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聖經中的地理又指什麼

聖經中的地理又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09 11:01:46

⑴ 天文地理,無所知

這與上帝創造世界有關,據聖經上帝創造世界上的天地萬物用了6天,最後一天休息。後來人們就把7天作為一個星期,最後一天為禮拜天(星期日)。

⑵ 在希伯來語中,耶路撒冷代表什麼意思

在希伯來語中,耶路撒冷代表一個地名。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區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聖地。

耶路撒冷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一神宗教的聖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2)聖經中的地理又指什麼擴展閱讀: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啟動美駐以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的進程。

耶路撒冷問題是阻礙巴以和平進程的症結之一。以色列在佔領東耶路撒冷後,單方面宣稱整個耶路撒冷是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方則要求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特朗普的決定,勢必破壞巴以和平進程,增加中東局勢的不穩定。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全城由舊城(東城)和新城(西城)兩部分組成,面積約176平方公里。舊城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區,新城主要是猶太人居住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託管地,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託管地的首府。後來,英國由於無法控制巴勒斯坦局勢,宣布從巴勒斯坦撤走其軍隊,並將這一問題提交聯合國。

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分別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耶路撒冷被分為猶太人為主體的以色列轄區(西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人居多數的阿拉伯即約旦轄區。以色列自行宣布耶路撒冷為其首都。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以色列佔領了東耶路撒冷。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單方面宣布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久首都。

自佔領耶路撒冷以來,歷屆以色列政府奉行耶路撒冷猶太化政策,在耶路撒冷的東、南、北三個方向的巴勒斯坦土地上修建了一連串定居點,並力圖把這些「衛星城鎮」並入耶路撒冷,以改變耶路撒冷的人口結構。

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成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

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以開始和談歷程。巴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的第一個和平協議規定,耶路撒冷問題將在巴以最後階段談判中解決,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採取單方面的行動改變現狀。由於巴以分歧巨大,雙方一直未能簽署永久性和平協議。

巴勒斯坦一直謀求在邊界基礎上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第6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給予巴勒斯坦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但迄今,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巴勒斯坦國尚未建立。

國際社會普遍不承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擁有主權,很多和以色列有外交關系的國家把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而非耶路撒冷。

在耶路撒冷問題上,美國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沒有承認以色列的吞並行為。美國國會通過「耶路撒冷使館法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要求政府前在耶路撒冷設立美國使館,但允許總統出於國家安全利益考慮推遲該期限,並須每6個月向國會通報一次。

該法案出台後,多任美國總統均不斷推遲在耶路撒冷設立美國使館的期限。

⑶ 聖經古埃及與迦南約地理位置怎麼看

摘要 該書記述了以色列人在耶和華,即上帝,美妙的引領他所選之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記載。

⑷ 迦南地是指什麼

迦南地,也叫迦南美地。原意為「低」,指沿海低地,是一個古代地區名稱,大致相當於今日以色列、西岸和加沙,加上臨近的黎巴嫩和敘利亞的臨海部分。

迦南一般指西起地中海沿岸平原,東至約旦河谷,南至內格夫,北至加利利地區的一片區域。由巴勒斯坦或其位於約旦河和地中海之間的部分組成的一個古代地區。舊約中,它被稱為樂土。迦南一詞主要出現在《聖經》中,其實它就是希臘人所稱的「腓尼基」。這個詞作為地區名,主要是指今天的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

居住在這里的居民,主要是西閃米特人,也被稱為「迦南人」。迦南人曾受埃及法老的委託第一次環繞非洲大陸航海。他們也是希伯來人的近親,但在《聖經》中卻被指稱為含米特人,猶太人往往將其視為自己的敵人。猶太極端的正統派不認同這個詞,認為它是一個不能接受的「非猶太名詞」。

(4)聖經中的地理又指什麼擴展閱讀:

迦南地地理位置

迦南的土著居民被稱為迦南人。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進入這里時叫它迦南(Canaan)。腓力斯人進入地中海沿岸,控制了加沙到雅法的海岸線,把他們佔領的地方叫做「巴勒斯坦」,意為「腓力斯人之地」,後為希臘史學家沿用之。猶太極端正統派不認同這個詞,認為它是一個不能接受的「非猶太名詞」。後來羅馬人進入迦南,驅逐猶太人。

⑸ 為什麼說地理大發現其中很重要一項就是傳播基督教,這有什麼意義

你重要是問基督教有什麼意義是嗎?基督就是耶穌,耶穌是一位神,是創造宇宙的神。世界上稱為神的非常多,但是神只有一位,就是耶穌。基督教必然要興起,有奇跡,有預言,神有著超越世界的醫病救人等能力。目前有人說基督教已經傳遍天下,實際上還沒有。基督徒就是耶穌的徒弟,學習耶穌,做好事,不做壞事。但是現在有好多稱為基督徒的根本就沒有學習耶穌。我本人靠耶穌至2014年14年沒有靠醫生了,將來奇跡更大,現在人類感覺我得到耶穌醫病奇跡特大,不遠的將來還有更大的奇跡。腿傷粉碎性骨折得耶穌醫治三天能走的見證,我名叫唐士祥,老家住江蘇省射陽縣,盤灣鎮,塘南村一組,因為有病2001年春天靠耶穌,農歷6月左右完全斷絕醫葯靠耶穌,悔改更正從前的不良行為,耶穌醫我一切的病。2006年3月19號我在張守超家做工出了工傷事故,女主人當時怕得要哭,我說不要怕,我靠耶穌不要你家花一分錢,誰知她更怕,因為她不信耶穌真能醫好我這么嚴重的傷。當時看出明顯骨頭凸出來了,張守超不在家去上海打工了,她怕我家人說她對我不負責任,就找出我家親戚,當地群眾來勸我上醫院,我靠耶穌堅持不接受醫葯,她又去找村組領導來勸我去醫院。我同樣拒絕了他們。他們問我去攝x光片看看傷情?我說不需要,他們強行把我抬上車子,x光情況所見雙腿髕骨粉碎性骨折,左腿傷輕一些又腿嚴重。因為我不接受醫院,只好回家,第2天好像炎症更大,把衛生褲綳緊,右腿關節處好像軟雞蛋一樣,顏色紫黑色,好多人說我腦子不正常了,我叔叔他們也以為我腦子不正常了,他們想若不把唐士祥強行送醫院,後果不堪設想,誰來幫助他治理他以後的生活?由於我沒有錢,他們決定錢問題,張家一份,哥哥姐姐一份,再向政府求幫助一份,准備21號強制送醫院。堂哥說不管怎麼樣起碼要醫治一個左腿,右腿可能因為嚴重拖延時間太長沒有希望了。到時候能柱著棍子糧食給你能做出飯菜治理自己,我們也就放心了。有人說如果唐士祥不去醫院醫能走我們也信耶穌,還要動員其他人也信耶穌,他們說這話是斷定神不能醫好我,我聽了這個決定,向神祈求說我不去醫院,求你醫我,你若不許他們把我送醫院,他們必不能把我強制送醫院,到夜裡12點左右我感覺好很多,可是不能走,4點左右我感覺更好了,還是不能走,7點左右強制送醫院的車子已經在來的路上,那時我感覺非常好了式走成功。准備強制送我去醫院的人有的看我能走了又驚又喜,回家了。真理就是真理。真理是耶穌誰也不能推翻的,10天左右我可以慢慢種下家後面一點田玉米,以後又為人家挖江才根,但是一天只兩個小時左右,神在28天左右使我有了勞動能力,一天8個小時左右,60天我整天勞動,歸還了張家的食品,水果,x光費用錢。其實我以前也有見證,做事不小心傷過,無意被東西打過眼睛流血,有病等一切都不會靠醫院,沒有吃任何葯。身體到2014年49歲,沒有任何關節炎等病。牙疼病早就沒有了。一切榮耀歸耶穌。警告,凡是沒有自己相信的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不許隨便離開葯物和醫生。

⑹ 「迦南地」是什麼意思

迦南地,也叫迦南美地。原意為「低」,指沿海低地,是一個古代地區名稱,大致相當於今日以色列、西岸和加沙,加上臨近的黎巴嫩和敘利亞的臨海部分。

⑺ 地理問題

失落的大西洲文明

沿著北緯30°線尋覓, 我們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於「悲慘的一晝夜」間沉沒於大海中的「亞特蘭蒂斯」(另譯「阿特蘭提斯」或「亞特蘭特提斯」)大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西洲」。

傳說中沉沒的大西洲,位於大西洋中心附近。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亞特蘭蒂斯大陸,大陸上有宮殿和奉祝守護神——波賽冬(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的壯麗神殿,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壯觀。首都波賽多尼亞的四周,建有雙層環狀陸地和三層環狀運河。在兩處環狀陸地上,還有冷泉和溫泉。除此之外,大陸上還建有造船廠、賽馬場、兵舍、體育館和公園等等。

這就是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名著《克里特阿斯》和《提邁奧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蒂斯景象。從此之後,這座理想之都,成為眾人心目中永世嚮往的神聖樂土。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國學者史考特·艾利歐德指出,亞特蘭蒂斯在當時已經到達人類文明的巔峰期。

19世紀中期,美國考古學家德奈利經過畢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亞特蘭蒂斯——太古的世界》,他也因此而被譽為「科學性的亞特蘭蒂斯學之父」。德奈利一共提出了有關亞特蘭蒂斯大陸的13個綱領。

一、遠古時代大西洋中確有大型島嶼,那是大西洋大陸的一部分;

二、柏拉圖所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的真實性不容懷疑;

三、亞特蘭蒂斯是人類脫離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

四、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特蘭蒂斯人口漸增,於是那裡的人們遷居到了世界各地;

五、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伊甸園」,指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六、古代希臘及北歐傳說中的「神」,就是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女王及英雄;

七、埃及和秘魯的神話中,有亞特蘭蒂斯崇拜太陽神的遺跡;

八、亞特蘭蒂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

九、歐洲的青銅器技術源自亞特蘭蒂斯;

十、歐洲文字中許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亞特蘭蒂斯;

十一、亞特蘭蒂斯是塞姆族、印度和歐洲各民族的祖先;

十二、12000年前,亞特蘭蒂斯因巨大變動而沉沒於海中;

十三、少數居民乘船逃離,留下了上古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德奈利的13個綱領,似乎可以回答包括《聖經》記事在內的一大批人類活動的疑問。那麼有關各地人類超文明的記錄也應是可信的了?而且,遠古時人類的相互溝通與交往也是可以被證實的了?

古埃及的許多習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找到奇異的「印記」。在瑪雅人的陵墓壁畫中,可以輕易找到與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圖案。這樣的「巧合」不勝枚舉。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兩個地區的文化和習俗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這個聯系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或重復。由於它們相距十分遙遠,我們至今沒有找到他們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證據,而且它們還處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之間的一系列「巧合」,更像是遠古時代高度文明遺留下來的「印記」!

⑻ 巴比倫有哪些地理位置特點

巴比倫位於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肥沃平原,在歷史上稱為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這片土地是十分富饒的沖擊三角洲,人們曾經以「富饒的新月」來形容。聖經中稱其為聖地。

⑼ 經是什麼意思

經是經典的意思。
正確的讀經方式是;1 問:聖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答:聖經是我們基督教的經典,是上帝給人的啟示,包括有關上帝愛世人,在基督里為人預備救恩的生命之道。聖經分為兩大部分,即39卷舊約聖經和27卷新約聖經。"約"指上帝和人所立的契約。「舊約」指上帝和他的選民以色列人原來所立的約;後因以色列人背約犯罪,上帝又賜下他的獨生愛子為救贖世人受死流血,和人重新立約。故稱原訂的約為舊約,重訂的約為新約。但新約聖經並不廢掉舊約聖經,而是成全舊約聖經。

2 問:怎樣看待聖經的內容?
答: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話[提後3:16],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後1:21]。聖經是我們信仰和行事為人的准則,是我們靈性生命的糧食。

3 問:為什麼要讀聖經?
答:讀聖經可以使我們(1)因信主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而得生命[參約5:39,20:31];(2)有得救的智慧;(3)接受教訓、督責,能以歸正學義;(4)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參提後3:15-17]。

4 問:讀聖經應抱什麼態度?
答:(1)要愛慕神的話,經常讀,經常思想;(2)要切實遵行神的話;(3)要將神的話作為食物, 從中汲取靈性生命的滋養(參詩1:2,119:97;太4:4;耶15:16);(4)要虛心尋求,從聖經里探索新的亮光和感動(參太7:7-8,11:25)。

5 問:讀聖經要防止哪些不正確的態度?
答:(1)不可斷章取義,要讓全部聖經向我們說話;(2)不可隨私意曲解聖經,要按正意分解神的道;(3)對不明白的事,不可強解妄解;(4)不應拘泥於字句,而要按照精意來理解,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參提後2:15;彼後1:20,3:16;林後3:6)。

6 問: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聖經書本?
答:聖經裡面記載著上帝的話,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愛護。但是,不要把聖經書本神奇化,更不可把聖經用作辟邪的工具。

7 問:為什麼漢文聖經有稱" 神"和"上帝"的兩種版本?
答:這只是翻譯上的不同。「神」和「上帝」在聖經原文本是同一個詞,因在我國教會中,有人主張譯為「神」,有人主張譯為「上帝」,所以長期以來我國教會都保持兩種版本,並存並用。

⑽ 地理評論

地球表面的2/3雖然被水覆蓋,但其中97.5%是鹹水,在餘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冰川、冰雪。人類可利用的淡水只佔全球水總量的0.26%,而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實際上,人類可以從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佔水總量的0.014%。有人比喻說,在地球這個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湯匙,而這一湯匙水又遭到嚴重污染。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紀初以來增加了約6―7倍,比人口增長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億人缺乏安全清潔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缺水。波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主要為非洲和中東地區,印度、秘魯、英國、波蘭及中國部分地區亦會受到影響。
在全國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嚴重的城市達130多個,全國城市每年缺水60億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過1600萬立方米。缺水給城市工業產值造成的損失在1200億元以上,且呈增長之勢。
我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按國際上的通行標准,人均擁有水資源20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邊緣,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為起碼的要求線,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16億~17億,以16.5億人計算,屆時我國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
預計到2000年,我國年缺水量將猛增到180多億立方米。如果我們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節水400多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已從1980年的20%提高到現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達到70%。但我國城市水的重復利用率還是較發達國家低許多,一些重要產品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
目前我國因污染而不能飲用的地表水佔全部監測水體的40%,流經城市的河段中78%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據水利部門對全國約七百條大中河流近十萬公里河長檢測的結果表明:我國現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長期污染嚴重,水已失去使用價值,這使前述缺水狀況雪上加霜。由於污染嚴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價值,幹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佔62.5%。水資源佔全國總量12%的珠江由於污染也出現缺水,不少河道發黑、發臭;廣州市區河段水質已劣於五類標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質超過了20餘種,為此廣州市被迫花巨資改向幾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東江去取水。進入90年代,長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與日俱增,每年平均約達142億立方米,佔全國年均排污總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黃浦江伸向了長江幹流中心。目前,我國以水庫作為供水水源的能力為每年5400億噸,雖然多數供水水源的水質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庫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和空氣一樣,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離不開水,動植物也離不開水,科學家早已證實,早期的原始生命緣於水。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構成了一個水的世界,科學家稱它們為水圈。水圈和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在海洋出現之前,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樣,沒有任何生命。海洋的暖濕氣流是形成雲雨的主要因素。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氣湧向天空,隨著氣流飄向大陸,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過江河重新回到兩極和大海,另一部分則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而在南北兩極和大陸高寒地帶,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現的。由於氣溫過低,大量的積雪又難以變成堅冰,於是便形成了冰川。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和昆侖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區的主要水源地,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線。每年夏季,當太陽的光輝照射到冰峰的時候,融化的冰雪順著溝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場,成了當地人畜飲用和農牧灌溉的主要水源。
豐富的水資源給萬物帶來生機,使生態保持平衡。從太空觀察,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積為水所覆蓋,然而,人們很難想像,傳統觀念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已開始成為稀有資源,水資源保護已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據科學家估計,地球儲水總量13.7億立方公里,而淡水卻只佔其中的2.5%。淡水的68.7%又封存於兩極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積雪之中,這么一來,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於地下蓄水層、河流、湖泊、土壤、沼澤、植物和大氣層中,這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根據聯合國關於一個國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為缺水國家的標准來看,中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22%,而淡水佔有量僅佔世界的8%,人均淡水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眾所周知的貧水國家。
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最為嚴重的後果,便是一些國家的人民身體健康狀況惡化。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現在發展中國家有10億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萬人死於因飲用臟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世界許多地區,都隱伏著國與國之間為爭奪水資源而發生沖突的危機。水資源危機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問題,在聯合國列出的最有可能面臨缺水問題的城市名單中包括我國的北京和上海,另外還有開羅、孟買、雅加達、墨西哥等特大城市。
我國是個多山多河的國家,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條。但我國人口眾多,相對而言,水資源比較貧乏。就全世界而言,工業的高度發展,不僅對淡水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對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現赤潮,江河魚蝦絕跡,有的甚至成為臭河、死河。
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漫談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環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指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環境,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理解。宏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天體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微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在無限的宇宙空間中,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它處在永不止息的運動中。 二、 地球的特點 1、 自身構成特點 (1) 內部構造: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包層,這就是地球大氣層。 (2) 運動周期:地球就像一隻陀螺,沿著自轉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著。她的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約等於24小時。 同時,地球還圍繞太陽公轉,她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軌道的半長徑達到149,597,870公里。 公轉一周要365.25天,為一年。 2、 普通性與特殊性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從質量、體積、運動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級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特殊的一員。 (1) 普通性 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陽系中並不居顯著的地位,但由於人類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對它不得不尋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地球是第3個行星,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496億千米,這個距離叫做一個天文單位。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質量、體積、平均密度和公轉、自轉運動,與其它行星相比,尤其與類地行星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按八大行星離太陽的距離來說,地球處於第三位;按質量和體積比較,地球都處於第五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與其它類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從這些方面看,地球確是一顆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條件: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但由於地球在太陽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氣圈也是獨特的。它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份,適宜的太陽光照和溫度范圍等,在地球上產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級智慧生命——人類。從這種意義上說,地球是宇宙中一顆特殊的行星。 外部環境: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看,主要有以下兩個有利條件:(1)太陽在過去50億年中沒有明顯的變化,並還將保持這種狀態達50億年之久,這就使地球有穩定的光照條件,生命從低級向高級的演化沒有被中斷。(2)太陽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數小行星都以近似圓形的軌道圍繞太陽運動,不僅公轉方向一致,而且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們各行其道,互不幹擾,使地球處於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家園 它是美麗的。我們要愛護她,保護她。

海洋地理科學是推動航海實踐活動的主要基礎與前提之一,而航海活動實踐又反過來成為海洋地理科學發展的最重要條件與動力,二者互促互進。海洋地理科學亦是浸透包容在航海史、科學史,乃至整個文明史中。今年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510周年,在追憶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之際,從海洋地理科學的角度研究哥倫布的航海作用,對於拓展對哥倫布航海研究的界域,創新研究內容,突出時代特色,具有重要意義。

一、海洋地理科學與哥倫布西航思想及行動的形成

對哥倫布遠航成功,多有貶詆者。如說哥倫布是個「騙子」、「一個瘋子」、「神經很不正常」、「整個一生之中心理狀態都有某種混亂」,說他的發現是「偶然的成功」等[1]。從海洋地理科學的角度看,這些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1.遠航前的哥倫布掌握了較為深厚廣博的海洋地理學知識。

哥倫布所處的時代,西歐人對「遠東」還不甚了解。《馬可波羅游記》中關於東方「黃金」的描寫引起了西歐社會國王、封建貴族、僧侶以及商人日益熾熱的慾望。西歐人以極大的熱情進行探險,配合尋找新航路。到哥倫布從事探險時,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向南已進行了幾十年探險並取得成就。馬可波羅的著作深深吸引了哥倫布,他反復仔細閱讀,不僅精讀,還做了研究。坐落在西班牙塞維爾的哥倫布紀念館中,至今還保存著一部拉丁文的《馬可波羅游記》,書上有哥倫布做過的眉批。一個富庶的、遙遠的東方深深地吸引著他。

自14歲上船後,哥倫布先在波爾多菲諾,後來又在科西嘉島當少年見習水手,以後又成為正式水手。地中海、北大西洋一帶是他的海上家園。1476年,哥倫布在一次商船海戰中,因船隻毀掉,漂渡到葡萄牙。當時,葡萄牙人正以極大的熱情從事沿非洲海岸向南的探險,旨在尋找一條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去東方的航路。他們已經發現了非洲沿海、大西洋上的一些島嶼,同時也向北方探險航行。哥倫布在葡萄牙應募參加了去布里斯托爾、加爾維和冰島的第一次遠航。在葡萄牙的航海期間,哥倫布進一步學習掌握了天文、地理、潮汐、風向等知識,其中與航海有關的學科知識尤為豐富。他熟悉並會操縱多種類型的船隻,了解並會使用當時的航海儀器,掌握航海技術,研究繪制海圖。他狂熱地學習、搜集各種航海方面的資料,學會使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四種語言,成為一名航海專家。正如他自己於1501年所說的那樣:「我從小置身海洋上,為的是在海上航行,且一直堅持至今。航海的技巧激勵那些忠於航海事業的人在探索這個世界的秘密。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學以及幾何算術,我能全神貫注、得心應手地畫出地球的形狀和地球上的城市。」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哥倫布形成了向西航行的思想。2.堅信「地圓」說,深信向西航行可到東方。

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它的正確性及對社會實踐的作用是有其時代性和相對性的。哥倫布所處的那個時代,海洋地理科學有許多內容今天看來是錯的,但當時卻是先進的,它也指導了人們的實踐,起了應有的作用。地球是圓形的學說被公認並成為正統觀點是近代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古代和中世紀,人類對於自己生活其上的大地的形狀,說法多樣。公元前6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和後來的柏拉圖可能是最早提出大地是一個圓球形概念的哲學家。他們宣稱的地球位於宇宙中心,天體環繞它進行圓周運動。著名學者波昔多尼曾在倡導大地球形說的基礎上,推想從地中海向西航行可到達印度。公元2世紀,著名地理學家托勒密寫成了古典天文巨著《大綜合論》,其中認為地球是一個位於中心保持不動的球體,而天體則環繞它轉圈子。托勒密撰寫的《地球指南》共8卷,是一部影響深遠的綜合性地理學著作。書中採用經緯網,將地球分為360度,對地球的周長、各地名稱,陸地、海洋及形狀、溫差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論述[2](pp.142-148)[3](pp.175-180)。當然,因時代的局限,這本書的錯誤是相當大的,但它是那個時代地理學的結晶。

隨著社會發展,12世紀以後古希臘學術著作和中世紀穆斯林的學術思想又重新被西歐吸收,被譯成拉丁文。在西歐興起收集翻譯古希臘文化的熱潮是由於社會對新知識需求的增加。到哥倫布時代,譯成拉丁文的古希臘和穆斯林作家的作品數量多、學科廣。哥倫布運用所學的拉丁語,讀了大量古希臘著作,特別是托勒密天文學和地理學。他還學習了中世紀學者的有關著作,逐漸接觸「地圓說」。

在馬可波羅的游記中,講到希邦格(日本)離印度海岸不遠。此外,比哥倫布稍早些年的法國地理學者皮埃爾?戴利的《世界的樣子》一書(一譯《幻想世界》,Imagine Muudi),對哥倫布的影響極大。該書是根據亞里士多德和中世紀思想家羅哲爾?培根的觀點而成,亞里士多德認為地球表面水域與陸地比例是1:6。該書把歐洲和亞洲說成是向兩邊延長著的「長長的」陸地,而在兩大洲之間的海(指歐洲以西和亞洲以東的水域)便成了狹小而「短小的」了。書中還指出,「伊比利亞半島的末端和印度東端彼此相距並不太遠……顯而易見,順風有幾天就能到達」,並斷言:「綿延於西班牙和印度之間的海洋不甚寬廣。」[4](pp.76-77)另外,據基督教《舊約》記載:「到了第三天,你應將水集合於大地的第七個部分,使其餘六個部分乾涸。」古希臘的學術觀點與宗教文獻相吻合,對於既追求學術知識又虔信宗教的哥倫布產生了特殊的作用。

哥倫布還在航海實踐中,從各地搜集了很多不被其他船員們重視的、能夠證明在大西洋遙遠的地方有塊陸地的證據。例如,如果西風持續地猛吹,海上飄來既非歐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屍體。另外,他聽其他船員講到,在離葡萄牙海岸450海里的地方,曾撈上一個木頭製品,顯然不是用金屬工具做的,但小巧玲瓏。在亞速爾群島附近常常沖來一些陌生的樹乾和其他不為西歐人所認識的東西。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觀察,「地圓說」更為哥倫布所深信。

3.綜合推算與西航思想的最後形成。

根據古希臘地理學成果,參照馬可波羅書中關於日本、中國位置的記載,以及中世紀西歐學者的著作,哥倫布的西航思想日臻成熟。早在15世紀70年代末,哥倫布就給贊成從西路航海去印度的學者、義大利的托斯堪內里寫信。托氏對地理學特別是「地圓說」有許多獨到見解,其中關於地球周長、經緯度及西歐與東方的距離等都有說明。他認為,在陸地上從里斯本向東測量,已知的大陸包括整個地球表面有230個經度,從西班牙出發向西只需走130個經度就能到達大陸的東側(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還有太平洋)。托斯堪內在研究馬可波羅的書之後認為,從里斯本向西航行5000海里就可直達偉大的可汗王國(中國)。另一條海路繞安蒂利亞島,「經過兩千海里,您會碰上妙不可言的奇邦格(日本)……」。他還畫出了北大西洋地圖。哥倫布專門拜訪了托斯堪內,向他求教並獲得有關資料。托斯堪內的許多結論與亞里士多德,以及《舊約》、《世界的樣子》等文獻中的說法有出入。如《世界的樣子》中斷言,中國位於迦納利群島以西三千餘英里[4](pp76-77)。哥倫布雖然贊同托斯堪內的許多觀點,但對托所制之路線有不同看法,認為太長了,因而需要自己計算。

要實踐航行,哥倫布還面臨兩個問題,都和向西航行到亞洲的距離有關。其一是,如果地球是360度,那麼1度有多長?其二,地球上已知陸地向東伸延有多長?根據《舊約》及亞里士多德關於陸地佔6/7的說法,位於歐洲和亞洲之間的海洋只佔360度的1/7,即51個經度,又考慮到《世界的樣子》及《馬可波羅游記》中的說法,哥倫布運算的結果是從西向東陸地面積佔290度。這樣,他的答案是,地球上海洋佔70度。但1度有多長呢?根據古希臘托勒密的推算,以及中世紀穆斯林學者測量同一子午線兩個點等幾種測量方法,1度是62.5海里。也有一些地理著作說1度的長度不到10海里。哥倫布接受了環球距離較小的數字。

由於地球是圓形,在不同緯度上的兩個經度之間的距離又不同,那麼,在里斯本或亞速爾群島的緯度上,兩個經度間距離是多少呢?根據當時的數據知識及葡萄牙航海機構研究者們的計算方法,哥倫布計算出1度等於50海里。按這個標准計算,距所要去的東方目標不足3550海里(事實上沿北緯28度線,從加那利群島到日本的距離是10600海里),可見,由於條件的限制,哥倫布的計算結果是錯誤的。按這個結果,西渡大西洋到東方確是要容易得多[5]。

然而正是這個「錯誤」,使哥倫布最終堅定了信心。這個理論與找黃金、辟航路、傳播基督教的熱情和冒險精神結合在一起,促使哥倫布開始著手實施西航計劃。他在多次向葡萄牙國王申請未獲準的情況下,又來到西班牙,經過多番奔波磨難,沖破重重阻力,最終促成行動。

哥倫布向西探航並發現美洲並非是「不理智的行為」,也不是「偶然的成功」,更不是僅憑「黃金夢」、「宗教狂熱」來支配冒險活動的。他是一個有科學頭腦、獨到見解、注重實際的偉大航海家。

二、發現美洲對海洋地理科學的貢獻

哥倫布在航海活動中對海洋地理科學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第一個進入「美洲地中海」,發現了幾乎全部巴哈馬群島、大小安的列斯群島,足跡遍及現在的幾十個美洲國家和地區,對海洋地理、水文狀況進行了勘察,獲得了不少發現,這里僅提及以下幾個方面。

1.為環球航路的開辟、「地圓說」的最後證實打下了基礎。
古希臘的科學文化在西歐上古末期和中世紀早期遭到嚴重破壞。中世紀時期關於地球的概念是按《聖經》中的解釋,由幻想構成的地圖,認為大地是一隻圓盤,浮在水面上,天是由四根台柱支撐的穹窿,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在大地中心,中間是陸地,周圍為水所環繞,有亞、非、歐三塊大陸塊。在中世紀前和中期的基督教西歐,這種觀點占統治地位。十二三世紀以後,「地圓說」開始在歐洲興起,哥倫布接觸到了「地圓說」,又從《馬可波羅游記》中了解到東方,結合航海的實踐及見聞,堅信這一觀念。盡管哥倫布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但在地球形狀這個問題上,卻背離了基督教學說。正因為他相信「地圓說」,根據當時所能接觸到的各種有關地理科學知識進行了周密的推算,得出地球的大約周長以及從西歐向西航行到東方的距離,使他的航行有了科學理論基礎。雖然他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相差較大,然而這種「錯誤」的理論是導致他發現美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應當指出,主張從西歐向西航行到亞洲,所遇到的不僅僅是與自然界的危險作斗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與社會的、人為的困難作斗爭,還要克服意識形態、思想觀念上的種種阻力。當時絕大多數人不相信地圓學說,不相信向西航行可到東方。當時,盡管有幾個國家在進行探險,有許多航海家,不怕風浪、不畏海盜,但卻害怕駛進「地獄」,據說「地獄」的入口就在大西洋中的某處。在哥倫布第一次航行的水手中,還有人把這一傳說看做是最可怕的危險。然而哥倫布以自己大膽的設想、科學的計劃和無畏的精神沖破了這一障礙,西航成功了。他雖未找到真正的東方,卻發現了美洲,通過這一發現,為後繼者鋪墊了環球航海成功的路。麥哲倫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根據哥倫布的航海情況,又在他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的。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在海洋地理科學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意義相當深遠。因此,哥倫布的航海活動不僅是開辟了一條通達美洲的航路,也是證實「地圓說」,並為以後開辟環球航路創造了條件,他開辟了航海活動的新時代,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2.對海洋地理的勘測、發現和利用。

在航海過程中,哥倫布始終仔細觀察、勘測所經海洋的水文、地理、氣象等情況,計算航程,判別方位和經緯度,精心繪制地圖並詳細記載航海日誌。他的《航海日誌》內容豐富,被稱為「地理大發現時代最感人肺腑的文件之一」,為後人研究西印度群島、大西洋及中南美洲的海洋地理及航海科技史提供了寶貴的原始資料[6]([p.18]。他的海洋地理勘察、觀測、發現及運用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位於北緯20°到30°,西經40°到75°之間大西洋中神秘的馬尾藻海,是海洋地理的一大奇觀,有些自然狀況至今難以解釋。據考古發現,古代腓尼基人已到達馬尾藻海。可是在中世紀,科學還深深地被禁錮在神學之中,馬尾藻海卻被認為是居住在深海中的神,能隨便改變自己的形狀,甚至可以突然消失,所以人們對其畏懼,一直無所認識。哥倫布第一次航經馬尾藻海時,幾乎被阻隔在那裡。他是第一次詳細記載馬尾藻海的人,從此人們才開始對馬尾藻海進行真正的科學考察

哥倫布對大西洋風向、洋流的發現和利用也有貢獻。這些都是憑借他的豐富知識、經驗、勇敢精神和聰明善斷的天賦,在航海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比如第一次的航行返航時,為了防止觸礁,躲開了東北信風帶,在海上航行了48天。第二次航行時又逆信風北上用了93天。經過兩次航行知道了有信風和偏西風的存在。他是第一個發現並利用大西洋中風系的探險家。同時,他也認識到海流的作用。他在很早以前就聽到和見過歐洲西部海面上常有熱帶果實,珍奇雕刻、木材和異地人的屍體,在去美洲的航行中,又親眼見到了後來被確認為是北赤道洋流的海流。同時,哥倫布還在當時航海儀器比較落後的情況下,發現了地磁的偏向因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磁偏角、磁傾角)的現象。這些發現都是人類首次對海的認識,也很快被後人所運用。 望採納多謝

閱讀全文

與聖經中的地理又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