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我總聽不懂,怎樣學好地理
一、培養空間概念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二、綜合法
要學會梳理知識,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徵和各部分聯系的基礎上加以綜合。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②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三、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
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系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初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的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所以思考問題時應抓住該地的地理位置,以此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
四、比較法
它用於對同類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點的地理事物問,進行異同比較。比較總是根據一定目的,按確定標准作比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較法對理清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學了七大洲的地形特點之後,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種類和分布立項作比較。
比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結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徵、規律和聯系。例如要認識我國東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變化規律,用比較法易理解。
五、科學記憶
許多同學反映「地理不難學,就是不好記」。的確,教材中有許多的地名、數據、物產,要把它們記住確實很不容易。這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分清課標中對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須記住的,還是可記可不記的,還是只要理解不必記憶?在明確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再來探討記憶的方法。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
如何記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其實,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復,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當天學過的內容當天復習,一周至10天左右再復習一遍,兩個月內再復習一遍,這對鞏固記憶非常有效。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師、學校安排的單元檢測、期中或期末考試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增強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由多種感官(眼看、耳聽、口誦、手寫、腦想)參加的學習活動,其記憶效果最好。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腦。在學習中,應當盡可能多地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和做一做並將其結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記憶方法。
3.趣味記憶
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除了進行重復記憶、感觀記憶之外,還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聯想、理解增強記憶。
在學習中國政區圖,記憶我國省區輪廓時,同學們可發揮自己的想像進行形象地記憶,把黑龍江形象地看成一隻美麗的天鵝,廣東像一頭大象的頭部,而台灣省又像一葉正在駛向祖國懷抱的小舟……等等,這樣記憶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此外,在學習地理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來學習和領會知識,加強記憶。例如:對於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徵,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電視、畫報中不同膚色人們的觀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說出他們的膚色、頭發、面部等特徵。其它的象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長過快所產生的社會問題等內容,我們不要去死記,而是依據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去理解地記憶。
4.對比記憶
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記憶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例如長江和黃河是我們著名的兩條大河,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差異,運用對比的方法去記憶關於長江和黃河的知識是比較合適的。
5.理解記憶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只要我們理解了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系,並把握住這些聯系,縱然知識是千頭萬緒,我們也會記憶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圇吞棗地死記硬背,一方面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丟三拉四,背了後面忘記了前面。地理學科知識紛繁復雜,千條萬緒。學會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對於我們學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處。
六、聯系實際
要學好地理,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特別注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我們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中去,使所用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同時也可以增強你學習地理的興趣。
來源【地理學習方法】學習啦
2. 初中地理聽不懂學不會怎麼辦
初中地理的內容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如果想要學會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第一,應該多翻幾遍課本,把章節內容都認真通讀一遍,很多同學都是說這不會那不會,其實是他們連書本都沒有翻過一遍,更別提認真看書了。
第二,對上課講過的知識點進行背誦記憶,地理上的內容就那麼多,考試的內容就是要求你背誦的,如果說一點努力都不想付出,就是說自己不會,那也不用學習了。
第三,對自己沒聽懂不會的內容可以通過問老師或者問同學,還可以在網上看公開課。
第四,做事情不能總是找原因,而是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不能一遇到困難就是擺出一副我怎麼學都學不會的態度,而是要盡可能地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綜上所述,其實學習方法途徑什麼的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真正的方法是從這一刻起你不再說什麼我學不會或者去想別人的學習方法是什麼,而是現在就著手開始解決自己的問題。
3. 初一地理學不好怎麼辦
1.要勤背知識點,地理其實有很多知識點是需要背誦的,如果要學好,第一點就是不要怕,要勤背書。
2. 對於一些畫等高線,季風方向這些知識點,就不是靠背誦就行了,要理解吃透,如果不懂,要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3.上課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課,因為這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是新學科,如果基礎沒打好,後續學習就會很吃力。
4.多做一些習題,也可以在網上找一些順口溜來幫助記憶,還可以和同學通過猜迷的方式來鞏固知識點。
5.父母的心態、對待學習和成績的態度極大地影響著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率。
4. 高一地理課一點都不明白怎麼辦
地理本人小有心得,100分的卷子都是95以上,高考時也差不多是這個數,所以小有發言權。對於地理來講,考試要求點較多,但是並不是無章可循,地理無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無非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現象和成因,人文地理無非旅遊,農工商業區位因素等;而這些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法,自然地理主要是考察對圖的敏感程度,多看地圖會有幫助,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又和人文地理的自然災害和問題聯繫上,原因無非幾個區位因素出了問題,哪出問題就解決那,所以成因和解決辦法都有了,這一點對於農工商的區位選擇也有聯系,答題方法也相似,而自然現象的成因就要多多設身處地的想問題了,聯系一下實際,很快就會從理論的怪圈裡跳出來了,適當做點題也有助於提高成績,鞏固知識點,所以多融會貫通幾遍就好了,根本不用背,還有請不要對地理產生排斥感,這樣會使你無法很好的融匯,到時效果會不好的。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在問我,我會盡快為你解答的,希望你能在地理上取得好的成績啊
5. 地理學不明白怎麼辦啊
我以前高一的時候地理都沒有怎麼學~ 那時候很貪玩
也覺得地理很難·到後來就是想學又聽不懂了
高二開始我才醒悟~ 很認真的學~
但是以開始很困難~ 因為沒有任何基礎~
記得那時候在學一些比較人文的地理~ 記下背下就可以學好~
在就是多做題目~
在後來開始了高考的復習~
復習高一的內容~ 自然地理比高二的人文地理難·
需要理解而不是單純的背誦
我以開始都不懂`上課就不停問老師問題`都吧他問煩了
上課是看到別人都會了~自己還在那問啊問的~ 心裡很難過
覺得自己太蠢了~ 晚上回家的時候走在路上真的很想哭
覺得自己完了~ 但是後來總問就吧一些基礎都搞清楚了~
又認真的看課本結合解析書一起看~ 基礎就很牢固了
在就多做題目~ 沒有什麼捷徑· 就是做~題目里有所有的知識點
、遇到不懂的知識點~就拿書出來研究~ 做題目的目的不是作對~
而是找出不懂的知識·不段發現他的考點~
我就是這樣的學~ 後來地理就很好了哦~
就再也沒有低於80分~
有很多人說地理很難~ 其實也不是這樣~ 要看你有沒有用心了~
反正我感覺是比物理化學好多了·~ 呵呵
好了~ 說了這么多~
希望對你有幫助啊·!! 加油·!
6. 我上七年級,可是我對地理知識怎麼也弄不懂,請問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
關鍵詞: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學習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學習初中地理的時候,需要有專業的方式,認真了解,了解所學的知識,明確各部分的知識點及其相互關系之外,我們還必須充分的運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們的初中地理成績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學習當中,需要利用初中地理只是來全方位的分析、解決問題,需要多多練習,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參加考試,並回答各種問題,那麼我們怎麼能快速、准確、完全解決這些難點?這要求我們了解並輕松解決這些難點,慢慢提升自身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初中地理理解問題能力的方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
了解書本的關鍵--這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前提
各種地理事問題都與位置密不可分,掌握具體的位置知識是初中地理的關鍵,位置可以通過各種地圖反映出來,如地理教科書,其中包含豐富的知識(知識和技能),在學習當中,需要知道書本是怎樣描述各種出現的問題,總結、分析,以及它們的分布在地圖上的表現方式,並將兩者結合,形成各種地理事物、位置的等高線圖,從而了解所有的初中地理要求理解的內容以及技能,明確每種現象的特徵、位置、怎樣形成以及其他要點,這樣能使初中地理的成績有一定的提升,並正確回答地圖、閱讀地圖等各種地理問題,例如,了解影響氣候的原因、規律,還掌握了溫度、降水和其他氣候數據,有可能根據相關氣候數據、氣候圖表(如每月和年降水數據),變化和降水等或某一地點的位置、特徵等,就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回答,可以詳細的分析各個問題,然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
並且在學習當中如果有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和老師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及時的把每一個難點都解決掉,並且加上教科書知識以及可以課外的知識,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內容更加的豐富,讓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學到的知識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後進行再次練習,否則可能會出現忘記的情況.
以上就是學習初中地理的技巧,通過以上的內容,學會以上的方式之後自身的成績會有一定的提高.
7. 地理學不懂怎麼辦
不知道你是初一學生還是高一學生?
初一學生現在按照正常進度可能學習經緯網的知識以及地球運動的知識,這一部分知識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高一學生現在可能學習地球運動的知識,這部分知識涉及很多地球運動示意圖的判斷,你對地球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的規律首先要掌握,在此基礎上弦月多做一些練習題進行鞏固。建議多去找老師請教,把這些知識理解了就容易做題了。實在不行,我也可以為你輔導地理,經緯網的相關判斷可以用左右手進行判斷,比較容易掌握。
祝你學習進步!
8. 我初中地理都學不懂怎麼辦
我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高中時,學的是文科,當時對於地理尤其喜歡,成績也還可以.因為我學地理是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並且我的地理老師教學生動有趣,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對許多的地理知識瞭然,並且,當時養成的思維方式也依然讓我受益無窮.
因此,第一點,我想說的是興趣至上.
第二點,關於思維方式上,我想說幾點.高二學哲學時,書上說,看問題要全面,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這就是矛盾觀點中的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同時,"全面"並不代表"眉毛鬍子一把抓",也要有所側重,這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舉個例子說一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簡單的概括一下就是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土質舒松,這是一種簡潔的回答方式,如果要求答的細致一些,就要從這個地方的歷史方面,自然方面,社會方面等去回答,這樣又要牽扯到歷史知識了,歷史上對這一地區開發不當等,但是我們還要有所側重,要側重到社會的人身上去,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不當造成的,違背了自然規律.這樣一個問題就這樣進行了一番多角度的思考,同時,又用到了許多跨學科的知識,經過長時間的鍛煉之後,你就會養成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受益無窮.
第三,正如其他人所說的那樣,你必須多看圖,看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世界的地區地圖,中國的地區地圖.這完全是一種享受,一種旅遊,一種探險.遨遊其中,其樂無窮,真的,學習了文字之後,再去看圖,圖文結合,融於內心,成為自己的東西,那你就不在感到迷茫無知和孤獨無助.
第四,要多做一些題目,不是盲目的去做,而是做一些典型的,經典的題目,這是必需的.做題時,也要分類對待,選擇題,問答題,都要掌握方法,選擇題是活的,問答題是簡潔的,多角度的.
第五,要多和老師同學交流,學習心得了,不會的題目了,都可以,別人的東西於你是另一種思維方式,上課時,要精力集中,會聽課,搞清老師的思路.
好了,先說到這吧!祝你學有所成.
9. 我地理一點也不懂,該如何學好它,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中學生要想在地理學中游刃有餘,特別是高三和高一的學生要想在高考和會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就必須走出地理學習的誤區,走進地理學。進入高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努力向更加順應學生認識規律和時代要求的方向發展。那麼,學生能否適應教師的這一轉變,他們對知識的把握、運用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怎樣提高?也談幾點認識。 一、走進地理課許多學生在地理課上感到困惑。為什麼課堂上老師講的我都明白,可是一到做題就不知所措了?這與如何上好一堂地理課有直接關系。「課堂三刻值千金」,45分鍾的含金量不容小覷。為了上好地理課,必須努力做到三個方面。首先是預習:預習非常重要,預習只需快速瀏覽一下,獲得一個大致的印象即可。必要的預習不僅可以使我們對新課的內容有所熟悉,以便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而且還能了解自己知識薄弱點。上課時有重點地聽,聚精會神地聽,非常重要。常有這種情況,稍不注意,便發現自己從斯里蘭卡跑到了瓜地馬拉。其次是記筆記:上課時能適當有重點地記筆記也很重要,俗話說得好:「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記老師強調的內容。記自己不能立刻吃透的內容;記筆記時最好能空出五分之一的空間,便於在復習時做注釋和補充。盲目濫記、為求隻字不漏、圖文並茂,其實也是誤區。因為記多了影響聽講,會舍本求末的,所記內容也不知其所以然。第三是要課後及時復習,當天鞏固,效果更佳。 二、走進地理書進入高中,隨著課程的增多,要讀的書那麼多怎麼辦?我看重在理解。沒有必要花很多心血去背誦,其實也是無用功。書中的語句和例子最終要給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方法。例如:現今的地理書做了許多藍色標志,大家習慣把有籃點標志後的句子背下來,邊背邊叫苦,最後在考試時空有滿腹經文卻無從下筆。難道這不是一大誤區嗎?現行課本不僅有帶籃點標志的是重點,而且,圖和圖下的小字同等重要。這一點往往被忽視。地理老師建議將書「由厚變薄」「再薄變厚」。何謂由厚變薄:概括出原理,建立知識體系,將每一知識點歸納為知識樹上的一片樹葉,那麼幾本書的內容也不過是幾張薄薄的提綱。有了整體上的把握再去記憶,你會發現,很多知識點有極強的內在聯系。很輕松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還有什麼樣考題不能對付呢?那麼何謂由厚變薄?就是將每個知識點的詳細資料補充到知識體系中,每個知識點力求全面,這樣你的知識大樹才會枝茂葉盛、根系發達,不必擔心書比以前厚。因為這些超厚的書都在我們腦子里存檔了。 三、走進地圖冊地圖是人類文明的一大創舉。是學好地理學的工具。看圖說話並不是地理學的全部,但是識圖能力差確是學生的共性。打開地理考題不難發現地圖的重要性,有50%以上的試題是讀圖題。有的圖側重考察我們分析能力,根據圖上的信息尋找答案;有的圖是一個背景,圍繞該區域可以組成一系列問題;有的圖故布疑陣,設立陷阱,等我們心甘情願地往裡跳;有的圖羞羞答答,含含糊糊的暗示讓我們絞盡腦汁尋找它的廬山真面目;還有的無圖考圖,需要做到心中有圖。由於多數學生不重視地圖,也就多次為自己的不重視而付出了代價。尤其是經緯網圖,稍有變形就目瞪口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多看圖。邊看邊聯想,盡可能把所學知識點與地圖相聯系,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以一圖而溫習全書。看圖首先要看清圖名、圖例、注記;其次是根據題目要求尋找相關信息。當然,看圖是不能只,動腦子才是最重要的,魏格納只所以創立了聞名於世的大陸漂移學說也說明了這一道理;要學會圖圖轉換,多角度去看圖。以經緯線為線索,以線帶面聯想式看圖,可以使你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走進地理熱點不可不關注,也不可過分關注。尤其是不可過分拘泥於自己做過的關於該熱點的習題。關鍵還是了解,理解熱點的背景和來龍去脈。養成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去分析熱點問題習慣這才是目的。也就是說把它作為分析問題提高思維能力的「工具」就可以了。但切不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也不可誤認為熱點等於「能力」。 五、靈活運用地理試題越來越活,每一題都是新面孔,尤其是高考。出題的角度和方式別具一格。盲目的、瘋狂的、大量的做題也是一個誤區,效果也不理想。只做不想,會的永遠是這一題,做題切忌就題論題,要一題多變、多聯想、找異同,熟練以後還可以順著這個思路和角度自己出題,挺有成就感的。對考試時的分析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對地理還存在困惑的同學,希望你能學習和探索中喜歡上地理學,走出地理學習的誤區,走進地理學。開發你的潛能,張揚你的個性。把自己培養成為21世紀需要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