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試卷命題分析怎麼寫

高中地理試卷命題分析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6-14 09:00:15

① 有關學習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不可能脫離中學教學的實際,脫離中學的基本教學內容,為此在今後的復習中應該採取以下措施。

(一)要樹立「打牢地理基礎」的復習意識。高考地理解答中存在的基礎不牢的問題提醒大家,在今後的地理高考復習中,應該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這是高考得高分的根本,根本不穩固,談及其它所謂的「能力、方法」等都是無效的,因此樹立強化地理基礎的復習意識非常重要。

(二)要善於總結歸納地理規律和原理。在復習中應該把系統地理與區域地理結合起來一起復習,絕對不能脫離區域地理而復習系統地理,許多學生復習效率低,就是由於把系統地理與區域地理對立起來,因而造成知識之間聯繫上的脫節。同時還應該歸納地理規律和原理:1.歸納不同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相近知識的本質區別。2.歸納地理規律,如陽光直射點周年移動規律;晝夜長短的緯度和季節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周年變化規律;鋒面雨帶的移動規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和變化規律;氣候和自然帶分布規律;海水溫度和鹽度的時空分布規律;洋流的空間分布規律等。3.歸納地理原理的異同,如可以通過對農業、工業、城市、交通線路、旅遊等的區位因素分析,得出它們區位因素的不同點和思維方式的共同點,從而有利於原理的分析與應用。

(三)要抓住地理主幹知識進行重點復習。從高考試題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命題依然強調對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試題的命題思路並不迴避已考查過的內容。例如時間計算、 「天氣與氣候」、自然災害及其防治、區位因素(工農業、城市、旅遊、交通等)及其環境、資源與人口問題都是命題的側重點,因此,在復習中仍然要抓住這些主幹知識進行復習。

(四)要處理好地理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高考命題關注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例如山東新課改卷的試題就充分地「體現時代性、注重實用性、滲透探究性」,而各地的高考試題也都注重創新,都在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因此,今後的復習,應該適應這種變化趨勢,處理好地理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通過復習方式的創新,來力求體現新理念、新要求

② 高中地理答題模板

☆怎樣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主要地形分布(多種地形條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徵(剖面圖中)
☆影響氣溫的因素 :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
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
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等
☆描述河流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
量的大小)有關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社會人文地理部分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城市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較集中;
☆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
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大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原因分析類問題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 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
削峰補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③ 高中地理

一 重視基礎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反映。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厚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尤如「空中樓閣」,因此,必須練好基本功。主要做法是:通讀地理教材和課堂筆記,梳理基礎知識,列出主幹知識(基本事實、原理、規律),研究內在聯系,確定重難點,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每課時、每單元各節內容乃至中學地理知識結構),
在頭腦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識網路,將課本知識經過思維加工、融 匯貫通地進行橫向和縱向整理而獲得正確理解、自由支取和靈活運用的有效知識,這是夯實基礎的關鍵。
首先,要重視概念的學習。
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 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其次 ,重視原理的學習。
要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再次,重視知識綜合性 。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要多注意老師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二 培養能力
綜合的命題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夯實基礎、不留知識盲點的同時,要注意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科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就地理能力而言,特別是閱讀分析地理圖表、地理信息處理、地理思維和區域地理分析等能力。如,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學習地理的工具,學習中應及時對各種地圖、圖表運用的特點、規律和方法進行歸納,養成以地理圖表輔助記憶進行思維的習慣,學會圖文互換、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從圖表上准確、全面、有效地提取顯性和隱性的信息,以培養自己的讀圖、析圖、綜合運用地圖能力。
常言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當老師針對每部分知識介紹相應的學習方法,如分類歸納法、總結規律法、聯系實際法、圖示法、巧記法等,注意領悟,如「如何判斷各種類型的地圖和地理統計圖表,如何從各種資料中進行地理信息的提取、優化信息,如何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和現象,如何進行文字准確、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表述」等等,多總結、摸索
適合自己的求實靈活的地理學習方法,理清解題思路,形成准確、簡潔的書面語言,並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在平常學習、復習中需注意進行學科內知識綜合,將不同章節的材料、圖表、知識點進行前後聯系或合並重組,使知識在遷移過程中自然延伸,也注意地理與政治、歷史的交叉點(如三大產業結構、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時空角度交叉)和切入點(如用一些哲學觀點去分析許多重大自然地理事件和人文地理熱點的形成機制和發展趨勢,從點線面入手考查自然環境特點,經濟發展特點及相應城市、地區在歷史時期出現過的重大事件有關人物及歷史意義或從歷史事件入手進行相關地區的地理環境分析),在做每一道跨學科綜合題時,多思考運用不同科目的知識生長出延伸知識,多角度思考並解答,以培養獲取延伸知識、綜合分析能力。
三 關注社會熱點
「社會焦點與熱點問題永遠是地理高考試題的主旋律」(張亞南/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地理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熱點、焦點問題有:環境、人口、生態農業、台灣、非典,北京申奧、中東問題,印巴問題等等,這些是世界和我國正在或已發生的重大事件,我們對這些問題應有一個基本的、正確的認識,用多學科的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當今熱點、焦點,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我們可從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節目和老師的指點中了解各種新問題、新現象,在讀、聽、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讀、聽、看,拓寬知識面,「處處留心皆學問」。
另外,讀圖是地理這門學科特有的,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的能力。在每次考試中是一定要考的,而且佔分比較多。因此,平時要注重讀圖的練習
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習慣,平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1. 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 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記憶。

④ 如何答好高中地理主觀題 有什麼模式 思路

西安方正補習學校地理舒老師為你解答
主觀題的答題方法與技巧
近年來,文綜地理高考試題中,主觀題基本穩定在三種題型中。第一種:選擇型主觀題。答題的過程方法和選擇題一樣,只不過不一定是單項選擇,是有多少選多少。第二種:填空型主觀題。第三種:簡答型主觀題。這兩種類型的主觀題在答題方法與技巧上要求較高:不僅需要考生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要具備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但許多考生在答卷上表現為:語句不完整,語言不規范,非術語化現象嚴重,缺少關鍵詞,條理不清,廢話較多,甚至脫題,使答案不夠准確、完整,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一、主觀題的答題步驟
1、認真審題
審題是答題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正確地理解題意,把握命題的指向,才能有的放矢。一道問答題有題目中心詞、條件限制詞、內容回答詞和解答方式詞構成。題目中心詞是答案論述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制詞一般為地理事物的范圍、時間或答案的性質等,內容回答詞為該題必須回答的內容,解答方式詞則為回答的方式。例如題目要求:扼要說明圖示小區域水能開發的有利因素。題目中心詞是「水能開發」;條件限制詞是「圖示小區域」、「有利」;內容回答詞是「因素」;解答方式詞是「扼要說明」。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審明中心詞,明確所要論述的對象是什麼,對此可以採用對中心詞添加著重號或添加圓圈的做法,以提醒自己圍繞中心,不要脫離主題。其次是審條件限制詞,依據條件限制詞的內容性質,進行相關知識的遷移,並進行篩選,確定答題范圍,羅列答案要點。再結合解答方式詞和內容回答詞,進一步提煉,形成最終符合題意的簡明扼要的答案。
2、判讀圖像,提取有用信息
對於不同類型的地理圖像,只要深刻領悟其讀圖方法和要領,判讀也並非難事。為了節約時間,最好單刀直入,根據題目要求提取有用信息。例如題目要求:扼要說明圖示小區域水能開發的有利因素。這里必需提取的有用信息是:圖示小區域「在哪裡」。
3、對接遷移
非選擇題的答題過程,往往是對地理概念、原理、規律等進行自我加工,重新表達、再現的過程。無論是陌生的地理知識,還是已有的地理知識,都需要同學們回歸教材,進行知識的聯想、遷移,並實現與新問題的對接,這樣才能找准答題的突破口。例如,「扼要說明圖示小區域水能開發的有利因素」,我們首先可以聯想到,影響水能開發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而自然因素中,河流落差大、徑流量大、有口袋形的地形,地質條件好是有利於開發的;社會經濟因素中,經濟發達,資金充足,技術先進,能源市場需求大等是有利條件。接著,針對圖示小區域的位置,遷移相關的地形、氣候、人口、經濟等特徵,進行對接,剔除不符合題目要求的因素。
4、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是非選擇題的最終結果,也是高考評分的直接依據。書面表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考的成敗,因此書面表達是解答非選擇題最重要、也是最後的一個環節。在書面表達中除了應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種問題外,同學們應盡量做到:第一,先構思或草擬答案,尤其是答題的關鍵點,可以選取關鍵的詞語寫在草稿紙上,並附加小序號,便於理清思路,分清層次,並有利於對照圖像信息,增補或刪減答題要點等;第二,應認真加以審視,以避免出現錯別字,表達不清的,不嚴謹的,口語化的或與已知原理、規律相違背的語句,提高得分率;第三,保證字跡工整,卷面清潔,這是給評卷者的第一印象,也是一個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體現之一。好的卷面,必然會對得分有益;反之必然有害。再好的答案,其模糊的字跡,歪歪扭扭的布局,讓評卷者看著吃力,尋找得分點費時,自然會使同學們遺漏一些得分的機會。
二、主觀題的答題原則
(一)簡明,沒有廢話
高考閱卷是一項繁重的勞動,每個人的腦力與體力消耗都很大,閱卷老師希望用最短的時間獲得卷面上最多最准確的信息,從而給出一個客觀公正的分數。這時簡明的表達就顯得意義重大。能否做到,千萬注意兩點:第一,語言精練,簡明扼要,緊扣中心,直奔主題,不說廢話,不繞彎子,不兜圈子,不給人以隔鞋搔癢之感;第二,條理清晰,知識要點化,盡量列出①②③④來,閱卷老師一目瞭然自然會減少閱卷中的信息丟失,這就保證了你應得的分數。
(二)准確,沒有偏差和歧義
1、明確地理概念,清楚考查內容,把握答題的方向性
明確地理概念,清楚試題考查內容,是避免答題方向出錯、避免出現偏題甚至脫題的前提。注意下列易被混淆的概念和內容:
考查內容 誤解為
地形區 地形類型
地勢特點 地形特點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自然帶類型 植被類型
經濟發展特徵 經濟特徵
水能資源 水資源
2、語言規范,注意使用術語的專業性
答卷時,許多考生明確答題方向,也明明知道答案,可就是表述不規范,大白話,涼白開,使用非專業術語,造成語言表述不夠准確到位。
【例】說明現階段我國人口大規模流動的主要原因。
該題應從流入地區經濟收入高、就業機會多、生活環境好等方面回答,但有考生答成「因為我國農村人口多,日子過的窮,農民只好進城打工,靠出賣勞動力來養家糊口」——這種嘮嗑式的表述讓閱卷老師哭笑不得,雖沒脫題,但不準確。
3、要有關鍵性術語,確保陳述的科學性
關鍵性術語的定性與定位功能,決定了它的畫龍點睛的作用,使陳述更加准確化、專業化、科學化;少之則空洞乏味,缺少說服力。
【例】阿塔卡馬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大多考生知道應從大氣環流和洋流兩方面去分析,並能正確答出首要原因是「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但在回答第二原因時出現了下面四種表述:(1)洋流的影響;(2)寒流的影響;(3)秘魯寒流的影響;(4)秘魯寒流的減濕作用。顯然,最佳表述是(4),此題缺少「秘魯寒流」和「減濕」這兩個關鍵詞中的任何一個,內容表達都將不夠准確。
(二)全面,沒有信息丟失
1、認清能力測試類型,宏觀上把握答案要點完整
(1)分析題
地理成因分析,把握兩點:第一,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去看;第二,注意答案排序:答案涉及的要點范圍往往很廣,但出現在卷面上的可能只有幾個,這時一定要抓主要矛盾,要把答案要點按重要性排序,最主要的放在第一,次要的放在第二,依次類推……至於到底出現幾點最合適,那要因題而異,不過,這里有個小小的技巧:可參照所給分數破解,這是因為地理簡答題分數多半為各得分點平均分配。比如一個6分題,答案要點可能是1個×6分,或2個×3分,或3個×2分,或6個×1分。當然,這僅僅是個參考。
(2)評價題
評價題要求考生客觀、辨證地看待問題,所以必需從有利與不利(利與弊、優與劣)兩個方面去分析,若單一評價優勢或劣勢,方法雷同分析題。
(3)比較題
比較題分兩種情況:一是比較異同點,這種題要求考生分別列舉出相同點和不同點;二是比較高低(大小),這種題則要求考生分別答出高(大)的原因和低(小)的原因。
(4)描述題
地理現象的描述要求兩點:一要客觀,二要准確。客觀描述要求考生不能攙雜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去任意增加和縮減、誇大和縮小某種現象,從而造成失真;准確描述則要求考生不能從理論定勢出發,而應從構成某種現象最顯著的特徵出發去把握描述的脈絡,清晰准確地展示地理現象的時空分布、構成與演變。
(5)列舉題
列舉典型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至於幾條為宜,一般題目之中有要求。
2、善用通式,微觀上把握答案要點完整
平時的學習中,能夠留心總結、歸納並整理出分析解決一般地理問題的好方法,並將其模式化處理,考場中直接拿來套用,你將有一種得心應手的得意,既方便快捷,又能保證答案完整全面。下面列舉幾例:
(1)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特點:洪水期出現在××季節,枯水期出現在××季節
(2)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原因:取決於河流水源的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主要隨降雨量的季節變化而變化;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主要隨氣溫變化而變化。
(3)應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某些地理現象的方法:地處××板塊與××板塊的碰撞(張裂)地帶……。
(4)一條河流水能豐富的分析方法:
一看水量是否豐富;二看落差是否大
(5)一處海域鹽度高低的分析通式:
一看氣候影響,二看洋流影響,三看河流影響
(6)一地人均某資源多少的分析通式:
一看某資源總量的多少,二看人口的多少
(7)一處漁場形成原因的分析通式:
一看是否位於中緯度淺海大陸架,二看是否有寒暖流的交匯或有上升流,三看是否位於河流入海口
(8)一處鹽場的成因分析通式:
一看地形因素,是否有平坦的泥質海灘;二看氣候因素,是否有晴朗的利於曬鹽的天氣。
(9)一個國家耕地面積大小的分析通式:
一看地形,平原面積是否廣;二看氣候,水熱條件是否好
(10)農業區位因素分析通式:
1)大多側重於自然因素的分析,先分析自然因素:①氣候;②地形、土壤、水源(作為一點分析)
2)再分析社會經濟因素:①市場;②交通;③科技;④勞動力;⑤政策
(11)工業區位因素分析通式:
側重於社會經濟因素的分析,一般按照如下順序分析:①資源條件;②動力條件;③交通條件;④工業基礎;⑤技術條件;⑥勞動力條件;⑦市場條件;⑧農業基礎;⑨政策條件
(12)城市區位因素分析通式:
先看城市形成的原因,再看城市發展或衰落的原因,一般按照如下順序分析:①地形;②氣候;③河流;④資源;⑤交通;⑥政治;⑦軍事;⑧宗教;⑨科技;⑩旅遊;(11)經濟
(13)旅遊資源的游覽價值評價通式:
1)一看旅遊資源質量:自然景觀主要看美學價值,人文景觀主要看歷史文化價值
2)二看集群狀況:景觀集群度愈好,游覽價值愈高;孤景游覽價值小
3)三看地域組合狀況:景觀特徵差異愈大,游覽價值愈高;景觀特徵雷同,游覽價值小
(14)綜合國力基本實體的評價通式:
國土面積、地理位置、地形、自然資源、人口數量與質量
(15)一個地區自然特徵的描述通式:
地形、氣候、河湖、植被、土壤、礦產
(16)一個地區人文特徵的描述通式:
農業、工業、交通、人口和城市
(17)沙漠的四大自然成因分析通式:
1)終年受副高的控制,氣候乾旱(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維多利亞大沙漠)
2)深居內陸,氣候乾旱(如卡拉庫姆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地處西風的背風坡,焚風效應(如巴塔哥尼亞沙漠)
4)寒流影響(索馬里半島東南側)
(18)凌汛發生的條件:
1)氣溫在零度以下;
2)河流自低緯流向高緯;
3)南北跨度大。
(19)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1)地形條件:地形崎嶇;
2)地質條件:岩石破碎;
3)氣候條件:暴雨集中或冰雪融化量大;
4)植被條件:植被覆蓋差
(20)山脈成為我國重要地理分界線的列舉通式:
1)省區分界線; 2)地形區分界線; 3)三大階梯分界線;
4)溫度帶分界線; 5)干濕區分界線; 6)氣候類型分界線;
7)植被類型分界線; 8)自然帶類型分界線; 9)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10)內外流區域分界線; 11)農區與牧區分界線; 12)某條等溫線或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13)四大分區分界線; 14)三大自然區分界線; 15)三個經濟地帶分界線。
(四)邏輯,沒有因果聯繫上的顛倒、割裂和自相矛盾
知識的因果聯系會形成一個知識鏈,這個鏈條的起點是根本原因,終點便是你要回答的問題,而中間的任何一個環節既是前一個環節的結果,又是後一個環節的直接原因,各環節必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思考答案時,要依據你要回答的問題首先找出它的直接原因,然後層層逆推,順瓜摸藤再到根;在組織書寫答案時,再由根開始順藤摸到瓜。這里須注意三點:
1、不能顛倒
【例】黑龍江復種指數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該題答案知識鏈是「緯度高—熱量不足—復種指數低」,但有考生誤答成「熱量不足,故緯度高,復種指數低」——顯然因果關系顛倒了。
2、不能相互割裂
【例】長江入海口的江心洲在建國後面積擴大速度不斷加快的原因。
該題答案思考過程應為「江心洲擴大速度加快—河流沉積速度加快—近年河流泥沙含量加大—水土流失加劇—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那麼答案書寫順序與此相反,但有的考生答成「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河流泥沙含量加大,水土流失加劇,泥沙沉積加快」——顯然因果聯系割裂了。
3、不能自相矛盾
【例】過度抽取地下水的危害。
該題答案知識鏈為「過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區—地面沉降,建築物塌陷」,但有的考生誤答為「過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土地次生鹽鹼化」,其實即便是土地次生鹽鹼化也是因為地下水水位上升,鹽鹼在地表積累的過程——顯然,因果關系自相矛盾。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簡答題,除了遵循以上步驟外,根據目前高考試卷的評分標准,還應掌握以下技巧:
一是防漏答的技巧。回答地理簡答題盡量少而精,不要重復羅嗦。但是如果沒有把握的話,怕把知識點漏答,根據目前高考簡答題的評分標准,這時少答不如多答,將把握性大的知識點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識點放在後面。
二是模糊的技巧。回答地理簡答題盡量做到具體詳細,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沒有十足把握的話,可以適當模糊,此舉雖然分數得不全,但不可能不得分。例如2004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發生了強烈的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問這次地震的成因?如果你不清楚蘇門答臘島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地帶,你可模糊回答:蘇門答臘島位於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易發生地震。千萬不要答成:蘇門答臘島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易發生地震。這樣會自露馬腳,影響得分率。
三是套用課本的技巧。在很多情況下簡答題的答案在課本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情節,這個時候你就要盡量套用課本中的話語去回答,得分率往往較高。如分析青藏鐵路的區位因素有哪些?這樣的問題只要想想高一地理下冊的京九鐵路的區位分析,這時套用課本上的幾點再稍加變通,基本上就是正確的。

⑤ 高中中國地理答題技巧

選擇題解題技巧和規律。
(一)、選擇題的命題規律
1.選擇題的命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多為單項選擇題(如全國卷、天津卷等)
3、多為連題型選擇題(一個材料包括多個選擇題)
 4、選擇題內容更加關注社會熱點
(二)應試策略
1、沉著冷靜,相信自己判斷
2、認真審題
3、先易後難,跳過難題或自己認為沒有把握的題目,回頭再做
4、認真檢查,但不要輕易改動答案
(三)應試技巧
1、做到:「三審」,即一審材料(加以引申)、二審題干(畫出關鍵詞)、三審選項(找出合理、正確並與材料和題干有關的選項)。
2、讀完題組內每一個小題,注意各小題之間的前後提示語,然後再從容做題。
3、仔細分析題干,明確解題條件
例如:北極地區寒風凜冽,考慮到當地所處風帶的盛行風向,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營地建築的門窗應該避開的朝向是:
A、東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東北方向
答案:D 點撥:題干條件是北極附近盛行風向、門窗避開的朝向。北極附近風帶為極地東風帶,具體風向為東北風,故門窗應避開東北方向。

⑥ 高中地理期末試題:500以上字關於武漢6月18日暴雨的分析

1.從地理位置看:武汗位於我國三大自然區中的東部季風區,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徵為雨熱同期.季風氣候明顯.夏季多暴雨
2.危害:容易造成城市內澇,對農業生產影響大.
3.解決措施:植樹造林,防止河道淤塞,城市規劃對城市下水道定期檢查疏通

⑦ 高中地理教學中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課前准備與要求
試卷講評課要避免兩種做法:一是從頭到尾逐題講解,沒有重點;二是對、抄答案,就題論題,淺嘗輒止。要做到有的放矢,把試卷講深講透,首先必須廣泛收集試卷信息,仔細分析答題情況。因此,講評課前的准備工作十分重要。
1、數據統計。
為了做到對成績、對學生、對試卷心中有數,我們構建了《高三語文綜合測試分析表》。每次月考、模考後都要要求教師做好煩瑣而准確的統計工作。除了要統計整套試卷的平均分,班級的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秀率、低分率之外,還要統計每題得分率及每一知識板塊,往往要具體到36分、33分、30分、27分及27分以下的不同得分情況的統計。
2、分析比較
分析即教師根據每題出現的典型錯誤揣摩學生的答題思路,歸納造成學生答題錯誤的主要原因(或審題意識,或知識積累,或語言表達,等等)以明確學生在各個板塊復習中的總體優勢和劣勢。比較是為了充分利用試卷的檢測功能,發現教學中的進步和薄弱環節,發現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更好地指導以後的教學。比較可以是同類班級的橫向比較,也可以是本次考試與近幾次考試情況的縱向比較;可以將同一試卷中不同題型、不同板塊的得分情況作比較分析;還可以從優等生與後進生進行比較,找出優等生之所以優秀,後進生之所以落後的原因。
3、確定重點。
數據統計及分析比較的根本目的,在於站在命題思想和備考策略的高度,對得分率低的試題認真查找失分原因,發現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並確定講評的知識重點和板塊重點,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知識的講評,一般要達到以下目的:(1)認知試卷。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試卷的整體結構、基礎題型以及測試要達到的目標和已經達成的目標有一個總體上的認識和把握。(2)糾正錯誤。糾正學生答題中各種錯誤的同時,對錯誤率高達50%以上的試題要重錘敲打,重點講透,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3)提要鉤玄。教師對每一道題涉及的知識考點應有一個基本方法的歸納。如對大、小閱讀題(自然科學類文章、文言文、文學作品)文本的整體把握,不同的文本類型應有不同的基本方法的指導;對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等不同類型或不同文體的作文命題,也應有不同的基本審題方法或構思方法的指引。
二、講評遵循的原則
1、及時性:趁熱打鐵。
我們常常抱怨學生喜歡把眼睛盯在分數上,不重反思,太過功利。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是試卷講評和結果反饋相對滯後。學生做完一份語文呢模擬試卷需要兩個半小時,經理從識記、理解到鑒賞、評價、表達的復雜的思維過程,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效如何非常重視,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教學中,由於我們備課任務繁重、批改試卷難度大,往往把試卷發放和講評工作擱置太久;此時,學生做題目是產生的思維火花已經消失,能夠刺激他們思維的只剩下分數。因此,及時將考試結果和答案反饋給學生,是取得良好講評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2、針對性:選題典型。
一份試卷中總有一些錯誤率高、迷惑性大的試題,還有一些能體現本階段專題教學重點的試題。教師應選擇這些試題作為講評的重點,而不應面面俱到。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教師對某道題或某個板塊試題的常見干擾陷阱設置講清、講明,以增強學生敏銳的識別意識;對某道或某個板塊能體現本階段教學內容的試題,應講好其基本解題思路、答題策略,最好採用專題式講評模式。
3、拓展性:融會貫通。
試卷講評從一定程度上講是一個重新整理知識的過程。講評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借題發揮,類比延伸,調動已有的知識積累,理清相關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形成一個經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知識網路。講成語運用,講語病辨析,講語言連貫等,應將相關考點的思維方法適當歸類,力爭講活一題學生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互動性:再現情境。
試卷雖然相同,但學生分數高低不一,答題思路方法也各有差異,知識缺陷和錯誤情況也不盡相同。講評試卷時可安排幾道題由學生講述答題思路,還原考試情境,甚至讓他們提問、質疑,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使講評更貼近學生心理。通過學生自己的講解,教師會發現學生得了分的題目未必是因為知識學得扎實,有時屬於歪打正著。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講評課取得最佳效果。
5、激勵性:增強信心。
充分發揮試卷講評課的激勵性功能是講評課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學生語文學習的心理動機常常表現為希望得到好的分數,取得好成績後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但是,每次分數下來,總是幾人歡樂幾人愁。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情緒高漲,喜悅;成績差的則情緒低落,甚至自卑、自棄。因此,每次考試成績下來,筆者總是會強調,語文學習沒有常勝將軍,一馬當先不必沾沾自喜,馬失前蹄不必妄自菲薄,語文學習關鍵在於細、實、慢、活,堅持不懈。特

⑧ 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兩道習題:第一,如何向學生講清解題的思路

地理綜合題一直是分值最大、得分率較低的一部分考題,綜合題的解題能力培養成為貫穿整個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從分析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常見綜合題類型、解題能力的培養方法和具體答題技巧四個方面分析了提高綜合題解題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高考地理綜合題的得分率.關鍵字:地理綜合題答題技巧知識框架 研究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不難發現,地理綜合題占的分值高,可以說「得綜合題者得天下」.地理綜合題都是以文字、圖表為背景,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創設問題新情境,多角度、多層次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有效信息、運用知識分析、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這已成為地理學科的顯著特色.本文結合教學體會,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綜合題的解題能力:一、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分析 (1)課本基礎知識不扎實;(2)空間定位能力的欠缺;(3)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差;(4)知識遷移的能力差,無法調動和運用知識;(5)描述、闡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差.二、常見的綜合題類型 綜合題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根據其提問的角度,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1)特徵描述類.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水土流失多發區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聚落的「分布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等.(2)原因類.本模塊常以區域圖為信息的載體,就區域內典型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的設問形式有「試分析××地理現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3)比較類.高考題中比較類試題的設問方式主要有:比較圖中×和×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示×和×的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等.(4)評價類.評價類設問詞一般有「評價」、「影響」、「分析利弊」等,常見問題有評價大型工程(如水庫建設、跨流域調水、能源跨區域調配等)帶來的影響,分析區域發展條件的優劣,評價工農業、城市區位等.(5)意義類.其命題的基本形式是針對某一地理事物來設問,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在××方面的意義」「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對××的意義」等.三、解題能力的培養 (1)提高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一是要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和規律.二是要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框架.(2)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用綜合的觀點、地域差異的觀點來分析問題是答題的關鍵.(4)注重反思、提升能力.不能只注重講解而忽略反思.四、具體答題技巧 (1)認真審題、獲取關鍵信息 准確地審題是正確解題的第一步,包括審文字材料、各種類型的地理圖表等.要盡可能提取一切對解題有用的信息,用筆標注,這是解題的前提.對於文字材料要留意文字、數字、符號,尤其要注意那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對於各種地理數據統計圖表,要首先看圖名、圖例,熟悉圖表的結構特徵,了解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還要研究該地理要素變化的趨勢.(2)准確將地理知識遷移到試題中 准確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完成知識的順利遷移應用.要能夠靈活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來解答試題.實現題干與問題的結合,最好能把知識框架先默在草稿紙上,再進行分析利用.(3)注重答案文字的錘煉、組織 一是要注意邏輯性就是將已知條件和所問問題,即事物的前因後果組成一條「知識鏈」,各知識點環環緊扣;「知識鏈」的起點是情景中的已知條件,終點是指向問題.二是要注意全面性,在確定了答題的方向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確保答案全面、完整.三是要注意准確性,要求語言精練專業,用地理語言回答問題,不說廢話,不離題.四是要注意書寫的規范性,條理清晰,層序分明.

一、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分析
(1)課本基礎知識不扎實;(2)空間定位能力的欠缺;(3)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差;(4)知識遷移的能力差,無法調動和運用知識;(5)描述、闡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差。
二、常見的綜合題類型
綜合題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根據其提問的角度,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特徵描述類。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水土流失多發區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聚落的「分布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等。

閱讀全文

與高中地理試卷命題分析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