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應該怎樣理解自己的文化
理解中國文化有點難度,畢竟中國幅員遼闊,勢力劃分幾千年,都形成了自身的文化體系,正如山東出響馬,紹興出師爺一樣。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借這個話題談論下山東文化。
山東人可以為相、可以為將,但終究當不上帝王,這也是山東文化對山東人的必然影響。山東自古作為拱衛京師之地,兢兢業業替天子保衛國門,極少發生造反事件,這就是儒學文化的影響,禮儀之邦的風度。
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游牧文化形成了山東文化的枝幹,而儒學文化將這種融合文化在山東固化紮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山東文化。造就了山東人吃苦耐勞、豪爽勇敢、謙虛禮讓的品格。
可以說,齊魯兩國時期奠定了山東文化的基礎,燕趙之風和中原禮儀豐富了山東文化。到現在無可否認的是:山東文化一直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山東人也一直是儒家思想的踐行者。
⑵ 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1、對待傳統,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我國非遺保護的實踐,正是抱著尊重中國社會整體發展規律的態度展開的。以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看,非遺既是積累與沉澱,也具有開創與自我更新的能力。
2、文化因積累而形成傳統,傳統因積累而產生巨大能量。一個民族的傳統對本民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財富和精神資源。對傳統的認同和承繼是非常有益並且必要的,對自身歷史和傳統的了解是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自身定力及自信自尊的精神源泉。
3、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傳統內部應該有反思和批判的聲音,但一味否定,一概推翻,只會導致全民性的心靈空虛和價值混亂。我們承認,傳統中也有糟粕和偏狹,需要我們理性對待,去偽存真,但在這一過程中,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
(2)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擴展閱讀
在重視加強傳統文化調研與保護的今天,非遺是我們的重要「索引」和寶貴財富。經由非遺傳承保護,我們可以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深入發掘,立足現實實踐,面向未來思考,把凝結中國精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開來。
同時,非遺傳承保護也是正當其時、影響深遠的文化建構,通過生動講述中國非遺故事,充分展現中國非遺道路的獨特創造、中國非遺理論的獨特貢獻和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讓世界更准確、更全面地了解中國非遺保護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加深對中國非遺經驗和道路的認識。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也是當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⑶ 如何讓孩子了解和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
讓孩子們對傳統文化有興趣,有條件的話領孩子到文化聖地去親身體驗,這樣會更直接,更深刻。經常讓孩子們讀一些傳統文化的東西,當然要適合他們的年齡。還要正確的引導和指導。社會,家庭,學校都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這是最重要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⑷ 如何讓新一代年輕人更好的了解並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呢
立德樹人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是21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與特色。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21世紀中國教育的頂層設計,具有極其強烈的現實針對性,是對百年不斷引進與「克隆」外來教育得與失的歷史反思。它為改革當今教育重智輕德等弊端指明了方向,並翻開了建構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性的中國教育歷史新篇章中華美德,在世人面前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和根本保證,也是學校教育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責任。學校是弘揚中華文化的輻射源,學校是復興中華文化的根基,文化興衰,教育有責。
立德樹人 在明明德
要立德,先明德。德,是中華倫理、中華美德。
中華美德,是中華文化的魂,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價值觀,它使得中國人成為中國人。明德,就是使美德得以顯明;明德,不能割斷歷史;道德,不能依賴進口。
4000年前,有孝感天下的堯舜時代;之後,有800年周代的禮樂新文明;再後,又有管仲提出的禮、義、廉、恥的「四維」道德;孔子的智、仁、勇「三達德」;孟子的「仁、義、禮、智」四德;漢代有仁、義、禮、智、信「五常」;宋代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等等。
全球化面前,文化的傳承與回歸主要靠我們青年人,帶領年輕人熱愛祖國,熱愛傳統文化,找回自信。
更讓當代年輕人,更深刻了解到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中國節日的傳說、由來以及它的源遠流長,我想我們一定會愛上古老的中國文化,更愛上自己的祖國。
我們中國復興,中國夢,走向繁榮昌盛。必然會引領世界,為人類開辟新的篇章。
祝福:祖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
⑸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而言,怎麼才能深入了解它呢
傳統文化起源於炎黃,歷經自夏,商,周,秦,漢以來十數次朝代更迭,強盛於李唐,光大於宋朝,至今五千餘年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集中體現和代表,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根基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寶藏。傳統文化可以用有容乃大,博大精深來形容。對於如何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里我談些自己的小看法,供大家作一參考。
順著這個思路來看,讓我一起走到可循的歷史盡頭,有史可究。伏羲。是什麼呢?伏羲一畫開天,演先天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不是感覺有點脈絡了。順著歷史的河流而下,我想是不是就清晰起來了。如果要深究「伏羲氏」之前的,我想只能交給神學了,各人依各自的觀點,咱們求同存異就好。
順著歷史的脈絡,傳統文化就鑲嵌其中。就像DNA鏈一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⑹ 怎樣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蘊藏著許多哲學思想和道理,對我國管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⑺ 如何理解中國文化
按傳統,中國的原意為中央之國,以中原為立國之基,中央之國外是諸夏國,諸夏國外是萬邦也即附屬國。中國與諸夏國都是漢人立國,自立國三千年以來只有蒙元和滿清是由外來部族侵略佔領屬殖民統治中華時期,期間文化形態被短暫改變(如毀漢人衣冠、禮儀,在文化上培養漢奸等),
除此,在文化整體傳承上都是漢文化。因此依貢獻、依歷史,依事實,中國的傳統文化指的就是漢文化。對此教科書也好,宣傳也好,都不應該誤導公眾。
⑻ 結合實際談談你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看法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影響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⑼ 怎麼樣更好的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可以去報這種傳統文化的課程,有專門的老師會講解這種傳統的文化,這樣子方便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