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疆域發展經過伸縮之變,至____進入穩定時期,成為今日泱泱大國的基礎
智慧樹知到《中國歷史地理》2019章節測試答案
9、【單選題】 (10分)
中國疆域發展經過伸縮之變,至(18世紀中期)進入穩定時期,成為今日泱泱大國的基礎。
以下為其他一些可能有用答案
1、【單選題】 (17分)
中國歷史時期的疆域包括:(大陸疆土 )
2、【判斷題】 (16分)
歷史時期中國的版圖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圖為基礎的。
(錯)
3、【多選題】 (17分)
羅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幾種文字:(古埃及文;古希臘文)
4、【判斷題】 (16分)
歷史上的中國,是一個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間是中間之地。(對)
5、【單選題】 (17分)
20世紀30年代顧頡剛先生創辦了①(禹貢學會 )與 ②(《禹貢》半月刊),成為現代歷史地理專業的開端。
6、【單選題】 (17分)
侯仁之先生認為歷史地理研究(昨天、前天)的地理。
第一章
1、【判斷題】 (10分)
疆域是在歷史進程中,經過多次境域伸縮與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領屬空間。( 對)
2、【判斷題】 (10分)
法國人儒勒·格魯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國》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對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爾的吞並,標志著實現了中國自班超時代以來的十八個世紀中實行的亞洲政策所追隨的目標,既定居民族對游牧民族,農耕地區對草原的還擊。(對)
3、【判斷題】 (10分)
中國疆域變遷的歷史進程中,無論疆土局限在農耕區之內,還是邁出農牧交錯帶向非農業區域延伸,民族之間的交融始終貫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歷史產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果,並非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功績
(對 )
4、【單選題】 (10分)
「中國」一詞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代表,從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開始)
5、【單選題】 (10分)
「中國」兩字最早出現在(何尊)中。
6、【單選題】 (10分)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不僅僅是一條自然界限,也是一條人類生產方式的界限,這條界限以東以南以 (② 農業 )為主,這條界限以西以北以( ③ 畜牧業)為主。
7、【單選題】 (10分)
中國廣大國土的形成是(各族人民)的貢獻
下為詳細鏈接
https://m.3gmfw.cn/article/html2/2019/03/29/454539.html
㈡ 智慧樹中國地理歷史答案 跪求
我們都有,可以查的,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好評哦
㈢ 中國歷史時期的疆域包括 智慧樹
中國歷代的版圖變化,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鼎盛和屈辱: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這是一張夏朝的地圖,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關於夏朝有非常多的傳說,夏朝在二里頭的遺址是有可考的證據。我們現在先觀察一下夏朝的地圖,上面是一張夏朝略縮圖和夏朝地圖。夏朝建都在黃河北岸的山西安邑(今山西安邑縣)。在當時屬於夏王朝有很多的小部落,從略縮圖可以看出。這些小的部落經常受到夏朝的君主欺壓,夏朝建立之出,這些部落還都派人到安邑去朝賀進貢。到了泄時也就是(前1823年---前1808年)時正式賜封九夷各部落諸侯爵位。
經過了幾次傳位,廑(前1727年---前1707年)
時,夏朝已經衰落了。傳到發時,各個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夏朝的勢力比起那些部落的聯合,只能是望塵莫及了。然而當時商部落已經在夏都的東部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鄭州建立起來了勢力,然而在這里我介紹一下,周部落就是後來西周,周部落在夏朝時候,
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一個中等部落,勢力也比不上商朝的力量。夏朝直到暴君夏桀,已經名存實亡了。但是夏桀很會享受,他用人當坐騎,並且修建酒池肉林,同時還與美女妹喜天天在後宮作樂。各個部落終於忍不住了,夏朝的子民也已經憤怒了。此時商部落的商湯已經有足夠的勢力可以滅掉夏朝。終於在伊尹的輔佐下與夏桀在鳴調打了一仗,夏軍打敗,夏桀也被流放到了安徽巢湖地區。
商湯在步驟亳建立起來了第一個都城。根據史書記載,夏桀的兒子獯鬻卻是北漂了利用他的能力和智慧重新建立起來了一個第二王朝,當然了歷史上就沒有什麼太多記載,但是到了戰國時,葷粥、鬼方、獫狁逐漸演變成西戎、犬戎,到了秦朝以後,就改成匈奴了。還有記載葷粥則是鬼方的前身,在夏朝叫葷粥,商朝時稱鬼方,盡管說法不一,但是我們考證的是獯鬻當時到了葷粥這個地方將一些夏朝的管理經驗以及文化待到了這個地方,逐漸葷粥的生產力得到了飛躍的發展,從而擴大了勢力,更加成為中原的威脅。給商朝、周朝以至於以後的秦漢都增添了很多的煩惱。由於商朝在河南,因此,與夏朝相比則更加靠東部了。然而商朝卻多次遷都,最後定都在殷,今河南安陽。商朝西北部地區的鬼方和羌方則是後來的犬戎和西戎,大家可能要想,那葷粥呢?別著急,此時的葷粥只是一個很小的部落,然而在周朝卻成了勢力。鬼方當時在,陝西內蒙一代,此時的商朝也更加擴充了自己的地盤。
商朝時期,各個原始部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也都紛紛促進了自己的生產活動。生產力的發展,因此也就出現了剩餘產品,這些剩餘產品就可以拿出去交換,就是以後的貿易。有了貿易的開展整個時代又進了一大步。商朝開始的幾代國君還都非常賢明,但是到中期一些貴族都安於享樂,此時盤庚為了讓這些享樂的貴族有一種吃苦奮斗的精神決定進行一次大遷都,就是殷(安陽)。商朝最後一個國君商紂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暴君,不但享受的手段超過了夏桀,以至於刑法的手段更加兇狠,時西部的周部落卻逐步崛起。內憂外患,國力衰退,荒淫無道,此時商朝已經背離民心風雨飄搖了,最終在牧野地區與周朝打了一,葬送了商朝的命運。
周朝建立了,有兩個國都,因此也就分出西周與東周了。周朝原本是黃土高原的古老部落,但是慢慢地經過風雨變遷,加之辛勤勞作,使得他們形成了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周部。他最先定都陝西長安縣西北地區,稱為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以後,被犬戎侵佔了鎬京(今陝西長安縣西北)以後,周平王遷都到河南洛邑,史稱東周。在西周時期,中國的版圖可謂是非常豐富,周武王的與周成王的分封諸侯,加之周公旦的輔助,使得當時中國的版圖異彩紛呈。也為日後的周朝統治買下了隱患。
在西周初期,君主鼓勵人民努力生產,但是到了周厲王實行了專利法,並且還不讓老百姓議論朝政,終於在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也恰恰從那時候起,就開始有文獻記載歷史的事情。到了周朝末期,由於當時生產力發展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地步,同時文化的發展成為了當時社會進步的主流,各個諸侯也都發展擴大了,大的諸侯實力已經超過周王室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以後,周王室被迫東遷。此時的犬戎則佔領了鎬京,同時犬戎總是侵犯中原,在東周時期,犬戎盡管老實了一陣大多是看尊王攘夷的能力。犬戎、葷粥的首領也很聰明,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中原諸侯聯手,能把這些自己滅掉,所以就小規模侵犯,並沒有形成大規模戰役。由於諸侯逐步發展起來,東周此時的實力只是一般諸侯的力量,因此諸侯之間的戰爭形成了東周的第一個時期--春秋。
㈣ 智慧樹孫子兵法期末考試答案
你好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小題1】下列對文中句子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佐其外佐:協助B.兵者,詭道也詭:欺詐C.怒而撓之撓:阻撓D.逸而勞之逸:安逸【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A.存亡之道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B.主孰有道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C.因利而制權也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D.故能而示之不能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子兵法》開篇就講明,戰爭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必須要以謹慎的態度來觀察、分析、研究,然後才能決定是否發動戰爭,任何輕舉妄動都會給國家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B.孫武認為,戰爭勝負是可控的,必須從道、天、地、將、法五個方面和「主孰有道?將孰有能?」等七種情況對敵我雙方進行分析比較,得到詳情,來預測戰爭的勝負。C.用兵作戰的本質就是「詭」,作戰的意圖不可讓敵人知道,即使讓敵人知道的也是一些假象,要在敵人無准備的狀態下實施攻擊,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採取行動。D.由於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爭同樣有人力不可控制的一面,所以孫武認為,在盡力發揮人的智慧的同時,也應考慮天意,出征前還是應到寺廟里去占卜一下,增加勝算把握。滿意請採納
㈤ 有沒有知道免費的智慧樹2019大趨勢單元測答案的,
歷史地理?
Historical geography
歷史時期的地理現象,地理要素是通過什麼辦法來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