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磁的北極在地球的什麼附近
地磁的北極在地球的地理南極附近。
希望採納。不明白可以追問。
B. 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對嗎
對。
在地球物理業內術語中,南極附近的磁極稱為地磁南極,地理北極附近的磁極稱為地磁北極(絕對權威),而地磁南極其實是磁北極,地磁北極是磁南極,磁力線從磁北極出發從磁南極進入,也即地磁場從地理南極出來從地理北極進去。小磁鐵在磁力線中N極指向磁力線方向,所以小磁鐵的北極指向地理北極(磁南極,異性相吸么),小體鐵的南極指向地理南極(磁北極)。
C. 地磁北極和地理北極的區別是什麼
地磁北極和地理北極的區別是:
1.位置不同。
地球的地磁北極與地球北極並不一致,其間存在11°30'的夾角。
2.位置移動不同。
地磁北極點隨時間不停的變化。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北緯90°的那一點,不隨時間變化。
3.背景不同
地磁北極:19世紀20年代,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發表了關於地球磁場的理論,將地球視為一個具有均勻磁場強度的球體而用數學推導出的磁極。而北極圈首先是由古希臘人確定出來的。他們當時發現,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兩組,其中一組處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頭都能看得見。而另外一組則在天頂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們只是隨著季節周期性地循環出現。
有關地磁北極推測:
科學家表示,位於加拿大寒冷地區已有2個世紀的磁北極,每年以大約65公里的速度移向俄羅斯。過去10年間磁極的移動速度已經增加了三分之一,這促使科學家做出大膽推測,認為地球磁場可能會發生「逆轉」,到時候指南針是指向南方,而不是北方。據悉,地球每百萬年會發生3到7次磁極逆轉現象。
地磁北極是地球表面地球磁場方向垂直向下的點。地磁北極與地理北極並不相同。地磁北極正在不斷的改變,以每天20.5米的速度移動。另外,由於地球磁場並不是完全對稱的,地磁北極與地磁南極並不是處在對跖點位置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地磁北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極
D. 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在哪裡
南磁極與難達之極:南磁極即地磁的南極,1985年南磁極的位置約為東經139° 24′,南緯65°36′。「難達之極」是約以南緯82°和東經55°- 60°為中心的高地,由於地勢高峻,成為大陸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線,是難於接近或到達的地區。
地球好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具有磁性,並在它的周圍形成永久性的磁場。地球的磁場具有正極(磁北極)和負極(磁南極),是一個偶極磁場.1975<年測得的地磁南極位於北半球2N,100.6W離地理北極約1600<公里,在加拿大北部巴瑟斯特島的西北;地磁北極位於南半球65,139,離地理南極約1600<公里,在南極洲大陸邊緣威爾克斯地東北。習慣上人們把位於北半球的地磁南極叫北磁極,位於南半球的地磁北極叫南磁極。可見地磁的南極和北極與地理的南極和北極是不一致的,所以地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有個交角,這個角稱磁偏角。以指北針為准,偏東為正,偏西為負。如果地球是個均勻磁球體,在兩地磁極所在的地理經線上,地磁偏角應為0或180,這條經線叫無偏線。無偏線把全球分為東偏半球和西偏半球兩大部分。實際上地球不是個均勻磁體,磁偏角的分布也較復雜。磁針只能在地磁軌地區保持水平,在其他地區都是傾斜的,而在兩極則為直立狀態。磁針在各處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稱磁傾角,在不同緯度上磁傾角不同,以指北針為准,下傾者為正,上仰者為負。磁偏角與我們日常生活工作有較密切關系,用指南針定方向時,首先要知道當地的磁偏角,進行校正後,才能確定該地的真正南北方向。從理論上可以推算出地面上每一點的磁偏角和磁傾角,如果在某地實測的磁偏角、磁傾角與理論值不符時,稱為地磁異常。如果地下存在磁鐵礦和其它有磁性礦物質時,常常引起地磁異常,可以利用這種現象進行探礦,這是地球物理探礦方法之一。通過研究古老岩石中保存下來的剩餘磁性,可以推斷地質時代地球磁場方向的變化及磁極移動等,稱為古地磁學。古地磁資料常為地殼構造運動提供證據。本世紀60年代以來,獲得大量海底磁場資料,發現在海嶺兩側地磁異常帶對稱排列,這為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提供了重要科學證據
地球磁場變化威脅人類
地球的磁場並非亘古不變,它的南北磁極曾經對換過位置,即地磁的北極變化成地磁的南極,而地磁的南極變成了地磁的北極,這就是所謂的「磁極倒轉」。
在地球45億年的生命史中,地磁的方向已經
在南北方向上反復反轉了好幾百次。僅在近450萬年裡,就可以分出四個磁場極性不同的時期。有兩次和現在基本一樣的「正向期」,有兩次和現在正好相反的「反向期」。而且,在每一個磁性時期里,有時還會發生短暫的磁極倒轉現象。
E. 為什麼地磁北極位於地理南極附近
你提的問題很好,現在確實有爭議,科學界與課本有矛盾的地方,
浦東新區教育科學研究所 李功愛寫過一篇文章,對此事有具體論證,現轉錄如下,希望有所借鑒。
日前,正在念初二的兒子拿出八年級物理課本(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上海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委員會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2002年6月第七次印刷)問我:地磁北極和地理北極相反嗎?細看課本第33頁有一幅示意圖,將地磁南極畫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畫在地理南極附近。(見圖一)我詢問了一些學校的高中學生:地磁北極、地磁南極和地理北極、地理南極相反嗎?他們答曰:是的。
為慎重起見,又在上海圖書館查了《大英網路全書》和《大美網路全書》。在《大英網路全書》中有插圖(見圖二)說明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的位置分別位於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附近(英文1985年版見17卷540頁、中文版見584頁);在《大美網路全書》中,也明確指出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的位置分別位於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附近(英文版見18卷101頁、中文版見58頁);1980年時地磁北極約在北緯76度54分、西經101度42分附近,地磁南極在南緯65度30分、東經139度12分附近(見《大美網路全書》英文版22卷324頁、中文版248頁)。在版本更新的英文微軟網路全書(1997年)中,對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也有明確的定義和插圖說明(見圖三)。
又在網際網路上進行查詢,鍵入「magnetic north」,查到了許多與地磁北極有關的網頁和網站。當然答案也是明確的:「magnetic north」(地磁北極)在加拿大!又到位於浦東金橋的中國極地研究所請教有關專家。據中國極地研究所極區高空大氣科學研究室胡紅橋博士提供的劍橋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Introction to Geomagnetic Fields》(《地磁場導引》)介紹:1996年,地磁北極在北緯79.3度、西經71.5度,地磁南極在南緯79.3度、東經108.5度(見33頁)。在胡紅橋博士提供的英文《PHYSICS OF THE UPPER POLAR ATMOSPHERE》(《極地高空大氣物理學》)的130-131頁,也有圖片和文字說明地磁極和地磁軸、地磁極和指南針之間的關系(見圖四)。
據胡紅橋博士介紹,他們在極地考察工作中還要應用國際上統一的地磁經緯網來給地球物理現象定位,規定以地磁赤道為零緯度,以北稱為地磁北緯,以南稱為地磁南緯,地磁北極就是北緯90度,地磁南極就是南緯90度。根據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地磁北極(magnetic north)、地磁南極(magneticsouth)是地磁軸和地球表面的交點(如同南極和北極是地軸和地球表面的交點一樣),它們是具有確切地理位置的地球表面的兩個點。而位於地球內部的地磁體的N極和S極,它們標注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幾本書上又有不同,似乎各有各的理由。
但地磁北極和北極都位於北半球,地磁南極和南極都位於南半球。這是沒有異議的。查1979年版《辭海》的《理科》分冊未見磁北極和磁南極的條目。又查1989年版《辭海》未見磁北極和磁南極的條目。
後在《中國大網路全書 物理學》由潘孝碩先生撰寫的「指南針和地磁場」條目中查到:在靜止位置,指南針北端的磁極稱為「指北極」,簡稱「北極」,南端的為「指南極」,簡稱「南極」。按這定名法,在地理北極附近的地磁極是磁南極,而在地理南極附近的地磁極是磁北極(見《中國大網路全書 物理學》光碟1.1版)。
上海科技版八年級物理教材有關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的「插圖」 是否與此有關?
也許潘孝碩先生定義的「磁北極」 和「磁南極」是指地球磁體的N端和S端(而不是指地磁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因而得出「在地理北極附近的地磁極是磁南極,而在地理南極附近的地磁極是磁北極」的結論。換言之,潘孝碩先生定義的「磁北極」 和「磁南極」不是國際公認的「磁北極」 和「磁南極」,或者說不是國際公認的「地磁北極」 和「地磁南極」(地球的 magnetic north 等同於 geomagnetic north, magnetic south 等同於geomagnetic south;即「磁北極」、「磁南極」等同於「地磁北極」、「地磁南極」)。但是有些問題是否應該討論並得到共識:「北」和「南」這類明確定義的、得到公認的地理方位概念是否可以顛倒(正如數學上阿拉伯數字1和2的概念是否可以改變一樣)?指南針北端的磁極稱為「指北極」、 指南針南端的磁極稱為「指南極」,但是否可以簡稱為「北極」和「南極」?根據指南針的「定名法」推論地球的「磁北極」 和「磁南極」的位置是否妥當?對地磁北極和地磁南極的「定位」應該是國際統一的,中國和外國是否應該各說各話?
考慮到此教材已在上海試用七年,對上海的學生和教師影響極大(據說還有一些與「地磁南極、地磁北極和地理南極、地理北極相反」一說相關的測試題),因此致書於此,以辨正誤。
(本文作者為中學地理高級教師、上海市地理學會理事
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它也有兩個磁極:磁南極(S極)和磁北極(N極)。那麼,地磁的南北極的大體位置應在什麼地方?根據是什麼?
【解答】 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我們可以把地球近似看成一個條形磁鐵,在地球外部,磁感線由地磁北極發出指向地磁南極,在地球內部,磁感線由地磁南極指向地磁北極,從而形成閉合曲線。當我們在地球表面將小磁針用細線懸在空中穩定後,小磁針北極近似指向地理北極方向,這說明地球表面磁感線大體指向地理北極,這就說明地磁北極大體位於地理南極,地磁南極大體位於地理北極。指南針(即小磁針,指南的一端為小磁針南極)在世界各地的廣泛應用也證明了這一點。
【例3】 奧斯特實驗中的水平放置的導線為什麼要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針的上方?
【解答】 導線沒通電前,在地磁場的作用下,小磁針S極指南、N極指北靜止。當導線通電時,導線周圍建立了磁場。根據安培定則,電流向北,則導線正下方小磁針處電流的磁場向西,由於電流磁場明顯強於地磁場,所以小磁針立即發生轉動,穩定時其N極指向西方;電流向南,則小磁針處電流磁場向東,所以小磁針也發生轉動,穩定時其N極指向東方。可見,只要導線南北放置,不論電流方向如何,小磁針都會立即發生偏轉,實驗均能獲得成功,從而證明電流可以產生磁場。若導線東西放置,當電流由西向東時,根據安培定則知導線正下方小磁針處磁感線水平由南向北,恰好與小磁針北極指向相同,小磁針就不會轉動從而導致實驗失敗。所以為確保實驗成功,導線應水平南北放置
F. 北極地理位置在中國的那個方向
我認為應該是北方
G. 為什麼地磁北極位於地理南極附近
這是由於地球存在磁偏角造成的,所以地磁北極指的就是地理南極,所以地磁北極位於地理南極附近,導致了地磁南北極和地理北南級正好相反,即地理南北極是人為規定的,而地磁南北極是自然形成的,所以不是完全對應的。(一)地磁場及磁偏角 地球本身是一個磁體,從外部空間上看,地球磁場分布比較簡單,形狀類似一個大條形磁鐵的磁場,磁場兩極各自處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位置上,雖然磁場_極與地理兩極位置比較接近,但不會重合,而是有著一個較小的夾角,這個夾角大家稱磁偏角。地球的磁偏角數值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一直緩慢變化著的。 (二)地磁場的極值分布區 地球的整個磁場強度在北美、西伯利亞和南極大陸附近達到最大值,而在靠近赤道的中太平洋和南美洲中部存在極小值。地球磁圈在白晝區(向日面)受到帶電粒子的影響而被擠壓,在地球黑夜區(背日面)則向外伸出。[1] (三)地磁場的強度及變化 根據地磁測量數據,地球表面上的磁場強度,由兩極向赤道呈線性減弱,地理兩極位置上的磁場強度在0.65高斯左右,而赤道地區的磁場強度在0.30高斯左右。雖然地球的磁場強度很弱,但分布在地球周圍的空間卻很大,磁感線在南北兩極區域與地表豎直,赤道處的磁感線則基本上與地表平行。另外,地球磁場是在不停地變化著的,其主要特徵表現在地球周圍各處的磁場強度不恆定,磁極位置在地表上大約以每年八公里的速度向西遷移。 來源:科技風
H. 地球的磁北極位於地理北極附近還是地理南極附近為什麼
地磁 和 地球南北極 的定義是完全相反的
地磁北極[N] 是在地理南極附近
地磁北極位於南半球南緯度65,西經度139,離地理南極約1600<公里,在南極洲大陸邊緣威爾克斯地東北。
地磁南極[S] 是在北極附近
1975年測得的地磁南極位於北半球北緯度2,東經度100.6W離地理北極約1600公里
國際航海通用方向標(指北針,刷紅的一頭)就是由於地理北極附近是地磁南極[S],而磁針紅的一頭是[N]。異性向吸,同性相斥。
注意的是,國際通用的方向標,都是 指北針[刷紅的一頭指北]
並且,由於地磁不重合地理定義,所以必須加以修正
而在百慕大三角洲那,以及南太平洋,是地球上少數幾個地理和地磁重合的地點(也就是磁場方向一樣)
如果還是使用儀器或用在普通海域或其他地方使用的方式進行修正,反而因為修正導致偏差,從而導致錯誤。
I. 地磁的北極在地理的( ) 附近
在地理南極,物理地磁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物理地磁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這是一種反現象。
J. 北極點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北緯90°的那一點。北極地區是指北極附近北緯66°34′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圖11-1)。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圍是眾多的島嶼以及北美洲和亞洲北部的沿海地區。冰冷的海水攜帶著冰山從北冰洋流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極地區的氣候終年寒冷。冬季,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下,大海完全封凍結冰。夏季,氣溫上升到冰點以上,北冰洋的邊緣地帶融化,太陽連續幾個星期都掛在天空。北冰洋中有豐富的魚類和浮游生物,這為夏季在這里築巢的數百萬只海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同時,也是海豹、鯨和其他海洋動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圍的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平坦,沒有樹木生長。冬季大地封凍,地面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夏季積雪融化,表層土解凍,植物生長開花,為馴鹿和麝牛等動物提供了食物。同時,狼和北極熊等食肉動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動物得以存活。北極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在北極圈內有8個國家有領土和領海,分別為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美國和俄羅斯。
北極地區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於洋流的運動,北冰洋表面的海冰總在不停地漂移、裂解與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極大陸那樣經歷數百萬年積累起數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極地區的冰雪總量只接近於南極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蘭島的大陸性冰蓋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島嶼及周邊陸地的永久性冰雪量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絕大部分終年被海冰覆蓋,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蓋海洋總面積的73%,有1000萬~1100萬平方千米,夏季覆蓋53%,有750萬~800萬平方千米。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屬永久性海冰。
北冰洋的冬季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長達6個月。5、6月和9、10月份屬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僅有7、8兩個月。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於-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氣溫也只達到-8℃。在北冰洋極點附近漂流站上測到的最低氣溫是-59℃。由於洋流和北極反氣旋的影響,北極地區最冷的地方並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亞維爾霍楊斯克曾記錄到-70℃的最低溫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羅斯佩克特地區也曾記錄到-62℃的氣溫。
圖11-1北極地理位置圖
越是接近極點,極地的氣象和氣候特徵越明顯。在那裡,一年的時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時節,太陽也只是遠遠地掛在南方地平線上,發著慘淡的白光。太陽升起的高度從不會超過23.5°,它靜靜地環繞著這無邊無際的白色世界緩緩移動著。幾個月之後,太陽運行的軌跡漸漸地向地平線接近,於是開始了北極的黃昏季節。
北極有無邊的冰雪,漫長的冬季。北極與南極一樣,有極晝和極夜現象,越接近北極點越明顯。北極的冬天是漫長、寒冷而黑暗的,從每年的11月23日開始,有接近半年時間將是完全看不見太陽的。溫度會降到-50℃以下。此時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為海岸已冰封,只有風裹著雪四處掃盪。
到了4月份天氣才慢慢暖和起來,冰雪逐漸消融,大塊的冰開始融化、碎裂、碰撞發出巨響;小溪出現潺潺的流水;天空變得明亮起來,太陽普照大地。5、6月份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綠色,動物開始活躍,並忙著繁殖後代。在這個季節動物們可獲得充足的食物,積累足夠的營養和脂肪以度過漫長的冬季。
北極的秋季非常短暫,在9月初第一場暴風雪就會降臨。北極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北極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在格陵蘭海域可達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陸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