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西走廊位於什麼以西
河西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河西走廊。簡稱河西、雍涼。是甘肅西北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
河西走廊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勝古跡燦若星河。20世紀中國四大文獻考古奇觀:故宮明清檔案、安陽甲骨、敦煌遺書、居延漢簡,後兩者都與河西走廊有關;被定為中國旅遊標志的馬踏飛燕,也從這兒出土,這里依舊保留著華夏族的農耕文明。
從金城(蘭州)出發,越過黃土高原與河西平原的分界烏鞘嶺,便正式進入河西走廊。自東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經過東端涼州(武威)、甘州(張掖)、嘉峪關、肅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門關附近。河西走廊的文物品類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文物價值突出,簡牘、彩陶、壁畫、岩畫、雕塑、古城遺址等等,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簡直就是一條燦爛奪目的「文化長廊」。因是佛教東傳的要道,這里還留存了大量石窟群:武威天梯山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莫高窟……大小石窟星羅棋布地點綴於走廊沿線,於是,河西走廊又被人們稱為「石窟藝術走廊」。
評價
古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分別從陽關與玉門關進入新疆。河西走廊因此成為古絲路的樞紐路段,連接著亞非歐三大洲的物質貿易與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在這里相互激盪,積淀下蔚為壯觀的歷史文明。對於河西走廊的這一優勢,季羨林評價:「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了。」
旅遊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一朵有1600餘年歷史的曠世奇葩。至今有保存完整的洞窟492個,裡面珍藏著歷史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還有唐宋木結構建築五座。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榆林窟
俗稱「萬佛峽」,是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現存41個洞窟,共保存壁畫5650幅,彩塑272身,與莫高窟同一時期。其中,中唐25窟為其精華,因這里曾珍藏稀世珍寶象牙佛而聞名於世。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又稱敦煌影視城、仿宋沙洲城。佔地面積1.21萬平方米。是為中日合拍電影《敦煌》而仿照沙州古城和「清明上河圖」修建的人文景觀和影視拍攝基地。現已拍攝過《敦煌》、《封神榜》等20多部電影、電視片。
玉門關雅丹魔鬼城
玉門關雅丹魔鬼城,距玉門關西90公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遇有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而不出,俗稱魔鬼城。其整體像一座中世紀的古城,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牆、有街道,有大樓、有廣場,有教堂、有雕塑,這些大自然的傑作形象生動、維妙維肖令世人瞠目。
安西橋灣城
位於安西縣東85公里處。有「康熙夜夢橋灣城」、漢代長城烽燧、疏勒河九曲蜿環、雅丹地貌、大漠孤煙等人文自然景觀;館藏傳世文物象牙造像、人皮鼓、東千佛洞西夏壁畫臨摹品及極旱荒漠自然保護區植物標本展覽廳等服務設施。
海市蜃樓
在晴朗炎熱的夏日,敦煌的戈壁瀚海中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尤其是在敦煌至陽關、玉門關公路兩側,可以看到波濤澎湃的「海水」、高大的「山川」、整齊的「建築」、錯落有致的「城市」。這些景緻若隱若現,十分壯觀。
三危聖境
三危聖境以其神、奇、靈、峻而著稱,三危山主峰與莫高窟隔大泉河相望,「危峰東峙」是敦煌「八大景」之一。相傳西王母、觀音菩薩、太上老君曾雲游此山,至今仍保留古建築「王母宮」、「觀音井」、「老君堂」等。特別是1600多年前,樂僔和尚雲游此山,夕陽西下時萬道金光中出現了千萬尊佛的金身,便開鑿了莫高窟第一個洞窟。
千佛洞洞
西千佛洞,因地處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現存石窟17個,與莫高窟同一時代,石窟的結構、彩塑、壁畫藝術風格等與莫高窟體系相近。在光輝燦爛的敦煌藝術中佔有重要位置。
陽關國家級沙漠森林公園
陽關國家級沙漠森林公園,位於陽關遺址西10公里處,由葡萄長廊、葡萄觀賞園、沙生植物園等組成。總面積16.65平方公里。是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
月牙泉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四面環沙而不被掩埋,經千年而不幹涸,實屬自然奇觀。
驪靬遺址
1999年,驪靬故縣和驪靬降人再次引起了國際、國內有關方面的關注,海內外考察和研究驪靬故縣和驪靬人形成了一股強勁的浪潮,經十餘年不衰,且勢頭越來越熱,隨之形成了驪靬文化,現已成為國內獨具特色的文化現象,為古老的驪靬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張掖丹霞國際地質公園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形成於600萬年前,位於張掖市臨澤、肅南縣境內,面積約510多平方千米,是中國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特別是窗欞式、宮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之繽紛、面積之大冠絕全國。
山丹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位於河西走廊中部,自1949年9月建場以來,近50年一直歸屬軍隊管理,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軍馬繁育基地,也是我軍最大的糧油肉生產基地。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夏季綠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黃,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也是理地地塞上影視場地。自《牧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和平年代》、《紅色康拜因》、《長城》等影視片在此拍攝並播出後,山丹馬和軍馬場都名聲大振,成為重要的影視旅遊勝地。
高台烈士陵園
高台烈士陵園由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紀念亭、烈士公墓、紀念碑等紀念建築物組成。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建成於2009年4月3日,紀念碑採用傳統紀念碑造型,高29.37米。碑身上部的黨徽寓意革命戰士永遠在黨的領導下前進,碑體正面為曾任西路軍第三十軍政委、國家主席李先念的題詞:紅軍西路軍烈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習近平強調,我心裡一直牽掛西路軍歷史和犧牲的將士,他們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貢獻,永載史冊。他們展現了我們黨的革命精神、奮斗精神,體現了紅軍精神、長征精神,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1]
武威文廟
武威文廟位於武威市涼州區崇文街。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由儒學院、孔廟、文昌宮三部分組成。主要景點有文昌宮、山門、崇聖祠、大成殿、戟門、欞星門、狀元橋、泮池,尊經閣、儒學院等。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於武威城南50公里的張義鎮燈山村,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歷史,被稱為「石窟鼻祖」。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18個洞窟,主體大佛窟開鑿於盛唐時期,高達28米,是全身貼金鉑的一尊大佛。主要景點有天梯大佛、天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陳列館、天梯湖、圍堰壩等。
武威雷台
武威雷台因雷台漢墓出土中國旅遊標志馬踏飛燕聞名,1983年被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景點有漢式大門、音樂噴泉、漢代風格大型浮雕、四神圖騰柱、整體放大6倍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陣列、漢墓、雷台觀、漢文化展覽館等。
武威白塔寺
白塔寺位於武威市城東南20公里的武南鎮白塔村。因公元1247年西藏薩迦派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與蒙古汗國皇子、西路軍統帥闊端在白塔寺進行「涼州會談」,並頒發《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成為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主要景點有塔林、白塔寺遺址、薩班靈骨塔、涼州會談紀念館等。
羅什寺
羅什寺位於武威市北大街,最早建於後涼(386—400),塔及寺院在唐代時大力擴展,明、清皆有修葺。是為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功績而建造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鳩摩羅什命名的寺院。主要景點有鳩摩羅什舌舍利塔、大雄寶殿、圖書館等。
❷ 古代河西在現在哪裡
所謂河西,就是黃河以西。從地圖上看,是黃河那個幾字形的西面,現今甘肅境內。
在甘肅省,一片狹長地帶,古代是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
現在是金昌,嘉峪關,張掖,酒泉,武威
中國古代的河東河西指的應該是黃河在甘肅陝西境內由南向北的那一斷,「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指的是在戰國初期,秦魏兩國的邊境爭奪戰,秦獻公時丟失河東,秦孝公時奪回。其位置大概在山西境內,在秦漢時期有置河東郡,三國里的衛氏就是在河東,單指河西一般指甘肅的河西走廊
河東 指現山西 因黃河流經山西省的西南境,則山西在黃河以東,故這塊地方古稱河東 河西指陝西北部 到甘肅 就像甘肅的河西走廊 江東就是長江以南 大致是 浙江 安徽地區 江北指長江以北地區, 目前多指重慶或江蘇北部地區
記得採納啊
「河」在古代是指黃河,古籍中出現的河一般都是黃河的意思。
河東:河東泛黃河以東,尤指山西。因黃河流經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黃河以東,故山西古稱河東
河西:泛指黃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過變化。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後演變為多指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的地區。現在的河西五市是指:現在的河西指的是甘肅省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金昌、酒泉(肅州)和嘉峪關。也是河西走廊一帶。
河南:1.秦漢指內蒙古河套黃河以南。2.戰國時稱周雒邑王城為河南,漢置河南縣。3.漢稱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4.唐中葉以後又有河南節度使。
河北:1.(唐)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東北),轄古黃河以北地區。2.(宋)河北路,治大名府(今大名東)。
河內:黃河以北為河內,大約是今天的河南省地區
河外:黃河以南、以西為河外。
此外還有以長江為分界線命名的地區:江左,江東,江西。
江左,是一個地理名詞,即江東。 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准確定東西和左右。大致范圍包括今蘇南、皖南、浙北、贛東北。2015年這一中國歷史上的地理名詞隨著影視劇琅琊榜熱播而重回人們視線。此地域概念盛行於唐以前,尤其是魏晉時期,江左也是以金陵(今南京)為首都的六朝時代的政治與經濟中心。人文昌盛,物阜民豐。
古人習慣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東西與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目錄雜說》雲:「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自江北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耳。」 《群英會蔣干中計》「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逸周書·武順篇》:「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東流。」這是古人在觀測自然現象的過程中得出的結論:太陽從東方升起,而隱沒於西邊,所以說「天道尚左」,我國的地勢是西北高峻而東南低下,江河之水向東流,所以說「地道尚右」。
❸ 請問: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具體包括哪些地縣市
摘要 河西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河西走廊。是甘肅西北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
❹ 「河西走廊」在哪裡,「河西走廊」為何戰爭頻繁
河西走廊位於我國的甘肅省。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全長約為900公里。河西走廊為西北東南走向,因為是屬於狹長的平原形狀整體看來很像是走廊,又因位於黃河的西面所以被稱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之所以戰爭頻繁,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首先,河西走廊是一條很重要的交通要道,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絲綢之路就是從這里經過的。如果說掌握了這一地帶,那麼就掌握了通往西域之路的關鍵也是許多國家因為爭奪這一地區而發起了戰爭。這是從交通要道來考慮的。
而河西走廊作為一個分水嶺最重要的原因是匈奴問題的存在。匈奴一直是中原所長期困擾的一個問題,但是正是因為河西走廊的存在,使匈奴沒有踏進中原。所以說河西走廊所處的地理位置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引發了許多戰爭。
❺ 河西走廊起點和終點在哪裡
河西走廊的起點是烏鞘嶺,終點是玉門關。
河西因為在黃河以西,且在兩山之間,所以起名「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長約1000公里,最寬處有200公里,最窄處只有幾公里,在歷史上,河西走廊是我國內地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是陸上絲綢的咽喉,也是佛教東傳的第一站,更是重要的戰略軍事要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河西走廊的歷史:
河西走廊的文化久遠,歷史厚重,在古代,在河西走廊上建立的政權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和大涼,在現代,河西走廊有著甘肅省的五個市,分別是張掖市、酒泉市、武威市、金昌市和嘉峪關市,這五個市也稱「河西五市」。
❻ 河西走廊在哪裡有什麼樣的地理意義
河西走廊又被稱之為是甘肅走廊,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途徑之地,中原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連接到了一起,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河西走廊。在古時候絲綢之路的繁榮,你讓河西走廊逐漸步入了我們的視野。河西走廊途經酒泉,張掖,武威,金昌以及嘉峪關。這就是我國古代和西域進行交流的幾個重要城市。張騫出使西域,雖然當初的目的只是為了聯合大月氏國來共同對抗匈奴,但是張騫卻無意間開通了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張騫也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創始人,為我國古代疆域的擴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❼ 河西走廊包括哪裡,它的來歷是怎樣的,為何秦始皇時沒有攻佔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從隴西(今甘肅南部)通往西域(今新疆)的一條戰略通道,呈東西走向,全長1000多公里,它的東邊是黃河和今天的黃土高原,北邊是合黎山、龍首山以及阿拉善沙漠和蒙古高原,南邊是祁連山和青藏高原,西邊就是西域。
河西走廊也叫甘肅走廊,因為全境都在今天的甘肅省境內,黃河從青海流經甘肅後,將整個甘肅一分為二,河西走廊就是從甘肅境內的黃河邊開始的,一直到甘肅境內最西邊的玉門關,包括今天甘肅省境內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從地圖上看,大致就是甘肅省黃河西北的所有地區,因為這條通道內到處都是高山、谷地,南北兩個方向地勢又高,所以稱為走廊。
相傳大禹治水時期,曾經繪制了一幅華夏大地的地圖,將整個天下分為九州,其中的雍州指的就是西方,其中就包括了河西走廊的部分地區,《尚書 禹貢》中就是說黑水和西河屬於雍州,這里的黑水就在甘肅張掖市城西十公里處的黑河,這里屬於河西走廊,這說明大禹時期的華夏人就知道河西走廊了,不過當時華夏的中心在中原一帶。
漢朝頭一次控制了河西走廊,並且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隸屬於西漢涼州刺史部,自此,河西走廊歸屬漢朝統治,那麼河西走廊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呢?
所謂的河西,指的是黃河的西邊,因為整個河西走廊地區都位於黃河的西邊,黃河從青海流入甘肅,將整個甘肅省一分為二,而黃河西邊甘肅部分就是河西走廊,也就是甘肅的西北部,所以稱為河西。
所謂的走廊就是指從甘肅蘭州開始一直到玉門關的這一條路,有著像走廊一樣的地形地貌,是南北高中間低的地形,河西走廊南部是海拔四五千米的祁連山,再往南就是青藏高原了,同樣是高海拔的地區,而河西走廊的北邊是以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的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組成的群山,再往北就是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組成的沙漠地帶,再往北就是蒙古高原了。
走廊的本意是指連接兩個地區的狹長過道,而河西走廊的地形就是南北群山環繞的谷地、丘陵和平原地帶,最為關鍵的是河西走廊是當時連接西域與中原唯一的通道,當時漢朝的都城長安經過關中,到達隴西,再渡過黃河,沿著河西走廊一直向西,出了玉門關,就是當時的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了,把河西和走廊連在一起,就是河西走廊了。
❽ 河西走廊位於什麼以西
河西走廊位於黃河以西。
河西走廊簡稱河西、雍涼,位於甘肅西北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是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
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爭之地。一般來講河西走廊的繁榮期是河西之戰到唐代安史之亂間的八九百年時間,即漢唐巔峰時期。安史之亂後,隴右高原、西套平原、河湟谷地、吐魯番綠洲等隴右道精華地區逐步超越河西走廊。
風景名勝:
三危聖境以其神、奇、靈、峻而著稱,三危山主峰與莫高窟隔大泉河相望,「危峰東峙」是敦煌「八大景」之一。
相傳西王母、 觀音菩薩、太上老君曾雲游此山,至今仍保留古建築「王母宮」、「觀音井」、「老君堂」等。特別是1600多年前,樂僔和尚雲游此山,夕陽西下時萬道金光中出現了千萬尊佛的金身,便開鑿了莫高窟第一個洞窟。
陽關國家級沙漠森林公園,位於陽關遺址西10公里處,由葡萄長廊、葡萄觀賞園、沙生植物園等組成。總面積16.65平方公里。是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河西走廊
❾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它位於什麼以西
河西走廊因在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形似走廊而得名,故名河西走廊。簡稱河西、雍涼。是一段沿祁連山山腳分布,長約1000多公里,寬十到百公里不等的堆積平原。這個狹長的地理通道,位於中國大陸腹地,東連中原,西接西域,南北溝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它的東部起點烏鞘嶺,恰好在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上。溫暖濕潤的海洋季風到此便停住了腳步,所以河西走廊的周邊是一個乾旱少雨、荒丘和沙漠密布的區域。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爭之地。
古人經過河西走廊場景
千百年來,這兩座雄關相對而立,如一雙眼睛見證著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也似一對利齒,守衛著絲路商旅的安危。河西走廊如今多指甘肅省14個地州市中的河西五市。2017年8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明確,武威市為河西走廊中心城市。
❿ 國內著名的「河西走廊」,到底是位於哪條河流以西
地球表面不同的陸地環境中,由於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狀況的不同,對人類的交通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通常會把連接兩個較大地區的狹長地帶稱為“走廊”,而要在這兩個地區之間來往交通,通過連接的走廊地帶是主要的方式,所以走廊往往會成為交通要道。我國比較著名的走廊有兩個,分別是“遼西走廊”和“河西走廊”。遼西走廊位於我國北方地區,連接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位於遼寧省西部,是進入東北平原的主要通道。
嘉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