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雲南省水富縣古樓村適合種什麼樹種海拔542--1986.4米,年降水1126MM,氣溫-5至30度,
根據所介紹地理位置和氣候情況,認為比較適合種植光皮樺,或光皮樺與其他樹種的混交林。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木材消耗量大,林木生長周期長,供需矛盾突出,因此選擇速生闊葉樹種造林,可在短時間內(生長第6年首次間伐)開始提供工業原料、滿足市場需求,從而獲得收益。光皮樺作為我國特有的闊葉優良速生用材樹種和生態樹種,同時又是雲南省的鄉土樹種,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一、光皮樺的利用
光皮樺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廣泛的用途。
1、木材。主幹圓滿,紋理通直;隱心材,色淡黃或淡紅褐;材質細致,堅韌而富有彈性,耐沖擊,強度大,握釘力大;乾燥易,不翹裂;切削、膠粘、防腐處理均易,油漆光亮性好;氣干容重0.723克/立方厘米,硬度(端面)824、(徑面)658、(弦面)690千克力/平方厘米。適於製作航空、航海、軍工專用高強度膠合板,又可作層積塑料和層壓木作槍托,廣泛用於高級傢具和室內裝修。同時還是造紙、纖維工業的優質原料。
2、樹皮等。樹皮可提取栲膠、樺皮油;皮、葉、芽可提煉香油和樺焦油;木屑可提取木醇、醋酸;樹枝是很好的薪柴。光皮樺冬季落葉,葉易分解,養分回歸林地快。
二、科屬歸類
光皮樺(Betula luminifera Winkl.) 為樺木科( Betulaceae) 樺木屬( Betula)樹木,又名亮葉樺、俗稱化槁樹,落葉喬木,樹高55米、胸徑80厘米,為我國特有的優良速生用材樹種。
三、分布及適生環境
1、分布廣。在秦嶺、淮河流域以南各省區,如雲南、貴州、四川、河南、甘肅、陝西、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均有天然分布。水平分布於東經101°~119°、北緯23°~34°;垂直分布於海拔250~2400 米 ,以500~1800米較為集中。其地理分布區域為我國最大的亞熱帶闊葉林區,地帶性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
2、適應性強。喜溫暖、濕潤氣候和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耐乾旱瘠薄;適應中亞熱帶丘陵荒山的夏季炎熱乾燥,也適應冬季嚴寒的高寒山區。
四、生長特性
1、生長較快,深根性。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2009)報告:光皮樺4年生組培苗,樹高10.0米,胸徑13.2厘米;8年生優樹,樹高16米,胸徑24厘米。
2、莖干、葉、根均具特性。易詠梅(2000) 等研究認為:光皮樺莖乾的構造具有適應速生生長的特性;葉為典型異面葉,對光能的吸收較強,同化效率高;側根、須根發達,菌根多,吸收、輸導能力強。
3、萌芽性強,天然更新好。為亞熱帶主要落葉闊葉林類型之一 。
4、適於混交種植。光皮樺有菌根共生特點,與杉木、馬尾松等混交,可改善土壤肥力。劉芳等(2002) 研究認為:5 年生光皮樺純林、杉木光皮樺混交林生物量分別比杉木純林大86.44 %、30.87 % 。
五、種源
光皮樺優良種源地:雲南富源、貴州錦屏、湖南古丈、廣西融水、廣東連州、江西銅鼓、福建永安、湖北巫山、浙江景寧、安徽臨溪等。
六、育苗
1、種子育苗
生產上多採用。光皮樺的果實千粒重為0.15公斤,種仁較小,所含營養物質少,極易喪失發芽能力,故宜隨采隨播。要把握好育苗各個環節,做到精細到位。如提前整地、翻耕,苗床做到壓緊細實,覆蓋物要薄,以防種子落入土壤縫隙或受壓導致種子生長困難。出苗期和幼苗期管理要精心細致,適時間苗、遮蔭、保濕、防治病蟲害。間苗後密度以每畝40000株幼苗較適。苗木速生期要及時加強肥水,前期高氮低鉀,後期多施氮、磷肥 。湖南楊業斌(1990) 認為光皮樺育苗時透光度30 %~40 %為宜 ,福建江瑞榮等(2003) 通過比較稻草、芒萁骨、遮蔭網和搭棚等不同遮蔭方式對苗木培育的影響認為,採用透光率50 %的遮蔭網出苗率最高,且有揭蓋方便、透光均勻、可直接灑水等優點 。
2、種條扦插
1)扦插材料選擇。利用光皮樺優良材料進行扦插育苗,既有利於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出苗整齊,又可大量育苗;硬枝扦插成活率明顯高於嫩枝和半木質化枝條。
2)生根粉與基質選擇。ABT對插穗生根的促進作用明顯;扦插基質對扦插成活率影響顯著,最優組合為:ABT生根粉500 mg/kg處理+12 em穗條長度+(黃土+細河砂)混合基質。
3) 扦插時間,以春插和秋插為好。3 月春插最理想,生根率可達96.17 %。春季為光皮樺生長期,且地溫高於氣溫,有利於愈傷組織的形成,同時氣溫較低,空氣濕度較大,蒸騰作用較弱,插穗能保持水分。夏季光皮樺處於快速生長期,抽梢快,且氣溫高,插穗易失水萎蔫。秋季光皮樺生長速度減慢,插穗營養成份積累多,也有利於愈傷組織形成,扦插成活率較高。
3、組培快繁
1)2005年11月,《福建省速生鄉土樹種光皮樺優良材料選擇和快繁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鑒定。組培苗移栽成活率達95.01%,扦插生根率達96.7%,嫁接成活率達到96.5%。
2)2009年1月,《光皮樺組培無性快繁技術》經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8年攻關獲得成功。已選育出一批優良無性系用於造林試驗,林木生長整齊劃一,增益顯著,凸顯無性系造林優勢。通過煉苗與溫、濕條件控制,移植成活率達80%以上,苗木根系粗壯發達。目前,該育苗技術已達到工廠化與實用化生產要求。
七、種植
一)選地
根據適生的立地因子進行選擇。適應性強,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及肥沃酸性土壤,耐乾旱瘠薄。在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黃紅壤上生長良好,陰濕山溝兩旁生長更好。
編號 立地因子 適生條件
1 地貌 中山、低山、丘陵
2 母岩母質 板岩、頁岩、千枚岩、雲母片岩、石灰岩、白雲岩、大理岩、鈣質岩、砂岩
3 土壤類型 紅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
4 海拔高度 250-2400m
5 坡度 緩坡
6 坡向 東、南、西、東南、西南、無坡向
7 坡位 中、下部
8 腐殖質層厚度 厚、中、薄
9 土壤厚度 厚、中、薄
10 土壤質地 壤土、砂壤土
11 土壤酸鹼度 5-8
12 有機質(g/kg-1) 25
13 有效氮(mg/kg-1)
14 有效磷(mg/kg-1)
15 有效鉀(mg/kg-1)
16 極端最低溫度 -10℃
二)整地
1、煉山:在植被比較稀疏、低矮,或跡地上的剩餘物數量不多,對整地影響不大的情況下,不需要煉山,剩餘物可留在林地上任其腐爛。當剩餘物數量很多,嚴重影響整地作業,且形成大的火災隱患時,要求在具備安全措施情況下煉山。
2、整地方法
(1)穴狀整地:穴墾整地是山地、丘陵、平原廣泛採用的整地方法。山地陡坡、水蝕和風蝕嚴重地帶更應採用。穴的規格低山丘陵區(單位:厘米)50×50×40,山區(坡度大於25°時)40×40×30。
(2)全墾整地:低山丘陵平緩地,可採用拖拉機全耕整地,全耕深度25-30厘米。
(3)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塊造林不需施基肥,立地條件較差的地塊栽植前每穴施0.5公斤復合肥作為基肥。
3、初植密度:株行距為(單位:米)2.0×2.5或2.0×2.0(每畝分別為132株、166株)。
4、整地時間:一般應在造林一個月前整好地。在有凍害的地區,可以不預先整地,造林時挖穴栽植。乾旱、半乾旱地區整地,應在雨季進行。
三)栽植
1、造林季節:春季造林。南方光皮樺造林,一般在樹木發芽前的3月份完成。要注意雨情動態,雨後洞穴濕潤時馬上造林。
2、植苗方法:選擇二年生壯苗進行栽植,苗木要豎直,根系要舒展,深淺要適當,填土一半踩實,再填土踩實,最後覆上虛土培蔸。
3、苗木處理:裸根苗造林前對苗木進行苗根浸水、蘸泥漿等處理;容器苗運輸途中保護好容器中營養土,嚴禁故意將營養杯擊破去土,栽植時須拆除根系不易穿透的容器。苗木都要分級造林。
4、栽植深度:根據立地條件、土壤含水量和樹苗高度確定栽植深度,一般應略超過苗木根頸部。乾旱地區、沙質土壤宜適當深栽。
四)修枝、間伐
1、不要求修枝。
2、培育大徑材間伐措施:第6年時首次間伐,由每畝132/166株間伐到105/130株;第10年時進行第二次間伐,由每畝105/130株間伐到每畝80/100株。
五)施肥
造林後前3年對林分中生長較差的幼株施加追肥。結合撫育管理,4-5月份鋤撫時一同進行,施肥方法沿樹蔸上半方離樹干50-60厘米挖環形溝,每株施0.5公斤復合肥,拌土均勻後用土覆蓋,當植株生長勢趕上時停止追肥。
六)中耕除草
根據實際需要,及時進行鬆土除草。與扶苗、除蔓等結合進行,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對穴外影響幼苗生長的高密雜草,要及時割除。連續進行3年,每年2次,第1次為4-5月份的鋤撫,鬆土除草應做到里淺外深,不傷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為5-10cm,乾旱地區應深些,丘陵山區可結合撫育進行擴穴埋青工作,增加土壤營養。為節約成本,第2次9-10月採用刀撫,只砍掉影響光皮樺生長的雜草灌木。
七)病蟲害防治
1、光皮樺病害發生較少,蟲害主要為癤蝙蝠蛾,以卵在土表落葉層或以幼蟲在樹干髓部越冬,4月中旬至8月下旬為幼蟲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為成蟲期。幼蟲鑽蛀枝幹,在韌皮部和髓部形成坑道,致使樹勢衰弱、斷干、甚至枯死。
2、人工防治主要是清理造林地,消滅幼蟲於棲息場地;化學防治結合4-5月份的鋤撫,用氧化樂果3000倍液注入蟲孔內,或於幼蟲剛蛀入樹干基部出現糞屑時,立即於土中施3%呋喃丹顆粒劑。
3、加強苗木檢疫,禁止到疫區調苗。
『貳』 雲南的主要栽培作物有哪些以及它們分布概況,,,,謝謝
雲南主要糧食作物區域布局
(一)稻穀
根據生態環境、生產水平和耕作制度,雲南優質稻劃分為3個區。
1.滇南熱帶秈稻軟米集中發展區。從南部邊緣的低海拔河谷熱區呈樹枝狀伸入內地,有元江、景洪、勐臘、孟連、金平、屏邊、紅河、元陽、綠春、江城、隴川、勐海等縣,活動積溫7000-7500℃。年平均氣溫21℃以上,最冷月平均溫度大於15℃,包括東部海拔低於400米,西部海拔低於700米的秈稻區。
2.滇南、滇西北亞熱帶秈軟米重點開發區。包括紅河、文山州南部,普洱市、臨滄南部、西雙版納和德宏州的富寧,勐海、盈江、隴川、瀾滄、孟連、滄源、開遠、彌勒、文山、硯山、廣南、潞西、景東、雙江、新平、西盟和金沙江流域的巧家、元謀、永勝、華坪、瀘水、賓川等縣市,活動積溫在6000~7500℃,年平均氣溫17~19℃,最冷月平均氣溫10~13℃。該區為東部低於海拔1100米,西部低於海拔1400米的秈粳交錯區。
3.滇中、滇中北亞熱帶粳型優質米開發區。包括文山州東部,楚雄州、大理州、玉溪市和曲靖市南部,紅河州北部,臨滄北部,保山、昭通地區北部及怒江州等部分河谷地區,活動積溫5000~6500℃,年平均氣溫16~18℃,最冷月平均氣溫8~12℃。該區為東部海拔1100~1400米,西部海拔1400~1800米的粳稻區。
(二)玉米
雲南省各地均有玉米種植,但由於氣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條件和玉米本身的生育特性、耕作制度以及群眾的種植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各地玉米種植面積、產量及在糧食作物中的地位各不相同。曲靖、昭通、文山、紅河、臨滄、思茅6個州(市)是雲南省玉米主產區,每個地州玉米面積都在百萬公頃以上,但中低產地面積比例較大。具體可分為四個種植區。
1.滇東北溫涼玉米區。包括東川、昭通地區及宣威、會澤等市縣,是雲南省旱糧主產區,玉米面積佔全省玉米面積的23.5%。該區玉米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400米的地區,多為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實行玉米與小麥或馬鈴薯與玉米間套種,也可一年兩熟,玉米適應性熟期類型為中早期或中熟種。最適宜玉米生長的地區有宣威、會澤、昭通和魯甸壩子,地勢平坦開闊,土壤主要是山地紅壤和黃壤,肥力較高,適宜多種類型玉米品種生長;適宜玉米生長的地區有東川、巧家、彝良、大關、鹽津、綏江、永善、威信、鎮雄、水富等縣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坡耕地比重大,土壤條件差。
2.滇西北冷涼玉米區。包括麗江地區、迪慶州和怒江州共12個縣.玉米面積佔全省玉米面積的7.4%。該區玉米主要分都在海拔2000~2400米,多為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玉米適應性熟期類型為中熟或中早熟種。適應玉米生長的地區有麗江、永勝、華坪和寧蒗等縣的大部分地區;次適宜玉米生長的地區有維西、蘭坪、瀘水、碧江、福貢和貢山等縣在海拔2400米以下的地區;不太適宜的地區有中甸、德欽等縣的高寒地區。
3.滇中溫暖玉米區。包括位於北緯24~26℃的昆明、楚雄、大理、保山等地州市的全部,曲靖和玉溪的大部分縣以及瀘西、鳳慶、永德等共55個縣,玉米面積佔全縣玉米面積的34.5%。玉米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000米的壩子邊緣、丘陵山區和半山區,多實行一年兩熟和兩年三熟制,玉米適應性熟期類型為中熟或中晚熟種。最適宜玉米生長的地區有昆明、富民、嵩明、宜良、路南、安寧、晉寧、綠勸、曲靖、陸良、馬龍、尋甸、師宗、羅平、富源、瀘西、易門、玉溪、澄江、江川、華寧、通海、峨山、新平、楚雄、武定、綠豐、姚安、南華、雙柏、大理、巍山、彌勒、南澗、鳳慶、永德、保山、施甸、昌寧、龍陵、騰沖等海拔2200米以下的大部分地區;次適宜的地區有元謀、大姚、永仁、賓川、祥雲、劍川、鶴慶、洱源、雲龍、漾濞和永平等縣的多數地區。
4.滇南暖熱玉米區。包括文山、普洱和西雙版納州、德宏州的全部,紅河、臨滄地州的大部及元江縣共46個縣,玉米面積佔全省玉米面積的34.5%。本區玉米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1800米的范圍內,可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多為一年兩熟或兩年五熟,也有一年三熟,玉米適應性熟期類型為晚熟玉米。適宜玉米生長的地區有文山、硯山、邱北、廣南、富寧、西疇、麻栗坡、馬關、彌勒、開遠、個舊、建水、蒙自、屏邊、金平、河口、元陽、綠春、紅河、石屏、元江、普洱、墨江、普洱、鎮沅、景東、景谷、雲縣、臨滄、雙江、耿馬、鎮康、滄源等縣的大部分地區;次適宜的地區有德宏、西雙版納2個州以及普洱的西盟、瀾滄、孟連、江城等縣的大部分地區。
(三)小麥④
小麥是雲南省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小春的第一大作物,種植區域遍及全省 126 個縣市, 海拔 300~3600米的地方均有分布。雲南小麥播種面積和總產一般占當年夏收糧豆面積和總產的60%左右,近年來呈下降趨勢。全省境內海拔2500米以下絕大部分地區都廣泛種植冬小麥,同時,小麥對生態條件的選擇和適應,使小麥在雲南復雜多樣的氣候環境中的分布和產量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區域性。
根據雲南小麥的氣候適宜性,可以將雲南小麥種植區劃分如下:
1.最適宜區。本區主要分布在滇西大理州、保山市東部及麗江、永勝等地。小麥生長季節內溫度水平處於最適宜指標范圍內,基本無霜凍危害,但水濕條件差別較大。
2.適宜區。適應區分為3個小區。溫、水條件在茬口有較大不同,但產量潛力相當。①溫度最適宜但嚴重缺水重霜凍區,包括昆明、玉溪、楚雄3個地州大部和瀘西、陸良、師宗、宣威、富源等地。②溫高水分適宜區。以綠春、屏邊、元陽、鳳慶、西盟、福貢、瀘水等地為代表,面積小且分散。③溫高適宜缺水中輕霜凍區。主要分布在馬關、廣南、西疇、邱北等地。
3.次適宜區。該區屬低產區,但各地氣候要素值差別較大,幾乎分布在全省各地州。
4.不適宜區。該區包括高溫不適宜區和低溫不適宜區。高溫不適宜區包括河口、景洪、大勐龍、勐臘、元江、元謀等高溫地帶;低溫不適宜區包括以大山包、德欽、中甸等為代表的高海拔地區。
在1990~2008年的19年間,1999年小麥種植面積最大,為72.53萬公頃,1999年以後小麥種植面積均有所減少。到2008年減少為42.5萬公頃。由於面積減少得快,產量也是連年下降,1997年達166.14萬噸最高產量後一直下降,到2008年產量僅為83.05萬噸。由於小麥的種植面積不斷減少,而薯類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到2003年薯類種植面積超過小麥,2001年薯類產量超過小麥,從此薯類的產量和面積在雲南省糧食產量中位居第三,而小麥退居為第四。2008年薯類播種面積58.69萬公頃,產量169.76萬噸⑤,遠遠高於小麥的產量。
三、雲南省主要糧食作物分區域比較優勢分析⑥
2008年,雲南省稻穀種植面積1017.53千公頃,產量621.01萬噸;玉米種植面積1325.8千公頃,產量529.55萬噸,玉米種植遍及全省16個地州市;小麥種植面積425千公頃,產量83.05萬噸。雲南省經濟研究院、雲南省物價局成本調查監審處的研究顯示,1999~2007年雲南省稻穀、玉米、小麥、馬鈴薯四種作物的種植同全省平均相比較的效率優勢指數 、規模優勢指數 、綜合優勢指數 如下(表1):
表1 1999-2007年雲南主要糧食作物 、 、 的平均值
稻穀玉米小麥稻穀玉米小麥稻穀玉米小麥昆明1.971.650.670.760.790.631.221.140.64曲靖1.881.520.550.411.030.350.881.240.43玉溪0.740.580250.720.621.870.720.590.44昭通1.711.180.450.261.690.580.691.400.50楚雄1.691.260.461.200.750.731.420.960.66紅河0.960.590.291.121.080.601.060.790.41文山1.841.130.400.701.330.531.131.220.45普洱0.500.320.181.531.400.420.870.660.27西雙版納0.330.180.132.580.990.010.930.410.03大理1.381.080.571.041.030.501.201.040.52保山0.620.420.241.061.030.590.800.650.37德宏0.210.110.1.1.490.610.230.560.260.15麗江1.480.870.710.751.170.791.051.000.74怒江1.770.960.500.461.710.640.901.230.56迪慶1.711.220.890.291.591.130.691.381.00臨滄0.330.220.111.001.370.670.560.540.26
『叄』 普洱茶種植什麼地理位置較好
1、景邁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景邁茶區涵蓋瀾滄縣惠民鄉景邁村與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種植歷史的萬畝栽培型古茶園,是目前雲南省所發現最大規模的古茶園。古茶林內,老茶樹上所寄生之槲寄生植物螃蟹腳,具有清熱解毒之效。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香氣高揚持久,湯質醇滑,上顎中後段的清甜略帶花蜜香為其特色,茶青顏色青綠,條索較短,以輕發酵甜香著稱之茶區,上顎中後段的清甜略帶花香為其特色,與舌面中段甘韻表現佳,喉韻密香甘潤。
2、邦崴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雲南省思茅地區瀾滄縣,瀾滄江畔富東邦崴古茶區的喬木老樹生長環境,雲霧繚繞,溫暖濕潤山高林密,遠離污染,是大自然孕育而成的天然綠色食品。它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氣中持續發酵,存放越久茶香越醇。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茶。
特色:其香氣高銳持久,香甜質量飽滿,是雲南大葉種特有的獨特香型,它滋味濃烈,醇厚穩健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微苦澀,甘韻強而集中於舌面,香型層次明顯。湯色清澈明亮,越陳越香。隨著陳期的延伸,品質越佳。
3、秧塔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雲南景谷秧塔大白茶種植歷史始於清道光二十年,在清代製成【白龍須貢茶】(把把茶的前身)向朝廷納貢、首創「二度漿」(分兩次輕揉捻)的做工方式,以減低大葉種茶的苦澀度。為雲南八大名茶之一。名聲遠揚乃茶中佳品。
生長形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茶。
特色:芽葉披滿茸毛,成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白、獨有橄欖清香回甘,茶湯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飲而著名於世。
4、景谷苦竹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雲南省景谷,景谷鄉海拔二千二百米,四季氣溫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5度。有著悠久的種植、生產及經營茶葉的歷史。據史載,早在咸豐年間,景谷鄉的民眾就在文筆山大石寺、苦竹山、馬鹿山等地種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約1500畝,散生於箐邊雜樹林中。歷史上茶農一直在採摘利用,加工,銷售。小景谷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現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樹群落絕大多數直徑有碗口粗細,樹齡約200年以上。
生長形態和茶種:雲南大葉種茶。
特色:此茶香高揚、水甜柔,甘醇順滑回甘綿長與易武茶品相近。
5、馬鄧普洱茶山
茶區地理位置:雲南省鎮沅縣,鎮沅是世界茶樹起源地之一。境內九甲鄉千家寨有一顆2700餘年的世界古茶王列為金氏世界記錄。鎮沅縣者東鄉馬鄧村位於哀牢山西坡,海拔1780米,馬鄧先民種茶歷史悠久,史料記載已有800多年。現存栽培型古茶樹約有500多畝,均為喬木型古茶樹,當地農民歷來都在採摘利用馬鄧茶,歷史上馬鄧茶是用馬鄧特有的古茶樹品種的原料加工曬青茶,是鎮沅的歷史名茶,
『肆』 雲南騰沖的氣候適宜種植什麼
溫帶氣候 適合種植水稻,之類的
『伍』 中國植物種類最多、最全和最復雜的地方是什麼地方
雲南的氣候特殊,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植物種類最多最全和最復雜的地方。
如果說到植物種類最多最全並且種類最復雜,那麼幾乎對地理知識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想到雲南,因為雲南在全國各個省份的植物種類中擁有最多,雲南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雲南擁有了熱帶,亞熱帶是溫帶甚至寒帶的所有品種,所以雲南被很多植物學家稱為植物王國,甚至被中醫學家稱為葯物寶庫。
三、我的個人看法是什麼?
當前雲南擁有如此高的地位和他的地形氣候都離不開,獨特的地理環境,給他帶來了獨特的資源,而當前雲南也致力於開發大自然,讓很多遊客在觀賞美景的同時給當地也帶來了不菲的收入,這樣雲南的經濟好了,會有更大的經濟實力去保護大自然,開發大自然,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陸』 雲南適合種植哪些經濟作物
雲南的氣候基本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特點顯著,類型多、年溫差較小、日溫差較大,非常適合農業種植。由於其獨特的地里環境,一些水果在雲南種植的甜度非常高,蔬菜瓜果等產量也非常穩定。那麼雲南農村種什麼最掙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雲南種植什麼最掙錢?這幾種瓜果蔬菜經濟效益高
1、金珠果
珠果是一種美味高營養保健水果,其色澤赤金,似腰果又似鵝卵,肉質吃起來鮮嫩酥脆,水分比較多,有野杏子的酸,還有野生櫻桃的甜。平均單果重150--350克,果形美觀,香味獨特,還具有潤肺止咳,降低血脂,健腦益智等功效。金珠果畝產5000斤,市場的收購價也可以達到5元一斤左右,能收5萬元左右。並且種這種果樹也是非常省時省力省心,種植效益可觀。
雲南種植什麼最掙錢?這幾種瓜果蔬菜經濟效益高
2、番茄
一般種植番茄畝收益在2-3萬元比較普遍,行情好的時候,畝收入4-5萬元也很多見,但也不是全部的番茄品種年年都賺錢,而且選擇番茄品種也很重要,其中有紅果、粉紅果、櫻桃番茄等品種。
雲南種植什麼最掙錢?這幾種瓜果蔬菜經濟效益高
3、辣椒
現在市場上的辣椒品種比較多,上市價格都在15-20元左右/kg,一般的辣椒種植區域可重點考慮。同時黃皮辣椒品質好產量高,不僅可以追求單產,也可以追求品質,一般大棚露地都可種植,前期投入少,見效快,一般畝產4000kg左右,今年每斤的市場價格一直在3-4元左右,畝收益在2-3萬元,因此種植效益還是比較可觀。
雲南種植什麼最掙錢?這幾種瓜果蔬菜經濟效益高
4、山葡萄
山葡萄經濟價值很高,含糖、有機酸、多種氨基酸及礦物質,營養豐富。山葡萄酒在葡萄酒中獨樹一幟,不但深受國內市場歡迎,還遠銷國際市場。
山葡萄含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直接食用味道酸甜可口,富含漿汁,是美味的山間野果。山葡萄是釀造葡萄酒的原料,所釀的葡萄酒酒色非常深紅艷麗,風味品質甚佳,是良好的飲品之一,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以上就是雲南農村種植致富項目,雲南的氣候適宜,很多作物在雲南都很適合種植。以上都是一些產量較高,比較好種植的項目,值得農戶們考慮。
『柒』 雲南的茶樹種植主要在哪裡
雲南的茶樹種植可分為:滇西(臨滄、保山、德宏、大理),滇南(普洱、西雙版納、紅河、文山),滇中(昆明、楚雄、玉溪),滇北(曲靖、昭通)四大茶區。
『捌』 雲南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主要葯材有哪些
亞熱帶季風氣候,天麻,三期。
『玖』 雲南比較好的花卉種植基地是哪些
摘要 雲南比較好的花卉種植基地有呈貢、晉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