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溫度與氣壓的關系是什麼 溫度越高,氣壓是高還是低
一般來說,不考慮動力等其他原因的話,溫度越高,大氣受熱膨脹上升越快,氣壓越低,因此多數情況下,熱的地區為低壓,冷的為高壓,比如赤道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
但是氣壓的高低除了受溫度有關外,只要某處氣流上升,地面都是低壓,比如副極地地區因為冷暖氣流相遇,氣流抬升,反而形成低壓,而副高所在地區由於高空氣壓堆積,導致氣流下沉,反而在熱的地方形成了高壓,這都是動力原因形成的。
地勢對氣溫和氣壓的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如亞洲的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雄踞中部,位於我國地勢的第一階梯,是因海拔較高形成特有的高寒氣候,氣溫低、氣壓也低。此時的低氣壓稱為「冷低壓」。
(1)為什麼地理溫度高上方氣壓大擴展閱讀:
氣壓的大小與海拔高度、大氣溫度、大氣密度等有關,一般隨高度升高按指數律遞減。氣壓有日變化和年變化。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氣壓高。
一天中,氣壓有一個最高值、一個最低值,分別出現在9~10時和15~16時,還有一個次高值和一個次低值,分別出現在21~22時和3~4時。氣壓日變化幅度較小,一般為0.1~0.4千帕,並隨緯度增高而減小。
氣壓變化與風、天氣的好壞等關系密切,因而是重要氣象因子。通常所用的氣壓單位有帕(Pa)、毫米水銀柱高(mm·Hg)、毫巴(mb)。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00帕=1毫巴≈3/4毫米水銀柱高。
氣象觀測中常用的測量氣壓的儀器有水銀氣壓表、空盒氣壓表、氣壓計。溫度為0℃時760毫米垂直水銀柱高的壓力,標准大氣壓最先由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測出。
2. 為什麼大氣壓會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海燕的答案是錯的,理想氣體公式只能用於封閉的理想氣體。大氣這種情況顯然不能用。關於大氣和溫度的解釋是:大氣的溫度是地球表面給的,所以地球表面的冷熱不均就使大氣的溫度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現了冷熱差異,空氣的冷熱可以使它熱脹上升冷縮下沉。空氣的這種垂直方向上的上升和下沉就會使的同一水平面上出現氣壓值的差異,也就是低壓區和高壓區。如某地溫度高,就使該地近地面空氣熱脹上升,從而出現近地面空氣流失形成低壓區,高空空氣增多形成高壓區;如某地溫度低,就會使該地空氣冷縮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區,高空形成低壓區。
你的想的那個實驗可以用理想氣體公式,結果應該是壓強變大,而不是變小。
3. 高中地理為什麼在垂直高度上 近地面氣壓比高空氣壓高 不是應該近地面溫度高氣壓低 高空溫度低氣壓高嗎
LZ您好...
空氣中的分子除開受熱力因素影響氣壓外.
更重要的是受地球重力.
初中有學過吧,大氣壓力實際上就是物體排開氣體所受的力
雖然初中(甚至高中的物理)g都取9.8
但實際上重力加速度,或者你直接考慮萬有引力,與距離的平方呈反比.
所以實際上,近,地面的氣壓通常比高處高.在這一過程中,動力因素>熱力因素.
4. 山頂氣壓低溫度低 為什麼夏天氣壓低溫度高呢溫度越高氣壓越大又是指什麼
溫度越高氣壓越低.
因為熱空氣上升,所以當地的氣壓就低了.冷空氣下降,當地氣壓就高了.
車胎問題我也答一下,因為夏天溫度高,所以外部大氣壓變小了,而內部氣壓是不變的,所以氣壓由於擠壓,為小內大,變爆了.
溫度高氣壓低是對的~海拔高了氣壓低是因為海拔問題
溫度越高氣壓越低.
因為熱空氣上升,所以當地的氣壓就低了.冷空氣下降,當地氣壓就高了.
人體為什麼能夠感知天氣的變化呢?通過查閱資料,向老師詢問,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其實這只是人體的一種病理反應。我國古代哲學把宇宙世間萬物都分為陰陽兩大類別。人體也不例外,有陰有陽。現代醫學也承認這一點,所以有陰陽不調、陰虛火旺的說法。人體的陰就是指人體的濕度,中老年人陽虛陰盛就是體內濕度偏重,對自然界的風、寒、濕、熱的感覺要敏感些,也就能夠預知天氣變化了。因為天氣發生變化,必然有一些氣象變化為前兆的,如溫度、濕度、氣壓、風等。晴朗的天氣要轉陰或下雨,空氣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濕度加強,「水缸濕,鹽發潮」,「黑板出汗」就是這個道理。人體,特別是那些濕度較大的人體,因為空氣中的較大濕度就很自然地引起了肢體的疼痛和麻木,尤其是那些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者表現更加明顯,正如中醫所雲「兩濕相搏,合而為痹(麻木)」。久而久之,積累出了經驗,人們就能依據肢體的酸痛來判斷天氣的變化了。
每當陰雨或風寒即將來臨的時候,不少關節炎的人常會事先感覺到。他們會開玩笑地自稱是「氣象預報台」。
醫學家經試驗證實,當溫度或氣壓改變時,大約80~90%的病人能夠預感,有10~20%的感覺不大。關節炎與天氣預報怎會掛上鉤的呢?這原因在於:發炎的關節,不能根據氣溫、氣壓的變化來調節液體的排放,導致疼痛加劇和局部腫脹。
通常認為,潮濕環境會加重關節為的病情。溫度增加時,病人就能夠預感氣候的變化了。但美國的霍蘭德博士試驗表明,單純的潮濕並不會使關節炎疼痛腫脹,必須同時降低氣壓才會促發病情。霍蘭德認為,關節裡面的膜在氣壓下降時就擴張,擴張的膜對旁邊的袋狀滑囊施加了壓力,關節就會疼痛不適了。如果這種觀點正確,那麼,關節炎病人關心的首先應該是氣壓的變化,葯物工作者也可以據此研究更佳的治療關節炎的葯物。
也有人認為,是大氣中的異常電磁波作用於有病的關節部位,產生了酸痛,從而使病人能預感天氣的變化。
但是,有的心理學家在1996年得出結論是:氣候並不影響關節。認為許多人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與「大腦的定勢傾向」相關的。他們說:「當關節疼痛時,你總會想,不是下雨就是氣壓降低了,要不就是濕度有所變化。」而實際並非如此。
究竟是怎麼回事?尚等進一步探索。
自然,人體對天氣變化的感知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它沒有氣象部門通過天氣圖和地面天氣圖來預測天氣的科學和准確,更不能與近幾年氣象台通過衛星雲圖預測天氣同日而語。所以要想准確的掌握天氣變化,除參考自己身體的感覺,還要以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為依據。
5. 地理:同一高度上,氣溫高則氣壓高這句話對不對
對,應該是氣流下降,形成高氣壓,因此氣壓升高,溫度高,轉晴天,
同一高度上,氣溫高則氣壓高
6. 為什麼溫度高氣壓低,溫度高壓強卻高
溫度越高,空氣分子運動的越強烈,壓強越大。
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強隨著壓力的增大而增大。
同一壓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積不同,所產生的壓強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積小時,壓強大;受力面積大時,壓強小。
(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p—壓強(單位:帕斯卡,符號:Pa);
F—壓力(單位:牛頓,符號:N);
S—受力面積(單位:平方米,符號:㎡);
F=pS (壓力=壓強×受力面積);
S=F/p(受力面積=壓力÷壓強)。
2、p1V1=p2V2(波義耳定律)
表示同溫同質量下的壓強規律。
影響壓強作用效果的因素:
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大。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3、大氣壓強: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氣具有流動性,因此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就叫大氣壓強。
影響因素
溫度:溫度越高,空氣分子運動的越強烈,壓強越大。
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單位體積內空氣質量越大,壓強越大。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壓強就越小。
7. 氣溫高,則氣壓如何高還是低
這個很難說,我把原理大致說一下吧。
原理:1,同一地點,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氣溫越低。
2,在近地面,氣溫高則空氣膨脹產生向上氣流,氣溫低則空氣向下沉。
3,在高空,氣溫高地正上方接受下方的上升氣流,氣壓增大,向氣溫低地正上方流動,又跟著向下氣流回到地面氣溫低處。
4,這樣產生了氣壓差,也導致了循環。
現象:近地面氣溫高處氣壓低,氣溫低處氣壓高,高空與地面對應相反,但高空整體低於地面。
但是從整個地球來看就未必是這樣了,你可以根據原理(熱力環流)畫出循環,再將其對應到地球上。產生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依次向高緯度忽高忽低。
我想你問的就是指某一地區短時間的氣壓與氣溫關系,那麼就是高溫低壓,低溫高壓。
以上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8. 高一地理為什麼溫度越高氣壓越低
很簡單的道理,空氣也是遵守熱脹冷縮原理的,即溫度越高,體積越大,密度越小,氣壓就越低;溫度越地體積越小,密度越大,氣壓就越高:氣壓公式是P=密度•g•h,也就是說同樣海拔高度下,氣壓和密度成正比
9. 氣溫與氣壓的關系為什麼氣溫越低,氣壓越高
因為氣溫越低,氣壓越高是氣體分子的「碰撞」是產生氣體壓強的根本原因,因而對大氣壓隨空氣濕度而變化,可以根據氣體分子運動的基本理論,平均質量大的氣體分子,其平均動量也大。而對相同狀況下的干空氣與濕空氣來說,由於於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密度及分子的平均質量都比濕空氣要大。
因為對大氣來說,當某一區域的大氣溫度因某種因素而升高時,必將引起空氣體積的膨脹,空氣分子勢必要向周圍地區擴散。溫度高氣體分子固然會運動得快些,這將成為促進壓強增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隨著溫度的升高,氣體分子便向周圍擴散。
則該區域內的氣體分子數就要減少,從而形成一個促使壓強減小的因素。由於地球上的大氣總量是基本上恆定的。當一個地區的氣溫增加時,往往伴隨著另一個地區溫度的降低,這就為高溫處的空氣向低溫處擴散帶來了可能。而擴散的結果常常是高溫處的氣壓比低溫處低。
(9)為什麼地理溫度高上方氣壓大擴展閱讀;
因為氣溫越高,氣壓越低,所以當夏季大陸上氣溫比海洋上高,由於大陸上的空氣向海洋上擴散,而使大陸上的氣壓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陸氣溫比海洋上低,由於海洋上空氣要向大陸上擴散,又使大陸上氣壓比海洋上高。在溫度變化和分子擴散兩個因素中,擴散起著主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當我們生活的北半球是接受太陽熱量最多的盛夏時,南半球卻是接受太陽熱量最少的嚴冬。這時,由於北半球的空氣要向南半球擴散而使北半球的氣壓較南半球要低。而由於大氣總量基本不變,則此時北半球的氣壓就低於標准大氣壓,南半球的氣壓當然也就會高於標准大氣壓。
同樣,空氣的反方向擴散又會使北半球冬季的氣壓高於標准大氣壓。因而,在北半球,冬季的大氣壓就會比夏季要高。
10. 大氣壓強變化原因為什麼溫度越高大氣壓越大,越狹窄的
氣壓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在數值上等於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垂直空氣柱所受到的重力。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它的存在。氣壓的國際制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氣象學中,人們一般用千帕(kPa)、或使用百帕(hpa)作為單位。其它的常用單位分別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銀柱(或稱厘米汞柱)。氣壓不僅隨高度變化,也隨溫度而異。氣壓的變化與天氣變化密切相關。
在三個世紀以前,德國的馬德堡市曾公開做了一個實驗,市長,發明抽氣機的奧托.格里克將兩個直徑為37厘米的空心銅半球合起來,使之密不漏氣,然後用抽氣機把銅球里的空氣抽掉。在每個半球的環上各拴上四匹壯馬同時向相反方向拉,兩個半球無法分開。最後,用了20匹大馬,隨著一聲巨響這兩個半球體才一分為二。這就是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該實驗說明,空氣不僅是有壓力的,而且這個壓力還很大。一個成年人的身體表面積平均為2平方米,他全身所受的大氣壓力為20萬牛頓。平時,我們將兩個半球緊密合攏,無須用力,就會分開.這是因為球內球外大氣壓力是一樣的,相互抵消平衡了,好像沒有大氣作用,實驗中,奧托把它抽成真空後,球內沒有向外的大氣壓力了,只有球外大氣緊緊地壓住這兩個半球。即抽氣前,半球的外部壓力等於其內部壓力等於大氣壓。但抽氣後,半球外部壓力大於其內部壓力,並且半球內部為真空。就好像大氣壓「壓」住了兩個半球。所以這兩個半球必須用較大的力才能拉開。
大氣壓強的簡稱。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等於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垂直空氣柱的重量。氣壓大小與高度、溫度等條件有關。一般隨高度增大而減小。在水平方向上,大氣壓的差異引起空氣的流動。表示氣壓的單位,習慣上常用水銀柱高度。例如,一個標准大氣壓等於760毫米高的水銀柱的重量,它相當於一平方厘米面積上承受1.0336公斤重的大氣壓力。國際上統一規定用"百帕"作為氣壓單位。經過換算: 一個標准大氣壓=1013百帕(毫巴)。 深圳市的年平均氣壓為1009.8百帕。
從分子動理論可知,氣體的壓強是大量分子頻繁地碰撞容器壁而產生的。單個分子對容器壁的碰撞時間極短,作用是不連續的,但大量分子頻繁地碰撞器壁,對器壁的作用力是持續的、均勻的,器壁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就是壓強大小。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