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地理考察著作
我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敘述上古時期洪水橫流,不辨區域,禹治水以後則劃分為九州,並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況;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脈為四列,敘述主要山脈的名稱,分布特點及治理情形,並說明導山的目的是為了治水。
❷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的《水經注》。
❸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
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這本書一共只有1193個字,但是在這本書裡面卻根據當時的自然地理山脈、河流為主要的標志,將國家分為了不同的9個區,並且對於這9個區中的每一個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簡要的記錄。關於這本書的作者有傳說是禹所做,但是實際的作者卻並沒有詳細的記錄。在該書中對於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區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脈記錄是比較詳細的,而其他河流的記錄比較粗略。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❹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是《尚書·禹貢》,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於《尚書》(一作《書經》,簡稱《書》)中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對其作者說法不一,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
史念海在《論〈禹貢〉的著作時代》一文中,則據《禹貢》中有「南河」、「西河」之稱,認定作者為魏國人;顧頡剛認為出自戰國時秦國人之手;此外還有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戰國末至漢初說。
《禹貢》根據土壤的顏色和性狀,將九州的土壤分為白壤、黑墳、赤埴墳、塗泥、青黎、黃壤、白墳、墳壚等類別,這是有一定分類價值的。
《禹貢》中專論山嶽和河流的"導山"與"導水"兩部分內容,是純粹地理的內容,它們開創了中國關於區域地形的分部門研究的範例。"導"字被認為是"治理"的意思,以與禹治水的史跡相聯系。
❺ 中國最早出現的地理考察著作是哪一個
您好:
中國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夏書·禹貢》;作為《尚書》中的一篇,《禹貢》全文以「禹」的名字作為篇名,描述了他「奠高山大川,任土作貢」的功績。文中不僅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地區,並對每個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描述,是歷代學者的重要參考文獻。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❻ 中國出現的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
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於《尚書》(一作《書經》,簡稱《書》)中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對其作者說法不一,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史念海在《論〈禹貢〉的著作時代》一文中,則據《禹貢》中有「南河」、「西河」之稱,認定作者為魏國人;顧頡剛認為出自戰國時秦國人之手;此外還有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戰國末至漢初說。
《禹貢》雖然託名為大禹所作,其實卻是戰國後的作品[1]。以前的學者都以為《禹貢》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現在早已為學界所否定。
❼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
《尚書·禹貢》。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7)中國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什麼書擴展閱讀:
《禹貢》的交通分布
《禹貢》所提出的交通道路網,就分布在這九州之中。明確了九州的具體區劃和相當於今地的具體所在,就可以進一步探索其交通道路網的分布和作用。
《禹貢》的撰述者既以這篇書作為統一之後治理全國設想的藍圖,按當時情形說,是先有一個擬議中的帝都,而這樣的帝都是在冀州的西南部。
戰國時的交通道路是以各政治都會為中心向四方伸延的,可是《禹貢》的撰述者卻一反常規,交通道路網的形成並不是以帝都為中心向外伸延,而是作為各州向帝都送交貢賦的道路匯集到帝都的。
❽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是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
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❾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尚書·禹貢》。《尚書·禹貢》中國第一篇區域地理著作,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❿ 中國歷史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
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