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判讀等高線地形圖
第一,應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特性。
①數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線的數值,讀出任一點的海拔高度,比較兩點的海拔高度可換算溫差,以兩地的水平距離測算地面實際距離。
②形態上的特性,地表呈現各種各樣的形態,每一種地貌形態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徵,在等高線圖上會以不同的形態表示出來。看等高線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緩。看等高線的形狀,可確定地貌類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線的基本知識,這是識別等高線圖的關鍵。
①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等高,並以海平面作為零米。相鄰的兩條等高線,其高整也相同。
②等高距全圖一致等高距即指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例如三條等高線的海拔為500米、600米、700米,則等高距為100米。
③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無論怎樣迂迴曲折,終必環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閉合。
④兩條等高線決不能相交因為一般情況下,同一地點不會有兩個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懸崖,等高線可以重合。
⑤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緩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間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勻坡。
⑥等高線與山脊線或山谷線垂直相交等高線穿過山脊線時,山脊線兩側的等高線略呈平行狀。等高線穿過河谷(山谷線或集水線)時,向上游彎曲,成反V字形。
⑦兩對等高線凸側互相對稱時,為山嶽的鞍部,也叫山的埡口。
⑧示坡線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線是與等高線垂直相交的短線,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有時也叫做降坡線。
⑨幾條特殊的等高線,0米線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線;200米線區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線顯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線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徵。
第三,熟練判斷等高線圈上的基本地貌類型。
第四,學會等高線圖的綜合判讀與應用。
①確定水庫及壩址的位置:水庫庫區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或選在「口袋形」的窪地或小盆地,這些地區不僅庫容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
②確定鐵路、公路線:一般情況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選擇坡度較緩,距離較短,彎道較少的線路為好。
③工廠區位的選擇:工廠區位的確定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對環境有污染的廠礦,要選擇河流下游,常年主導風向的下方,結合地質地形條件,宜放在地基堅實,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的地方;若是電子、半導體、感光器材廠等需要建在空氣清潔、環境優美的地點,從經濟效益考慮,要盡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資源產地,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銷售市場,從而確定工業部門的布局。
④農業生產布局: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採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潭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合理布局的方案。
⑤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貳』 高中地理等值線圖怎麼看
高中地理常遇到的等值線大致有:等溫線,等高線,等壓線,等等~~~
等值線都是逐漸遞減或遞增的線的組合。
譬如等溫線,通常北方為低,南方為高,山腳為高山頂為低。
『叄』 初二地理等高線地形圖怎麼看
等值線讀圖題作為一種重要讀圖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分析能力,在高考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那麼,應如何提高學生等值線讀圖題的讀圖技巧和讀圖分析能力呢?以下是筆者以等高線地形圖為例作的一些探討。
第一,應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特性。
(1)數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線的數值,讀出任一點的海拔高度,比較兩點的海拔高度可換算溫差;以兩地的圖上水平距離可換算地面實際距離。
(2)形態上的特性。地表每一種地貌形態在等高線圖上都會以不同的形態表示出來。看等高線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緩陡。看等高線的形狀,可確定地貌類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線的基本知識,這是識別等高線地形圖的關鍵。
(1)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等高,並以海平面作為零米;相鄰的兩條等高線,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圖一致。等高距即指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
(3)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無論怎樣迂迴曲折,終必環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閉合。
(4)兩條等高線決不能相交。因為一般情況下,同一地點不會有兩個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懸崖,等高線可以重合。
(5)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緩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間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勻坡。
(6)等高線與山脊線或山谷線垂直相交。等高線穿過山脊線時,山脊線兩側的等高線略呈平行狀。等高線穿過山谷線(或集水線)時,向上游彎曲,成反V字形。
(7)兩對等高線凸側互相對稱時,為山嶽的鞍部,也叫山的埡口。
(8)示坡線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線是與等高線垂直相交的短線,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有時也叫做降坡線。
(9)幾條特殊的等高線。0米線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線;200米線區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線顯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線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線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徵。
第三,熟練判斷等高線圖上的基本地貌類型。(見下表)
第四,學會等高線圖的綜合判讀與應用。
『肆』 怎麼看等高線平面圖
下邊是我對等高線圖的一個專門解釋,我配有插圖,你打開看看吧:
http://..com/question/194959183.html?fr=im100008
這里先給你復一段: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
等高線地形圖所表示的地理范圍比較小。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類型有:陡坡、緩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種。
如果是大范圍的地形圖則屬於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判讀:——結合插圖理解吧
1.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
等高線之間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緩,稀疏處坡度緩(水平距離大),上山、開地、建築易,河流緩;密集處坡度大(水平距離小),上山、建築、開地難河流急。如圖中甲線路坡度緩,上山頂容易;乙線路坡度陡,上山頂難。
2.等高線與山地和盆地:這兩種地形的等高線都成
閉合的不規則的圈,等高線數字內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間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頂;等高線數字內低外高的是盆地(窪地)。
3.等高線與山脊和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處才可能有小溪。
『伍』 怎麼看等高線
看等高線可通過以下知識點來判斷學習:
等高線——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的連線。
地貌識記小口訣:
山頂凹地小環圈, 區別要看示坡線; 山頂短線向外指, 凹地短線向里邊;
山背曲線向外凸, 山谷曲線向里彎; 山背凸棱分水線, 山谷凹底合水線;
兩山相連叫鞍部, 高低兩組等高線; 群山相連最高處, 棱線稱為山脊線。
『陸』 初一地理 等高線地圖怎麼看
將地圖上,將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叫等高線。
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度差,叫等高距。
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叫等高線地形圖。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可以判讀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
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如山峰、山地、丘頂等);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如盆地、窪地等)。等高線是曲線狀時,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數條高程不同的等高線相交一處時,該處的地形部位為陡崖,並在圖上繪有陡崖圖例。由一對表示山谷與一對表示山脊的等高線組成的地形部位為鞍部。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該處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該處坡度較緩。
高原:一圈一圈的同心圓,越靠近中心的圓所標的數值越大,代表它的海拔越高
盆地:和高原的圖相同,數值正相反,代表中心的海拔低
丘陵:在一個區域內,有許多小的形同於高原的等高線圖,其標注的值相差不會太大,否則就成山峰了
山地:圖形也類似於高原,不一定是圓形,在一個圈內,可能有兩個或多個小圈,代表山峰
如何識別:看每條線上標的數值,數值越大,代表海拔越高,如高原山地等;數值越小,海拔越低,如盆地。
[編輯本段]等高線圖的判讀
1、數值大小: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於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而頂部明顯稀疏。
2、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
稀疏:坡度緩。
3、形狀特徵:
①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
②盆地或窪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
(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
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⑤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⑥緩坡與陡坡及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懸崖。等高線越密集處,地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舒緩。
[編輯本段]地形剖面圖
1、畫法:從剖面線與每條等高線相交的各點,分別向下引垂線,按各點海拔轉繪到相應的高度位置上,然後連成平滑的曲線。
2、注意點: ①剖面線連續多次經過同一條等高線時,多取幾點;
②剖面線經過河流時,應畫出河床。
三、實際運用:
(1)選「點」 設計:
水庫的壩址:應建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處,峽谷上游要有蓄水庫區
港口應考慮:避風的海灣;避開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療養院:應建在地勢坡度較緩、氣候適宜、空氣清新地方。
(2)選「線」設計。
如公路、鐵路線的設計、其基本要求是:
①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考慮路線短、坡度平緩、少過河建橋,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
②避免通過高寒區、沙漠區、沼澤地、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
引水線路的選「線」,路線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3)選「面」:包括城市規劃、居民區、農業、工業區、各種開發區等。
如工業區宜建在地形較為平坦開闊的地形區,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資源豐富。
居民區應考慮: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②地勢平坦開闊地向陽地帶; ③交通便利,遠離污染源等。
平原地區發展耕作業,
山地、丘陵發展林業
[編輯本段]附:
如何看等高線地圖
面對地圖看, 上北下是南,左西右為東,地圖方位已辨明 。
地圖符號顏色識別:
綠為林地藍為水, 地貌、公路棕色繪,其它符號都用黑。
等高線顯示地貌特點:
等高閉合是規律,彎曲形狀象現地; 線多山高線少低, 坡陡線密坡緩稀。
等高線顯示地貌原理:
由底到頂,高度相等;水平切開,垂直投影。
地貌識別:
山頂凹地小環圈, 區別要看示坡線; 山頂短線向外指, 凹地短線向里邊;
山背曲線向外凸, 山谷曲線向里彎; 山背凸棱分水線, 山谷凹底合水線;
兩山相連叫鞍部, 高低兩組等高線; 群山相連最高處, 棱線稱為山脊線。
地形起伏判定:
總觀地貌形態, 辨明各處高低; 區分上坡下坡, 沿線編號注記。
四種地形地物分布規律:
山成群,形似脈, 小山多在大山內; 先抓大山做骨幹, 記了這脈記那脈。
上游窄,下游寬, 多條小河匯大川; 河名順著河邊寫, 流向流速看注記;
橋梁渡口有幾處, 深度底質要熟悉。
(三)道 路
平原地,多而寬, 山丘地,窄而少; 山區若是有大路, 多沿河旁和山谷。
(四)居民地
平原密,山區稀; 要記村鎮有規跡; 橋、堡、店、鎮靠公路, 溝、澗、嶺、峪在山區;
泡、灣、河、窪順水找, 村、屯、庄、窯多散居。
地物符號定位點確定方法:
兩個圖形下中央, 方圓三角當中量;底部寬大底中間, 下有直角角頂上。
換算距離的三個公式
(1)1:2.5萬地形圖換算,1:2.5萬圖,用4去乘除;乘得圖上長,除得公里數。
實例計算:在1比2.5萬的地形圖上,量得某線段長為8厘米,求相應實地醫寓為多少公里?根據口訣換算:8/4 =2(公里)。相應實地距離為2公里。
量得從張庄到李庄實際距離為16公里,求在1比2.5萬地形圖上為多少厘米?根據口訣換算:16×4=64(厘米)。
*在1:2.5萬的地形圖中,每4個厘米為實地1公里.
(2)1:5萬地形圖換算
1比5萬圖,用2去乘除;乘得圖上長,除得公里數。
(3)1:10萬地形圖換算
1:10萬圖,用1去乘除;乘得固上長,除得公里數。
量讀距離方法:
地圖比例先搞清,計算消去兩個零;若要求出未知數,圖上用除實地乘。
(二)比例尺量讀
圖上量,尺上比;看分劃,讀距離。
(三)里程錶量距:
針歸零,盤向已;起點推.終點起;按比例,讀公里。
用坐標尺量讀精確坐標
縱邊壓縱線,橫邊通過點;公里看圖廓,米效看圖邊。
用坐標尺量讀圖上目標
縱邊壓縱線,米數對交點;橫邊米數處,就是目標點。
以目標清晰程度目測距離
距離250米一300米
牆可見續,瓦能數溝,人臉五官分不清,衣服顏色可辨明
距離400米,人臉看不明,頭肩可分清。距離500米,門見開或關,窗見框子格,頭肩分不清,男女可分明。
距離700米 瓦面成絲,窗見襯,人行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判定方位
「磁針」、時表、北極星, 依照地物看特徵。「磁針」避開鐵磁用,擺干穩靜指向定; 時針折半朝太陽,
「12」所指是北方,•先找「仙後「大小熊」,小熊尾端是北星,北星又居「仙後「大熊」中,找到北星北方定;獨樹南面葉茂盛,樹樁年輪北面濃,突出地物北面潮,靠南積雪早消溶。
『柒』 地理中等高線中如何看出地勢
1、不同狀態的等高線表示的地表形態:凸高為低,凸低為高.是中間與兩側比.
2、等高線中的閉合等高線,其數值是:大於大的,小於小的.
3、同一幅等高線圖上,等高距相等.
4、等高線圖上海撥高度的數字增大或減小的方向只有到特殊的點才會改變.
5、等高線圖上最低海撥高度的計算約是:海撥最低的等高線高度減去一個等高距.最高海撥高度是海撥最高的等高線的高度加上一個等高距.兩地間的相對高度計算是:H相=H高-H低.估算陡崖的相對高度是:(n﹣1)d≤H<(n+1)d其中d為等差距n為兩地相隔的等高線的條數.
同一幅等高線圖上等高線密,坡陡.等高線稀,坡緩.同一圖上,等高線間的等高距是一定的,地面相對高差愈大,等高線的條數就愈多,特別是山區,地圖上的等高線非常密集.在表示的實際范圍一定的情況下,地勢起伏越大,選擇的等高距應該越大,相反,等高距應該越小,只有這樣才能較准確地表示地面起伏狀況.
6、圖幅相等,等高距相同,比例尺大,坡度大,比例尺小,坡度小.圖幅相等比例尺相同,等高距大,坡度大,等高距小,坡度小.圖幅、等高距、比例尺都不相同的等高線圖,坡度的計算要用tan﹦相對高差/水平距離.
7、相鄰兩條等高線,其數值要麼相等,要麼相差一個等高距.
8、同一條等值線上的數值相等.
9、緊鄰河流但分別位於河流兩側的兩條等高線的值相同.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能反映出地勢變化;在等高線圖上往往據此判斷等高線數值的變化的方向.
10、海岸線高程為0米.
11、替代型的「等高線」,如不同時期的湖岸線、梯田、西北地區的沙丘等,均可看作等高線.
12、受洋流影響而發生彎曲的海水等溫線,其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13、無論南半球還是北半球,1月份陸地上等溫線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14、判斷地形、地勢特徵:山峰、山丘、盆地、窪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丘陵.兩對等高線凸側互相對稱時,為山嶽的鞍部,也叫山的埡口.幾條特殊的等高線,0米線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線;200米線區分平原個低丘;500米、1000米線顯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徵.
15、判斷水文特徵、水系特徵.盆地為向心狀水系、山地為放射狀水系.
山谷有河流且流向與等高線凸出的方向相反.
等高線密集處水流速度快.陡崖處有瀑布.
河流出山口處有沖積扇.
確定大壩壩址和水庫地址.確定壩高時依據出口處等高線的高程.壩長據比例尺計算.
交通線要求:沿等高線修築,坡度平、線路短、少佔農田、少建橋梁、避開陡崖、陡坡、沼澤、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盡量少過河建橋,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並保證運行安全.引水線路:路線盡可能短,避免通過山脊等障礙,並盡量利用地勢使水自流.輸油、氣管線:路線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指導農業生產,平原發展種植業、山區發展林業、牧業.影響工業、居民區選址.
居民區依山傍水、地勢開闊、向陽地帶且交通便利、遠離污染.
工業區要求: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水源充足、近資源的地區.
港口:應建在等高線稀疏、等深線密集的海灣地區,即陸域平坦、港闊水深的避風港灣.航空港:應建在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開闊、坡度適當易排水的地方;地質條件好;注意盛行風向且保持與城市適當的距離等.
氣象站:應選在地勢坡度適中、地形開闊的地點.
療養院:應建在地勢坡度較緩、氣候適宜、空氣清新的地方.
『捌』 等高線地形圖怎麼看
一、等高線辨別地形
1、密集陡坡,稀疏緩坡,間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勻坡。上疏下密為凸坡;上密下疏為凹坡;
2、如果幾條不同高度的等高線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
3、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山頂;
4、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盆地或窪地;
5、兩個山頂中間的低地,形似馬鞍----為鞍部,也叫山的埡;
6、等高線彎曲時,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處----表示山脊(即凸低為高);
7、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處----表示山谷(即凸高為低);
8、峽谷:中間低,兩側高,且兩側等高線密集的地方(一對山脊線相對的地方)。
二、等高距常識
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距離在地圖上用等高距表示,通常為20米。不同地圖,等高距可能不同。等高線顯示地貌的特點:一是在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高度相等並各自閉合;二是一般情況下,在同一幅圖上,等高線多山就高,等高線少山就低。
等高線間隔大的坡度緩,間隔小的坡度大;三是圖上等高線的彎曲形狀和相應實地地貌的形狀相似。
等高線的種類和作用。等高線按其作用不同,分為四種;首曲線是用以顯示地貌的基本形態;間曲線是用以顯示曲線所不能顯示的局部地貌;助曲線是用以顯示間曲線還不能顯示的局部地貌;計曲線是便於在圖上計算高程,從高程面算起,每逢等高距五倍處的首曲線描繪成粗實線。
三、等高線圖的綜合判讀與應用
1、判斷五大類地形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且平直,廣闊平坦;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密集,頂部(內部)明顯稀疏;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小於100米,等高線稀疏,彎折部分較和緩(坡度比較和緩);
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等高線彎曲密集,河谷轉折呈V字形;
盆地:海拔無標准,中間低,四周高,內部地勢起伏較小,等高線較稀疏,邊緣地勢陡峻,等高線較密集。
2、判斷水系、水文特徵
①水系形狀:
根據等高線數值判斷地勢高低,判斷河流流向:
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
平行山地中形成平行水系(山河相間)。
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嶺,因此山谷常有河流發育,在山中行進,如需要尋找水源,首先要下到山谷中。
②水系流向:
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遊方向彎曲,即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水補給地下水時,流向與地下水位線凸出方向一致。在戶外,能夠通過等高線快速准確判斷水系的流向,會讓你准確辨別下遊方向,快速找到水源。
③流域面積:
根據山脊線作為河流的分水嶺,確定河流的大概流域面積,這樣即可據酌情制定是否橫渡的路線規劃。在多雨季節,我們在集水線的半山腰也有很大機會找到水源。
④水文特徵:
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處可能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除與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集水區域面積)及所處迎風坡、背風坡有關。此辨識有助於戶外溯溪過程中查看地形與水位落差等,水流速,可否橫渡等,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⑤河流外力作用:
河流流出山口處常形成沖積扇。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蝕(切割)作用為主,河谷多成「V」形,沉積物多體積大,重量大,河床多卵石為主;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旁蝕作用為主,河谷多成「U」形,沉積物多體積小,重量輕,河床多沙土或粘土。(如下圖:)
3、判斷氣候
①氣候特點分析:
結合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勢高低、坡向(迎風坡與背風坡,陽坡與陰坡,陽坡氣溫高,蒸發強,陰坡氣溫低,蒸發弱)等因素。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決定因素,出行前,首先要確定地域氣候。
②氣候差異:
海拔高氣溫低。垂直遞減率為0.60℃/100m。即每上升100米溫度就會降低0.6℃。進行較高海拔登山活動,一定要提前學習此常識,並相應做好禦寒准備。
盆地不易散熱,氣溫偏高,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氣的滯留,因此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具體遞增溫度參數,需根據盆地的大小和其他綜合因素決定。
平原、高原因地形較平坦而風速大,因此,在高原或草原活動的時候需要做好提前防風的准備。
埡口因狹管效應而風速大,山地、盆地風速小,同理一些小區域范圍內,也可以根據地勢判斷風力的大小,根據風的大小再去選活動或露營地點。
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氣壓也與沸點成正比,一般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活動的人多少都有一些高原反應,需在活動前知曉並預防,高海拔區域,水不會煮到沸點,所需烹飪食物的選擇也要考慮。
迎風坡降水量多、背風坡降水量少。陽坡光照強,陰坡光照弱。長途穿越過程中,可以根據降水和陽光選擇並制定一些避免惡劣氣候的路線。
(8)地理中等高線圖如何看懂擴展閱讀
換算距離公式:
(1)1:2.5萬地形圖換算,1:2.5萬圖,用4去乘除;乘得圖上長,除得公里數。
實例計算:在1比2.5萬的地形圖上,量得某線段長為8厘米,求相應實地醫寓為多少公里?根據口訣換算:8/4 =2(公里)。相應實地距離為2公里。
量得從張庄到李庄實際距離為16公里,求在1比2.5萬地形圖上為多少厘米?根據口訣換算:16×4=64(厘米)。
在1:2.5萬的地形圖中,每4個厘米為實地1公里.
(2)1:5萬地形圖換算
1比5萬圖,用2去乘除;乘得圖上長,除得公里數。
(3)1:10萬地形圖換算
1:10萬圖,用1去乘除;乘得圖上長,除得公里數。
『玖』 關於地理等高線圖的理解,高中的
等高線密的地方地形較陡,等高線疏的地方地形平緩,凹進去的是谷,凸出來的是山脊。山谷中常有河流出現。宿營地點一定要選在地形平緩的地方,不要在沖溝的出口
相對高度為較高等高線值減去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