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東北人為什麼喜歡吃酸菜地理

東北人為什麼喜歡吃酸菜地理

發布時間:2022-06-08 22:09:04

⑴ 在東北地區,為什麼人們無論燉什麼都喜歡放一些酸菜

派上用場,也是東北人的最愛,酸菜燉粉條,殺豬菜,酸菜餃子,包子等等。酸菜的製作方法,選好白菜用清水洗凈,放進一個大缸里,鋪上一層,撒一層咸鹽,鋪上一層,撒一層咸除了儲存點土豆蘿卜幾乎沒有別的菜吃,酸菜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產物吧。


記得小時候,每年一到秋菜上市的季節,家裡的大人單位都會給放半天假,去購買和儲存秋菜。記得以前每年冬天,家裡至少要買上500斤以材,自己腌制酸菜的成本會比較低,第二腌酸菜是白菜的一種儲存方式,第三農村有殺年豬的習慣,殺年豬的時候會做一道殺豬菜,這道菜是用酸菜做的,第四農村人都比較喜歡吃酸菜。上的大白菜。

⑵ 為什麼東北人愛吃酸菜和燉菜地理

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因為冬季非常寒冷,所以喜歡吃熱乎乎的燉菜。因為冬季長達五六個月,沒有新鮮蔬菜可吃,所以才會腌制各種蔬菜來吃。

⑶ 東北冬天為什麼要吃酸菜

東北這片土地,雖然黑土地肥沃,但是怎奈數九寒天,寒冷異常,再好的土地也長不出那些嬌滴滴的農作物,所以呢,1)有那麼幾樣能在生長,肯定擔任著重要的食物來源了。2)另外就是提前存儲,大量存儲,以備過冬用的食材。
酸菜就屬於後者。白菜蘿卜是在秋季完成收割。這時候其他的一些瓜果蔬菜大都下架了,沒有了。
所以早年時候會看到,在入冬前,東北各家各戶都會大量的買白菜以備過年的食材。但是買來後白菜也不是特別耐寒的食物,不能凍,所以就想到腌白菜。最簡單的就是拿鹽水泡了。
2)冬季有個重要節日是過年,過年要吃好吃的,可是,這時候卻偏偏食物匱乏。所以東北人民全面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出各種能用酸菜做的美食,以備年夜飯:酸菜燉豬肉,血腸酸菜,漬菜粉,酸菜燉大骨,年夜飯也是酸菜餡餃子。
慢慢的,經濟發展,科技發展,冬季不再缺少蔬菜了,可是這些美食都成了習慣,刻在了東北人的記憶和基因里,所以酸菜還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⑷ 酸菜對於東北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東北人家裡,有兩樣東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頭。貧苦人家如此,豪門富戶也如此。當年張作霖的大帥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還是不夠吃。張大帥的兒子,亦即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少將,官拜解放軍海軍參謀長,文革時遭迫害,彌留之際,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酸菜和中國人比較親,山南海北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四川佳餚酸菜魚,所用酸菜即其一。這是一種黃綠色酸菜,其原料為葉用芥菜,學名筍殼青菜,十字花科,兩年生,在東北人眼裡顯得遙遠、陌生、神秘、物以稀為貴、上飯店吃為尊。我斗膽命名為:南酸菜。

東北酸菜,與南方的兄弟相對應,自然成了北酸菜之一種。其原料,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大白菜,秋末冬初,加水加鹽,在缸中腌制。菜頂還要壓一塊大石頭,於寒冷的環境中讓菜慢慢緊縮,發酵,二三十天以後便大功告成。趕上降溫,透過冰碴,從缸中取菜,凍紅了手,嘶嘶哈哈進屋,一聞那黃白色的菜棵,涼絲絲的一股奇香,正宗,爽快,就是這個味!

東北家鄉太冷,從前沒有反季節的大棚作物,不知誰發明(或從關內引進)了酸菜,幫人們貓冬。估計是老百姓自己琢磨出來的。若是蘇軾那樣的名人所為,大家不忘其恩,不掠其美,早就叫東坡酸菜、左宗棠酸菜了。人間大多數好東西,都是由平凡的無名氏所為,或者獨創,或者前仆後繼,你添一瓢水,我加一把柴。光大於民眾,相忘於民眾。

東北酸菜雖然普通,卻很有個性,比較倔,不大喜歡與其它蔬菜為伍。你見過菠菜、韮菜、黃瓜這些嬌滴滴的嫩貨,與酸菜在一個鍋里攪馬勺嗎?

酸菜的倔,自有其道理,冰天雪地的,你們一大幫都躲哪兒去了?剩我哥兒一個扛著!

當然,關外寒季的地窖里,還有幾樣別的看家菜,比如土豆,比如白菜。按說土豆脾性溫順、極富合作精神吧,那又怎樣?東北有句歇後語:土豆燉酸菜——硬挺,說的是土豆在酸菜這倔貨的影響下,難保其傳統美德,想面也面不起來了。

即使對自己的本家——白菜,倔貨也不願聯袂獻演。沒聽說酸菜和白菜伙在一起,是道什麼菜,新老幹部鬥法?小朋友不愛和家長玩?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與酸菜比較合得來的是誰?是不甚高雅、難得吟詠的肉類。東北大姨烹制酸菜時,常慨嘆,這傢伙啊,最喜油了。也難怪,卿本貧寒,理應增點脂肪,增點熱量。肉也怪,一經與酸菜相識,馬上減了肥,去了膩,增了香,猶如花哨女子洗卻鉛華,返樸歸真。

酸菜不但挑夥伴,還挑料理方式。對它,你煎不得,炸不得,溜不得,烤不得,打不得,罵不得。通常,東北人有四種食法:一曰燉;二曰炒;三曰包餃子;四曰生吃。

生吃,是酸菜為東北人民服務的最樸素形式。娘在瓦盆里洗酸菜,見孩子眼巴巴望著,便把菜幫兒劈巴劈巴,露出最精華的菜心兒——給!孩子小手捧著,跑到冷風里,一邊在冰上「打出溜滑」,一邊格格地、快意非凡地嚼。孩子不知冰激凌為何物,酸菜心兒就是孩子的冰激凌。當爹的看著眼饞,炕桌上也弄了一截,蘸醬,下酒。

酸菜最高、最經典的表現形式,是燉,與肉在一起燉,用火鍋砂鍋,或普通鍋,俗稱酸菜白肉、酸菜火鍋,雅稱氽鍋、氽白肉。「氽」,望文知義——入水,因此一定要有湯,往往是寬湯,向「湯加王國」學習。幾口就喝見了底,算什麼豪爽。「氽」,飯館印菜譜,食堂寫黑板,往往誤植為「川」。川就川,又不是考研究生。而且,川即大水,符合多湯原則。其字形,又如三片白肉側立,倒也逼真。

⑸ 東北食堂開始腌酸菜,東北人多喜歡酸菜呢

東北人確實喜歡吃酸菜,這種習慣要追溯到幾十年前,那個時候由於東北在冬天來臨時,東北的物質條件比較匱乏,很多東北人在冬天的時候根本吃不到太多的蔬菜,但是冬天卻極為寒冷,東北人需要提前准備過冬的物資,當時最主要的過冬物資就是大白菜,土豆和胡蘿卜,除了這幾種蔬菜之外,東北人還會腌制一些食物,其中最主要的腌制食物就是東北酸菜,由於酸菜具有可以長時間保存的特性,所以十分受到東北人喜歡,雖然現在的物質條件不像以前那麼匱乏了,不過東北人依然延續著這個傳統,所以我們會看到東北人現在仍然有很多人非常喜歡吃酸奶,也正因為如此,酸菜從東北慢慢的傳遍了全國,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吃酸菜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3、不要放置太長時間

酸菜雖然具有極長的保存期限,但是我們也不要放置太長時間,因為放置太長時間之後,酸菜同樣會產生一些細菌和亞硝酸鹽,長期吃這樣的酸菜,對我們身體同樣會形成一定的危害,而且極有可能導致一些疾病的產生。

⑹ 東北人為什麼喜歡吃酸菜

人們為了在冬天吃到綠色蔬菜而發明了腌酸菜這種冬貯大白菜的方法。當年張作霖的大帥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還是不夠吃。張大帥的兒子,亦即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少將,官拜解放軍海軍參謀長,文革時遭迫害,彌留之際,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東北酸菜的原料,就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大白菜。腌酸菜時,首先要挑好白菜,然後摘去殘根爛葉、大葉黃葉,在太陽底下曬幾天,用清水洗凈後,再一棵棵、一層層地在大缸里擺放整齊,菜頂壓一個大石頭後,加入生水或者涼白開(最好是涼白開)浸腌起來,密封存放,在寒冷的環境中讓菜慢慢緊縮,發酵,三十天以後便大功告成。趕上降溫,便要透過冰碴從缸中取出酸菜。

這種方法叫生腌,還有一種熟腌,所需要的時間要短一些。先燒一鍋開水,把洗凈的白菜放在鍋里燙一下,放涼後再壓進缸里,這樣腌30天後就能燉熟食用了。

酸香

酸菜是中國人喜歡的食品,每年到了秋天,白菜、青菜、蘿卜收獲的季節,各家各戶都會選恰當的時間,腌浸過冬食用的酸菜。整個操作過程要求在無油、無麵粉、無菌的狀態中進行,密封腌制一個月後再燉熟食用,酸香濃郁,讓人回味。因為冬季氣溫低於5攝氏度時,各種黴菌難以繁殖,所以冬季1~5度的室溫里最適宜浸制酸菜,而且酸菜成品成型最好;最衛生安全;味道也最好。而南方酸菜則是現做現吃二十四小時就可以吃,味道更是酸脆爽,最具典型的就是富源酸菜。

⑺ 北方天氣寒冷,為什麼那麼多農村人都喜歡吃酸菜



小貼士:

燉菜時用五花肉最適合,肥而不膩口感好。食材分量比較大,人口少的將所有食材減半。白菜、豆腐、粉條這三種食材配比按照個人的喜好來,喜歡吃哪種可以多放一些。

⑻ 北方人愛吃的酸菜,那酸菜的歷史淵源是怎樣的

我國地域遼闊,而且以秦嶺淮河一帶為界限,為了南方和北方兩個地區,南方和北方這兩個地區除了在氣候,地形,還有溫度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之外,飲食習慣和一些文化習俗也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而每一個地區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比較有代表性的食物,這種食物往往並不能夠被另外一個地區的人民所接受。酸菜就是北方人非常喜歡的一種自己腌制的小食,酸菜的歷史起源也是非常悠久的,最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對於酸菜的記載了。

三、酸菜的出現

其實,酸菜這一種食物之所以能夠出現在北方人的生活當中,也要得益於北方特有的氣候。在北方的冬天,氣候都是非常寒冷的,一些蔬菜也沒有辦法能夠很好的保存下來,所以勞動者們就想出了把它腌製成酸菜這樣的一種方法,並且在一次又一次不斷的腌制過程當中發現了更多,更完善的腌制手法,一代代地流傳了下來,成為現在北方人家家戶戶,飯桌上必備的一道菜餚。

⑼ 東北飲食習慣的地理成因

中國飲食文化的地域性:
中國地域廣大,食物原料分布地域性強,各地發展程度不一,在文化悠久和封閉程度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形成了許多風格不盡相同的飲食文化區,從宏觀上講有蘇、粵、川、魯四大菜系,而在微觀上,這些菜系又分出許多子系統,各子系統之間又相互交融、排斥、形成嚴格的地方性特點。主要大的區域有東北、京津、黃河下游、東南、中北、黃河中游、長江中游、西南、西北、西部高原等10大區域,以下各省、各市、縣,甚至鄉都有自己的特色。

東北菜包括遼寧、 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東五盟市的菜餚。 它亦是我國歷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菜餚,自古就聞名全國。東北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狹義的東北包括遼吉黑,而實際上東北菜的影響則還包括內蒙古東部,因為歷史上這些地方是隸屬東北范圍的,另外影響到的地方還包括原熱河省,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山海關外的地域。遼寧的沈陽又是清朝故都,宮廷菜、王府菜眾多,東北菜受其影響,製作方法和用料更加考究,又兼收了京、魯、川、蘇等地烹調方法之精華,形成了富有地方風味的東北菜。東北菜的特點是:烹調方法長於扒、烤、烹、爆;講究勺工,特別是大翻。 在「八大」菜系裡面,東北菜是沒有排上號的,但這並沒有妨礙它的生意。即使在遠離其發源地的廣州,東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樣,開得熱烈、豪邁。在廣州、深圳等城市,東北菜絕對是有群眾基礎的一種菜系。

東北地區飲食文化圈,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中華民族飲食文化圈中的風格特異性極強的子文化區位類型。作為歷史上客觀存在的飲食文化區位類型,東北地區飲食文化圈包括今日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等的廣大地區。一般來說,某種風格或類型的飲食文化都有相應的文化原生地域屬性。這種文化的原生或地域附著是深深植根於自然生態土壤、文化生態系統土壤中的,而作為傳統、嗜尚、心理層面的精神性飲食文化要素,它們又具有明顯的超時空屬性。飲食文化的這種超時空屬性與行政區劃更易等政治因素的變化往往是不同步的。作為區域飲食文化重要構成的菜品要素,不僅在空間范疇鮮明的體現著區域內食生產、食生活的具體內容,而且在時間上也同時記錄著人們食行為方式、食文化風格的變化,因此,從歷史文化演進發展的角度審視東北地區菜品文化,無疑是一件有意義的工作。不僅對東北地區菜品文化本身的深刻認識需要這種歷史的觀照,而且它的意義還可以放大到更廣闊得多的眾多的其他文化領域。
東北地區飲食文化圈的生態環境和文化歷史特徵:
中國的東北地區,處於北緯42°至53°34′之間,是最冷的自然區。由於處在強大的蒙古高壓籠罩之下,寒冷甚於版圖中的其他任何地區,這無疑是東北地區自然生態的基本特徵,因而成為該地區文化歷史的首要環境因素。東北地區江河湖沼等地面水源豐富,既保證了繁茂的植被,為陸地動植物的生長和種類繁多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也使這里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優越的森林廣被、草原廣袤地區,同時也是最理想的狩獵、畜牧、漁撈、種植業天然綜合性的經濟區。

食物原料、自然資源,應當是飲食文化,尤其是人類更多依靠自然本身階段飲食文化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環境因素。東北廣被的森林,在經受了良久時間的巨大生態改變之後的今天,仍有1700萬公頃的自然林區,佔全國森林總資源的60%。眾多種屬和數量的禽獸棲息在這里,它們和豐富的植物性山產品一同向這里的人們供獻了美味的食珍。豐富的水域為人類提供了種類繁多、數量豐富的魚類。廣袤的平原草地則是得天獨厚的畜牧樂園。地廣人稀,應當是東北飲食文化圈另一個不可低估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特點。東北地區的人口稀少和生存空間廣大,便決定了單純「靠天吃飯」模式的經濟生活。人口對自然的壓力微弱得似有似無,生態環境近乎初文狀態,稀薄人口的消耗只是無數禽、獸、魚、果蔬等自然產物的極少的一部分。這就使東北地區的生存長久地保持著基本平衡的狀態。東北這塊食物樂園,直到本世紀初以前,一直都未因食物的壓力而造成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豐富的食物資源和相對稀少的人口之間,形成了合理的協調關系,在自然界的食物鏈循環過程中,尚未出現內地許多地區那樣因人的插入而造成各營養級層次結構的顛覆崩潰。

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與內地「江河日下」的趨勢相反,東北地區卻呈現了小區域的文化活躍上升現象。大批的歐洲人,俄國以及後來的蘇聯人、法國人、希臘人、德國人、波蘭人、南斯拉夫人、匈牙利人、猶太人以及日本人、朝鮮人等外籍人擁進東北地區。他們各自民族的飲食習俗影響,仍在發生作用。眾多的外籍人不僅以自己特異的民族、膚色、服飾、語言、習慣、生業、居處,更以各自的食物和食習使近代東北地區,尤其是大小城市充滿西方文化色彩和異國請調。19世紀末,由於「關東」封禁政策的完全打破,內地人也紛紛大批湧到東北地區「闖關東」。這一段時間的東北地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開發和飲食文化「關內」——「關外」;中國——外國的熱烈交流新形勢。過去人口稀少和自然經濟模式改變了。然而,物阜民豐的歷史特點並沒有在這一時期完全逆轉。作為「舶來品」的外來文化,啤酒、麵包、香腸、西餐以及相關文化在雪水滋潤的黑土地上生根了。

東北地區飲食文化圈內民眾生活的歷史風貌:
肉食為主,應當說是東北民眾在數千年甚至更長久歷史上的飲食生活基本特點之一。這種特點最少是維持到了19世紀末葉,這里的土著居民,如滿族、蒙族、達翰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赫哲族、吉里族、苦夷等基本如此。只有朝鮮族、部分盛京滿族、相繼出關的漢人例外(這還主要是17世紀中葉以後的事)。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畜牧的羊、牛、馬、駱駝等大畜牲和射獵的禽獸、漁撈的魚類,當然也包括飼養的豬、鵝、鴨、雞等,但以畜牧、射獵、漁撈三大項為主。這種生活,即便到現在的草地牧點及黑龍江、烏蘇里江邊,那些少數民族的食物結構也基本如此。

五穀作為副食,是肉食為主的伴存特點。東北地區很早就有穀物種植業,值得注意的是,內地,尤其是黃河流域所有的穀物品種,東北地區幾乎都有,名副其實的「五穀雜糧」齊全。五穀雜糧齊全,又僅作為副食,作為眾多品種結構組成的肉類主食之外的副食,那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它使得人們的食物內容更加豐富,營養結構更加合理。

菽類比重大及豆製品多的特點,是東北文化區位內不能忽略的又一飲食文化特徵。菽類之王大豆,是北方人的發明,也是北方人民的傳統食物原料。

豐厚的冬貯,是東北地區人們飲食文化的聰明創造。由於無霜期短,人們吃地產蔬菜的時間只有6個月左右(南北跨度大,因此差異也很大)。為解決漫長冬季對蔬菜的需要,東北人,尤其是下層社會廣大民眾,都要在夏季里蔬菜品種多、數量多又價格低廉的時候大量晾制乾菜(品種可多達10餘種)。入秋之時則要大量窯藏白菜、蘿卜、馬鈴薯等越冬蔬菜。同時要大量漬酸菜、腌製品種豐富的各種鹹菜。這是歷史傳統,也是直到今天仍在廣大農村保留著的風俗。

冷凍食品是東北地區人民的典型食俗之一。漫長的寒冷冬季,給人們的飲食生活帶來了許多困難,但也因此決定了特異的文化風格。嚴冬是大自然賜予的得天獨厚的大冷庫。可以無限量、無代價的儲存各種食品和原料、滅菌防腐保鮮、獨具風味。不懼冰雪,喜愛冰雪,不僅夏季里嗜食冷凍食品以降溫防暑特色,冬季里也喜歡冷凍食品爽口開胃。這的確是令南國居民們既欣羨又怯於問津的東北人獨具特色的口味。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的一系列新政策對社會經濟和國民飲食生活產生了重大的積極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生活水平都明顯的高於從前。但他們的飲食生活並沒有脫出長久形成的模式。主食仍是玉米、高粱、穀子、麥、稻、稷。但麥、稻「細糧」的比重明顯上升了。但是,只有歷史上那種天然合理的食料結構的再現——當然是更高歷史文化層面的再現,東北人飲食的區域性革命才告完成。為此目的,東北人也許要付出至少半個世紀時間的辛勤努力。

厚重的民族食俗風情與文化特性:
中華民族是眾多民族的歷史聚合體和多元文化的共同體。東北地區是歷史上多民族聚居的重要文化分區之一,民族眾多,習俗多彩是形成本區飲食文化豐富內涵與斑斕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徵,因此也是最能反映中華民族聚合與共同性的文化區域之一。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為歷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慷慨地提供了各種各樣豐美的原料,勤勞勇敢的人們則在向大自然索取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們不僅用大自然提供的物質養料養護了自己的身體,也在開發和利用這些物質養料的同時開拓了自己的心智。

厚重的民族食俗風情與文化特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1.食物原料的豐富合理與食品結構的科學性。 在那個人口對土地和生態環境遠沒有表現出壓力傾向以前,人們的選擇能力和空間都是較大的,因而便在極長的歷史時間里保證了居民食品結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2.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肱股。東北地區飲食文化在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總體中的地位,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首先是她的民族眾多性,從而在某種程度可視為如同西南、西北等代表性分區一樣的中華民族飲食文化民族性的縮寫。其次是東北地區的先民鮮卑、女真、蒙古、滿等族,還先後入主中原或君臨全國,因而對中華民族的政治、思想、經濟、文化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產生了重大的,甚至決定性和永久性的影響。這些崛起於東北大地的民族,一次次地向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中注入了無比遒勁和深厚的生命力。作為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飲食文化自然也在極大程度上融進了白山黑水凍土地的基因。第三是食物原料對其他地區的輸入,長久地影響了各地區人們的食物結構、食品風格和傳統習俗。
3.開放包容兼收並蓄。東北地區歷史上雖遠離民族政治中心的邊塞,但從文化發展上看,她卻是邊而不塞,開放包容、兼收並蓄是東北區域文化歷史性特徵。在整個文明時代,黑龍江地區仍是開放的文化區。不論中原政權鹿歸誰手,不論內地是統一還是割據。東北地區都同內地始終保持著緊密頻繁的經濟、文化、政治聯系,並一直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當然與此同時是她對中原及周邊地區的影響。但這種開放性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葉,直至20世紀中葉,表現得尤為活躍激烈。東北地區的許多城市都聚居了大量的歐洲籍僑民,哈爾濱市本世紀初曾因此而有了「東方巴黎」、「東方莫斯科」的雅號。哈爾濱幾乎可以吃遍歐洲各種民族的風味飲食,當然其中影響更大一些的要屬俄式大菜了。東北地區飲食文化的一個明顯的歷史特徵,就是她的開放性,她博大的包容性和巨大的消化能力,她廣泛地吸收祖國各地多民族的文化營養,又同樣融進國外文化,從而使自身愈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東北特色菜:
哈爾濱:得莫利燉活魚 哈爾濱郊區靠著馬路邊有一個叫得莫利的小村莊,村裡人在路邊上開了個小吃店招待路上歇腳吃飯的過路人。把豆腐、寬粉條子和烏蘇里江里撈上來的鯉魚燉在一起吃是老鄉們吃個熱乎的老做法。後來菜的做法不脛而走,傳遍了城裡的大街小巷。哈爾濱人說: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歡吃西餐和東北大菜,咱們吃得莫利燉活魚去。
齊齊哈爾:殺豬菜 過年了,村裡一戶人家殺了頭豬,這後腰腿的都是好東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麼吃?這就有了殺豬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腸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齊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膩,要切成片放進過鍋里煮了過油,然後和酸菜、血腸一起燉。農村裡灶膛火映著大娘的臉,鍋里放了姜蒜的燉菜煮得咕嘟,咕嘟。等這殺豬菜傳到了城市,城裡飯店加多了工序,用足了料。
佳木斯:酸菜豬肉燉粉條 東北人愛吃燉菜,吃起來名堂也多,什麼大鵝燉土豆、小雞燉蘑菇、豬肉酸菜燉粉條子,還都能顧名思義,也無一不是寒風里臘月天吃的鄉土菜。東北高棵大白菜腌漬的酸菜切成的火柴梗子粗細的絲,幫白葉綠,久煮不糜。本地的土豆粉則易熟耐煮,出鍋黃白鮮亮用筷子挑起簡直是春柳倒掛。用殺豬時煮肉和骨頭的老湯,放入爆炒過的五花肉文火燉出的豬肉酸菜粉條子,可口的香氣繞屋脊!
延吉:狗肉火鍋 到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不吃狗肉可不行。跟全國其它地方一樣這里也流行吃火鍋,朝鮮人的狗肉火鍋。特色鍋底,燉的是狗肉,狗雜狗排骨。除了鮮就是辣。可能是延吉太冷,因此狗肉大補還要加辣椒。一年四季吃,夏天吃最好,治感冒!
吉林:狗肉湯 在吉林的朝鮮飯店,所有的狗肉湯都是當天的新鮮肉一天一燉,沒有老湯。這樣做出來的狗肉湯叫清湯。要吃狗肉,名堂多了狗肉燉豆腐、狗肉乾白菜、狗肉火鍋。可不管你吃什麼樣的狗肉,一碗狗肉湯可少不了,這一碗湯入口,回味一下,覺得鼻腔里都有了香氣這狗肉才會越吃越香。
長春:地三鮮 我國民間歷來有立夏之日嘗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的習慣。說起這地三鮮,指的是新鮮下地的時蔬:莧菜、元麥和蠶豆(或是蒜苗),炒在一起吃的就是鮮嫩。到了長春,地三鮮成了當地的名菜。現在也有把土豆、茄子、辣椒炒在一起三鮮。這可是地地道道的東北菜。
沈陽:四川火鍋 就像在其它城市,四川火鍋一樣風行於沈陽的大街小巷。四川火鍋的味道厚重講究鮮辣不但和東北菜的濃烈粗獷相似,也正投了沈陽人脾氣對了沈陽人的口味。說起來吃辣,東北人也是佼佼者,其實真正到了沈陽四川火鍋店的老闆們才感覺找對了地方,
沈陽人的熱情簡直讓他們把這里當成了第二故鄉。
大連:咸魚餅子 咸魚餅子從當地農村流入城市,現在所有小館子大飯店都吃得上。魚是秋天的海魚,有棒魚也有黃花,巴掌長,放了姜蔥鹽腌,腌好了用油煎的焦黃。餅子是陳年的苞谷面摻了豆面白面發的。把大鍋燒上水,餅子貼在鍋四周,想吃啊?等著熟吧!
在「八大」菜系裡面,東北菜是沒有排上號的。但這並沒有妨礙它的生意,即使在遠離其發源地的廣州,東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樣,開得熱烈、豪邁。在廣州、深圳等城市,東北菜絕對是有群眾基礎的一種菜系。辣是一種硬約束,粵人多不吃辣,東北菜也不怎麼用辣,一來二去,就有不少粵人加入了吃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東北肘子的人潮里。 A.東北菜是在滿族菜餚的基礎上,吸收各地菜系特別是魯菜、京菜的長處,不斷形成和發展出來的。由於容易給人一種粗獷有餘、精緻不足的印象,所以高檔的賓館酒樓里很少做這種菜,這反而成全了東北菜「市民菜」、「百姓菜」的形象,一家子自己掏錢吃的話,東北菜真是很好、很實惠的選擇。 B.東北菜以燉、醬、烤為主要特點,形糙色重味濃。粗線條的東北菜,不拘泥於細節,頗像粗線條的東北人,令人胃口大開。醬脊骨、醬豬蹄、醬雞爪雞脖雞肝等醬菜,若佐以醇厚的高粱燒酒,便有幾分豪氣從胃中升騰,充滿了塞外的味道。 C.東北菜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爛香脆,色鮮味濃,明油亮芡,講究造型。烹調方法長於扒、炸、燒、蒸、燉、鍋,白肉血腸、扒熊掌、金魚卧篷、蜜汁櫻花、什錦火鍋別具一格,醬骨架、金針菇燉小雞、豬肉燉粉條、鍋包肉、豐收菜噴噴香,讓人拍案激賞。

⑽ 為何東北人冬天很喜歡吃酸菜

酸菜,是物資匱乏的年代,東北人為了解決冬天吃菜問題而得出的智慧結晶。在如今,酸菜儼然成為了東北人的飲食標識,有俗話說「東北一大怪,不吃鮮菜吃酸菜」。

凡是說腌酸菜的都不是東北人,因為東北人從來不說腌酸菜,只說積酸菜。在東北人眼裡看來,積酸菜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不會積酸菜的東北人很少。通常是把整棵白菜一劈兩半,塞入積酸菜的壇子或大缸里,邊塞白菜邊撒鹽,最後再用自來水把壇子或缸灌滿,壓上干凈的石頭,讓白菜完全浸沒在水裡,就這樣積上40天左右就齊活了。

好的東北酸菜酸味要正,酸菜過了或欠了都不是好酸菜。好酸菜的口感還要脆爽,放在嘴巴里嚼的時候就像是吃蘿卜那樣脆響。用簡單的目測也可以判斷酸菜的好壞,菜幫呈淡茶色的半透明狀,菜心和葉子呈淡黃色且完整不爛,這樣的酸菜才能算是好酸菜。

(10)東北人為什麼喜歡吃酸菜地理擴展閱讀

東北人烹制燉酸菜的方法

東北人烹制燉酸菜的時候,酸菜切絲一定要細,越細越好。但是,由於白菜幫子很厚,所以行家切酸菜絲之前要先片,將一片白菜幫子片成薄薄的兩片,比較大棵的白菜甚至可以片成三片,片薄了以後再切成細絲。

酸菜切好以後也不能直接下鍋,要先用油炒一下,然後才能加入高湯中燉煮,時間長些不礙事,因為酸菜越燉越香。酸菜中的豬肉要切成小塊,先清燉至半熟,再與高湯一起下鍋。也可大塊清燉,半熟後撈出,切片,碼在酸菜表面,待肉爛出鍋。

東北人燉酸菜還可以加入凍豆腐或粉條等配菜,湯底往往還要加入蝦仁或干貝等海鮮干貨,味道更佳。如果家裡用鹽腌制的咸香菜,出鍋前加點切碎的咸香菜更好吃。

東北人吃酸菜還喜歡搭配蒜醬食用,就是在搗碎的蒜末加入醬油、味精、白糖和香油,尤其是吃酸菜白肉的時候,肥肥的肉片佐以蒜醬,入口即化。

與東北人為什麼喜歡吃酸菜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