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統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統

發布時間:2022-06-14 13:33:45

1. 地理信息系統有何用途

其基本功能包括對數據的採集、管理、處理、分析和輸出。同時,地理信息系統依託這些基本功能,通過利用空間分析技術、模型分析技術、網路技術和資料庫集成技術等,更進一步演繹豐富相關功能,滿足社會和用戶的廣泛需要。

從總體上看,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可分為:數據採集與編輯、數據處理與存儲管理、圖形顯示、空間查詢與分析以及地圖製作。

(1)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統擴展閱讀

所需要的知識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鄰專業如地理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測繪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2.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統ArcGIS Server的REST API

ArcGIS REST API提供了簡單、開放的介面來訪問和使用ArcGIS Server發布的服務。
使用ArcGIS REST API通過URL,可以獲取和操作每一個服務中的所有資源和操作。使用REST API就是通過URL來向GIS伺服器獲取資源的操作。

3. 怎樣把地理信息系統運用到教學中

淺議地理信息系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隨著地理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
新課改提高了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因此,

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到地理教學中成為當代新型教師的重要任務。
本文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論述
了地理信息系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字: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教學

引言

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
地理學岌計算機技術、
航天技術等進行有效整合,
誕生了一門新
興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簡稱

GIS
)是一
種以採集、
存儲、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與地理分布有關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
它以地
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
,
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的
和動態的地理信息。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
相互關系的學科,實踐性,應用性很強。
中學地理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傳授地理知識、培養地
理技能和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既可以根據課標適當地增加有關
GIS
的教學內容來開闊學生的視野,
又可以應用
GIS
改善地理教學,
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
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其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1

GIS
的發展簡況

GIS
源於
20
世紀
60
年代,加拿大測量學家
R.F.Tomlinson
首先提出地理信息系統這個
概念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
用於自然資源的管理與規劃。
後來,
美國哈佛大
學土地測量專業的一名學生
J.Dangermond
在其畢業論文中設計了一個簡單的
GIS
系統,並
在畢業後成立了
ESRI
公司,促進了
GIS
的發展。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地理信息產業的建立
和數字化信息產品在全世界的普及,地理信息系統將逐漸深入到各行各業,成為人們生產、
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由於國外
GIS
發展較早,其
GIS
教育體系也
相對完善: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德國等都將
GIS
專業教育提到非常
重要的高度。這些國家在大學里許多相關專業,如建築、市政工程、林業、地理、城市規劃
等,都增加了
GIS
課程。我國
GIS

20
世紀
80
年代初開始起步,
90
年代才進入快速發展
階段。中學
GIS
教育更是屬於剛剛起步的階段。而實施
GIS
教育不僅是落實地理學科教育
的責任,也是落實教育本身賦予地理教育的任務。
GIS
教育中對學生信息技術的掌握、地理
研究技術的了解與應用、
地理區域系統思想的建立和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以及地理問
題的分析與處理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因此,筆者認為嘗試把
GIS
應用到中

2
學地理教學中勢在必行。

2

GIS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的迫切性

2.1
時代發展的需要

20
世紀
90
年代以後,伴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地理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
快,

GIS
引入中學地理教學中是信息時代的要求。
GIS
包含的信息大且更新速度快,
內容
豐富
,
能將大量的地理信息和理論結合起來加以儲存
,
供學生查詢和使用
,
使學生掌握最新的
地理信息和知識。

2.2
學科發展的需要

目前地理教學使用的相關參考書部分內容有些陳舊,
再加上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
不可
能做到及時更新,影響了地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使用
GIS
進行地理教學,可以實現地理
資料與世界的同步更新,
讓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其他國家的學科發展情況。
我國教
育部
2003
年頒布的《全日制高中地理課程標准
(
實驗
)
》已經把地理信息技術納入必修的地
理課程內容範圍,並把它列為七大地理選修模塊課程之一,並明確指出:
「強調信息技術在
地理學習中的應用,
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
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
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2.3
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新課標指出,教學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作為教學主體,
學生的情況存在很大差異。傳
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關注全體學生的需要。
GIS
可以為學生提供互動的教學情境,
他們可以根
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地理內容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

3

GIS
在地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3.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
,
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是條件,內因起決定作
用。飢餓調動了人尋食的積極性
,
捕獵迫出了人們快速狂奔的能力。也就是說,需求是主觀
能動性發揮的最根本動因。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激發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
的關鍵。而興趣又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能夠驅使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學生
對高中選修四的旅遊地理內容很感興趣,
希望可以通過地理課的學習了解中國乃至世界的主
要旅遊景點,既滿足視覺享受,
放鬆心情,又可以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特色。但是基於課時
及教具的限制,學生期待的效果很難達到。當然,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便大大折扣。其實,
旅遊地理作為選修的學習,從內容的構成上充滿樂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但拘於呈現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習效率的提高,往往形成低效或無效教學。
GIS
的出現解決

3
了這個難題——依據教材的主要內容並補充相關旅遊景點聯系交通、
住宿及文化特色等製成
GIS
旅遊地圖。較一般的地圖而言,
GIS
旅遊地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詳細、更准確的信息:

⑴一般的旅遊地圖因圖幅面積的限制,只能呈現一些主要的信息,不能滿足不同人群
的各種需要。但
GIS
旅遊地圖藉助計算機技術的支持,表現出高容量的特點,學生可以根
據各自的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讀取。

⑵一般的旅遊地圖以紙質形式出現,不易保存。長時間使用後,會出現摺痕、破損等
現象,使用年限短暫,影響學生的正常使用。
GIS
旅遊地圖藉助計算機存在,更易儲存。

⑶一般的旅遊地圖不能及時進行信息的更新,
有時會對學生產生錯誤的指示。
GIS
旅遊
地圖可以通過網路及時進行更正、修改,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⑷一般的旅遊地圖有特定的圖例,
部分信息混雜在一起,
增加了學生的困難。
GIS
旅遊
地圖呈現方式直觀,
並具查詢功能,
學生可以進行相關信息的查詢。信息表現清晰,使用起
來方便快捷,節省了學生寶貴的時間。

3.2
有助於學生建立空間概念

地理是一門空間性強的學科,在地理的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主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間
分布,
並形成空間概念。
但事實上,
地理課要反映的信息是極其廣闊和遙遠的,還有一些是
不可見的。
數量之大,表現之抽象,
學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儲存在大腦中。如果只是憑
借教師的有限講解,
學生不可能從不同角度、
不同層次地對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深入分
析。
因此,
也就無法在學生大腦中呈現完整而清新的圖像,
不能形成牢固而深刻的記憶。


此我們在進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析時要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
很多信息都是以
地圖的形式出現。較純粹的文字記憶,地圖的記憶效果更好。
GIS
具有數據輸入、存儲,數
據操作和處理,
數據顯示和結果輸出,地圖制圖,
地理資料庫的組織與管理,空間信息查詢
與量算,
空間分析等功能,
可以用來處理具有空間特點的地理資料,
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
尤其是
GIS
的空間信息的可視化。它使學生對於在空間中的各事物的狀態有一個非常直觀
的感受。
無論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可以無級縮放和信息查詢的地圖,
還是展示一幅三維的地
形模型,都使學生對現實世界空間關系的認識更為直觀、具體。由
GIS
顯示的空間信息的
可視化結果,
能夠幫助學生揭示空間關系、
空間分布模式和空間發展趨勢。
如高中地理教學
中要求學生理解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我們可以例證中國地形與氣候之間的關系來講述這個地
理原理:把中國地形圖與氣候圖疊加,讓學生先分析地形圖,
再分析氣候圖,最後把兩個要
素疊加起來進行比較,
即什麼樣的地形會形成什麼樣的氣候。
學生嘗試使用地形要素來解釋
氣候的形成。
比較容易的就是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寒氣候。
如果時間允許,


4
們還可以讓學生來談談美國地形對其氣候的影響,
即學即用,
實現地理知識的遷移,
加深學
生關於地形對氣候影響的理解。

3.3
有助於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受傳統教育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
目前絕大部分中學地理教師仍停留在課堂講述為主的
教學模式上,學生也只能依照教材,
鞏固所學知識,制約了學生與教師雙方的思維,對地理
的學科教育價值實現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而且也有悖於新課程的教育觀念,

「整合教學與
課程」

「強調互動的教學」

「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等。
地理課堂教學也存
在不少問題。
如:
教師向學生提問多,
而引導學生主動發問少,
輕視甚至抑制學生發現問題、
主動提問的意識和熱情;提出「知識訓練」型的問題多,而思維性、啟發性的問題少,量多
質差的「滿堂問」幾乎成為變相的「滿堂灌」
。學生的自主探究、發現、創新的意識得不到
應有的發展,情感、
意志、
精神境界等得不到應有的塑造和升華。也許學生雖能攻克試卷上
的一道難題,
而面對真實生活中的難題時卻不知所措,
面向未來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將更是
茫然。
愛因斯坦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應該是
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學教育的研究者,課程建設者和開發者,是社會型的開放的教師。

GIS
引入中學地理教學是中學地理課程改革的有力工具。因為
GIS
既是教師的教學工具
也是學生的學習工具,教師和學生面對的課程將不再是簡單的教科書,
教師、學生、教材將
成為統一體,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GIS
在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將充當著橋梁和紐
帶的角色。
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互動,
信息多向流動。
如我們在學生學習某些地理概念或原理
時,只提供他們一些事實
(
事例
)
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閱讀材料,或讓學生自己從學習生活和
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獨立探究,
自行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從而獲得
知識並培養發明創造能力的一種方法。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
我們不要把現成的東西交給學生,
而應在概念領域內,充分利用新奇、懷疑、困難、矛盾等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學生自
己動腦,去發現探索,對所發現問題和探索的結論由學生自己去做。首先,
我們根據學生的
水平,
確定探究型地理教學課題的探究類型。
課題研究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問題
為主要目的,
具體包括社會調查、
科學實驗和文獻研究等。
項目活動類主要是設計以解決一
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
如模擬設計某一條地鐵線路的活動等。
其次,
指導學生
設計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研究的具體步驟和計劃。
這是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關鍵。

們可以根據學生掌握
GIS
技術的實際情況,結合預先課題或項目,引導學生逐步建立和修
正實施方案,
從而達到方案可行性之目的。
其三,
在實施過程中,
我們協助解決遇到的難題。
最後,開展研究性學習結題和展示成果。結題結果可能有不同情況,我們應引導學生對相

5

GIS
探究型學習進行經驗總結。

3.4
有助於學生實現個性發展

新課改指出,要關注學生的需求。既要實現學生的全體發展,又要實現學生的個性發
展。
GIS
可以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
GIS
製作的多媒體電子地圖不但
畫面清晰、
色彩諧調,
而且加上視頻和聲音的配合,
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較強的人機交互性。
學生通過操作
GIS
地圖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改變課程教材只是為教師講授提供藍本,學生
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
實現信息技術和地理課程內容的整合,
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可
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地進行學習,進行個性學習,建立屬於自己的地理知識框架。
GIS
可以實現人機互助,
個別指導,
有利於師生之間、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從認識主義
來說,
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習的意義建構,
促進學生高水平的地理思維和學習活動。
理由如
下:一是學習者之間的交流、爭議、
意見綜合等有助於學習者建構起新的、
更深層次的對地
理事物的理解;
二是在合作學習中,
學習者的想法、
解決問題的思路都被明了化、
外顯化了,
學習者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實施監控。
行為主義的觀點則認為,
學生看到同
伴們的成功,會提高他們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4

GIS
在高中地理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4.1
師資不夠

GIS
發展至今,
雖然有很多成熟的軟體供教師使用,
但這些軟體大多功能龐雜且操作復
雜,
熟悉和掌握這些軟體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相關的計算機基礎。
這對於一般的地理專職教師
來說有些困難。
GIS
需要學校花費資金購買,地理教師學習和掌握又存在困難,這無疑會對
GIS
在地理教學的應用製造障礙。
因此,
亟待操作相對簡單的軟體出現,
來擺脫目前的困境。

4.2
教學需要的適度性

GIS
教學要根據實際教學環境採取分層次、
分地區、
分級別的有區別對待。
可以分為基
礎教學、拓展性教學、研究性教學等幾個層次進行。在教學方式上,要注意直觀,加強傳統
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
參觀、
實習等教學模式的結合;
在拓展性和研究性層次上,要加強
學生的實踐能力、基本操作技能、系統設計能力的培養。

4.3GIS
教材的適用性

編制適合我國國情與學生特點的
GIS
教材,在教材中提供配套的練習,並建設相關網
站。學生使用起來既實用又方便。通過教材的重視程度加強社會對
GIS
在地理教學中使用
的關注,與世界接軌,縮小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4.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有: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農業氣候區劃,大氣污染監測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地震災害和損失估計,醫療衛生,軍事。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城市是人類活動高度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信息、物質高度集中的區域。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城市系統越來越復雜,數據和信息越來越多,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城市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城市的現代化、生態平衡和持續發展,城市需要全面的規劃,而地理信息系統給城市的規劃和管理帶來了新的工

農業氣候區劃

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新資料,開發"農業氣候區劃信息系統(Agriculture & Climate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ACDIS)"軟體,建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監測體系,實行資源平面與立體,時間與空間全方位優化配置;發揮區域氣候優勢,趨利避害減輕氣候災害損失,提高資源開發的總體效益。為各級政府分類指導農業生產,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防止水土流失等提供決策依據,為地方政府服務。

大氣污染監測管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環境質量問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污染環境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其中就大氣污染而言,城市區域由於受到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的影響,成為大氣污染發生的集中區域,歷史上幾次嚴重的污染事故,如倫敦煙霧事件(195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都是發生在大城市。近幾十年來,研究者對大氣污染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並且通過實驗或計算來建立適合於特定區域的大氣污染物擴散模式以及確定相關參數的計算方法。

道路交通管理

近年來,GIS在交通方面的應用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並形成了專門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統GIS-T,以滿足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要求。路廓設計是公路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定出公路最終線向的一個步驟。在路廓設計中,要綜合分析多種空間數據,包括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圖、地形圖以及現有的道路網等。

地震災害和損失估計

對地震災害以及地震次生災害的評估對於一個區域的降低危險,資源分配以及緊急響應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通過存儲和分析地質構造信息,利用GIS可以預測地震發生的"場景"並估計該區域由於地震引發的潛在損失。此外,GIS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得在地震實際發生時,分析災害嚴重程度的空間分布,幫助政府分配緊急響應資源。

地貌

地貌學理論發展和生產實踐需要加強計量地貌研究。然而,由於地貌現象的復雜性、地貌數據的龐大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在地貌研究中採用GIS工具,使其成為地貌定量研究的一個有效途徑。

醫療衛生

由於流行病是用於描述和解釋某種疾病的發病率,從空間的角度來看,流行病學需要很好地描述流行病發病率空間分布特徵的手段,進而可以研究發病率模型,以發現流行病和周圍環境的關系。通常,GIS在流行病研究中主要提供了如下三個方面的功能:流行病數據的可視化,空間數據分析,流行病模型等。

軍事

軍事是以准備和實施戰爭為中心的社會活動。一切軍事行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進行的,地理環境對軍事行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與作用。隨著人類社會向信息化迅速發展,未來高技術戰爭中信息對抗的含量將越來越高,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由於戰爭爆發突然,戰爭進程加快、戰機稍縱即逝等特點,對作戰指揮的時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指揮決策智能化、作戰指揮自動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成為未來戰爭取勝的關鍵。在這種需求下,出現了數字化戰場,數字化的地理環境信息已成為指揮決策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作為空間軍事信息保障的軍事地理信息系統已成為現代化軍事斗爭的一項重要內容。

5. 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進行農作物估產和監測

農作物估產和監測對國家及時了解農作物產量,制定糧食進出口政策和價格甚為重要,聯合國糧農組織及大多數國家都把它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作物估產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估算作物種植面積,二是由單產模型、長勢遙感監測來確定估產模式。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正好能完成這項任務。在生產中,通過遙感方法獲得作物的長勢遙感圖像,判讀解譯遙感影像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統中對各種空間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識別作物類型,計算出播種面積;進而分析出作物生長過程中自身的態勢和環境變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模型分析功能,構建出不同條件下作物生長過程中自身的態勢和多種估產模式,把上述信息引入模型中便能估算出作物的產量。

6. GIS在生活中的應用

1、在電力方面,地理信息系統(GIS)作為綜合性服務系統保障著石家莊居民的用電安全。當供電出現故障時,通過GIS便能准確判斷出電網結構和布線位置,立即定位故障區域,進行故障排查;同時利用GIS網路智能查詢功能可快速隔離供電,縮小故障影響范圍,保障相關居民不受斷電影響。

2、在公安領域GIS已成為河北省警務工作的重要支撐平台。石家莊作為「金盾二期工程」首批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平台試點城市,GIS平台在 「打、防、管、控」各個警務環節實現了科學的管理和決策。

3、利用GIS可有效完成京津冀地區的土地、交通、房屋、水利、經濟等影響因素的計算和評估,科學准確地推進京津冀地區的「交通一體化」、「綜合環境治理」、「經濟區位劃分」、「土地資源調查」等工作,確保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順利進行。

(6)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統擴展閱讀

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4、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是一個人機互動式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7. 地理信息系統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 我們又怎樣能夠找到免費的地理信息資源

目前公眾最熟悉的就是汽車衛星導航系統。在導航中發揮作用的除了GPS,更離 不開 GIS 的應用。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車輛日益增多,交通運輸 的經營管理和合理調度,警用車輛的指揮和安全管理已成為公安、交通系統中的 一個重要問題。過去,用於交通管理系統的設備主要是無線電通信設備,由調度 中心向車輛駕駛員發出調度命令,駕駛員只能根據自己的判斷說出車輛所在的大 概位置,而在生疏地帶或在夜間則無法確認自己的方位甚至迷路。因此,從調度 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其應用受到限制。GPS 定位技術的出現給車輛、輪船等交 通工具的導航定位提供了具體的實時的定位能力。通過車載 GPS 接收機使駕駛 員能夠隨時知道自己的具體位置。通過車載電台將 GPS 定位信息發送給調度指 揮中心,調度指揮中心便可及時掌握各車輛的具體位置,並在大屏幕電子地圖上 顯示出來。目前,用於公安、交通系統的主要有:車輛 GPS 定位與無線通信系 統相結合的指揮管理系統;應用 GPS 差分技術的指揮管理系統。 隨著社會 發展進步,描繪地球地表位置的地理信息數據,已經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不能離開 的信息資源。在公眾生活方面,手機地圖、計程車導航等應用非常普及。

8. 如何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

【摘要】在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中,要想實現有效管理,就要對涉及土地的數據信息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做到數據信息按類別儲存,便於日常管理中對信息的調用。在目前的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已經成為重要的輔助管理系統。有了地理信息系統之後,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土地自然信息和數據得到了有效管控。目前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成為了國土資源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們必須對地理信息系統有足夠的了解,做好構建地理信息系統工作。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8/view-3936104.htm
【關鍵詞】國土資源管理;構建;地理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K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054-02
一、前言
在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過程中,為了有效實現對地理信息數據的管理,需要根據實際國土資源情況建立相應的地理信息系統。從目前國土資源管理來看,地理信息系統已經開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國土資源管理取得更積極的效果,構建地理信息系統成為了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地理基礎數據管理信息化也成為了國土資源管理的必然要求。從這一角度來看,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對於提高管理效率、發揮國土資源管理的積極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二、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的搜集
構建國土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時候,數據的搜集是一種重要的環節。由於國土資源管理涉及的土地數據種類多,總體信息量巨大,如何保證數據的搜集效率和准確性成為了數據搜集工作的關鍵。所以,為了保證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發揮正常作用,我們就要在數據搜集方面下功夫。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現代信息測繪技術搜集基礎數據,成功搜集數據之後,對數據進行初次核對比較,確定數據准確後,將搜集到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分類儲存。這樣以來,可以保證數據搜集的准確性和完整性。
三、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
從目前國土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來看,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數據子系統: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土地基礎數據子系統、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數據子系統、元數據子系統。以下我們重點分析這四個子系統:
1、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
在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中,主要包含以下數據:(1)基礎測繪數據(2)數據正射影像圖(3)地名數據(4)遙感信息(5)行政區域界線信息(6)屬性數據。這六種數據,是組成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的重要數據,也是整個地理信息系統中的基礎數據之一。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城市和農村是主要的兩個土地資源管理方向,因此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子系統包含了城市土地資源的主要信息。在對這些數據進行測量和搜集的時候,我們要利用GIS技術進行測量,保證數據的准確性,要根據數據的類別進行分類存儲。
2、土地基礎數據子系統
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數據信息系統中包含了大量的土地基礎數據,這些土地基礎數據主要以下幾種:(1)土地利用數據(2)土地利用規劃數據(3)地籍數據(4)地價數據(5)農用土地分等定級數據(6)建設項目用地資料庫和土地開發、復墾與整理數據等,這些數據涵蓋了國土資源管理中土地基礎的各個方面。從目前的國土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土地基礎數據子系統中數據種類越多,地理信息系統覆蓋的范圍就越廣,所起到的作用也越積極。由此可見,我們必須不斷豐富土地基礎數據子系統中包含的數據,不斷拓展數據范圍。
3、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數據子系統
在國土資源管理中,除了對土地的管理,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也是重要的管理內容。而對礦產資源和地質環境的管理也是依靠地理信息系統來實現的。所以,我們在構建地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要將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數據作為重要的子系統。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基礎數據主要包括礦業權管理數據、礦產資源儲量數據、礦產資源規劃數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數據和地質環境管理數據。從以上的數據種類可以看出,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數據子系統中包含了大量有用的數據,我們必須保證數據的准確性,並不斷更新礦產資源數據和地質環境數據。
4、元數據子系統
元數據(Metadata)是「關於數據的數據」,也稱描述數據或詮釋數據的數據。它用以描述現有數據的位置、來源、內容、屬性和狀態,是數據標准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元數據是描述跨地域、跨行業的各類數據來源、權屬、精度、范圍等信息的數據,將整個集成系統的各個數據納入統一的管理之下,形成跨系統的數據管理,並維持整個系統數據的完整性。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統之中,元數據子系統成為實現地理信息系統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保證了整個系統數據的有效性,提高了數據管理效率和准確性,使地理信息系統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四、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如何實現資源共享
由於國土資源管理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數據種類多、信息量大,要想實現全面管理並發揮信息數據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困難。構建了地理信息系統之後,不但有助於對地理信息數據的全面管理,也為地理信息數據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在目前地理信息系統中,對信息數據實現資源共享主要採取了以下方式:
1、將地理信息數據通過列印、印刷以及復制等方式,以紙質文件的方式提供給用戶,實現地理信息數據的資源共享。
2、建立地理信息資料庫,搭建地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台,與網路技術結合,將平台搭載在互聯網上,使用戶在許可權內實現對地理信息數據的網路查詢和調用。
3、將地理信息數據放在互聯網上,支持地理信息數據的文件傳輸和在線下載。
4、將地理信息數據系統與區域網絡或公共網路互聯,為專屬網路的群體提供地理信息數據的查詢和下載服務,實現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數據的資源共享。
五、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原則
在構建國土資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統的時候,我們要根據系統功能的需要,遵守以下設計原則:
1、保證視圖的有效性原則
視圖可以被看成是虛擬表或存儲查詢。可通過視圖訪問的數據不作為獨特的對象存儲在系統資料庫內。系統資料庫內存儲的是SELECT語句。SELECT語句的結果集構成視圖所返回的虛擬表。使用視圖與使用表的方法一致,即在SQL語句中通過引用視圖名稱來使用虛擬表。
2、保證存儲過程優化性原則
存儲過程是SQL語句和可選控制流語句的預編譯集合,以一個名稱存儲並作為一個單元處理。存儲在資料庫內,可由應用程序通過一個調用執行,而且具備允許用戶聲明變數、有條件執行等其他強大的編程功能。
3、正確使用系統中的觸發器
觸發器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存儲過程,當使用下面的一種或多種數據修改操作在指定表中對數據進行修改時,觸發器會生效:UPDATE、INSERT或DELETE。觸發器可以查詢其他表,而且可以包含復雜的SQL語句,它們主要用於強制復雜的業務規則或要求。
六、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對如何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有著初步的認識。從這一過程中我們看到,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資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國土資源管理中構建地理信息系統是十分必要的,對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所以,我們今後要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積極構建地理信息系統,發揮地理信息系統的積極作用,促進國土資源管理的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1]葉建中.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整合研究[J].浙江國土資源,2006,22(11):49-51
[2]杜培軍,方濤,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中有關數據問題的探討[J].國土資源信息化,2002,5(3):24-27
[3]王效強.關於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有關的問題思考[c]//江蘇省測繪學會2002學術年會.現代測繪,2002,25(31):207-208,212
[4]姚敏,鍾耳順,方利,國土資源空間數據一體化的集成與管理[J].地球信息科學,2006,5(2):24—29

閱讀全文

與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