中期和近期三級目標,為了便於檢測、指導同學們訓練以及了解地理教學大綱中課程安排的特點,應以近期目標為主。要求同學們在教師幫助下明確自己在一個單元需要學習什麼,知道能力水平要達到怎樣的高度和自己採取怎樣的辦法措施等,每個單元目標實現以後(不論實現程度如何),都要及時進行學習小結,分析成敗原因,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運用「制定目標計劃—學習—目標檢測—總結—調整學習策略」的模式,經過3至5單元的訓練,使之成為同學們的學習行為習慣。
2、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同學們接觸新知識的開端,是學習新知識的第一環節。預習能培養同學們的自學能力、自學興趣、自學習慣。為了提高同學們的預習質量,避免預習成為走過場的形式,同學們可以採用「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的預習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與城市》中的第一節「人口的增長和分布」,是什麼(人口)→怎麼樣(增長和分布)→為什麼(影響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單元《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中的8.1「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是什麼(環境問題)→怎麼樣(表現與分布)→為什麼(產生的原因)。同學們也可以採用分步驟預習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幾個黑體字標題,從中可以了解教材講了幾個方面的大問題;第二步,根據每一個標題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圖表多少,大體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般情況下,對重點和難點,教材都給予較多的文字敘述和圖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礎上,確定預習重點—即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預習時,對一般內容快速閱讀,重點和難點內容則應詳細閱讀,要找出教材中知識結構的層次和各層次間的內在聯系,分析、掌握重、難點知識的關鍵,從而在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難點知識。例如:對「新教材第七單元《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中的7.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的預習,教材有三個黑體字標題,反映了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三種主要方式:即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商業;然後從三大標題後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圖表多少可確定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可作為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最後把預習重點放在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兩大問題上。
當然,預習方法,要不斷嘗試,力求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預習時作簡要的筆記,將重點知識畫線,疑難知識打問號或作標記,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聽課效率。
3、課堂專心聽課
聽課是同學們獲取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釋疑解難的主渠道,是學習常規的最重要環節。因此,同學們要認真聽好課。同學們聽課時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學們聽課要精力集中,全神貫注,不走神,緊跟老師的思路,認真思考,積極思維;眼到要求按照老師的意圖,或看黑板,或看課本,或看地圖等;耳到要求認真聽課;手到要求或記筆記,或勾畫課文重、難點,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讀 、朗讀、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並用,並協調一致,高質量地完成聽課任務。同學們聽課要帶著疑問聽,要特別關注老師是怎樣講解重點、難點知識,採用怎樣的思路,怎樣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學們在聽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知識,解決疑難,更要學會掌握知識,解答疑難的方法。同時還要認真做好地理課堂筆記。做課堂筆記可採用三法:⑴標記法:把老師授課中的著重點,在課文文字內容密切處畫上紅線、紅圈等標記。⑵見縫插針法:讓學生在課文空白處記下老師授課時的注釋,或者分析判讀圖像的方法,正確與錯誤的區別點。⑶歸納重點法:在筆記本上重點記錄教師授課時對相關地理概念的解釋,對相關地理原理,地理規律進行歸納的要點、知識拓展點以及解答地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記筆記的內容可以包括:一是記錄老師的板書,這一總分是筆記的主要內容;二是根據老師的板畫,在筆記本上動手繪制一些內容重要的簡單圖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近地面風的形成示意圖,冷、暖鋒天氣圖,水循環示意圖,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三是記錄老師講解的典型範例。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同學們要花大部分的時間進行閱讀教材、聽老師講解、思考問題和做課堂練習等活動,所以,同學們做筆記要遵循簡而精的原則,避免只顧做筆記而忽略了其它課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