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疆的地理位置
新疆位於西北部,和內蒙、甘肅、西藏接壤
2. 新疆地理位置是怎樣的
新疆位於我國西北邊疆,面積160多萬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在歷史上,它一直是我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3. 新疆的地理位置及環境
新疆地理環境:
1、地形
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與高山環抱、喻稱「三山夾二盆」。北部阿爾泰山,南部為昆侖山系;天山橫亘於新疆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爾盆地。
2、氣候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氣候乾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氣溫高於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於南疆。
新疆地理位置:新疆地處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之間。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總面積佔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163.1585萬平方公里),邊界線長度佔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積比江蘇省和浙江省加一起總和的八倍還多4萬平方公里。
(3)新疆地理位置五行屬什麼擴展閱讀:
新疆的自然資源:
1、水源資源
新疆三大山脈的積雪、冰川孕育匯集為500多條河流,分布於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國最大的內陸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瑪納斯河、烏倫古河、開都河等20多條。
2、森林資源
新疆為中國西部乾旱地區主要的天然林區,森林廣布於山區、平原,面積佔西北地區森林總面積的近1/3。天山和阿爾泰山區覆蓋著蔥郁的原始森林,多為主幹挺直的西伯利亞落葉松和雪嶺雲杉、針葉柏等建築良材。
3、生物資源
新疆的野生動物豐富,北疆和南疆各有不同的野生動物。全省野生動物共500多種,北疆的獸類有雪豹、紫貂、棕熊、河狸、水獺、旱獺、松鼠、雪兔、北山羊、猞猁等,鳥類有天鵝、雷鳥、雪雞、啄木鳥等,爬行類有花蛇,草原蝰,游蛇等。
4、礦產資源
新疆礦產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發現的礦產有138種,其中9種儲量居全國首位,32種居西北地區首位。石油、天然氣、煤、金、鉻、銅、鎳、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蘊藏豐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疆
4. 新疆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新疆位於歐亞大陸內陸,遠離海洋。新疆的總體地形特點是三山夾兩盆,也就是阿爾泰山、天山和昆侖山中間包夾著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兩個內陸盆地。
5. 新疆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
新疆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地處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之間。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總面積佔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163.1585萬平方公里),邊界線長度佔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積比江蘇省和浙江省加一起總和的八倍還多4萬平方公里。
氣候: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氣候乾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氣溫高於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於南疆。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准噶爾盆地為零下20℃以下,該盆地北緣的富蘊縣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50.15℃,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最熱月(7月),在號稱「火洲」的吐魯番平均氣溫為33℃以上,絕對最高氣溫曾達至49.6℃,居全國之冠。由於新疆大部分地區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溫差極大,故歷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
新疆為中國西部乾旱地區主要的天然林區,森林廣布於山區、平原,面積佔西北地區森林總面積的近1/3。天山和阿爾泰山區覆蓋著蔥郁的原始森林,多為主幹挺直的西伯利亞落葉松和雪嶺雲杉、針葉柏等建築良材。這些山地針葉林的木材蓄積量佔全疆木材總蓄積量的97%以上。塔里木河、瑪納斯河等河流兩岸,是平原闊葉林的分布地區。
在塔里木河流域,叢生著世界著名的珍貴樹種胡楊林和灰楊林,它們既是用途廣泛的用材林,也是大漠深處的防風林。新疆主要造林樹種有白楊、柳樹、榆樹、白蠟、槭樹、槐樹、白松、沙棗、桑樹和各種果樹等60多種。
6. 新疆的具地理位置
新疆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北緯34°22ˊ~49°33ˊ,東經73°41ˊ~96°18ˊ,南北最寬1650km,東西最長2000km,總面積166萬km2,與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個國家接壤(圖1)。
新疆由於地處歐亞大陸中心,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山環抱,因而降水稀少,全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mm,而且時空分布極為不均。天山橫亘新疆中部,使得新疆北部與南部在氣溫、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北疆由於西部山地海拔較低,降水較多,年平均降水量約200~250mm,阿爾泰山和天山的中高山地降水量可達500~600mm,天山西段最大降水帶位於海拔1500~1800m,降水量約800mm,而伊犁的鞏乃斯河地區年降水量可達900~1000mm,但在准噶爾盆地中部年降水量僅約100mm;南疆由於周圍高山環繞,降水極少,平原區年平均不足100mm,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部的若羌縣1954~1970年17年的平均降水量僅有15.6mm,其中1957年僅有3.9mm;東疆吐魯番盆地也是降水低值區,對托克遜縣降水資料的統計,1961~1970年年平均降水量僅有3.9mm,為全國降水最低記錄。
新疆由於降水稀少,很少雲層覆蓋,因而全年日照時數延長,全年日照時數達2550~3500hr,年總輻射量達5000~6490MJ/m2.yr,比同緯度的華北和東北地區多620~640MJ/m2yr,僅次於青臧高原而位於全國第二。
新疆氣溫變化一般南疆高於北疆,山地垂直遞減明顯。從平均氣溫看,塔里木盆地10-℃以上,准噶爾盆地5--7℃,冬季嚴寒,一月平均氣溫准噶爾盆地多在-17℃以下,塔里木盆地多在-10℃以上,極值最低氣溫南疆-20℃至-30℃,北疆幾乎都低於-35℃;七月最熱,平均氣溫,北疆20-25℃,南疆25-27℃,吐魯番盆地33℃。北疆南部及伊犁河谷地區無霜期約160d,南疆大部地區200-220d,吐魯番223d。
「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形象地描述了新疆氣溫的變化。溫差大是新疆氣候的一個重要特徵。但不同區域溫差變化存在差異,一般沙漠大於山區,新疆的年溫較差:塔里木盆地大於36℃,吐魯番盆地則高達42℃,北疆最高達44℃,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心西緣的車排子,1956年溫差達55℃。絕對年溫較差更大,如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安迪爾,1967年達67.2℃;新疆地區的日較差也明顯高於全國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在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氣溫日較差高達16℃,在吐魯番盆地極端晝夜氣溫溫差可達40℃以上。
和降水相比,新疆地區的蒸發特別強烈,准噶爾盆地一般1500-2000mm,塔里木盆地一般2000-3000mm,吐魯番-哈密盆地一般3000mm。
由此可見,新疆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光照充足,溫差大,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氣候乾燥,區域分異性明顯。
新疆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通過對土壤母質和水、氣、熱的再分配深刻地影響到土壤和植被的形成與發育,因而,要全面、正確地認識新疆的鹽生植物,對地形、地貌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周圍高山環繞,內部高山與盆地相間是新疆地貌的基本輪廓。從縱斷面看,自北向南依次分布著阿爾泰山山脈、准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和昆侖山山脈。
阿爾泰山山地位於新疆最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000餘km,僅中段在我國境內,山段長500餘km,屬中段南坡,山脊高度3000m以上,山體西寬東窄,西北寬約150km。東南寬約80km。阿爾泰山山地由於受北冰洋氣流的影響,氣候比較濕潤,植被比較茂密。在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是新疆重要的牧區草場。
准噶爾盆地位於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西部為准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大致呈三角形。東西長約700km,南北寬約450km,面積約20萬km2,其中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約4.5萬km2,多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漠區降水量約100mm,植被覆蓋度20~40%;盆地北部,自阿爾泰山南麓至沙漠北緣,為北部平原,風蝕作用明顯,有大片風蝕窪地;盆地南部平原,北起沙漠南部邊緣,南至天山北麓,為北疆主要農業區。准噶爾盆地西部由於山地海拔較底,又有阿拉山口和額爾齊斯河口,大西洋的水汽可由此進入北疆,因此准噶爾盆地的降水量明顯高於塔里木盆地。
天山山地,綿延於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間,由數列東西走向的平行山脈及其間的盆地、谷地組成。山高一般4000~5000m,雪線高度,北坡為3500~3800m,南坡為4000~4200m。山澗河谷、峽谷水分條件好,生長著榆樹、楊樹林和林下草甸。山脈間谷地、盆地較多,有焉耆盆地、哈密盆地、吐魯番盆地、拜城盆地以及伊犁、烏什等谷地。這些山澗盆地、谷地是新疆農牧業發展的主要場所,也是人們居住的主要場所。
塔里木盆地,位於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為高大山原環抱的內陸盆地,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封閉式盆地。盆地東西長約1400km,南北寬約550km,面積56萬km2,約佔全疆面積的1/3。盆地中部為著名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33.76萬km2,主要為新月形流動沙丘。因居於大陸中心,氣候乾燥,沙漠中心降水量僅10mm,自然景色呈環狀分布。盆地周圍由於出山河流在山前大量堆積沙礫,形成一系列沖積洪積礫質戈壁,寬度約30~50km;盆地的西部,由南向北,由天山南麓向北弧行,分布著寬約60~80km的現代沖積平原。盆地的邊緣散布著弧形和串珠狀的綠洲。盆地邊緣降水量一般20~40mm。
昆侖山地,包括喀喇昆侖山、昆侖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環列於塔里木盆地南緣。東西長約1800km,南北寬60~300km,地勢西高東低,平均山脊線5000~6000m以上,山上冰雪覆蓋,冰雪融化成為山前綠洲灌溉的部分水源。
7. 下列省份五行屬金,木,水,火,土呢
如果按照所處的方位來說五行的話,
海南--火
黑龍江----土
吉林---土
遼寧----土
江蘇----木
內蒙古--水
湖南--土
湖北---土
新疆--金
呃,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__^*) 嘻嘻……,希望能夠幫得到你哦~~
【如果滿意我的回答的話,請採納為滿意答案哦】
【並輕輕一點「贊同」~謝謝啦】
-------------------【你的微笑最重要】團隊
~~~~~~★ HAPPY夕陽
8. 新疆哪做城市五行屬性屬木或土,或火的新疆城市直接告訴我城市名謝謝
吐魯番肯定屬火了,這個沒有疑問,阿勒泰屬金,和田屬土,伊犁屬水、烏魯木齊屬木
9. 新疆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新疆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北緯34°22ˊ~49°33ˊ,東經73°41ˊ~96°18ˊ,南北最寬1650km,東西最長2000km,總面積166萬km2,與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個國家接壤(圖1)。
新疆由於地處歐亞大陸中心,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山環抱,因而降水稀少,全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mm,而且時空分布極為不均。天山橫亘新疆中部,使得新疆北部與南部在氣溫、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北疆由於西部山地海拔較低,降水較多,年平均降水量約200~250mm,阿爾泰山和天山的中高山地降水量可達500~600mm,天山西段最大降水帶位於海拔1500~1800m,降水量約800mm,而伊犁的鞏乃斯河地區年降水量可達900~1000mm,但在准噶爾盆地中部年降水量僅約100mm;南疆由於周圍高山環繞,降水極少,平原區年平均不足100mm,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部的若羌縣1954~1970年17年的平均降水量僅有15.6mm,其中1957年僅有3.9mm;東疆吐魯番盆地也是降水低值區,對托克遜縣降水資料的統計,1961~1970年年平均降水量僅有3.9mm,為全國降水最低記錄。
新疆由於降水稀少,很少雲層覆蓋,因而全年日照時數延長,全年日照時數達2550~3500hr,年總輻射量達5000~6490MJ/m2.yr,比同緯度的華北和東北地區多620~640MJ/m2yr,僅次於青臧高原而位於全國第二。
新疆氣溫變化一般南疆高於北疆,山地垂直遞減明顯。從平均氣溫看,塔里木盆地10-℃以上,准噶爾盆地5--7℃,冬季嚴寒,一月平均氣溫准噶爾盆地多在-17℃以下,塔里木盆地多在-10℃以上,極值最低氣溫南疆-20℃至-30℃,北疆幾乎都低於-35℃;七月最熱,平均氣溫,北疆20-25℃,南疆25-27℃,吐魯番盆地33℃。北疆南部及伊犁河谷地區無霜期約160d,南疆大部地區200-220d,吐魯番223d。
「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形象地描述了新疆氣溫的變化。溫差大是新疆氣候的一個重要特徵。但不同區域溫差變化存在差異,一般沙漠大於山區,新疆的年溫較差:塔里木盆地大於36℃,吐魯番盆地則高達42℃,北疆最高達44℃,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心西緣的車排子,1956年溫差達55℃。絕對年溫較差更大,如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安迪爾,1967年達67.2℃;新疆地區的日較差也明顯高於全國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在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氣溫日較差高達16℃,在吐魯番盆地極端晝夜氣溫溫差可達40℃以上。
和降水相比,新疆地區的蒸發特別強烈,准噶爾盆地一般1500-2000mm,塔里木盆地一般2000-3000mm,吐魯番-哈密盆地一般3000mm。
由此可見,新疆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光照充足,溫差大,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氣候乾燥,區域分異性明顯。
新疆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通過對土壤母質和水、氣、熱的再分配深刻地影響到土壤和植被的形成與發育,因而,要全面、正確地認識新疆的鹽生植物,對地形、地貌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周圍高山環繞,內部高山與盆地相間是新疆地貌的基本輪廓。從縱斷面看,自北向南依次分布著阿爾泰山山脈、准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和昆侖山山脈。
阿爾泰山山地位於新疆最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000餘km,僅中段在我國境內,山段長500餘km,屬中段南坡,山脊高度3000m以上,山體西寬東窄,西北寬約150km。東南寬約80km。阿爾泰山山地由於受北冰洋氣流的影響,氣候比較濕潤,植被比較茂密。在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是新疆重要的牧區草場。
准噶爾盆地位於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西部為准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大致呈三角形。東西長約700km,南北寬約450km,面積約20萬km2,其中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約4.5萬km2,多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漠區降水量約100mm,植被覆蓋度20~40%;盆地北部,自阿爾泰山南麓至沙漠北緣,為北部平原,風蝕作用明顯,有大片風蝕窪地;盆地南部平原,北起沙漠南部邊緣,南至天山北麓,為北疆主要農業區。准噶爾盆地西部由於山地海拔較底,又有阿拉山口和額爾齊斯河口,大西洋的水汽可由此進入北疆,因此准噶爾盆地的降水量明顯高於塔里木盆地。
天山山地,綿延於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間,由數列東西走向的平行山脈及其間的盆地、谷地組成。山高一般4000~5000m,雪線高度,北坡為3500~3800m,南坡為4000~4200m。山澗河谷、峽谷水分條件好,生長著榆樹、楊樹林和林下草甸。山脈間谷地、盆地較多,有焉耆盆地、哈密盆地、吐魯番盆地、拜城盆地以及伊犁、烏什等谷地。這些山澗盆地、谷地是新疆農牧業發展的主要場所,也是人們居住的主要場所。
塔里木盆地,位於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為高大山原環抱的內陸盆地,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封閉式盆地。盆地東西長約1400km,南北寬約550km,面積56萬km2,約佔全疆面積的1/3。盆地中部為著名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33.76萬km2,主要為新月形流動沙丘。因居於大陸中心,氣候乾燥,沙漠中心降水量僅10mm,自然景色呈環狀分布。盆地周圍由於出山河流在山前大量堆積沙礫,形成一系列沖積洪積礫質戈壁,寬度約30~50km;盆地的西部,由南向北,由天山南麓向北弧行,分布著寬約60~80km的現代沖積平原。盆地的邊緣散布著弧形和串珠狀的綠洲。盆地邊緣降水量一般20~40mm。
昆侖山地,包括喀喇昆侖山、昆侖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環列於塔里木盆地南緣。東西長約1800km,南北寬60~300km,地勢西高東低,平均山脊線5000~6000m以上,山上冰雪覆蓋,冰雪融化成為山前綠洲灌溉的部分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