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黎巴嫩是什麼樣的國家
黎巴嫩是世界煙民最多的國家。
根據世界衛生組公布的報告,黎巴嫩成年人吸煙者達到58.8%,位居世界之首,位居第二位的是幾內亞,吸煙者比例為57.6%,第三是位於太平洋中部的諾魯,吸煙者為48.2%。
緊隨其後的是吉里巴斯,煙民比例為42%,保加利亞吸煙者比例為39.7%。世界吸煙人數最少的是位於印度洋西部的島國馬達加斯加,煙民還不到總人數的0.1%。
(1)黎巴嫩是哪個國家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黎巴嫩是個十分獨特的國家,它不像一般人想像中的阿拉伯國家。它一直是個阿拉伯基督徒佔主導地位、各宗教派別保持權力平衡的阿拉伯國家。黎巴嫩是阿拉伯世界中一個名副其實的西方式國家,首都貝魯特號稱東方巴黎。
由於地理環境的獨特性,黎巴嫩自古以來便是各宗教少數派和中東被壓迫少數民族的避難所。從阿拉伯穆斯林的大開拓時期起,這里陸續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十數個支派,可以說,上述兩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別在這里幾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
㈡ 黎巴嫩在什麼地方,屬於哪個洲的國家,和哪些國家接壤'
黎巴嫩,亞洲西南部國家,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邊界未劃定)為鄰,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為中東國家。
居民54%信奉伊斯蘭教,主要是什葉派、遜尼派和德魯茲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馬龍派、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等。
黎巴嫩是個十分獨特的國家,它不像一般人想像中的阿拉伯國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來,它一直是個阿拉伯基督徒佔主導地位、各宗教派別保持權力平衡的阿拉伯國家。黎巴嫩是阿拉伯世界中一個名副其實的西方式國家,首都貝魯特號稱東方巴黎。
由於地理環境的獨特性,黎巴嫩自古以來便是各宗教少數派和中東被壓迫少數民族的避難所。從阿拉伯穆斯林的大開拓時期起,這里陸續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十數個支派,可以說,上述兩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別在這里幾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
但是在傳統的黎巴嫩山區,主要還是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斯蘭教德魯茲派佔主導地位,他們不但來得早,而且人數多,所以到奧斯曼帝國後期,黎巴嫩山區的地方行政權一度在兩教派之間輪流執掌。
1920年大黎巴嫩成立後,不僅地域大大擴大,人口也增加了近一倍。在這新增加的人口中,什葉派和遜尼派居多,均超過了德魯茲派人數,從而造就了今天馬龍派、什葉派和遜尼派3大教派為主的局面。
㈢ 亞洲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在當今世界近200個國家中,黎巴嫩應該是一個標準的“小國”,黎巴嫩的總面積約為1.045萬平方千米,比我國的直轄市天津市還小一些,人口數量約為600多萬人。黎巴嫩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其歷史也十分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以航海而著名的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里。我們來看看黎巴嫩這片有著悠久歷史的土地,有著怎樣的自然地理環境。
㈣ 黎巴嫩的地理位置
黎巴嫩共和國面積10452平方公里。位於西亞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交界,西瀕地中海,南部與以色列為鄰。海岸線長220公里。
㈤ 請問大家 黎巴嫩 是什麼地方呀
黎 巴 嫩 概 況
國名: 黎巴嫩共和國是中東地區的一個國家
獨立日:11月22日(1943年)
國慶日: 11月22日(1943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中間為白色長方形,占旗面的一半;上下為兩個紅色長方形。旗地中間是一棵綠色黎巴嫩雪松,它在《聖經》上被稱為植物之王。白色象徵和平,紅色象徵自我犧牲精神;雪松被譽為黎巴嫩的國樹,代表堅韌不拔的斗爭精神和人民的力量,還象徵純潔和永生。
國徽:呈盾形。盾面上為斜置的國旗圖案,周圍有白色綬帶,底部的白色飾帶上分別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寫著「黎巴嫩共和國」。
國樹:雪松
自然地理:面積10452平方公里。位於西亞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交界,南部與巴勒斯坦為鄰,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20公里。
流光溢彩的貝魯特
全境按地形可分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東側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東側的貝卡谷地和東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縱貫全境,庫爾內特—薩烏達山海拔3083米,為黎最高峰。河流眾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為全國最長河流。黎巴嫩屬熱帶地中海型氣侯。
人口: 400萬(2000年)。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還有亞美尼亞人、土耳其人、希臘人等。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和英語。居民約54%信奉伊斯蘭教,主要是什葉派、遜尼派和德魯茲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馬龍派、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等。
首都: 貝魯特 (Beirut),人口約180萬(2004年),7月平均最高氣溫32℃,1月平均最低氣溫11℃。
簡史:公元前3000年來自阿拉伯半島的迦南人最早在該地區定居。公元前2000年為腓尼基的一部分,
漁民在貝魯特附近的海邊打漁
以後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和羅馬等統治。16世紀成為奧斯曼帝國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侵入黎巴嫩,1920年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 1941年11月26日法國宣布結束對黎的委任統治,1943年11月22日獲得獨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國,1946年12月,法軍全部撤離後,黎巴嫩獲得全部自主權。
政治:黎憲法規定立法權屬議會、執行權屬總統。
外交: 黎奉行中立、不結盟和開放政策,與美、法等西方國家關系良好,是阿拉伯國家聯盟,阿拉伯議會聯盟成員國。
1971年11月9日,黎巴嫩與中國建交。
㈥ 求黎巴嫩的主要地勢,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
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北部鄰敘利亞,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20公里。沿海夏季炎熱潮濕,冬季溫暖。
面積10452平方公里。位於西亞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交界,南部與巴勒斯坦為鄰,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20公里。 全境按地形可分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東側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東側的貝卡谷地和東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縱貫全境,庫爾內特—薩烏達山海拔3083米,為黎最高峰。河流眾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為全國最長河流。黎巴嫩屬熱帶地中海型氣候。 屬熱帶地中海型氣侯。沿海一帶夏季氣侯炎熱潮濕,冬季溫暖,高山地區積雪可達4—6個月,大部分地區10—4月為雨季。沿海平原和貝卡谷地7月平均最高氣溫為32℃,1月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7℃和2℃。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山區為1200毫米以上。
㈦ 黎巴嫩在什麼地方,屬於哪個洲的國家,和哪
黎巴嫩在亞洲西南部,由此可以見,黎巴嫩屬於亞洲的國家。
1、黎巴嫩在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邊界未劃定)為鄰,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20公里。
2、黎巴嫩共和國面積10452平方公里,全境按地形可分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東側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東側的貝卡谷地和東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縱貫全境,庫爾內特·薩烏達山海拔3083米,是黎巴嫩的最高峰。河流眾多,向西注入地中海。
3、黎巴嫩屬於中東國家之一,也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因為它有著和基督教有著很密切的歷史,境內更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在這些文明古跡中,最古老的具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因而在旅遊業中非常著名,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銀行業和旅遊業,二者占黎巴嫩GDP的65%。
㈧ 黎巴嫩的地理知識
http://www.jdps.kl.e.tw/~c510/newfile22.htm
位於亞洲西部,西部瀕地中海,面積10 452平方千米。黎巴嫩山脈縱貫全境,全國最高點索達山海拔3 083米。河流有利塔尼河、哈斯巴尼河等。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沿海一帶夏濕熱冬溫暖;高山地區積雪長達6個月,年降水約1 000毫米。自然資源以鐵、鉛、褐煤和森林為主。
http://www.chinamap.com/world/io/lb/lb2.htm
㈨ 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分別在什麼位置三者有什麼關系
黎巴嫩和以色列所接壤。
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國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為中東國家。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是中東的一個國家。一個國由二部分組成,其中加沙地區位於以色列的西南部,埃及的東北部,加沙地區有40公里長的海岸線,加沙地區面積365平方公里,還有一部分是約旦河西岸地區,位於以色列的中東部,約旦國的西部,面積5800平方公里。
以色列:
以色列國是一個位於西亞黎凡特地區的國家,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埃及。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2019年以色列總人口902萬人[1-2],其中猶太人口共669萬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9)黎巴嫩是哪個國家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巴勒斯坦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最熱月份為7-8月,氣溫最高達38℃左右。冬季微冷濕潤多雨,平均氣溫為4-11℃,最冷月份為1月。
雨季為12月至次年3月,南北雨量懸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僅50毫米左右。巴勒斯坦主要礦藏儲備有天然氣4920億立方米、石油1.84億桶、煤1850億噸、鐵4.3億噸、鋁土7400萬噸,還有大量的鉻礦、大理石和寶石。
㈩ 黎巴嫩這個國家的資料
黎 巴 嫩 概 況
國名: 黎巴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ebanon)
獨立日:11月22日(1943年)
國慶日: 11月22日(1943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中間為白色長方形,占旗面的一半;上下為兩個紅色長方形。旗地中間是一棵綠色黎巴嫩雪松,它在《聖經》上被稱為植物之王。白色象徵和平,紅色象徵自我犧牲精神;雪松被譽為黎巴嫩的國樹,代表堅韌不拔的斗爭精神和人民的力量,還象徵純潔和永生。
國徽:呈盾形。盾面上為斜置的國旗圖案,周圍有白色綬帶,底部的白色飾帶上分別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寫著「黎巴嫩共和國」。
國樹:雪松
自然地理:面積10452平方公里。位於西亞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交界,南部與巴勒斯坦為鄰,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20公里。
流光溢彩的貝魯特
全境按地形可分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東側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東側的貝卡谷地和東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縱貫全境,庫爾內特—薩烏達山海拔3083米,為黎最高峰。河流眾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為全國最長河流。黎巴嫩屬熱帶地中海型氣侯。
人口: 400萬(2000年)。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還有亞美尼亞人、土耳其人、希臘人等。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和英語。居民約54%信奉伊斯蘭教,主要是什葉派、遜尼派和德魯茲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馬龍派、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等。
首都: 貝魯特 (Beirut),人口約180萬(2004年),7月平均最高氣溫32℃,1月平均最低氣溫11℃。
簡史:公元前3000年來自阿拉伯半島的迦南人最早在該地區定居。公元前2000年為腓尼基的一部分,
漁民在貝魯特附近的海邊打漁
以後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和羅馬等統治。16世紀成為奧斯曼帝國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侵入黎巴嫩,1920年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 1941年11月26日法國宣布結束對黎的委任統治,1943年11月22日獲得獨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國,1946年12月,法軍全部撤離後,黎巴嫩獲得全部自主權。
政治:黎憲法規定立法權屬議會、執行權屬總統。
外交: 黎奉行中立、不結盟和開放政策,與美、法等西方國家關系良好,是阿拉伯國家聯盟,阿拉伯議會聯盟成員國。
1971年11月9日,黎巴嫩與中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