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研究報告什麼主題比較好

地理研究報告什麼主題比較好

發布時間:2022-06-13 06:28:14

『壹』 關於「地理研究性課題」有哪些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1、雜訊污染及危害

2、所在鄉鎮的農村耕地利用現狀及處理

3、親自觀察、記錄月相的變化,拍攝系列照片

4、關於句容市水資源利用狀況

5、句容市地區(或自己所在鎮區)大氣污染及危害

6、關於貧困地區與人口問題的探討

7、關於城區(或自己所在鎮區)綠化的研究

8、某工廠的污染危害及治理

9、從伽利略望遠鏡到哈勃太空望遠鏡——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史

10、農村垃圾現狀及處理

11、無磷洗衣粉為何難以推廣的探研

1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

13、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的調查

14、綠色能源離我們多遠

15、句容市工業廢水污染情況

16、廢電池的危害和處理方法

17、農村生活用水調查

18、工廠密集度和生活環境的關系

19、哪家超市最便宜

20、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影響

21、太陽能的利用

22、萬有引力與天體運動(從第谷、開譜勒到牛頓)

23、居室污染

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圖)

25、古代中國的地理學貢獻(或者地理學家、地理著作)

26、食品污染

27、可再生能源

28、比較美國西進運動與中國西部大開發

29、小論文:從電球箱到臭氧層

30、泰山為什麼成為帝王封禪的選擇地

31、句容市文化的特點(從氣候、地理位置等要素來研究)

32、化肥對土壤的影響,或者農葯污染問題

33、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糾紛問題研究(中國的國界問題)

34、部分廢品的回收利用

35、調查本市某個行業或者某個產品的情況及發展前景分析

36、城市化給句容市帶來的變化(問題或好處)

37、句容市(或自己所在鎮區)過去的歷史沿革,歷史地位,地理、人文優勢,現狀分析(優、缺點),未來的發展構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38、句容市城市規劃布局存在的問題分析,未來城市的特色、規模、布局、環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40、中國近代疆域變遷問題研究

『貳』 地理研究報告怎麼寫

人文地理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
人口、資源、經濟、交通、農業、工業、商業、旅遊業等。
就從重慶的這些方面寫吧~

『叄』 初中的地理小論文,幫我想想寫什麼題目好

主題:關注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
你可以先寫生態平衡的事,比如環境破壞,水土流失,從而造成各種現象,如土地荒漠化、動植物減少,甚至滅絕。這些可以是自然原因,也可以是人為原因,不過我個人覺得寫人為的原因會比較好寫,你可以上網找資源,套進去就可以了。最後防寫環境的原因、措施等,應該怎麼做,要實際客觀,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不懂可以qq聯系我。(貓君個人觀點,謝絕復制轉載)

『肆』 我要寫地理論文,寫什麼主題好

你是想寫人文地理方面的 還是自然地理方面的 人文地理的話建議你寫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自然地理的話 可以寫一下 與黃河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

『伍』 今年要說一些關於地理的課題,誰可以給我些主題嗎希望初中和高中的學生都有興趣的,不要太難,最好是自

1、對周邊地區雜訊污染及危害的調查。
2、所在鄉鎮的農村耕地利用現狀及處理
3、親自觀察、記錄月相的變化,拍攝系列照片,並試著解釋其成因。
4、關於巴東縣水資源利用狀況的調查
5、巴東縣城(或自己所在鎮區)大氣污染及危害
6、關於貧困地區與人口問題的探討
7、關於城區(或自己所在鎮區)綠化的研究
8、巴東縣城的水污染情況及治理
9、從伽利略望遠鏡到哈勃太空望遠鏡——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史
10、農村垃圾現狀及處理
11、無磷洗衣粉為何難以推廣的探研
12、生活垃圾再利用研究
13、關於巴東縣城區垃圾污染及處理狀況的調查
14、綠色能源離我們多遠
15、你的家鄉有哪些資源優勢?目前對這些資源利用的現狀如何?要促進家鄉資源可持續利用及人地關系協調發展,需要採取哪些措施?你能為此做哪些工作?
16、廢電池的危害和處理方法
17、農村生活用水調查
18、調查家鄉一片荒廢(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討這片土地荒廢(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這片土地讓你來規劃開發,你將作何打算?為什麼?
19、巴東城區哪家超市生意最好的調查(從地理位置、交通、客流量等方面)。
20、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影響
21、太陽能的利用
22、萬有引力與天體運動(從第谷、開譜勒到牛頓)
23、生活中有哪些居室污染
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圖)
25、古代中國的地理學貢獻(或者地理學家、地理著作)
26、生活中的食品污染
27、可再生能源應用
28、比較美國西進運動與中國西部大開發
29、小論文:從電冰箱到臭氧層
30、泰山為什麼成為帝王封禪的選擇地
31、巴東縣文化的特點(從氣候、地理位置等要素來研究)
32、化肥對土壤的影響,或者農葯污染問題
33、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糾紛問題研究(中國的國界問題)
34、部分廢品的回收利用
35、調查本市某個行業或者某個產品的情況及發展前景分析
36、城市化給巴東縣城帶來的變化(問題或好處)
37、巴東縣(或自己所在鎮區)過去的發展狀況,歷史地位,地理、人文優勢,現狀分析(優、缺點),未來的發展構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38、巴東城市規劃布局存在的問題分析,未來城市的特色、規模、布局、環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40、中國近代疆域變遷問題研究
41.調查當地某一旅遊景點,分析該景點的開發條件,並提出發展建議,思考發展旅遊業對當地的影響。
42.當地有沒有突出的環境問題?如果有,探討該環境問題的現狀、產生的原因及影響,並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43.觀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線(或路段)常出現的交通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的辦法。
44.調查各種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你認為採取哪些措施會減少垃圾污染?實施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門的參與?你計劃用什麼辦法協調這些部門間的聯系,促使其共同參與治理垃圾污染?
45.近幾年來,你家鄉農村的種植業結構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46.當地有沒有人外出謀生?到什麼地方去謀生?有沒有外地人來本地工作?他們主要從事哪些行業?這種人口流動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
47.觀察商店裡的某種商品,了解它是哪個公司的品牌;這個公司的總部設在哪個國家或國內的哪座城市;這種商品是在什麼地方生產的,該地區生產這種商品有何優勢條件;這種商品在當地的銷售情況如何。對此,你有何更深入的思考。
48.統計自己衣食住行所使用的各類商品,哪些是本地、本國生產的,哪些是外國生產的。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示?請用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說明。
49.你的家鄉附近有河流、湖泊或池塘嗎?如果有,自你記事以來,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是否滿意這種變化?請分析河流(湖泊或池塘)變化的原因,並為該河流(湖泊或池塘)的發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建議。
50、搜集近年所發生的一件國家間沖突的報道資料,分析這一事件的地理背景,以及對相關國家和世界的影響,並就此發表個人評論。
51、調查你居住的城鎮是否已有建設與發展的科學規劃。你對家鄉的城鎮規劃有何建議?請給有關部門寫一封可行性建議書。
52、你所居住的鄉村是否需要進行科學規劃?請你用所學的地理知識繪制一幅簡單的規劃圖,為家鄉建設與發展的美好圖景出謀劃策。
53、請你為我們學校設計一個綠化方案,提出主要的樹種、花卉的名稱,計算完成綠化方案需要的經費和管理辦法。向學校管理部門提交一份可行性方案。
54、請將你居住的城市劃分為若干功能區(利用該城市的地圖)。你對這種已經形成的功能區有何評價?請你根據自己對城市合理發展的思考,在地圖上劃分出新的功能分區,比較兩者的異同,並就此發表個人見解。
55、結合當年某肉眼可以觀察到的天文現象,進行定時觀察,並查閱有關的資料。然後寫一篇觀察報告,說明自己觀察到的天象情況和觀察體會。
56、尋根: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潛在的「尋根」意識,可以通過家譜、歷史資料、訪問家族的老人等方法,盡量遠地追溯自己的家族歷史,繪制家族的遷徙路線圖、分布圖。
57、自己所在小區的問題研究:可以從文化建設、規劃管理、小區綠化等等方面進行探討,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
58、參觀某工廠,了解工廠的戰略布局、環境綠化、環境污染、生產工藝和過程,等等方面的問題
59、針對「地球溫室效應會不會導致海平面上升?」這一問題,有正反兩方面的意見。你支持哪一方意見?用搜集的資料論證你的觀點。
60、關於「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這一問題展開討論,那你贊同哪一觀點?收集資料發表你的看法。

『陸』 地理論文主題可以寫哪些2000字左右

對於氣候、地理位置的研究,這些都很好寫

『柒』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報告(周圍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現象)

現階段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以下熱點:1)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影響,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2)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不同的增長模式,發達國家因進入後工業化社會,經濟向低能耗、高產出的產業結構發展,能源消費增長速率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3)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優質化,但地區差異仍然很大;4)世界能源資源仍比較豐富,但能源貿易及運輸壓力增大。未來,伴隨著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和能源資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爭奪的方式也更加復雜;同時,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面對以上挑戰,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趨勢發展。鑒於國情,我國應特別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尋求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積極倡導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體系。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但由於世界能源資源產地與能源消費中心相距較遠,特別是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人口的劇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續增大,由此導致對能源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環境污染加重和環保壓力加大。近幾年我國出現的「油荒」、「煤荒」和「電荒」以及前一階段國際市場超過50美元/桶的高油價加重了人們對能源危機的擔心,促使我們更加關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現狀和趨勢,也更加關注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問題。

一、世界能源消費現狀及特點

1. 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影響,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
隨著世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大,世界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1990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為26.5萬億美元(按1995年不變價格計算),2000年達到34.3萬億美元,年均增長2.7%。根據《2004年BP能源統計》,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僅為57.3億噸油當量,2003年已達到97.4億噸油當量。過去30年來,世界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不同的增長模式,發達國家增長速率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
過去30年來,北美、中南美洲、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等六大地區的能源消費總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經濟、科技與社會比較發達的北美洲和歐洲兩大地區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其消費量佔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歐洲地區則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能源消費佔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已進入到後工業化階段,經濟向低能耗、高產出的產業結構發展,高能耗的製造業逐步轉向發展中國家;二是發達國家高度重視節能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優質化,但地區差異仍然很大
自19世紀70年代的產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消費量急劇增長。初期主要是以煤炭為主,進入20世紀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與消費持續上升,石油於20世紀60年代首次超過煤炭,躍居一次能源的主導地位。雖然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但世界石油消費量卻沒有絲毫減少的趨勢。此後,石油、煤炭所佔比例緩慢下降,天然氣的比例上升。同時,核能、風能、水力、地熱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漸被開發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並存的能源結構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應中約佔87.7%,其中,石油佔37.3%、煤炭佔26.5%、天然氣佔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雖然增長很快,但仍保持較低的比例,約為12.3%。

由於中東地區油氣資源最為豐富、開采成本極低,故中東能源消費的97%左右為石油和天然氣,該比例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亞太地區,中國、印度等國家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相對較高,其中中國能源結構中煤炭所佔比例高達68%左右,故在亞太地區的能源結構中,石油和天然氣的比例偏低(約為47%),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除亞太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石油、天然氣所佔比例均高於60%。

4. 世界能源資源仍比較豐富,但能源貿易及運輸壓力增大
根據《2004年BP世界能源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餘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1565.8億噸,其中,中東地區佔63.3%,北美洲佔5.5%,中,南美洲佔8.9%,歐洲佔9.2%,非洲佔8.9%,亞太地區佔4.2%。2003年世界石油產量為36.97億噸,比上年度增加3.8%。通過對比各地區石油產量與消費量可以發現,中東地區需要向外輸出約8.8億噸,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產量也大於消費量,而亞太、北美和歐洲的產消缺口分別為6.7億、4.2億和1.2億噸。
煤炭資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餘可采儲量為9844.5億噸,儲采比高達192(年),歐洲、北美和亞太三個地區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區,三個地區合計佔世界總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為175.78萬億立方米,儲采比達到67。中東和歐洲是世界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兩個地區佔世界總量的75.5%,而其他地區的份額僅分別為5%~7%。隨著世界一些地區能源資源的相對枯竭,世界各地區及國家之間的能源貿易量將進一步增大,能源運輸需求也相應增大,能源儲運設施及能源供應安全等問題將日益受到重視。

二、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趨勢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預測結果,隨著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世界能源需求量將繼續增加。預計,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將達到105.99億噸油當量,2020年達到128.89億噸油當量,2025年達到136.50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率為1.2%。歐洲和北美洲兩個發達地區能源消費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將繼續呈下降的趨勢,而亞洲、中東、中南美洲等地區將保持增長態勢。伴隨著世界能源儲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爭奪的方式也更加復雜,由能源爭奪而引發沖突或戰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隨著世界能源消費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塵顆粒物等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據EIA統計,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215.6億噸,2001年達到239.0億噸,預計2010年將為277.2億噸,2025年達到371.2億噸,年均增長1.85%。
面對以上挑戰,未來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結構先後經歷了以薪柴為主、以煤為主和以石油為主的時代,現在正在向以天然氣為主轉變,同時,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也正得到更廣泛的利用。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能源供應成本和可供應能源的結構變化決定了全球能源多樣化發展的格局。天然氣消費量將穩步增加,在某些地區,燃氣電站有取代燃煤電站的趨勢。未來,在發展常規能源的同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受到重視。在歐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風電要達到4000萬千瓦,水電要達到1.05億千瓦。2003年初英國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書》確定了新能源戰略,到2010年,英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英國發電總量的比例要從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達到20%。

2. 清潔化
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及環保標準的日益嚴格,未來世界能源將進一步向清潔化的方向發展,不僅能源的生產過程要實現清潔化,而且能源工業要不斷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清潔能源,清潔能源在能源總消費中的比例也將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費能源結構中,煤炭所佔的比例將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氣將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將維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時,過去被認為是「臟」能源的煤炭和傳統能源薪柴、秸桿、糞便的利用將向清潔化方面發展,潔凈煤技術(如煤液化技術、煤氣化技術、煤脫硫脫塵技術)、沼氣技術、生物柴油技術等等將取得突破並得到廣泛應用。一些國家,如法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家已經關閉其國內的所有煤礦而發展核電,它們認為核電就是高效、清潔的能源,能夠解決溫室氣體的排放問題。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費的效率差別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潛力巨大。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未來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將日趨提高,能源強度將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變價計,1990年世界的能源強度為0.3541噸油當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噸油當量/千美元,預計2010年為0.2759噸油當量/千美元,2025年為0.2375噸油當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區能源強度差異較大,例如,2001年世界發達國家的能源強度僅為0.2109噸油當量/千美元,2001~2025年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強度預計是發達國家的2.3~3.2倍,可見世界的節能潛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於世界能源資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已經越來越難以依靠本國的資源來滿足其國內的需求,越來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資源供應,世界貿易量將越來越大,貿易額呈逐漸增加的趨勢。以石油貿易為例,世界石油貿易量由1985年的12.2億噸增加到2000年的21.2億噸和2002年的21.8億噸,年均增長率約為3.46%,超過同期世界石油消費1.82%的年均增長率。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石油凈進口量將逐漸增加,年均增長率達到2.96%。預計2010年將達到2930萬桶/日,2020年將達到4080萬桶/日,2025年達到4850萬桶/。世界能源供應與消費的全球化進程將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產國和能源消費國將積極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場的全球化進程中。

5. 市場化
由於市場化是實現國際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世界各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世界各國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為將越來越少,而政府為能源市場服務的作用則相應增大,特別是在完善各國、各地區的能源法律法規並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場環境方面,政府將更好地發揮作用。當前,俄羅斯、哈薩克、利比亞等能源資源豐富的國家,正在不斷完善其國家能源投資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這些國家能源生產的市場化程度和規范化程度將得到提高,有利於境外投資者進行投資。

三、啟示與建議
1. 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潔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中國能源資源儲量結構的特點及中國經濟結構的特色,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不大可能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差異將繼續存在,這就要求中國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勘探生產、能源利用、環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應有別於其他國家。鑒於我國人口多、能源資源特別是優質能源資源有限,以及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等情況,應特別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尋求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積極倡導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體系
為保障能源安全,我國一方面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完善能源法律法規,建立能源市場信息統計體系,建立我國能源安全的預警機制、能源儲備機制和能源危機應急機制,積極倡導能源供應在來源、品種、貿易、運輸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場化程度;另一方面應加強與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對話,擴大能源供應網路,實現能源生產、運輸、采購、貿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樓主,看我粘貼的這么辛苦,採納我吧 ——czh製作。

『捌』 關於地理論文題目有哪些

一、最新地理論文選題參考

1、產業地理集中、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測量與辨識

2、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3、中國製造業的地理集聚與形成機制

4、論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地理學中的地位

5、能源地理學——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定量評價及其地理分布

6、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論吳傳鈞院士的地理學思想與學術貢獻

7、地理學: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8、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論吳傳鈞院士的地理學思想與學 …

9、地理空間數據的可視化

10、產業地理集聚與外商直接投資產業分布——以北京市製造業為例

11、關於地理學的區域性和地域分異研究

12、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13、要素稟賦、地理因素與新國際分工

14、集成GIS和細胞自動機模型進行地理時空過程模擬與預測的新方法

15、地理和貿易

16、綠洲地理特徵及其氣候效應

17、產業特徵、空間競爭與製造業地理集中——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

18、中國21世紀議程與地理學

19、對自然地理區劃方法的認識與思考

20、我國古地理學的形成、發展、問題和共識

二、地理論文題目大全

1、GIS環境下面向地理特徵的制圖概括的理論和方法

2、分形理論在人文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

3、地理科學的信息化與現代化

4、中國地理學發展若干值得思考的問題

5、華北植物區系地理

6、地理數據尺度轉換方法研究進展

7、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研究進展

8、我國土壤動物生態地理研究進展

9、河南農區經濟發展差異地理影響的小尺度分析

10、西方地理學界關於生產性服務業作用研究述評

11、煙粉虱不同地理種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統發育

12、新疆黃山東銅陵硫化物礦床Re—Os同位素測定及其地理動力學意義

13、地理空間的尺度-結構分析模式探討

14、中國地理教育:繼承與創新

15、科學地理解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

16、中國青年大腸癌的發病特點及地理分布

17、關於綜合地理區劃若干問題的探討

18、我國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的制度選擇

19、金融地理學:國外地理學科研究新動向

20、WebGIS中的地理關系資料庫模型研究

三、熱門地理專業論文題目推薦

1、北京市地理編碼資料庫的研究

2、小熊貓種群遺傳結構和地理分化

3、計算機網路信息空間(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展望

4、產業地理集中研究進展

5、地理標志的性質和保護模式選擇

6、伊犁野果林的生態地理特徵和群落學問題

7、祁連山區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徵

8、地理環境演變研究的理論與實踐--鄂爾多斯地區晚第四紀以來地理環境演變的研究

9、地理生態學的乾燥度指數及其應用評述

10、從地圖到地理信息系統與虛擬地理環境--試論地理學語言的演變

11、我國SO_2和NO_X排放強度地理分布和歷史趨勢

12、中國地理教育:繼承與創新

13、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生產力的影響 Ⅰ.中國森林現實生產力的特徵及地理分布格局

14、中國城市地理

15、三江源地區植被指數下降趨勢的空間特徵及其地理背景

16、中國城市體系的「中心—******模式」:地理與經濟增長的經驗研究

17、中國城市地理

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貯量及其地理分布規律

19、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地理分布的影響及對策

20、地理和貿易

四、關於地理畢業論文題目

1、中國北方近50年溫度和降水極端事件變化

2、中國農村空心化的地理學研究與整治實踐

3、論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

4、中國製造業地理集中與省區專業化

5、我國濕地研究進展——獻給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

6、地理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

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樣性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8、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態問題

9、基礎地理資料庫的持續更新問題

10、景觀生態戰略點識別方法與理論地理學的表面模型

11、植物區系地理

12、地理位置與優惠政策對中國地區經濟發展的相關貢獻

13、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

14、關於地理學的「人-地系統」理論研究

15、基礎地理資料庫的持續更新問題

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17、植物區系地理

18、地理科學的中國進展與國際趨勢

19、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

20、分形理論在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五、比較好寫的地理論文題目

1、從地理空間到地理網路空間的變化趨勢--兼論西方學者關於電信對地區影響的研究

2、人文地理學"空間"內涵的演進

3、中國氨的排放強度地理分布

4、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地理區劃

5、談地理科學的內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國地理學會...

6、生態地理區域界線劃分的指標體系

7、栓皮櫟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8、經驗地理解法官的思維和行為——波斯納《法官如何思考》譯後

9、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

10、西南區野生狗牙根遺傳多樣性的ISSR標記與地理來源分析

11、四川省農作物生產力的地理分布

12、論地理空間形象思維——空間意象的發展

13、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於中國大陸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間分布及環境因素分析

14、產業地理集中度測度方法研究

15、產業集聚:地理學與經濟學主流觀點的對比

16、人文主義與後現代化主義之興起及西方新區域地理學之發展
17、我國20世紀地理學發展回顧及新世紀前景展望--祝賀中國地理學會創立90周年
18、馬氏珠母貝不同地理種群內自繁和種群間雜交子一代形態性狀參數及相關性分析
19、中國對蝦(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黃、渤海3個野生地理群遺傳多樣性的微衛星DNA分析
20、家蠶不同地理品種分子系統學研究

『玖』 地理課題研究可以選什麼題目

一、選擇課題1.課題來源課題來源(問題的提出)可謂五花八門、多種渠道:諸如實踐中尋找、經驗總結、信息交流、比較對比等:以本課題為例,課題來源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現實生活中親身感受。長期以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存在嚴重局限性,由於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浪費、人口膨脹、耕地減少、森林枯竭、草原沙化、氣候變暖等問題對人類生存的威脅越來越嚴重:而且更可怕的是目前這些問題並沒有為每一個人所清醒地認識和理解。人們不管是從事工業、農業、牧業等生產活動,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和貪圖過度享樂,可隨意開采資源、過度放牧、亂排廢物等,到處都能看見或聽見環境被污染、生態被破壞的現象和事件。出現這些現象和事件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們缺乏環境保護知識和環境保護意識。(2)長期教學實踐中體會。本人在9l級大專專科學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環境化學概論》的教學過程中,驚訝地發現:90%以上的中學教師和校長竟然不相信地球缺乏淡水,而且認為環境的惡化與自己毫不相干;不了解為什麼國家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不了解沙塵暴起因、溫室效應、酸雨及厄爾尼諾現象等比較常見的環境問題。這些事實清楚地說明,在學校教育中嚴重缺乏環境教育。環境問題的解決,從根本上來說,除依靠科技力量、經濟制裁和依法治理以外,還必須持久、系統和全面地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努力培養全民族的環境意識,從而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以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我深深感到廣泛、持久地開展環境保護教育是當前環境保護工作中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2.確定課題范圍提出籠統的課題以後,需要進一步了解、加工相關材料,使課題更加精煉、有價值。以本課題為例,需:要做以下幾項工作。(1)查閱資料。查閱並收集有關資料、科研情報的目的:一是,可以盡量充分弄清前人在本課題相關研究領域的最前沿成果、研究方法和被關注的程度,以防止重復勞動.從而可以確定課題研究的價值、意義和目的;二是,經過了解、分析、比較找出本課題的優勢,估計可能遇到的困難、現有的研究條件、實驗設備和人力、物力等自身研究能力,從而可以分析課題的可行性;三是,同時可以搜集有關資料。據搜集相關材料和科研情報了解到:目前關於環境知識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實際例子多、譴責檢討多、法律法規多、監測數據多等,環境問題確實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其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漸被世界各國政府和人們所認識,人們的環境意識日益提高。世界各國普遍開展了各項治理活動,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採取了強硬措施,世界環境狀況初步得到好轉。例如,採取了一些污染企業關閉、排放污染物定標」、垃圾處理、「氟里昂」和「六六六」的禁用等具體措施,對控制和治理環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因為人們的環境意識淡薄,導致了一邊治理、另一邊破壞的惡性循環。更值得一提的是,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環境教育問題」卻強調的少、措施也不得力,而且人們根本不重視教育手段,只重視懲罰。從此得出結論:必須加強環境保護與治理課題的研究,盡快找到對所有的人進行環境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全社會應加強環境教育工作,廣泛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活動,以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2)確定研究方向。環境問題內容廣泛、復雜交叉,包括環境保護政策、教育、措施、治理與檢測等;所涉及的學科門類多,包括生物、化學、地理、物理、社會經濟、文化教育、醫葯保健、法律政策等;環境教育的內容豐富,教育對象也普遍,涉及到全社會的各行各業。所以必須找出環境教育的突破口、切入點,以實現「以點帶面」的效果。「要讓環境教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是全社會開展環境教育的突破口,也是最有效的途徑。」這是經過總結歸納、全面分析以後所得出的結論。初步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有些地區雖然強調在某些某類學校應開設環境教育課程,但是其內容不全面、方法生硬死板,收效甚微。所以有必要更深入研究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加強環境教育的必要性、滲透方法及其具體內容,這就是本課題所研究的方向。(3)確定研究類型。本課題屬於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和各學科教學理論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改革,並探尋新教育措施和途徑,所以屬於開發性研究類課題。(4)明確指導思想和原則。以馬列主義、辯證唯物論為指導,堅持「客觀性、科學性、可行性和創新性」原則。客觀性主要表現在尊重客觀事實,掌握第一手材料,實事求是地評價;科學性主要表現在找出事物內在聯系,概括其發生變化的規律,並在實踐當中檢驗、修改;可行性主要表現在正確估計可能遇到的困難、現有的研究能力和研究者的積極性;創新性主要表現在課題的獨到之處,研究成果的先進性和現實意義。3.分析特色與可行性經過分析、比較,應歸納出課題研究的前景、研究價值和現實可行性,這是課題研究的內在動力,思想基礎。以本課題為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選題新穎,目前在我國居領先地位;實用,為各級各類學校的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提供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材料;創新,便於推廣落實,實施環境教育的方法富有創造性;具有現實意義,可行性較強。本課題不但受國家政策支持,學校、教師和學生也都容易接受,而且所需的經費少,也不需要太多的設備條件和場地。二、制定研究方案選定課題以後,不要急於操作,首先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課題研究方案,做好計劃,在思想和物質等方面進行充分准備,使課題研究工作具有計劃性、科學性和規范性。為此需要作以下幾項工作:1.大膽設想,總體規劃,分解任務根據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則,結合現有的科研條件,一要大膽提出理論假設,明確研究思路;二要策劃總體規模,制定出研究方法、時間進度和成果體現形式;三要把整個課題研究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若干個階段,分期分批、分層次、有計劃地完成任務;四要提出課題的具體名稱。以本課題為例,可分成以下幾個小問題。(1)說明必要性。本課題從環境污染的現狀和嚴重性出發,研究我國在各學科、各層次學校教育中實施環境教育的目的、意義以及其緊迫性,列舉大量的環境問題和環境污染的事實說明加強環境教育的必要性。(2)探討實施方法。即探討在各學科、各層次學校教育中實施環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徑:(3)列舉實施內容。即從學校心理學角度,結合各年齡階段學生的特徵和現狀,列舉對各類學生實施或滲透環境教育的具體內容。(4)驗證推廣。即選擇一定數量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典型學校進行試驗,在實踐當中推廣、使用,驗證所提出的理論、實施方法和滲透內容的准確性:並找出不足之處,及時修改,使之更加完善。(5)推出成果。即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分學科匯總,並編輯出版書籍,使實施環境教育的工作落到實處。(6)結題升級。進行結題論證、廣泛推廣,進入更高層次的課題研究計劃。2.確定重點、找出難點本課題的重點,也是其創新部分,即探討進行環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本課題的難點,也是其關鍵部分,即列舉滲透環境教育的具體內容,在實踐當中驗證、推廣、使用;匯編並出版書籍:3.確定工作步驟及時間進度確定工作步驟及時間進度的目的是把分解的小問題更加具體化、定量化,以保證研究工作按時完成:以本課題為例,一般按下列步驟完成整個研究工作:第一步:×年×月一×年×月,組織有關的研究人員,深入到各學科、各層次學校教育的實踐當中,以走訪、問卷調查、座談討論等形式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廣大群眾、教師和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態度等情況。第二步:×年×月一×年×月,進行統計歸類、分析總結,形成書面材料(論文),概括地說明實施和滲透環境教育的必要性,並提出以下問題:進行環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列舉滲透環境教育的具體內容:第三步:×年×月一×年×月,在實踐當中驗證推廣:第四步:×年×月一×年×月,匯編並出版書籍:第五步:×年×月一×年×月,進行結題論證、推廣、升級。4.確定研究方法以課題的研究目的、內容以及研究對象的性質和特點為依據,確定切實可行、易於操作的研究方法。必要時可綜合採用多種方法。可採用的方法是:調查討論法、觀察發現法、試驗推廣法、比較改進法、統計歸納法等。5.經費預算以節儉、高效的原則預算經費,包括旅差費、會議費、資料費、實驗推廣費、印刷費等項

『拾』 初一地理的研究性課題報告

開展地理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初一地理研究性學習初探研究性學習是近兩年來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所提出的一個嶄新的研究課題。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它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作為和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的地理學科的教與學,這種研究性的學習顯得尤其重要。一、研究性學習對學生個性發展的意義。學生個性是指學生在其生活、實踐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徵的總和。個性傾向是人的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它是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個性傾向性決定著人對現實的態度,決定著人對認識活動的對象的趨向和選擇。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的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科學。因此地理教育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從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角度考慮,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去分析區域特徵,通過探討比較,加深理解,融會貫通,並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1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這個課型著重培養學生學會從日常生活中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在初一開展的這次研究性學習,先是確定出一個研究的范圍,主要是圍繞我們學習、生活周邊的城市環境所展開。讓他們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一各種事物,多問為什麼。了解事物的共性和各自的個性,加深理解。 2 提高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初一的學生對生活的知識膚淺,信息收集的渠道比較狹窄,處理問題往往也比較簡單,不可能一下子要求過高,對學生素質的培養,雖然不及高中學生那樣多樣化,但一個人的能力只能在實踐過程中循序漸進,逐漸發展起來。我們只要求學生從報刊或在網路上作簡單的查找。 3聯系實際,寓教於樂,樂中求知。 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家庭背景來選擇與《一中周邊城市環境調查》有關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學科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同時,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主動獲取課本以外的課外知識,這樣,更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學會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當今社會,競爭與合作並存,所以具備積極合作精神與有效的人際交往技能成為了現代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標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正是一個人際溝通與合作的過程。學生之間為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就必須依靠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因此在這里,合作既成了研究性學習的目的,也成為了學習的一種手段。讓學生通過研究性的學習,學會彼此尊重、容忍、理解,提高表達以及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的能力等。 5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地理學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如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等都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與學習。而我們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正是圍繞著我們身邊的環境而進行,讓學生在社會中進行調查訪問、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嘗試著解決問題,這樣既增強了對家鄉、對社會、對自然和人了解,又增加了對生活的熱愛,從而逐步形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與日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二、淺析初一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與高中的區別及聯系 研究性學習納入必修課,這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而作為具有主動性、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研究性學習更應該貫穿於人的學習的始終。所以,在初一年級,我們也應該嘗試著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我們知道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比如在網上搜索資料的能力、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邏輯性思維等都與高中的學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表現在整個活動中。如:在雜訊的測量中,由於學生操作的錯誤,影響了數據的准確性,在操場中出現了140分貝的雜訊。又如有個小組調查的是校園的白色污染,將一些專一的難度較深的知識的資料都下載下來;也有一些小組不會對資料進行篩選,收集的資料遠離了所需要范圍。由於存在這樣的差異,導致不同的研究結果。 但初一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某種程度上比高一相對活躍,他們比高一的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生的事物,高中的學生接受過多規范的東西,因此,在接受新生的事物上,或者說是對某種事物的看法,會採用了社會上一種較常規的看法。另外,初中與高中的學生,在學習上相對而言壓力較為輕松,有更多時間去開展這項學習活動。高中與初中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因而在初一的研究性學習應與高中的研究性學習有所區別。如深入研究的層次、研究的手段、對資料的整理分析能力、社會的調查與實踐等能力都會有所不同,這樣在研究性的學習中,高中的學生注重的是理論性的學習,而初中的學生則注重的是直觀性。所以在初一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為高中更深入地展開研究性學習作了鋪墊。三、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與實施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較大變化。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組織和實施呢?以《一中周邊城市環境的調查》為例:1、內容的確定。 近年來,一中周圍環境的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如內環路的修建,兩校的合並,以及學校周圍的治安狀況,道路的交通狀況及所產生的雜訊,空氣污染等,這些變化都影響到一中教育及教學的工作。因此,我們在初一級學生中展開了《一中周邊城市環境的調查》的研究性學習。2、總流程圖學習動員→個人選題→題目篩選(合並)→擬定方案→小組實施(教師指導)→小組匯總→提交成果→展示交流→評價總結3、具體實施的階段(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逐步投入研究性學習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關心當地的發展,用所學的知識,結合我校周邊城市環境,提出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的途徑。如環境保護、交通、旅遊,城市規劃等讓學生了解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學習的聯系,培養學生對課本知識產生相關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可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在講世界的居民一節,書中的圖6.8城市問題,我讓學生從我們周邊學習環境來談談自己的體會,進而提出問題,我們學校現時雜訊的現狀如何,我們學習的環境是否達到了良好的標准,對我們學校產生的最大影響的聲源來自哪?趁著這股勢進而進行了一堂「現時新型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進一步認識研究性學習,應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等。 (2)、課題的選擇與確立。根據我校的特色,聯系本區的自然條件,結合本級學生特點,確定《一中周邊城市環境的調查》的研究內容。在選題的實施上,由教師在課題上展示有關的問題,給學生明確的選題方向,確定了學生研究性學習選題的范圍,做到有的放矢。基本組織形式——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採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家庭背景選擇與一中周邊城市環境有關的題目,並填寫有關的表格。但在這一階段需要教師不斷指導、調整、改進,使學生選擇的課題具體化、明確化、同時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我根據有關的資料,在選題中遵循了以下的原則:目的明確化、即調查什麼、研究什麼、鍛煉培養什麼能力等;題目的針對性,范圍局限於一中周邊的城市環境,以及與初一級地理知識有關的題材;選題的可行性,理論與實際結合性等。 (3)方案的研究與實施由每個小組各自寫出研究方案,包括整個研究學習的目的、內容、步驟和方法,以及學習分工情況等。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可隨時向老師報告,作出修改。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要走出校園搞調查,實地考察記錄,收集資料,同時小組的成員對收集回來的資料、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並相互討論,研究。在這個階段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研究不下去,或者也有可能發現與課題有關的新問題。如一個小組最初研究的題目是校園的白色污染,後來題目變成一中周邊食店對我校的影響,最後到了感應垃圾箱的製造。 (4)匯總成果及交流體會。 學生根據自己研究的內容的需求將收集到的有關的文章測量數據,圖片或自已拍攝的照片等資料,進行歸類整理,並同時將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相關的實驗等,通過文字表述,在這一過程會經常發現許多的漏洞,應及時補充調查報告,予以糾正,把研究的成果採取適當的形式展示出來,可以是小論文,調查報告,設計一種產品等,但它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而「有形」的製作品,所以對它的評價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難度。四、評價評價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評價?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具有哪些特點?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當遵循哪些原則?評價內容具有豐富性和靈活性。既然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參與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來判斷,如:組員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課題組活動,是否認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科研任務,是否做好資料積累和分析處理工作,是否主動提出研究的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採納他人的意見等。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節中掌握和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如查閱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研究活動中從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過活動前後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的形式,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附學生評價表格研究性學習評分表格(學生用表)課題: 組長:項目詳細內容分數(10)內容分工是否具體 調查是否到位 資料是否切題 結論是否明確 演講表達是否條理清晰 普通話是否標准 態度是否自然大方 儀容儀表是否得體 展示是否運用多媒體展示 方法是否多樣 本課題是否還可深入研究: 是( )否( )可從哪些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五、研究性學習當中存在問題及建議1、小部分學生對調研不重視 針對本學科的情況,部分學生僅重視主要學科的學習,因而對地理科開展研究性學習興趣不大,而且成績越好的班級,可能問題越突出 ,這部分學生僅把調查看作是完成一項老師交給的作業,因而調查不深,思考的問題簡單化,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方式,應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這樣才能體現出他的優勢。要用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尤為重要。特別是運用現代的一些科學技術參與研究活動則收效更好。如調查的數據,可以通過電腦的操作製成圖表,有部分學生對攝影興趣較大的,可以讓他們通過拍攝直觀反映他們所研究的內容等。 2、小組搭配不合理 班上學習同一水平的同學常會集中在一個小組、平時喜歡一齊玩的同學集中在一個小組,這樣容易出現攻守同盟,甚至外出打撞球也向家長說出外進行調查,因此這就需要與各班主任及家長協調,完善管理。出外調查時需要填寫調查報告,並將當天的調查內容呈交給老師。 3、師資力量不足 由於地理學科每周的課時所限制,相應教師編制人數少在規模較大的學校每個年級僅有一位地理教師,因此,教師的工作量顯得特別大,因此採取了合並課題的方法,把一些相近的課題相結合。為了便於學習與管理,我將本次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作出如下劃分。

閱讀全文

與地理研究報告什麼主題比較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