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地理中凹(窪)地怎麼寫
盆地.
地形的五種類型沒有窪地,它是小范圍的地面狀況,盆地才是地形之一,題目是不會畫出等高線讓你填窪地的,只能是盆地.
② 地理等高線圖中,往裡凹的一定是山谷么
不一定,還是要看具體情況,這個問題比較復雜:
1、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
2、盆地或窪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 (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
3、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4、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5、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6、緩坡與陡坡及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懸崖。等高線越密集處,地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舒緩。
7、一般2m一根細等高線,10m一根粗等高線,便於你的查找。沒跟等高線上都有高程值。
8、某些丘陵山地段的等高線,並不能稱其為等高線,而是為了更形象地顯示出田地的劃分,所以一塊田就是一圈「等高線」,在這條「等高線」上沒有高程,它的高程是注在田地中間的某點高程。
③ 凹凸坡是什麼地理上的
凹型坡是往下陷的,兩邊高,中間低
凸型坡是往上突的,兩邊低,中間高
~~~~~~~~~~~~~~~~~~~~~~~~~~~~~~~~~~~~~~~~
凸形坡和凹形坡都是一個上,或下的坡
凸形就是坡的中間凸起
凹形就是坡的中間凹下
這是兩類說法都可以的。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④ 地理中的背斜、向斜、斷層、地壘、褶皺到底怎麼區分丫
褶皺是由於地殼運動壓力而形成的連續波狀彎曲的岩層。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為背斜;褶皺面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為向斜。地殼岩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地殼中被兩側傾向相反的正斷層所界限而中間斷盤上升的槽形斷塊構造稱地壘。從地形的原始形態看,向斜成為谷地。但是,由於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經長期侵蝕後反而可能成為山嶺,相應的背斜卻會因岩石拉張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石油、天然氣、地下水三者比較,天然氣的密度最小,石油次之,水的密度最大,且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即儲水。
相反,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
⑤ 東濮凹陷的介紹
東濮凹陷是渤海灣含油氣盆地的一個復向構造單元。地理位置跨魯西南和豫東北,呈北東向展布。大地構造位置處於華北地台的中部,屬臨清坳陷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個以結晶變質岩系及其上地台構造層為基底,在新生代地殼水平拉張應力作用下逐漸裂解斷陷而成的雙斷式凹陷。東以蘭聊斷裂與魯西南隆起為界,西部過長垣斷裂後,逐漸過渡到內黃隆起(以下第三系剝蝕線為准)。北跨馬陵斷裂進入臨清坳陷的莘縣凹陷,南以蘭考凸起與中牟凹陷相隔,凹陷北窄南寬(16-60km),南北長140km,面積5300 km(見圖1)。 東濮凹陷總體格局表現為「兩窪一隆一斜坡一斷階」,凹陷內斷層發育,以NNE、NE向為主,已發現圈閉類型,以背斜,斷鼻、斷塊為主。
⑥ 遼河盆地四個凹陷分別叫什麼
遼河盆地具有七凹六凸的構造格局,你所說的四陷應該是陸地部分的四個凹陷:西部凹陷、東部凹陷、大民屯凹陷、沈北凹陷。在水域部分還有三個凹陷,分別是遼西凹陷、遼東中凹陷、遼東凹陷。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從地理方面說 陷下去的地面叫什麼
如果是擠壓運動的褶皺,叫背斜
如果是斷層類構造,叫地塹
還有盆地 是相對於高原或台地而言的陷下去的地形。。。
不知道跟你想要的一樣不?
⑧ 一直不怎麼懂的一個地理常識:河谷是什麼
河谷,顧名思義由河流沖刷而成的峽
河水所流經的帶狀延伸的凹地。河谷內包括了各種類型的河谷地貌。從河谷橫剖面看,可分為谷底和谷坡兩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灘;谷坡是河谷兩側的岸坡,常有河流階地發育。谷坡與谷底的交界處稱谷坡麓。谷坡與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處,稱為谷肩或谷緣
⑨ 請幫我解釋幾個地理名詞:海洋、海溝、海丘、海盆
連綿不絕的鹽水水域,分布於地表的巨大盆地中。面積約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哩),近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為數個大洋和面積較小的海。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學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即南極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四大洋在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即南極海(又稱南部海〔Southern Ocean〕)大片相連。傳統上,南極海也被分為三部分,分別隸屬三大洋。將南極海的相應部分包含在內,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佔地球海水總面積的46%、24%和20%。重要的邊緣海多分布於北半球,它們部分為大陸或島弧包圍。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亞洲的地中海(介於澳大利亞與東南亞之間)、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歐洲)、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
海丘是指從海底升起不足1000米的丘陵。外形孤立、渾圓,以太平洋中較多。
深海丘陵,簡稱海丘,洋盆底部主要由熔岩流和岩蓋組成、起伏數十至數百米的區域。海丘上部幾無沉積物,底部寬約數公里,側翼坡度1°~15°。外形多屬圓形、橢圓形,也有長條狀延伸的。深海丘陵常分布於深海平原向洋中脊一側,在各大洋均有發現,以太平洋最為發育。太平洋邊緣展布著海溝,濁流沉積等陸源物質難以越過海溝輸送到洋盆區,來自上覆水層的遠洋沉積一般為量有限,不足以鋪覆成深海平原,因此深海丘陵約占太平洋洋底面積的80~85%。
⑩ 凹陷的地理名詞
【地質】1sag,concave:大型盆地內的一級構造單元隆起和坳陷內進一步劃分出的亞一級負向構造單元;與其相對應的正向構造單元是凸起。
【地質】2 由於地球板塊錯開而造成的一種現象也可稱之為凹陷,如東非大裂谷。地震等大型自然災害同樣可以構造出凹陷的局面,形成諸如堰塞湖等。人為的采礦等因素,也可造成路面的沉降也可稱之為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