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人口問題
第一個如果我國的人口是7有利的方面是,我國的生態環境會更加好一些,我國的人口壓力相對較小。但是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勞動力會減少,另外消費能力也會降低。
只被增加的情況下,生態環境好轉,環境生存在力會更高一些,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口,反之,植被下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環境承載力下降,環境人口容量降低
『貳』 高一必修二地理人口問題
這是人口這章的復習資料,需要其他章節資料的可以加我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
第一節 人口增長的模式及地區分布
1、世界人口增長特點 總趨勢:持續增長
特點:階段性,工業革命以前:緩慢增長;工業革命以後:增長加速;二戰後:快速增長 對人口增長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生產力的發展2、近代人口增長模式及特點
模式 特點 分布 舉例 利弊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初期人口再生產模式 衣索比亞、坦尚尼亞、肯亞 人口增長快,勞動力充足人口年輕化,物質資料需求量大,資源短缺,環境、就業、住房壓力大
三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發達國家 英國、日本、德國(負增長)、新加坡、中國 克服了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養老費用增加,年輕人負擔重
過渡模式 過渡 接近或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發展中國家 土耳其、阿根廷
4、中國人口變化模式
人口加速增長階段(1949-1957年):原因,建國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人口負增長(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
人口高速增長階段(1961-1970年):經濟水平高,補償性生育
人口減速增長階段(1970-1980年):計劃生育
人口波動增長階段(1980-1991年):人口滯後效應
人口低速增長階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國自然增長率下降依賴於出生率的下降(計劃生育)
第二節 人口的遷移
1、移動到一定距離之外(跨越行政區域界線),改變定居地的行為
人口移動(空間上位置改變)包括:①人口流動:暫時離開常住地(例旅遊、出差)②人口遷移
2、分類:按照人口遷移的范圍是否跨越國界分為:國內人口遷移和國際人口遷移
按遷移方向分為:農村向城市遷移(發達國家歷史上,發展中國家當前)和城市向農村遷移(發達國家
新趨勢);發達向不發達地區遷移:國際難民(包括環境難民)數量增加,持續時間長;發展中國家優
秀人才移民
3、特點
國際: ①新大陸發現前:遷移集中在舊大陸,跨國遷移多,跨洲遷移少
②新大陸發現後:跨洲遷移,從舊大陸亞洲、歐洲、非洲遷往新大陸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戰後,外籍工人(勞務輸出)成為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
人口遷移流向,歐洲:遷出變為遷入;拉丁美洲:遷入變為遷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遷入;亞
洲、非洲:一直是遷出
國內:遷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
清以前:由黃河流域遷往珠江、長江流域,原因是戰爭
清——新中國:闖關東、走西口,原因是經濟
建國後、改革開放前:響應國家號召,開發新疆等,遷移少,原因是計劃經濟,嚴格戶籍管理
改革開放後:從落後地區遷往發達地區,人口流動頻繁,規模加大
4、原因:經濟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峽移民(開發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烏干達)、戰爭(巴以戰爭)、國家有組織移民(移民戍邊)
社會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視(印第安人)、文化傳統(中國葉落歸根)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差異、環境惡化(愛爾蘭水災移民)
其他:家庭、婚姻:男女婚嫁、兩地分居
5、性別、年齡:男性比女性易遷移,年輕人比兒童、老人易遷移
第三節 環境承載力與合理人口容量
環境承載力 ①定義:養活的最大人口數(生存)
②影響因素:資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資源決定,木桶效應)、經濟等
③特點: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世界100億,中國 16億
合理人口容量,定義:養好的最大人口數(發展)
影響因素:①自然環境:正相關(現實人口間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開放程度:正相關(日本、荷蘭、比利時利用別國資源)
③本國自然資源:正相關
④生活質量、消費水平:負相關
⑤科技發展水平:當多開發的資源大於多需要的資源:正相關;當多開發的資源小於多需
要的資源:負相關
⑥貧富差距:負相關
『叄』 為什麼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原因:
因為一個國家要發展要強大、就離不開人口的發展。而人口問題涉及到的問題主要包括:人口增長超過經濟增長而出現人口過剩;人口老齡化使社會總體負擔加重;男女比例失調對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會造成沖擊等。
人口作為社會生活的主體,通過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環節,對社會經濟、文化藝術、體育衛生等各項事業起到全局性的促進或阻礙作用,從而加速或延緩社會發展。
在社會發展戰略中,人口發展戰略與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構成社會發展戰略的基本內容,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的問題。
人口問題實質表現:
1、社會問題
社會問題在各時代反映的內容各不相同,在當代,最突出的社會問題是:人口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勞動就業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和老齡問題。
2、人口結構問題
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收入、人種、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職業、家庭人數等人口結構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年齡(多子化、少子高齡化)、性別(男女比例失調)和收入(基尼系數高、中產塌陷)結構問題。
3、人口分布問題
主要包括大城市病、高密度連綿城市群的環境污染問題、大片鄉村缺少就近(200公里內)特大城市輻射帶動的發展難題、生態氣候等自然條件惡劣地區人口的生存困境、以及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口遷移等問題。人口分布問題,主要是通過城鎮化的合理布局,構建合理的城鎮體系來解決。
4、人口老齡化:
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43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預計到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34億,比重從2000年的9.9%上升到16.0%;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64億,比重從2000年的6.7%上升到11.2%。
5、男女比例失調
男女比例失調是中國在進入20世紀以後所面臨的一個嚴峻的人口問題,到21世紀後有所緩解。男女比例失調會使男女配偶間年齡差距增大,對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會造成沖擊,如人口拐賣、性行為犯罪、反社會情緒等。
『肆』 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
呵呵很多,你這口氣(像老師)好像已經知道答案
1 發展 (宏觀調控) 而且是相對比較高的發展 尤其是經濟發展 ,(當然也包括醫療,食物等等發展)
2 政策 (政府調控) 這個影響力還是蠻大的,計劃生育所帶來的好的方面就不解釋 ,這里重點講特例
當上世紀70年代中國發展並不好,不過老毛頭那時是鼓勵優生(他更多的是為戰爭考慮,想想人海戰術)
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原因像戰爭(這個這個真是很耗好人口),風俗(中國不解釋),社會教育程度提高和社會生活成本提高(這在發達國家尤其明顯,當然美國也算,要不美國移民政策寬松,美國就會變成日本那樣)
如果是答題的話 就寫分 主觀原因(考慮自己) 和 客觀原因(想社會,和中國的做法)
『伍』 地理人口問題帶來的問題分別是什麼
人口增長過多過快,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較高的自然增長率形成人口壓力,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壓力,造成人均資源減少、就業困難、生活水平下降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等種種資源和環境問題,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由於人口零及負增長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包括老齡化的形成機制,對社會福利制度的影響,勞力的短缺,社會倫理觀念的轉化,以及政府相應的政策等。其中以西歐,北歐,北美諸國表現比較突出。
農村地區由於人口過度增長帶來的過度開墾,森林草場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湖淤塞等相關的生態問題。以及農村年輕勞力外出打工造成的勞力短缺問題。農村剩餘勞力大量擁入城市(即城市化過程),民工的盲目流動帶來的交通緊張、社會治安變差,住房緊張及其它社會問題。
影響人口再生產類型地區差異的因素
(1)經濟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歸根結底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是形成人口再生產類型差異的根本原因。
(2)年齡構成因素:人口年齡結構對人口再生產影響很大。現在人口年齡結構是過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狀況形成的,而現在的人口年齡結構又將影響以後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從人口年齡結構分析人口再生產狀況至關重要。
(3)社會因素:如家庭文化、生育觀念、生育政策等。
『陸』 地理:人口問題的主要知識點是什麼
人口問題
1、發展中國家人口迅速增加問題: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化;妨礙人力資源形成;產生持久的環境壓力。
2、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社會經濟負擔加重;影響社會勞動力生產率提高;國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問題。(措施: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
3、我國人口流動的影響:(1)有利影響—人口流動給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為城市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發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變城市的經濟結構,為城市經濟結構體制改革深化發展作出貢獻;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城市周圍地區的農、牧、漁、副業的發展;為城市與農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條件,推動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2)不利影響:大量流動人口的湧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壓力;加劇城市的環境污染;給城市的社會治安管理帶來問題;就業困難,事業人數增多
4、目前我國人口遷移的原因:城鄉收入差距大;國家政策允許人口流動;我國人口眾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多。
5、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影響:獲取足夠的勞動力;有利於當地資源的開發;給城市環境造成影響。對遷出地影響:加強與外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於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有利於增加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上海成為人口遷入地原因:經濟發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
『柒』 我國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帶來的影響高中地理知識回答...謝謝
中國人口問題:①我國人口問題表現為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農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結構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出現);人口素質較低;人口地區分布不平衡。
影響;(1)弊:環境壓力大,交通混亂,住房擁擠,社會治安差,就業壓力大,社會福利供應不足,社會養老壓力不斷加大;(2)利:勞動力供應充足,勞動力價格低廉,國防兵源充足。
『捌』 人口問題為什麼是戰略性問題
因為人口問題與環境問題有密切的互為因果的聯系,在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一定地理環境和生產力水平條件下,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人口問題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是當代許多社會問題的核心。雖然它在不同國家的具體表現各異,但其實質主要表現為人口再生產與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失調,人口增長超過經濟增長而出現人口過剩。
以中國為例,當前社會生活和發展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無一不直接地或間接地與巨大的人口壓力相聯系。人口壓力使社會在提供現有人口生活條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
突出表現為就業困難,住房緊張,糧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壓力造成消費與積累比例失調、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降低等。
『玖』 為什麼說人口問題是中國最大的生態問題
根據《太和中道五行圖》推演,(檢索:中道五行999999)可以看出,人類的生存需要各種資源,比如:水、土地、糧食、礦產、醫葯等等等等;而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證明,中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了無可挽回的破壞!(森林資源首當其沖)中國不需要這么多人口,更不希望在未來20年裡人口再翻一番!因為中國的生存資源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這不是是聳人聽聞的說法,是確確實實的實際態勢。中國土地的肥力已經不可能支撐20億以上人口的負擔,中國人的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一代不如一代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人口增長是影響中國生態環境的最大隱患,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高度關注。
『拾』 從地理學角度看我國的人口問題
問題: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人口老齡化;人口性別比失調;人口素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