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沼澤符號怎麼畫

地理沼澤符號怎麼畫

發布時間:2022-06-09 18:40:54

㈠ 地理題沼澤是怎樣形成的

沼澤主要是水太多排不出來造成,所以一般原因如下
降水多或者冰川融水多或者河流容易泛濫。
緯度高或者海拔高,氣溫低,蒸發弱。
地勢低窪,排水不暢。
底下有凍土層,水分不易下滲。

㈡ 季節性河流,沙漠,沼澤 他們的圖例怎麼畫

㈢  地圖內容各要素的編繪

2.4.4.1水系的編繪

水系編繪中充分依靠國家1∶25萬地形圖中水系的表達方式,並相應作部分刪減。水系的編繪要正確反映不同地區的水系類型和形狀特徵,正確表示河渠網密度對比,河流主支流,彎曲程度及湖泊的特點;正確表示水系和其他要素的關系。正確反映海岸的類型和島嶼分布。

(1)河流、運河、渠道的表示。凡實地寬度100m(含100m,以下同)以上的河流、運河、渠道均用雙線依比例表示,100m以下的用單線表示。運河除京杭運河用不依比例尺的雙線繪出外,其他運河均用單線符號繪出。

凡實地寬20m以上的渠道用主要渠道表示,寬20m以下的渠道用次要渠道符號表示。

(2)河流、運河、渠道的綜合。圖上長5~10mm以上的河、渠一般應予選取,密集河、渠的平行間距一般不小於3~5mm。老年河床河漫灘地帶的叉流間距一般不小於1mm。圖上長大於5mm的牛軛湖,應視其寬度用雙線或單線表示。圖上長1~1.5cm以上的時令河、3mm以上的消失河段,一般不作表示。選取河流、運河、渠道時,應按從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順序進行,但界河、獨流入海以及連通湖泊等短小河流必須選取。圖上化簡河流、運河、渠道時,要精確地保持其基本轉彎點的位置及河流彎曲程度的對比。圖上河流彎曲小於0.5mm×0.6mm的一般可以化簡,具有特徵意義的則應誇大表示。凡圖上長15cm以上的河流、運河、渠道一般應注出名稱,較長的河流河名注記每隔20~30cm重復標出。在圖上長20cm以內,河流有不同名稱的,可選擇注出。主要河流、運河名稱注記的分級,參照《中國主要山脈水系資料圖》確定。

(3)湖泊的綜合。編繪湖泊應著重反映其面積、形狀、特徵、水質和分布特點。圖上面積大於2mm2的湖泊均應表示。概括湖泊圖形時,應保持其輪廓形狀的基本特徵,小於1mm×1mm的彎曲一般可以捨去,但具有特徵意義的則應誇大表示。湖泊一般應注出名稱,主要湖泊的名稱注記的分級參照《全國河流資料圖》確定。群集的湖泊選其主要的注出名稱。

(4)水庫的編繪。水庫按庫容量分,小於10萬m3的不作水庫表示,水庫一般應注出名稱。

(5)河流、運河、水庫中島嶼的選取。雙線河流、湖泊、水庫中的島嶼(沙洲)應保持其形狀特徵,圖上面積大於0.5mm2的應表示,密集時可捨去部分,但著名的小島可誇大表示。有名稱的島嶼(沙洲)應選注其名稱。

(6)沼澤、鹽鹼沼澤、鹽田的表示。圖上面積大於25mm2的沼澤、鹽沼澤應表示。沿河流分布的狹長沼澤,長1cm以上的應選取。圖上面積大於1mm2的鹽田及鹽場應表示,面積大於4mm2的依比例繪出。有專有名稱的鹽場,用說明注記注出名稱。

(7)海岸的編繪。概括海岸線時,應保持主要轉折點位置的准確和岸段間彎曲程度的對比。泥沙質海岸的岸線應以柔和的彎曲反映其岸線平緩圓滑的圖形特點,保持沙嘴、沙堤、沙壩的形狀和方向。岩質海岸線用帶稜角轉折的曲線反映其岸線生硬、曲折的圖形特點,保持尖窄岩岬呈尖角形。凸向海域的岸線一般誇大陸地、捨去海域碎部;凹入陸地的岸線則應誇大海域、捨去陸地碎部泥沙質海岸小於0.5mm×0.6mm、岩質海岸小於0.3mm×0.4mm的岸線彎曲一般可以捨去,對於顯示岬角、沙嘴等特徵的小彎曲不足寸的須誇大表示。干出灘在圖上一般應詳細表示,長大於5mm,寬大幹1mm的應按其性質用相應的符號表示。寬度窄於1mm的狹窄干出灘長度大於1cm以上的才予以表示。除岩灘外,其餘干出灘均須繪出低潮線。河流入海處,應注意反映三角洲和三角港的特點。

(8)海洋中島嶼的編繪。島嶼在圖上要保持其位置和基本形狀的正確,圖上面積在0.35mm2的小島依比例表示,小於0.35mm2的小島用不依比例的點狀島嶼表示。當小島成群,分布密集,圖上不能逐個表示時,應在保持其分布范圍,排列規律和疏密對比的條件下進行取捨。

(9)海洋要素的名稱注記。海洋、海峽、海口、群島、島、半島等視大小注出名稱。主要的海洋和島嶼名稱注記,參照《中國主要山脈水系資料圖》分級。

2.4.4.2居民地的編繪

正確表示居民地的位置、平面圖形、通行情況,以及外部輪廓的基本形狀特徵。正確表示居民地的行政意義和名稱。反映各地區居民地分布特點及居民地密度的對比。處理好居民地與其他要素的關系。

(1)居民地的分級。圖內居民地按行政意義分級,以不同的字體與字型大小區分。居民地按行政意義分為:省人民政府駐地、地級市人民政府駐地、縣或縣級市駐地、鄉或鎮人民政府駐地和農村居民點五級。

(2)居民地的選取表示。居民地圖斑的選取指標按居民地密度分區確定,其原則如表2.5所示。

表2.5居民地圖斑選取指標

(3)居民地的選取原則。鄉、鎮級以上的居民地按由主到次的原則進行選取。應優先選取靠近交通線、道路交叉口、關隘、礦產資源、國境線等地,有軍事、政治、經濟、歷史和革命意義的居民地。沿主要道路分布的居民地應詳細表示。

(4)居民地平面圖形的概括。居民地平面圖形,凡圖上面積大於2~4mm2的用平面圖形依比例尺表示,面積小於2~4mm2的用圈形符號表示。城鎮居民地內一般應區分主次街道,凡與普通公路以上道路連接的街道,以主要街道表示。其餘街道以次要街道表示。鄉村居民地街區的街道一般以次要街道表示。圖上城鎮居民地街區的面積最大不超過12mm2,鄉村居民地街區的面積最小不小於10mm2。清晰地反映居民地外圍輪廓,街區凸凹部分小於0.5mm×0.5mm的可進行概括。對於街區外輪廓附近的小居住區,圖上距離小於0.3mm的,可並入街區圖形,大於0.3mm的可單獨以平面圖形表示;面積不足1mm2的用獨立房屋符號表示。對於城鎮郊區分布零散的獨立房屋符號可捨去。以圈形符號表示的居民地,其符號一般應繪在居民地中心位置上。對於分散式居民地,圈形符號的位置一般應選擇居民地的中心部分,或居民地內的線狀地物交叉點處,或獨立房屋符號密集處。居民地符號與其他要素的關系:河流、道路不直接通過居民地街區圖形,道路應對准街道線中心繪出,並與居民地平面圖形保持0.2mm等相切、相離、相接的關系。用圈形符號表示的居民地應反映其與道路、河流等相切、相離、相接的關系。

(5)居民地的名稱注記。凡選取的居民地一般須注出名稱,並正確表示其行政等級。鎮及縣級以上居民地的名稱應全名注出,當其與駐地名稱不一致時,其駐地名以同體字及小1~2級的字體注出,並加括弧。鄉駐地名稱以自然村名注出。鄉名與駐地名一致時,鄉名不注鄉名與駐地名不一致時,應在駐地名下用細等線9級字體注出鄉名,不加括弧。村莊名稱按自然村名注出,副名不注。

2.4.4.3境界的編繪

編繪各級境界時應詳細分析地圖資料和文字資料,了解境界的現狀和有關規定。慎重、正確地編繪各級境界。編繪境界的依據和處理問題的原則等,需在圖歷簿中詳細記載,以備查閱。

(1)國內各級行政區劃界的表示。省界應根據最新編繪出版的地圖校核後繪出。當相鄰兩行政區劃界線在地圖上劃法不一致時,省、直轄市界按國務院批準的權宜畫法表示;省、直轄市以下的界線按各省的習慣畫法表示。不以線狀地物為界的,符號連續不間斷地繪出,以線狀地物為界時,能在其線狀地物中心繪出符號的,則每隔3~5cm繪出3~4節符號;不能在其內繪出的,可沿線狀地物兩側每隔3~5cm交錯繪出3~4節符號,在明顯拐彎點、境界交接點和出圖廓處必須有境界符號。應清楚地表示出島嶼、沙洲的隸屬關系。兩級及以上境界重合時,只繪出高一級的境界。飛地的界線用其所屬行政單位的境界符號表示,並在其范圍內加隸屬注記,如「屬XX省XX縣管轄」或「屬XX縣管轄」;飛地范圍太小注不下說明注記時,可以帶圈數字編號,於圖廓外加附註說明:「圖內編號:①屬XX縣管轄」。

(2)自然保護區界的表示。國家禁伐、禁獵自然保護區用自然保護區界表示,並在其范圍內加註自然保護區名稱。

2.4.4.4地貌的編繪

正確表示各類地貌的基本形態特徵,清晰地顯示山脈和分水嶺走向保持地貌結構線、特徵點位置和名稱注記的正確;處理好地貌與其他要素的關系。

(1)地貌等高距。地貌以等高線表示,其等高距規定為基本等高距50m,每500m整倍數的等高線加粗表示。

(2)等高線圖形的綜合和表示。等高線圖形的綜合應根據地貌類型和區域特點,正確表示山頂、山脊、谷地、斜坡、鞍部的形態特徵,反映不同類型的地貌切割程度,注意相鄰等高線間的自然協調。在保持山脊線、谷地線位置的正確原則下,為強調地貌特徵,部分等高線可作適當的合理位移。綜合山脊時要明顯反映出山脊走向、形狀、兩側斜坡坡度及其變化情況。山脊最窄處圖上空白不應窄於0.5mm。山脊上的山頭和獨立山頭最小直徑不得小於0.5mm,有境界通過的山頭可適當放大。有高程注記的山頭,山頭過小不能表示清楚時可省去一條等高線。小山頭密集處,當兩山頭距離小於0.3mm而又在同一方向時可以合並。表示鞍部時,要注意反映其對稱和不對稱特徵,鞍部兩側最高兩對應等高線的距離不得小於0.5mm。綜合等高線圖形時,在一般情況下是刪去次要的負向地貌,在特殊情況下綜合方山、盆地等以負向地貌為主的圖形時,也可刪去次要的正向地貌。圖上相鄰谷的谷口間距在一般情況下為:丘陵、低山3~5mm;中山、高山4~6mm。凹地的最小面積為1mm2,小於該面積的選擇誇大表示。選取群集的凹地時,應保持其分布特點。相鄰等高線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0.2mm,不足時,可以間斷個別等高線,但不得成組斷開。在斜坡方向不易判讀的地方和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條等高線繪出示坡線。

(3)高程點和高程注記的選取。高程點在平原地區每100cm2取10個左右,丘陵、山區100cm取15~20個,等高線注記5~10個,小數位一律捨去,應優先選取測量控制點、山峰、山隘、凹地最低點、圖幅內的最高點、區域最高點(每1∶10萬圖幅內選取1個)、河流交匯處、主要湖泊岸線旁、道路交叉點和注有名稱的山頂高程。等高線注記字頂一般朝向高處。

(4)山峰、山脈、谷地、盆地等名稱注記。重要山峰、山隘(山口)、獨立山頭的名稱注記一般都應選取,山脈名稱注出。若編圖資料未注出山脈名稱的,應根據其他有關地圖資料加註。山脈名稱注記應沿主要山脊走向注出。谷地等的名稱應按其范圍、方向注出。

2.4.4.5農用地的編繪

農用地以套色表示,主要反映其種類和分布范圍。耕地套黃色或黃棕色,園地套粉紅色,林地、牧草地套綠色。其中除養殖水面外,均應在套色范圍內配置相應的符號。

凡套色植被均應繪出范圍線,不同種類的套色植被之間須繪出地類界。

森林、經濟林、竹林圖上面積大於16mm2的應表示,小於此面積的以小面積森林、經濟林、竹林符號擇要表示。面積大於25mm2的林中空地應予保留;苗圃圖上面積大於0.5cm2的應表示,面積大於2cm2的加註「苗」;防護林帶圖上長1cm以上的應予選取;灌木林圖上面積大於1cm2的予以表示;草地圖上面積大於2cm2的應予選取;森林中夾有灌木林的只表示森林。

同類植被范圍線相距在1mm以內的,可以合並表示,范圍線彎曲小於2mm×2mm的可以綜合化簡。地類界與道路、河流等線狀物體間距小於1mm時,可以道路或河流為界。

2.4.4.6道路及其設施的編繪

道路及其設施在充分依據國家1∶25萬地形圖上的道路要素基礎上進行補充和更正。主要是對道路空間定位的更正,特別是相對空間位置的更正。道路層次分為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和其他主要道路五種類別。補充影像圖上明顯的新建的主要道路。道路設施的編繪須特別強調其與其他要素的相對關系。其他道路附屬設施,主要指橋梁等一並表示。

2.4.4.7其他要素的編繪

圖內只表示對外開放的民用機場。

編制完成的浙江省1∶25萬土地利用現狀遙感調查圖,其簡圖見圖2.8。

圖2.8浙江省土地利用遙感調查簡圖

㈣ 地理中城鎮和沼澤用圖標怎麼表示

5萬以下一個小圈 5W到20W一個小圈裡面一個點 20W到50W兩個圈 50W到200W兩個圈裡面一個叉 200W以上兩個圈一個點 沼澤 一排一排虛線

㈤ 繪制地圖

地圖簡史

在史前時代,古人就知道用符號來記載或說明自己生活的環境、走過的路線等。現在
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如圖01-01) 據考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城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澤,古巴比倫城位於兩條山脈之間。

留存至今的古地圖還有公元前1500年繪制的《尼普爾城邑圖》,它存於由美國賓州大學於1 9世紀末在尼普爾遺址(今伊拉克的尼法爾)發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圖01-02)。圖的中心是用蘇 美爾文標注的尼普爾城的名稱,西南部有幼發拉底河,西北為嫩比爾杜渠,城中渠將尼普爾 分成東西兩半,三面都有城牆,東面由於泥板缺損不可知。城牆上都繪有城門並有名稱注記 ,城牆外北面和南面均有護城壕溝並有名稱標注,西面有幼發拉底河作為屏障。城中繪有神 廟、公園,但對居住區沒有表示。該圖比例尺大約為1∶12萬。

留存有實物的還有古埃及人於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蘆葦上繪制的金礦山圖。

� 我國關於地圖的記載和傳說可以追溯到4 000年前,《左傳》上就記載有夏代的《九鼎圖 》 。古經《周易》有「河圖」的記載,還有「洛書圖」,表明我國圖書之起源。傳世文獻《周 禮》中有17處關於圖的記載,圖又與周官中14種官職相關聯,如「天官冢宰·司書」「掌邦 中之版,土地之圖」;「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 安 撫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 物 ,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而樹之田主」;「地官司徒 ·小 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地官司徒·土訓」「掌通地圖,以 詔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夏官司馬·司險 」 「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夏官司馬·職方氏」「掌天下 之 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 谷六畜之數要」。1954年6月,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江蘇丹徒縣煙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銅器「 宜侯矢�」底內刻鑄的120字銘文有兩處談到地圖,即「武王、成王伐商圖」和「東國圖 」。該 文記載周康王根據這兩幅地圖到了宜地,舉行納土封侯的冊命儀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 ,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圖,遂省東或(國)圖。王立(位)於宜,內(納)土,南鄉(向)。王 令虞侯曰:『繇,侯於宜。』」據考證,該圖成於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這些記載足以說明 ,我國西周時期已有土地圖、軍事圖、政區圖等多種地圖,並在戰爭、行管、交通、稅 賦 、工程等多方面得到應用。這些地圖顯然已經脫離了原始地圖的階段,具有了確切的科學概 念。只可惜我國至今還沒有見到過這些地圖實物,有待地下考古的發現。

中國古代和近代的地圖

我國存留的地圖中,年代最早的當屬20世紀80年代在天水放馬灘墓中發現的戰國秦(公元 前2 39年)繪制於木板上的《圭縣地圖》。該圖上繪有河流、山脈、溝谷、森林及樹種名稱,有80多處注記,有方位,比例尺約為1∶30萬,應當是代表了當時地圖的最高水平。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三幅地圖,為我們提供了研究漢代地圖的珍貴史料 。三幅圖均繪於帛上,為公元前168年以前的作品。圖01-03是其中的地形圖。

該圖為98cm長的正方形,描述的是西漢初年的長沙國南部,今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瀟水流域、南嶺、九 嶷山及其附近地區,內容包括山脈、河流、聚落、道路等,用閉合曲線表示山體輪廓,以高 低不等的9根柱狀符號表示九嶷山的9座不同高度的山峰。有80多個居民點,20多條道路,30 多條河流。另外兩幅是表示在地理基礎上的9支駐軍的布防位置及其名稱的《駐軍圖》和表 示城垣、城門、城樓、城區街道、宮殿建築等內容的《城邑圖》。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這三 幅 地圖制圖時間之早、內容之豐富、精確度之高、制圖水平和使用價值之高令人驚嘆,堪稱極 品。� 魏晉時期的裴秀(公元223~271年),任過司空、地官,管理國家的戶籍、土地、稅收, 後任 宰相,曾繪制過《禹貢地域圖》,並將當時流傳的《天下大圖》縮制為《方丈圖》。他總 結 了制圖經驗,創立了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圖理論——「制圖六體」,即分率、准望、道里、高 下、 方邪、迂直。分率即比例尺,准望即方位,道里即距離,高下即相對高度,方邪即地面坡度 起伏,迂直即實地起伏距離同平面上相應距離的換算。裴秀的制圖理論對以後的幾個朝代有 明顯的影響。� 唐代賈耽(公元730~805年)通過對流傳地圖的對比分析和訪問、勘察,編制了《關中隴右及 山南九州圖》、《海內華夷圖》,後者是在學習裴秀制圖理論的基礎上,以「一寸折百里」 製成的,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宋朝是我國地圖歷史上輝煌的年代。北宋統一不久就根據全國各地所貢的400餘幅地圖編制 成全國總圖《淳化天下圖》。在當今的西安碑林中,有一塊南宋紹興七年的刻石,兩面分刻 《華夷圖》和《禹跡圖》。右圖是《禹跡圖》的一部分,計里畫方,從長江、黃河的圖形 可看出,該圖具有相當高的精確度。宋朝的沈括(公元1031~1095年),做過大規模水準測量 ,發現了磁偏角的存在,使用24方位改裝了指南針。他編繪的《守令圖》是一部包括20幅地 圖的天下州縣地圖集。他還著有地理學著作《夢溪筆談》。�

元代的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在地理考察和研究歷史沿革的基礎上編製成《輿地圖 》兩卷。

明代羅洪先(公元1504~1564年)在朱思本地圖的基礎上,分析歷代地圖的優劣,以計里畫方 網格分幅編製成《廣輿圖》數十幅。他創立了24種地圖符號,對地圖內容表達起到重要作用 。明末的陳祖綬曾編制《皇明職方圖》三卷。鄭和(公元1371~1435年)七下西洋,他的同 行者留下四部重要的地理著作,製成了《鄭和航海地圖集》。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山海 輿地全圖》介紹到中國,在�1584~�1608年間,他曾先後12次編制世界地圖,把經緯度、 南北極、赤道、太平洋以及航海所發現的南非、南北美洲等區域概念介紹到中國。

� 清代康熙年間,清政府聘請了大量的外籍人士,採用天文和大地測量方法在全國測算630個 點的經緯度並測繪大面積的地圖,製成《皇輿全覽圖》,實為按省分幅的32幅地圖。李約瑟 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介紹該圖「不僅是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而且比當時的 所有歐洲地圖都好、更精確」。乾隆年間,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新疆、西藏新的測繪資料, 編製成《乾隆內府地圖》。清代完成了我國地圖從計里畫方到經緯度制圖方法的轉變,是地 圖製作歷史上一次大的進步。清末魏源(公元1794~1859年)採用經緯度制圖方法編制了一本 地圖集《海國圖志》。該圖集有74幅地圖,選用了多種地圖投影,是制圖方法轉變的標志。 楊守敬(公元1839~1915年)編制的《歷年輿地沿革險要圖》共70幅,是我國歷史沿革地圖史 上的曠世之作,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集中歷史地圖集的基本資料。�

辛亥革命後,南京政府於1912年設陸地測量總局,實施地形圖測圖和制圖業務。到1928年, 全國新測1∶2�5萬比例尺地形圖400多幅,1∶5萬比例尺地形圖3 595幅,在清代全國輿地 圖 的基礎上調查補充,完成1∶10萬和1∶20萬比例尺地形圖3 883幅,並於1923~1924年編繪 完成全國1∶100萬比例尺地形圖96幅。除了軍事部門以外,水利、鐵道、地政等部門的測 繪 業務也有所發展,測制了一些地圖。到1948年止,全國共測制1∶5萬比例尺地形圖8 000幅 ,又於1930~1938年、1943~1948年先後兩次重編了1∶100萬比例尺地圖。在地圖集編制方 面,1934年由上海申報館出版的《中華民國地圖集》,採用等高線加分層設色表示地貌、 銅 凹版印刷,在我國地圖集的歷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解放戰爭過程中,革命軍隊也十分重視 地圖保障。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總部就設有地圖科,隨軍搜集地圖資料並作一 些簡易測圖和標圖。長征前夕,地圖科為主力紅軍製作了江西南部1∶10萬比例尺地形圖; 過雪山、草地時繪制了「1∶1萬宿營路線圖」。解放戰爭時期,地圖使用已十分廣泛,各野 戰軍都設有制圖科,隨軍做了大量的地圖保障工作。〖JP3〗如1948年平津戰役前夕,編制 了 北平西部航攝像片圖和天津、保定駐軍城防工事圖,為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

� 新中國成立後,地圖制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50年組建軍委測繪局(後改為總參測繪局), 1956年組建國家測繪局,領導全國的地圖測繪和編繪工作。

� 在完成覆蓋全國的1∶5萬和1∶10萬地形圖的基礎上,1∶5萬地形圖已更新三次,1∶10萬地 形圖也已更新兩次。完成了全國1∶20萬、1∶25萬、1∶50萬和1∶100萬地形圖的編繪工作 ,並已建成了1∶25萬、1∶50萬和1∶100萬數字地圖資料庫。

� 1953年總參測繪局組織編制了1∶150萬的全國掛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由32個對開拼 成。1956年出版了1∶400萬《東南亞形勢圖》。20世紀50年代後期,先後三次編制出版了1 ∶25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以後又多次修改、重編出版,成為我國全國掛圖中穩定 的品種。該圖內容豐富,色彩協調,層次清晰,較好地反映了中國的三級地勢和中國大陸 架的面貌。20世紀70年代,各省(市、自治區)測繪部門分別完成了省(市、自治區)掛圖和大 量的 縣市地圖的編制工作。

� 在地圖集的編制方面,首推國家大地圖集的編制。1958年7月,由國家測繪局和中國科學院 發起,吸收30多個單位的專家,組成國家大地圖集編委會,確定國家大地圖集由普通地圖集 、自然地圖集、經濟地圖集、歷史地圖集四卷組成,後來又將農業地圖集和能源地圖集列 入選題。現在已經先後出版了《自然地圖集》、《經濟地圖集》、《農業地圖集》、《普通 地 圖集》、《歷史地圖集》。這些地圖集在規模、制圖水平及印刷和裝幀等多方面都達到了國 際先進水平。在國家大地圖集的帶動下,各省、市相關部門都編制出版了各種類型的地圖 集 ,其中不乏高質量的地圖。由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土地科學學院編制的《深圳市地圖集》於 1999年第一次為我國的制圖作品拿到了國際地圖學協會評出的地圖集類「傑出作品獎」。自 動暈渲的大型掛圖《深圳市地圖》於2001年在國際地圖展覽會上再次獲得最高獎。�

國外的地圖歷史

公元前2世紀,埃拉托斯芬(公元前276~前195年)算出了地球的子午線弧長為�39 700km,以此推算出了地球大小,並第一個編制了把地球作為球體的地圖。托勒密(公元90~168年 )所 寫的《地理學指南》對當時已知的地球作了詳細的描述,並附有27幅地圖,其中有一幅是世 界地圖。他提出許多編制地圖的方法,創立了球面投影和圓錐投影。他用圓錐投影編制的世 界地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直使用到16世紀。

� 15世紀以後,歐洲社會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歷史進入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和地理大發現的時 期,航海探險使人們對地球上的大陸和海洋有了新的認識,為地圖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地 圖 學家墨卡托(公元1512~1594年)創立了等角圓柱投影,並用它於1568年編制了世界地圖。由 於該圖上等角航線成直線,為航海提供了極大的幫助。18世紀實測地形圖的出現,使地圖內 容更加豐富和精確。地圖符號系統不斷完善,透視寫景符號逐步被平面符號代替,地貌表 示也由暈�法發展到等高線法,同時出現了地圖的平版印刷,將地圖推進到現代的階段。 � 19世紀資本主義各國出於對外尋找市場和掠奪的需要,產生了編制全球統一規格的詳細地圖 的要求。1891年在瑞士伯爾尼舉行的第五次國際地理學大會上,討論並通過了編制國際百萬 分一地圖的決議,隨後於1909年在倫敦召開的國際地圖會議上,制定了編制百萬分一地圖的 基本章程,1913年又在巴黎召開了第二次討論百萬分一地圖編制方法和基本規格的專門會議 ,這對國際百萬分一地圖的編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出現了大量的專題地圖,比 較有代表性的有德國的《自然地圖集》、《氣候地圖集》等。� 20世紀由於攝影測量的產生和發展,對地圖製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出現了大批具有世界影 響 的地圖作品。其中較有影響的有由前蘇聯為首的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編制的《1∶250萬世 界地圖》,英國的《泰晤士地圖集》,義大利的《旅行傢俱樂部地圖集》,前德意志民主共 和國的《哈克世界大地圖集》,美國的《國際世界地圖集》,《加拿大地圖集》。特別值得 提出的是前蘇聯的《世界大地圖集》和《海圖集》,這些圖集都是曠世之作。
我大體看了一下裡面有關於地圖的發展歷史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人類如何繪圖希望會有幫助 好運

㈥ 沼澤和沙漠的圖例符號

讀圖可知,圖中①、②、③、④表示幾種常見的圖例,它們分別是沙漠、鐵路、沼澤、運河.根據題意.
故選:B.

㈦ 漫畫里的沼澤怎麼畫

波浪線一定要有~不要連起來,曲折不要太大,還要有氣泡什麼的。上色什麼的你應該知道吧?(上的顏色要偏深一點的)可以選擇加一點枯樹枝或者骷髏渲染氣氛~親~我挺你呦

㈧ 地圖有哪些特殊標志

1.符號的分類與顏色如同其他地形圖一樣,越野圖也要求完整而詳細地表示地貌、水系、建築物、道路、植被和境界,即所謂「地圖的六大要素」。根據定向越野比賽的特殊需要,國際定聯將越野圖的符號分成五類:地貌,用棕色表示。這類符號還包括小丘、小窪地、土崖、沖溝、陡坡、土垣等表示地面詳細形態的專門符號。岩石與石塊,用黑色表示。岩石與石塊是地貌的特殊形式,它們既可以為讀圖與確定點位提供有用的參照物,又可以向運動員表明是危險還是可奔跑通行的情況。為使它們明顯地區別於其他地貌符號,這一類符號使用了黑色。水系與淤泥地(沼澤地),用藍色表示。這類符號包括露天的明水系和水生或沼澤生的植物。植被,用空白或黃色和綠色普染表示。植被情況的詳細區分和全面表示非常重要。植被是按下列基本原則表示的:
——白色(空白)指一般性起伏地上的樹林的密度適度,地面上無阻礙行進的灌木或雜草叢,可以按正常速度奔跑的地區。
——黃色空曠的地域。分為空曠地,半空曠地及凌亂的空曠地。
——綠色樹林中密度較大的地區。按可跑性分為慢跑:使正常跑速降低20—50%;難跑:使正常跑速降低50—80%;通行困難:使正常跑速降低80—100%。上述可跑性的區分均取決於樹林的生態,如樹種、密度及矮樹、草叢、蕨類、荊棘、蕁麻等的生長情況。人工地物,用黑色表示。包括各種道路、房屋、柵欄、境界等地圖符號。2.符號的等級
根據各類符號在世界各國定向越野圖上出現的頻率,同時為了促進全世界定向越野地圖的標准化,國際定聯將越野圖的符號分成三個級別:
A———適用於各種國際比賽和世界錦標賽;
B———可以用於一定地形類別之中的;
C———在特殊地形中補充A級和B級的非國際通用符號。在國際定聯1982年制定的《國際定向運動圖制圖規范》 (《Drawing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Orienteering Maps》)中,A級符號列出73個,B級符號列出25個,C級符號未做統一規定。3.符號的大小與相互關系為了完整而詳細地表示出地形,同時又能保證越野圖的清晰、易讀,國際定聯規定了越野圖符號的最小尺寸以及相互靠近的符號的關系的處理原則與最小間隔。符號的大小、線條的粗細、符號間最小距離的規定,都是以日光條件下的正常視力和地圖制印能力為依據制定的。通常:
——岩石類符號、河流與溝渠類符號,最短不小於0.6mm;
——虛線符號,至少應有兩段;
——點狀符號,至少應有兩個點;
——淤泥地最小面積應為兩條0.5mm長的線;
——蘭、綠、灰、黃的普染色塊和黑色的網點,圖上最小面積為0.5mm2;蘭、綠、黃色的網點最小面積為1.0mm2。
——同顏色的兩條線間的最小距離,如黑與黑、棕與棕之間, 為O.15mm;
——兩條蘭色線之間的最小距離為0.25mm。 當若干小而重要的地物緊靠在一起,即使用最小尺寸的符號表示,符號大小也超過了實地地物的大小時,這些符號僅保持了它們相互間位置關系的正確性,實際的准確位置已經做了合理的移動。4.符號的圖形特點(不包括C級符號)無論何種地物,它們在現地的平面形狀特點都可以被理解為:面狀的、線狀的和點狀的。在這一點上我們發現,圖上各種符號的圖形特點與實地地物的形狀特點之間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並且一一對應。 面狀的:這類符號在實地的面積通常較大,包括樹林、湖泊、寬河、淤泥地、建築群等,它們用依比例尺描繪的符號或輪廓符號表示。我們可以在圖上直接量算出地物在實地的長寬和面積,因此有些教科書稱這類符號為「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 線狀的:這類符號包括小河、公路、鐵路、窄林道、石垣等等,它們的長度是依比例尺縮繪在圖上的,寬度則沒有依比例尺表示,因此這類將號又被稱作「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點狀的:這類符號在實地的面積或體積通常較小,但它們的外形或功能卻具有明顯的方位作用,是運動員在行進中的重要參照物。例如水坑、石塊、塔形建築物、水井等,用不依比例尺描繪的圖案符號或點狀符號表示。在圖上,點狀的符號本身並不指明地物的大小或它所佔有的面積,因此不能進行量算。這類符號擁有自已的「定位點」,即地物在現地的精確位置:
符號舉例 定位點
■ △ × □ ● ▲ 在圖形的中心
在符號的重心 點狀的符號又被稱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

㈨ 沼澤在地圖上用什麼表示

A分別是時令河、運河、沼澤、水庫;
B分別是運河、時令河、水庫、沼澤;
C分別是沼澤、水庫、運河、時令河;
D分別是水庫、沼澤、時令河、運河.
故選:B.

閱讀全文

與地理沼澤符號怎麼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