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人口的地理分布用什麼因素來衡量

人口的地理分布用什麼因素來衡量

發布時間:2022-06-09 06:39:40

『壹』 總結世界人口的分布都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人口分布隨緯度、海拔和離海遠近呈有規律的變化.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著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緯20°~60°之間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人口分布還有集中於沿海地區的趨勢.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對稀少.
通常,中緯度、地勢低平和沿海位置對人口有明顯的吸引作用.現在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緯20~60°地區;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區人口佔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區人口佔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內地區雖只佔全球陸地面積不足30%,但擁有世界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口分布往往明顯落後於生產力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其原因在於人口分布的變化依賴於自然增長率和凈移民率的時間積累效應,速度比較遲緩.只有在人口基數很少的新開發地區,移民因素才能立即產生顯著效果.全球、各國和各地區人口(現象)的分布特點及其形成條件的研究,幾乎構成人口地理學的全部內容.

『貳』 我國人口分布與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

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地區多,山地、高原地區少;農業地區多,林牧業地區少;沿江、臨海公路,鐵路沿線地區多,交通不便的地區少。人口分布這種不平衡狀況,是舊中國多年來生產分布不平衡、不合理的產物。1、東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2、全國人口在省、區的分布,其所佔的比例和密度差異很大。影響我國人口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由於我國人口處於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時期,絕大部分人口都從事於農業生產活動,東部地區的濕潤區域及平原、盆地與河谷地帶的生態環境最適宜發展農業生產,從而集聚和分布了較多的人口。反之,在自然條件較並、不利於農業生產的西部地區,土地開發利用受到限制,人口分布稀疏得多。

『叄』 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強烈制約。氣候適宜,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往 往成為人口密集地區。
社會經濟條件也必然影響人口的分布。
1。自然條件
(1)氣候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氣候的作用可用氣溫和降水兩個指標來說明。除大陸內部的乾旱區以及高山區以外的溫帶地區,水熱條件適於作物生長和人民生活,所以成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
(2)海拔高度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一般說來,山間盆地,谷地,向陽坡,山麓 地帶等部位適宜居住和發展農業生產,人口相對集中。
(4)水體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一是為人類提供水源,二是為人們提供方便的交通條件。地球上的人口稠密地區差不多都沿河沿海分布。
(5)土壤條件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溫帶地區及三角洲地帶,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恆河,尼羅河以及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
(6)礦產資源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采礦中心對人口具有強烈的吸引作用,有時成為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淘金熱引起的大量移民。許多因開發資源而集中了大量人口的地區,也往往因資源枯竭使人口驟減。
2。社會經濟條件
影響人口分布的社會經濟因素包括交通條件、城市、工農業基礎、政治因素等.

『肆』 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什麼表示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標。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頃內的常住人口為計算單位。世界上的陸地面積為14800萬平方千米,以世界50億人口計,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人。影響人口密度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人們農業生產歷史等。

『伍』 影響我國人口分布的因素稱為自然因素是什麼社會經濟因素有是什麼

自然原因: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上東部以平原為主,有漫長的海岸線,西部以山地為主,西部地區大多為高原、荒漠,土地可墾殖率低,而且遠離沿海,在經濟的全球組織中處於邊緣腹地的地位,所以西部地區人口承載力比中東部地區低得多.
社會經濟原因:歷史上,自宋朝以來,中國的經濟重心逐漸由西部向東部轉移,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良好的自然環境推動了經濟發展,近代以來,東部地區便利的交通為其發展與交流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為東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東部良好的基礎使東部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人口的流動,西部地區盡管人口密度比中東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區人口對環境的相對壓力已經大於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人口生理密度(以每公頃耕地面積計算的人口密度)已高於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人口經濟密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所負擔的人口)不僅高於中部地區,而且高於東部地區,比東部地區高出的幅度達50%以上.

『陸』 地理:人口的分布位置和原因

但擁有世界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幾乎構成人口地理學的全部內容。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除此外北美洲南美洲也有分布。
黑種人,主要集中在大洋洲
剛果國
肯亞
尚比亞等,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分布還有集中於沿海地區的趨勢。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全球、各國和各地區人口(現象)的分布特點及其形成條件的研究。現在世界人口的79。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通常,中緯度、地勢低平和沿海位置對人口有明顯的吸引作用。
白種人。人口分布往往明顯落後於生產力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其原因在於人口分布的變化依賴於自然增長率和凈移民率的時間積累效應.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內地區雖只佔全球陸地面積不足30%.4%集中在北緯20~60°地區,速度比較遲緩。只有在人口基數很少的新開發地區,移民因素才能立即產生顯著效果;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區人口佔全球的56.2%,大量集中在比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對稀少人口分布隨緯度、海拔和離海遠近呈有規律的變化,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緯20°~60°之間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海拔200~1000米地區人口佔全球的35,北半球居住著地球上90%的人口

『柒』 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和歷史條件。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主要通過緯度、地勢地形和氣候反映出來。緯度過高或過低對人類生活都不相宜,高緯度地帶的限制尤為嚴酷。寒冷、土壤凍結、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開發,迄今人類定居的北界大致與一月平均氣溫 -20℃的等溫線相合。地勢高、起伏大也妨礙人類居住。中緯度地帶居民多定居在地勢較低的地方,只有部分熱帶國家利用氣溫垂直遞減的規律,選擇一二千米以上的高原或山間定居。乾燥氣候和濕熱氣候都有礙於人口分布,隨著科技與醫學的進步,濕熱環境的不利影響正在克服,但乾旱的環境仍然是人口活動的重大障礙。自然環境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地理框架,而人口分布的格局則決定於社會經濟條件。在前資本主義社會,農業是壓倒一切的生產部門,人口分布表現為土地依存型或農牧業依存型,相對分散而均衡,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常常集中大量人口。商品經濟的發展影響人口向城鎮集中,但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社會中,城市人口不佔重要地位。人口密度的差異取決於土地肥力、土地利用方式(農或牧)、作物種類、灌溉條件、集約的程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單位面積產量或載畜量。在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工業、交通、商業、國際貿易的發展,使人口分布轉向工業依存型。在這一轉變中,工業是動力,交通運輸業是杠桿。工業在城鎮的集聚,相應地吸收著基本人口和服務人口,使鄉村人口源源轉入城鎮,城鎮體系逐漸形成,人口分布格局從散布型走向點、軸集中型。國際貿易的發展,更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長,促進了海岸帶人口的密集。
歷史條件也是影響人口分布的一個因素。歷史上人口長期增殖的結果,往往造成在開發較早、歷史悠久的地區,人口一般較多,例如舊大陸的人口密度比新大陸要高。人口分布的狀況,往往與歷史上的人口大遷移有關,由於遷移的背景不同,有時會產生奇特的分布現象。例如,阿爾及利亞境內冬冷夏乾的崎嶇山地,人口密度反而比全國平均數大幾倍的反常現象,就是歷史上異族入侵,迫使當地居民進山避難所造成的。

『捌』 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主要通過緯度、地勢地形和氣候反映出來。緯度過高或過低對人類生活都不相宜,高緯度地帶的限制尤為嚴酷。寒冷、土壤凍結、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開發,迄今人類定居的北界大致與一月平均氣溫 -20℃的等溫線相合。地勢高、起伏大也妨礙人類居住。

歷史條件也是影響人口分布的一個因素。歷史上人口長期增殖的結果,往往造成在開發較早、歷史悠久的地區,人口一般較多,例如舊大陸的人口密度比新大陸要高。

(8)人口的地理分布用什麼因素來衡量擴展閱讀:

中國人口分布除在水平方向上極不均衡外,在垂直方向上也呈現出平原區人口密集,由平原向周圍的丘陵、高原和山地,隨地勢增高存在人口遞減的規律。

由於歷史的原因,至今中國的工業生產水平不高,城鎮化水平較低,城鎮人口比重小,農業在全國人民的經濟活動中仍然占據優勢,這是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特徵,也是當前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這種情況對中國人口分布的基本面貌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玖』 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是什麼因素造成的

影響人口地區分布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社會因素,也包括自然因素。

首先,人口分布是社會現象,深受社會經濟規律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由於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的不同,人口分布的特點、趨勢也不一樣。例如,在封建社會,由於個體經濟的農業生產是經濟中的主導,人口就集聚在農業發達地區,鄉村人口占絕對優勢;但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工業生產的發展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的數目和規模也日益增大,同時由於發展工業的需要,在許多荒涼的地區開采礦石,也吸引了大量人口;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隨著生產的有計劃布局,對人口也著手進行有計劃的合理布局,逐漸改變過去遺留下來的人口分布不合理的現象。同時,在同一社會形態下,在一定時期內由於各個地區生產力水平的差別,人口分布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人類生產方式和經濟活動,對人口分布有決定性影響。

其次,自然環境也對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響。因為人類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之中,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都離不開自然環境,而人類利用自然也首先是選擇能獲得更多經濟效益的地方。當前世界人口的絕大部分居住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平原地區,而高緯、高山的寒冷地區,沙漠、半沙漠的乾燥地區以及冰封的南極大陸內部至今人煙稀少或無人定居,就是自然條件影響人口分布的明顯例證。

此外,開發歷史的久暫、移民活動以及政治動亂、戰爭和不同時期統治階級的人口政策等等,都會影響一地區人口增長和人口移動,也會在人口的地理分布上表現出來。

因此,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是各地區自然、歷史、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結果。由於人口分布是社會現象,受社會歷史條件的直接影響,各時代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決定各時代人口分布總的規律;而自然條件對某一時期、某一地點的人口分布也起著重大影響,但不是直接、決定的因素。

『拾』 影響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影響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就是水草,古人都是逐水草而居,所以平原地區河流兩旁都是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貧瘠的山區筐緣人就不多了

閱讀全文

與人口的地理分布用什麼因素來衡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