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文綜主要考哪些科目文綜的復習技巧有哪些
高考文綜主要考哪些科目?文綜的復習技巧有哪些?
高考文綜有地理、政治和歷史。
1.復習文綜地理的技巧,地理越到考試,越應該重視書本的主要知識。基礎知識方面更注重書本上的主要知識。比如對於自然地理,我們更應該關注地球運動的特點和影響,比如大氣熱力環流和大氣環流,比如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和影響,比如季風環流。要多關注這類主知識的學習,不要糾結於小的局部知識。注意書本上的主要知識,比如人口的位置,城市的位置,比如農業的位置,工業的位置等等。考前要多關注書本的主要知識,以及自己考過的主要知識。這些主要知識如何遷移到我們提問的過程中,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② 考文綜的技巧和方法
一、先把自己應該拿的分數拿到手
例如,文科生地理平時都能考到90分左右,歷史只有70分左右,政治才60分左右,那就先把歷史題都完成,然後政治,最後地理。
二、不放棄任何一個主觀題目,提高其它題目得分率
文綜,文綜,從字面上看都是跟文字打交道,在遇到主觀題時,就算自己完全沒有思路也要寫點東西進去,說不定就得分了也不一定。
三、 總結整理高考答題常用套路
不要說答題模板沒有用,這樣可以減少組織語言的時間,提高學校效率。
四、 分類總結錯題
距離高考僅剩下50多天,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刷套題階段,那麼同學們可以把自己做過的錯題按照知識點分類整理起來,不要急於求成,慢慢就知道自己哪些知識點一直不會,哪些比較模糊,哪些能完全掌握了。注意,總結錯題的時候一定要記錄正確答案,要不然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錯誤的,如果看完答案不太明白一定要問老師,不能草草了事,要不然就陷入死循環了。
五、選擇題技巧
排除法:如對於給定的條件是多個的題目,可先根據題目的某一條件,在被選項中找出符合這一條件的對象,其餘淘汰,縮小范圍;然後再根據題目的其他條件,在縮小的范圍中逐漸進一步淘汰,最後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選項。如果肯定某個是對的,那麼排除沒有該選項的也可以。
反證法:是通過證明逆命題是錯誤的,從而得出命題的正確性。
信息轉換法:將題目中的信息轉換成自己熟悉的內容或便於理解的形式,達到化難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圖解法:根據作圖來輔助解答。在地理分布、運動規律、空間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據題干所提供的條件繪制出圖形,即以圖再現題干要求,以圖解文有助於分析,從而找出正確答案。
數據比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徵需要定量分析,並對一些相關的量和量的變化趨勢進行比較,才能獲得正確答案。
六、正確塗卡與核查
要注意正確標記選定的選項,要保持試卷整潔,不要亂塗亂畫,防止自己最終也搞不清楚究竟選擇哪個答案;選擇題做完後,要及時塗卡,並進行仔細核查;核查無誤後,再做非選擇題。塗完放置在合適位置。如果你沒有先填塗答題卡,一般來說,監考教師提醒-還有15分鍾,你就必須停下來答主觀題,第一要緊的是塗卡,這太重要了。
③ 高考地理重點
一是准確熟練地掌握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從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和今年的幾種文綜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時間的運算、地球運動的意義(特別是公轉意義)、影響天氣的因素(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徵、氣候類型的判別、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內外力作用、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布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布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主幹知識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對於這部分知識要捨得下功夫,准確地理解其的內涵和外延,了解其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完整的回答好問題。
如北京卷36題PQ線的東南部屬於____ (地形區),該地形區的氣溫、降水特徵是______。內力作用在圖示地區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地形區,如何概括氣溫降水特徵,不知道內力作用的具體形式,這些問題是無法准確完整回答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涉及范圍廣,知識點多。我們不鼓勵同學花費大量時間去死記硬背所有的知識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加工」過程,學習中要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規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過聯系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思維活動,這實際就是從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要善於總結規律。這是保證答題完整、規范和准確的基本保證。
二是切實進行以圖表為載體的能力訓練。
地理試題的信息往往來源於圖表,圖表也是地理學科的特殊語言,因此對地理圖表的分析應該成為經常性的練習。關於地理圖表的復習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等值線圖,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有許多共同點,所包括的信息也豐富,是地理試題考查的重點,今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地理題中就有4道等高線地形圖。二是統計圖表,是人文地理試題中經常出現的圖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數值特徵和相互關系,如老課程卷中就有6幅統計圖表,要學會統計圖表的分析方法,特徵注意不同要素之間的聯系。三是區域地圖,地理學科內綜合題往往以區域圖為載體,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如果你不能正確判斷區域位置,整個試題就無法下手,對區域圖,除了從海陸分布、國界、省界、河湖特徵、地形起伏等方面抓住其主要特徵外,對於一些重要的經緯線一定要爛熟於心,如天津卷的11題,如果你對中國版圖的經緯線分布不熟悉,很難判斷該城在天津的東北方向。
三是科學對待熱點問題。
地理學是一門與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的學科,社會焦點、熱點問題永遠是地理高考題的主旋律,地理命題必然關注社會焦點熱點,如WTO對我國三大產業的影響APEC會議和上海合作組織,中東局勢與能源問題,石油價格的波動,開發新能源,城市化問題與建設新城鎮,環境污染與保護環境,北京申奧,西部開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歐盟與歐元,印巴問題等都不能不關注。但地理復習中對於熱點問題的態度不同於政治歷史等學科,地理試題考查熱點往往是以熱點地區為載體,考查的內容仍然是地理的主幹知識,如文科綜合(1)36題,考查的內容都是地理的主幹知識,河流的補給、氣候特徵、生態問題等。但你能說它沒關注熱點嗎?它考查的地區是靠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是近年重要的熱點地區。第39題關注的東北振興,但考查的內容是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如果單獨考查你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如果政治、歷史也圍繞東北來設問,它就是一個重大的熱點問題。近幾年來社會熱點、焦點和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往往成為文科綜合命題的核心,但由於復習時間緊,課時少,許多老師和同學就集中精力分析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而忽視了全面打基礎,忽視了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到頭來得不償失。
綜觀今年的幾種文綜試卷中的地理題,總的來看命題技巧日益成熟,基本上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同,對中學地理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其中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些試卷偏難、偏怪,特別是今年的文科綜合(2),其中的濟南泉水題、人造衛星題等,受到了許多老師的批評;有些試題知識點分布不平衡,選修內容一點沒有,如文科綜合(2)、(3)和北京卷;有些試題的答案設計也有問題,如文科綜合(2)中的36題的水文特徵的答案是:水量豐富,落差大,多峽谷,水能豐富,這顯然與中學課本上流量、汛期、含沙量和有無冰期等相差大太。這些對於高三地理復習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產生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地理在文綜中的地位認識的偏差造成的,將地理用來拉開分數差距、提高區分度的手段,是中學地理不能承受之重。對於上述問題,我們中學地理老師應該通過適當的途徑來與命題人溝通,也希望命題人能注意傾聽來自一線的老師的聲音,而不能用三個月不得對試題進行評價來掩蓋其中的問題。但命題人能否聽到我們的聲音,接受我們的意見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讓認真學、學得較好的同學也能得到滿意的分數。
④ 高考地理要考的的知識點(超全)
太多了,給你個網址,你看一下
高考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2、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3、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4、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5、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6、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
7、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10、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11、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應。
12、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3、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6、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17、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9、月相變化規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0、星期的由來:朔望兩弦四相。
21、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22、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23、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1970年「東方紅」一號、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
24、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5、保護宇宙環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28、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經線和經度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30、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31、南北兩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32、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23°26′和66°34′緯線
33、本初子午線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斷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35、東西方向的判斷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向西。
36、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37、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8、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9、地球自轉的周期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40、地球自轉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41、地球公轉的軌道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42、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43、地球公轉的周期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44、地球公轉的速度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45、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46、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47、晨昏線的判斷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48、地方時的計算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2009-11-10 16:48 回復中學生加油站2位粉絲3樓49、已知經度求時區數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50、區時的計算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51、北京時間以東八區(120°E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52、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
53、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理論上),不通過陸地(實際)。
5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陽直射點的判斷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62、地球側視圖的判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63、地球俯視圖的判讀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極。
64、晝夜長短的計算: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65、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根據晝長以標准日出(6時)和標准日落(18時)前後推算。
66、晝夜長短的判斷: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67、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68、天文四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69、我國傳統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四季。
70、歐美傳統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71、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五帶的名稱和范圍: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7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五帶劃分
74、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動
75、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76、干潔空氣的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塵埃的作用生命活動;構成生物體;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作用;成雲致雨
78、大氣污染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
79、大氣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80、對流層的主要特徵: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81、平流層的主要特徵: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
82、大氣上界離地面約2000-3000千米。
83、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陽高度角
8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85、輻射定律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
86、地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87、大氣逆輻射夜間有雲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88、大氣的保溫效應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很強。
89、全球的熱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9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92、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
93、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壓垂直指向低壓。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越大,風力越大。
94、地轉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由於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並不平行,而是有個交角。
96、根據等壓線判斷風向的步驟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畫出合力
97、小氣候: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
98、海平面等壓線與風力大小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99、大氣環流的意義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東北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風、極地高壓
2009-11-10 16:48 回復中學生加油站2位粉絲4樓101、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位移大致來說,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02、冬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亞洲高壓(大陸)、阿留申低壓(太平洋)和冰島低壓(大西洋)
103、夏季海陸上的主要氣壓中心:亞洲低壓(大陸)夏威夷高壓(太平洋)亞速爾高壓(大西洋)
104、季風的成因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②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105、季風的典型分布地區東亞季風(西北、東南風);南亞季風(東北、西南風)。
106、鋒面的分類與天氣冷鋒、暖鋒和准靜止鋒。氣溫、氣壓、天氣。
107、鋒面對我國天氣影響的實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鋒)、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冷鋒)
108、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徵低氣壓;上升氣流;陰雨。北半球水平氣流為逆時針。
109、反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徵高氣壓;下沉氣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氣流為順時針。
110、鋒面氣旋鋒前鋒後的天氣情況。冷氣團一側陰雨。
111、氣候要素氣溫、降水量。
112、氣候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113、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日較差、年較差、最高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114、世界氣候類型的名稱熱帶(四種)、亞熱帶(兩種)、溫帶(三種)、寒帶(一種)
11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116、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受季風影響;大陸東岸20-35°
117、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風交替控制。30-40西岸
118、溫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乾燥。季風。40-60°大陸東岸。
119、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冬暖夏涼,降水均勻。終年盛行西風。40-60°大陸西岸。
120、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規律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少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溫帶內陸
121、氣候的變化地質時期、歷史時期、19世紀末以來。
122、氣候資源的特點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徵,有較大的變率
123、氣候資源與農業種植制度(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
124、氣候資源與建築小區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
125、風與城市規劃工業企業布局在盛行風的下風向,居住區布局在盛行風的上風向
126、氣候資源與交通公路、鐵路、機場(暴雨、泥石流、風速、橋涵、雲霧、地勢等)
127、台風(颶風)熱帶氣旋強烈發展形成的大旋渦。
128、熱帶氣旋強度等級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台風。
129、台風的監測與預報利用氣象衛星確定台風中心位置,估計強度,監測移動方向和速度。
130、暴雨形成條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強烈上升運動③持續的天氣系統
131、洪澇災害的防禦提高預報的准確率,採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32、乾旱的危害造成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133、乾旱的防禦改善生態、選擇耐旱作物、開展水利建設、改進耕作制度等。
134、寒潮的危害帶來嚴寒、大風、霜凍。對春秋季的農作物危害最大。
135、寒潮的防禦提前發布准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136、全球變暖趨勢及其人為原因①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137、全球變暖造成的後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
138、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烴化合物消耗臭氧。
139、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造成破壞。
140、臭氧層的保護①研製新型製冷系統②參與國際合作
141、酸雨的成因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142、我國酸雨區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長江三角洲
143、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②土壤酸化③腐蝕建築物④危及人體健康
144、酸雨的防治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資源綜合利用。
145、大氣環境保護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雨。
146、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海洋水量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
147、海岸帶從濱海平原到大陸架之間的廣闊區域。
148、海岸帶與人類活動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60千米的范圍內。
2009-11-10 16:50 回復
⑤ 高考文綜必考知識點
提高文綜成績的方法是
1.政治
文綜政治要熟悉課本,不用背,只要大概有印象就可以了,知道原理什麼的大概在什麼位置就好。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做到以下幾點:1、自己先做一部分題,不要怕和答案相差大,沒關系,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通過錯題,好好領會一下自己欠缺在什麼地方,學會思考。2、通過錯題再次熟悉政治課本,歸納課本知識,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3、再來做題,這次做題應該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還難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個時候要把答案抄下來,背過,積累的多了,自然會不知不覺得提高了。
2.歷史
高三文綜歷史復習中,最好把每個時期總結成一棵樹的樣子,主幹就是大標題,枝幹就是小標題,葉子就是內用的關鍵詞,這樣每一節就是一棵樹了。到最後的時候,把這些書當成枝葉再串成一棵大樹,你一本書的框架就出來了,這樣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3.地理
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三部分,其中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都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基礎上的。所以學好自然地理是最重要的。在自然地理中重要的部分是地球運動和氣候,它們是很難理解透徹的但是又關繫到所有地理知識的。
歷史必考知識點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點有嫡長子繼承製、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於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秦始皇創立中央集權制度.擺脫了血緣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權統治。
(2)秦漢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書省、樞密院並重,直至明清廢除丞相,設立內閣、軍機處,體現了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的趨勢。
(3)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推動了秦漢至明清統治者採取措施調整地方機構。從分
封制、郡國並行制、行省制再到權分三司,體現了地方日益聽命於中央,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趨勢。
⑥ 高中文綜知識點總結(政治歷史地理)
哥們...對政治我不是很有感觸.但對歷史跟地理我還還是有一定的感受.不知道我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沒有用.我就簡單的把我的學習方法給你講解講解....
地理~我很少看主課書的,因為裡面太多的文字了想記清楚裡面有什麼重點的東西那是太多了,又南極,我以前主要的就是天天抱著一本世界地圖,裡麵包括有經濟,人文,自然,地域那一種地理書,你可以從那裡面知道很多東西的 ,而且還容易記得住裡面的很多東西.一般考的比較多的還是地域跟天然的 問題.這方面得重去記了。看地圖去了解裡面的一些知識。
歷史~~我一般主要以時間去記東西的,因為是歷史嗎?所以它發生的事情一般的也是在一個年代裡面的問題,這是分不開的 要是連時間就分不清楚什麼是古代.跟近代.以現代那就沒有辦法了.你不可能叫你回答公元前的問題你回說20世紀回怎麼樣來說吧!呵呵...重要是還得你自己去摸搜,只要很方便的讓自己記住知識的辦法就是好辦法的咯。
⑦ 文綜哪一科容易學
文綜一共有三科,政治、歷史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