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造衛星傳回宇宙信息需要哪些地理信息技術
遙感技術
1.遙感指人們在航空器(如飛機、高空氣球)或航天器(如人造衛星)上利用一定的技術裝備,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遙感在廣義上可以理解成不直接同觀察對象接觸而獲得對象信息的方法。遙感在狹義上可以理解為應用相關儀器,從遠處獲得觀察對象信息的綜合技術。
2.遙感技術的裝備。 遙感技術主要由遙感平台、感測器和遙感信息的接收與處理三部分組成。遙感平台是裝載感測器的設備,如衛星、飛機等,其作用是穩定地運載感測器。
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主要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A.RS B.GPS C.GIS D.WPS
選B;
3.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屬於哪一類現代技術()
A.GIS B.RS C.GPS D.數字地球
4."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能用於__________工作()
①調度指揮②導彈發射③搜索營救④交通運輸⑤資源調查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5."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能夠提供精確的定位、測速外,還能提供的服務是()
①授時②通信服務③氣候異常監測④農作物長勢監測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北斗"衛星屬於定位系統,因此屬於GPS,能准確確定物體的位置、運動方向和速度,所以可以應用於交通、搜索、調度指揮和導彈發射等領域,而監測作物和氣候需要用遙感。
【答案】3.C4.B5.A
Ⅲ 地理信息技術類型有哪些
地理信息技術是採集、存儲、管理、分析和顯示地理信息的技術。包括3種主要類型:
(1)遙感。遙感(remotesensing)是不接觸到地物,基於聲納、電磁波和重力場采樣,獲取和解釋環境空間數據,發掘地表信息的技術。加拿大遙感中心定義遙感是,沒有實際接觸,感知和記錄地表反射或放射能量,處理、分析和應用所獲取地表信息的科學。
(2)GPS。GPS,即衛星測時測距導航全球定位系統,是基於地球軌道衛星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和任何天氣,在地球表面接收信號,實時或通過後處理得到GPS接收機的精確3D絕對或相對位置、准確時間和速度。具有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導航、定位和定時功能。
(3)G1S。GIS技術是地理信息技術核心。從簡單計算機制圖、空間資料庫管理、GIS模型到空間推理,GIS技術的發展拓展了地理信息技術范疇。
Ⅳ 嫦娥一號獲取月球表面圖像所應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術是
通過RS技術獲取月球表面影像,地面監控站通過GPS(導航是GPS的一種應用)定位嫦娥一號,並傳輸數據,通過GIS展示,通過GPS結合GIS搜救返回艙
Ⅳ 地理信息技術的概念,類型,應用領域
1.遙感(rs)
(1)概念:遙遠的感知
(2)原理:任何物體本身都能輻射電磁波,也能反射外界的電磁波。不同的物體或同一物理不同狀態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的波段都會有所不同。那感測器所顯示的圖像顏色理所當然不同——原始數據圖像,我們所看到的圖像是經過專家用計算機處理過的。(必修3,a圖為處理之前的原始圖像,b圖為處理之後的圖像)
(3)功能、應用:依據其工作原理
可進行資源調查(如森林的分布、土壤的分布、水域的分布——利用不同物體輻射或反射的波段不同;農作物生長情況——利用同一物體不同的狀態輻射或反射的波段不同)、自然災害防禦(比如洪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都會造成地表的變化,地表不同的物質輻射或反射的波段不同)、環境監測(既然能進行資源調查,資源本就屬於環境的一部分,所以理所當然能進行環境監測)
2.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1)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多顆衛星進行定位和導航構成的衛星系統。
(2)功能:定位(三維坐標:緯度、經度、高度)、導航、計時
3地理信息系統(gis)
(1)概念:處理地理數據的計算機系統。(通俗來說就是一「活地圖」)
(2)工作原理:首先把處理過的資料數據儲存在電腦,用時調出到空白輪廓圖中,呈現出來.
(3)功能:依據工作原理,可知是收集、處理、管理、修改、更新、查詢的系統
像網路和其他網站的電子地圖就是利用gis製作出來的產品,只不過只能用於查詢,不能用於修改和更新。rs、gps提供數據作為信息源拱供給gis作為數據
4.數字地球:3s為主、虛擬網路、計算機等設備在全球范圍組成的網路,若這些技術應用到城市范圍就是「數字城市」。
Ⅵ 衛星採用的核心地理信息技術屬於什麼
屬於航天遙感RS技術
衛星對地觀測解析度的高低,取決於感測器的性能,運載工具是高空的衛星,屬於航天遙感,RS技術。
Ⅶ 地理信息技術有哪些
地理信息技術有:
1、遙感
使用空間運載工具和現代化的電子、光學儀器,探測和識別遠距離研究對象的技術。
各類地理信息技術的特點:
一、GIS的特點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4、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是一個人機互動式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二、GPS的特點
1、全球,全天候連續不斷的導航定位能力
GPS能為全球任何地點或近地空間的各類用戶提供連續的、全天候的導航定位能力,用戶不用發射信號,因而能滿足多用戶使用。
2、實時導航,定位精度高,觀測時間短
利用GPS定位時,在1s內可以取得幾次位置數據,這種近乎實時的導航能力對於高動態用戶具有很大的意義,同時能為用戶提供連續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精確的時間信息。
目前利用C/A碼的實時定位精度可達20-50m,速度精度為0.1m/s,利用特殊處理可達0.005m/s,相對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GIS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全球定位系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遙感
Ⅷ 地理信息技術是什麼
括——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數字地球技術。
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管理的對象是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空間定位數據、圖形數據、遙感圖像數據、屬性數據等,用於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
遙感是以航空攝影技術為基礎,在本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開始為航空遙感,自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陸地衛星後,標志著航天遙感時代的開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資源環境、水文、氣象,地質地理等領域,成為一門實用的,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 遙感是利用遙感器從空中來探測地面物體性質的,它根據不同物體對波譜產生不同響應的原理,識別地面上各類地物,具有遙遠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飛機、飛船、衛星等飛行物上的遙感器收集地面數據資料,並從中獲取信息,經記錄、傳送、分析和判讀來識別地物。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種結合衛星及通訊發展的技術,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和測距。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稱GPS) 是美國從本世紀70 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 余年,耗資200 億美元,於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經過近十年我國測繪等部門的使用表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特點,成功地應用於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測量、工程變形測量、資源勘察、地球動力學等多種學科,取得了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GPS衛星星座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分布在六個軌道平面內。任何地點,任何時刻地平面上空都有四顆GPS衛星。 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由三部分組成:空間部分—GPS星座(GPS星座是由24顆衛星組成的星座,其中21顆是工作衛星,3顆是備份衛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 信號接收機。
概念: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 通俗地講,就是用數字的方法將地球、地球上的活動及整個地球環境的時空變化裝入電腦中,實現在網路上的流通,並使之最大限度地為人類的生存、可持續發展和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服務。 嚴格地講,數字地球是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大規模存儲技術為基礎,以寬頻網路為紐帶運用海量地球信息對地球進行多解析度、多尺度、多時空和多種類的三維描述,並利用它作為工具來支持和改善人類活動和生活質量。 數字地球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統一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其核心思想是用數字化的手段來處理整個地球的自然和社會活動諸方面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並使普通百姓能夠通過一定方式方便地獲得他們所想了解的有關地球的信息,其特點是嵌入海量地理數據,實現多解析度、三維對地球的描述,即"虛擬地球".
Ⅸ 跟蹤衛星升空後的運動路徑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
應該是全球定位技術GPS
Ⅹ 資源調查中所用衛星圖象的獲取,依賴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遙感(RS)
遙感是以航空攝影技術為基礎,在20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開始為航空遙感,自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陸地衛星後,這就標志著航天遙感時代的開始。經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資源環境、水文、氣象,地質地理等領域,成為一門實用的,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