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中的時區,地方時以及區時之間的運算,以及相關運算
東加西減
2. 關於高一地理區時的演算法 就是有一個公式是四分鍾除以一度的那個怎麼理解還有怎樣算可以精確到分鍾呢.
首先,一定要搞懂地方時和區時的區別.只有算地方時才用一度四分鍾的演算法,算區時只考慮時區,有個小竅門,題目給的是地方時,一般答案也就會問地方時,同樣,題目給的是區時,答案肯定也讓你求的是區時.
地方時公式:一度等於4分鍾;演算法:東加西減.
區時演算法:一個時區一小時;演算法:東加西減.
多看看書,請教一下老師和同學.
3. 高一地理區時和地方時怎麼算我知道地方時是1度4分鍾那區時咋算
用經度除以15得到的數是時區,然後看是東經還是西經,東經就是東幾區,西經就是西幾區。例如西經45度,45/15=3,即它在西三區。
如果題目給出的數不是15的倍數,就要換一下方法,看它靠近哪個是15倍數的經度,當然必須小於7.5度。例如,東經77度,77/15=5餘7,那東經77度就位於東五區。如果是78度的話就變成東六區了。
另外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心的那一時區為中時區,那裡的時間叫做國際標准時間。而180度經線那就分成了兩個時區,東西十二區,每個時區垮7.5度經線。180度經線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往東過此線減一天,往西過此線加一天
4. 地理時間與經度計算
根據題意,該地在北京以西06:40-05:37相差一小時三分,時間差化為經度差為15度45分(一小時=15度,1度=四分鍾,1度等於60分《化為經度》),所以該地為東經104度15分.
北京05:37,則差29度,也就是相差1小時56分鍾,拉薩時間是03:41
(73度)為05:12,則相差47度,也就是3小時8分鍾,北京時間08:20
如果要算北京當地時間的話,以116度為准,都是運用時間與經度換算,來計算差值,再加減,看看就會紙袋怎麼算了
5. 地方時怎麼算
關於地方時的計算
地方時計算的一般步驟:
1.找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
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一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東經或西經,
則:經度差=兩經度和(和小於180°時)
或經度差= (180° 一兩經度和)。( 在兩經度和大於180°時)
2.把經度差轉化為地方時差,
即:地方時差=經度差六15° /H
3.根據要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
即:要求點在已知點的東方,加地方時差;如要求點在已知點西方,則減地方時差。
拓展資料:
平常,我們在鍾表上所看到的「幾點幾分」,習慣上就稱為「時間」,但嚴格說來應當稱為「時刻」。某一地區具體時刻的規定,與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存在一定關系。例如,北半球各地的人都習慣於把太陽處於正南方(即太陽上中天)的時刻定為中午12點,但此時正好背對著太陽的另一地點(在地球的另一側),其時刻必然應當是午夜12點。
如果整個世界統一使用一個時刻,則只能滿足在同一條經線上的某幾個地點的生活習慣。所以,整個世界的時刻不可能完全統一。這種在地球上某個特定地點,根據太陽的具體位置所確定的時刻,稱為「地方時」。所以,真太陽時又叫做「地方真太陽時」(地方真時),平太陽時又叫做「地方平太陽時」(地方平時)。地方真時和地方平時都屬於地方時。
區時
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每一度為4分鍾,從東12時區到西12時區為過一天,中間就是日界線。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
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准時刻。
「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
規定了區時系統,還存在一個問題:假如你由西向東周遊世界,每跨越一個時區,就會把你的表向前撥一個小時,這樣當你跨越24個時區回到原地後,你的表也剛好向前撥了24小時,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鍾點了;相反,當你由東向西周遊世界一圈後,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鍾點。
為了避免這種「日期錯亂」現象,國際上統一規定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當你由西向東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時,必須在你的計時系統中減去一天;反之,由東向西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就必須加上一天。 (也就是東十二區總比西十二區早一天)
6. 地理區時與地方時怎麼計算
1.一個原理:
東邊的時刻早。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所以東邊先看到日出。東時區區時早於西時區區時;東西時區內越往東區時越早。
2.二種線:
特殊的時間經線:
(1)6時經線: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
(2)18時經線: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
(3)12時經線:平分晝半球的經線的地方時。
(4)24時經線:平分夜半球的經線的地方時。
兩個日期界線:
(1)180°經線:固定性;日期為向東減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時經線:不確定性。
3.計算區時和時區計算的三個步驟
(1)計算當地時區:將已知經度數除以15,若余數小於7.5,則除得的商就是該經度所在的時區數:若余數大於7.5,則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為商+1。東經為東時區,西經為西時區。
(2)計算時區差:同為東時區或同為西時區,時區數相減,一個在東時區一個在西時區,則時區數相加。例如東八區與東二區相差6個時區,東八區與西五區則相差13個時區。
(3)計算區時:利用所得的時區差,向東加向西則減。例如當東二區為6時,東九區區時為6+7=13時;西三區區時為6-5=1時;西7區區時為6-13=-7,24-7=17時(日期減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時,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閏年,才能准確作答。
7. 地理中的地方時該如何計算
經度差:一個東經,一個西經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經度差等於兩經度相加;
20°+15°=35度;時差是2小時20分(經度相差15度時間相差1小時,相差1度時間相差4分鍾);所以20°E的地方時為14時,15°W的地方時是14時-2小時20分=11時40分
20°+3°=23°,時差是1小時32分,3°W的地方時是14時-1小時32分=12時28分
8. 地理 地方時的計算
地球上每隔15度是一個小時。也就是每度是4分鍾。
東經位於本初子午線的東邊,它的時間比本初子午線的時間要早,所以要用加的。116度=120度-4度=8個小時-16分鍾=7小時60分鍾-16分鍾=7小時44分鍾。本初子午線是12時,那麼東116度經線應該是12時再加上7小時44分鍾,也就是19時44分鍾。
6點56分比12點少了5小時4分,也就是比本初子午線要晚了5小時4分,因些它位於本初子午線的西邊也就是西經。兩地相差的經度就是5*15度+4*1度=79度。說明這個點的經度是西經79度。算時區就用79除以15約等於5.3。3小於7.5,因些它跑商數在同一個時間,也就是西5區。
9. 高一地理(地方時計算 分與分鍾)●求詳細計算過程!
東經一共是180度,跨越12個小時,所以每個小時對應的是15度對吧?那麼你看73度29分對應的時間吧,73度29分除以15度,首先73度除以15度,得4小時,餘13度。接下來就要細分了,經度的15度對應一小時,那麼1度是不是對應四分鍾?所以13度對應的應該是52分鍾。還剩下經度29分,同樣道理,1度對應四分鍾,那麼1分應該對應4分鍾除以60對吧?也就是240秒除以60,得四秒。所以29分就是116秒,也就是1分56秒。這樣都加起來應該是4小時53分56秒。你再看看算得對不對,思路應該差不多吧。
10. 在地理中的,經線里一度.等於多少分鍾
15º每小時,所以60÷15=4,所以每度4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