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亞的地形,河流和氣候的地理狀況
澳大利亞地形分為三部分,東部山地中部盆地西部低矮的高原
澳大利亞和流稀少,短小最長的河流是墨累河
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半環狀分布,中間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兩側草原氣候東部有熱帶雨林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南部還有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⑵ 澳大利亞有怎樣的地理和氣候特點
澳大利亞在地理上有一個世界之最:她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但經常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於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實際上被沙漠覆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窪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乾燥的沙漠, 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這里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內陸貧瘠乾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佔世界第二位,各種礦產為澳大利亞帶來大量的財富.
澳大利亞的平均年降雨量為465毫米,每年雨量的變化幅度很大,分布很不均勻.最乾旱的地區是艾爾湖流域盆地,平均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最濕潤的地方是東北熱帶地區和塔斯曼尼亞州西南地帶.澳大利亞的沿海水量充足、土地肥沃,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沿海一帶.澳大利亞人各地的氣候很不相同.大陸北部地區是濕潤的熱帶氣候,東部中央地區和西部沿海有溫暖而不太炎熱的氣候,而大陸南海岸和塔斯曼尼亞州則較涼爽.整體而言,澳大利亞各地都有溫暖的夏季和不太冷的冬季.在澳大利亞有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地方是東北部內陸的克隆卡里,1889年克隆卡里的氣溫曾高達攝氏53度;而最寒冷的地方是夏洛特隘口,1994年,科西阿科斯山附近的雪野中氣溫最低紀錄為攝氏零下23度.
澳大利亞氣候比歐洲或美洲溫和,尤其是北部,氣候與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相近.在昆士蘭州、北領地及西澳大利亞州,一月份(仲夏)的溫度白天平均為攝氏二十九度,夜間為攝氏二十度;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氣溫分別約為攝氏二十二度及攝氏十度.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塔斯曼尼亞州及南澳大利亞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氣溫約攝氏二十六度,夜間為攝氏十六度,而七月份則分別為攝氏十五度及攝氏七度.
⑶ 澳大利亞自然地理特徵
2正確。澳大利亞西面是西澳大利亞寒流,東面是東澳大利亞暖流,所以東部較暖,西部較冷,植被如2所示。降雨量應是自東向西減少。地形,自東向西應是山地、平原、盆地、高原。
⑷ 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特徵
悉尼悉尼的地理位置地處東經150°53',南緯33°55'(150°53'E ,33°55'S)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岸,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首府,也是該國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超過420萬(2006年)[1]。悉尼的中心有三分一是位於上游小灣的南岸。悉尼位於東面的太平洋與西面的藍山之間的沿岸盆地。悉尼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海港——傑克森港(Port Jackson),以及超過70個海港和海灘,包括著名的邦戴海灘(Bondi Beach)。悉尼的市區佔地1,687平方公里(651平方英里),面積跟大倫敦相若。悉尼都會區(悉尼統計局)佔地12,145平方公里(4,689平方英里),其有效范圍是國家公園和其他未開發的土地。
悉尼占據了2個地理區域——坎伯蘭峽谷(Cumberland Plain)和康士比高原(Hornsby Plateau)。坎伯蘭峽谷是一個比較平坦,有些起伏的地域,橫卧於傑克遜港以西和以南。康士比高原是海港以北的高原,海拔200米(656英尺),被草木叢生的溪谷切割開。悉尼最舊的區域位於平坦的地區。康士比高原,稱為北岸,由於地勢陡峭,發展得較慢,一直以來是人跡罕至的回水。及至1932年悉尼港灣大橋啟用,才將高原與城市連接起來,此後即發展迅速。
悉尼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氣是由鄰近的海洋所調節,因此內陸的西部城區大陸性稍強。最暖的月份是1月,沿海地區的氣溫是18.6–25.8℃,年中平均有14.6日是30℃以上。錄得的最高溫度是45.3℃,1939年1月14日在維期4日的全國性的熱浪結束後錄得。夏天略微涼快,沿海地區的氣溫很少降至5℃以下。最冷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極端值是8.0–16.2℃。錄得的最低最小值是2.1℃。夏天和冬天的雨量相當平均,由於東風調節,上半年的雨量稍微高一點。平均全年雨量是1217.0毫米,適中且變化不大,年中平均有138.0日降雨。1830年曾在悉尼市地區發生過一次降雪。
雖然悉尼不會遇上氣旋或大地震,但聖嬰現象或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正影響悉尼的天氣狀況:一方面有乾旱和林區大火,另一方面是風暴和泛濫,與濤動相對的兩方面結合。悉尼有許多毗鄰森林的地區曾發生林區大火,尤其是1994年和2002年——林區大火傾向於春夏兩季發生。悉尼容易遭受罕見的雹暴和暴風的侵襲。
氣候表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年
平均每日最高氣溫
(°C) 25.8 25.7 24.7 22.4 19.3 16.9 16.2 17.7 19.9 22.0 23.6 25.1 21.6
平均每日最低氣溫
(°C) 18.6 18.7 17.5 14.7 11.5 9.2 8.0 8.9 11.0 13.5 15.5 17.5 13.7
平均總雨量
(毫米) 103.3 117.4 131.2 127.2 123.3 128.1 98.1 81.5 68.7 76.9 83.1 78.1 1217.0
平均降雨日數 12.1 12.3 13.3 12.0 12.0 11.4 10.3 9.9 10.3 11.5 11.4 11.5 138.0
來源: 澳大利亞氣象局
⑸ 求與澳大利亞有關的地理知識歸納
澳大利亞是世界最小的大陸,但同時也是世界面積第六大的國家。澳大利亞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與東南部海岸。澳大利亞的海上鄰國包括了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新喀里多尼亞和紐西蘭。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一些人認為澳大利亞是個島國。澳大利亞擁有長達25,760公里的海岸線和面積達8,148,250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澳大利亞全國可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三個地區。澳大利亞中部是廣袤的沙漠,乾旱少雨。而在大分水嶺以東的地區則降水較為充沛,也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地區。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岸有世界聞名的自然遺產大堡礁。最大的離島塔斯馬尼亞島則位於南部海域。
⑹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徵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⑺ 澳大利亞的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撥2230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最長河流墨爾本河長3490里。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但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於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被沙漠覆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窪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乾燥的沙漠, 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5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這里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
⑻ 澳大利亞主要的災害地理現象的成因及分布
地震 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沖撞擠壓。
在南澳地區雨季較易形成洪災,但另一方面,由於副高,寒流作用和東部大分水嶺的阻隔水汽作用,整個澳洲大陸又屬於缺水乾旱型地區,因此在每年十一月至二月的夏季時期(四季與北半球相反)由於高溫卻易導致森林山火、植物大批乾死(如果這也屬自然災害的話)。
或許還有自噴井帶來的鹽鹼災害??呵呵。
⑼ 地理現象有哪些
地理現象有:瀕臨海洋的荒漠地區,「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緯度較「高」的炎熱中心,赤道雪山,極圈花園,飛地,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等。具體如下:
1.瀕臨海洋的荒漠地區。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雲雨的故鄉。大陸沿海地區一般受海洋影響較大,降水比較豐富,多屬於氣候濕潤地區。但是,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等地區卻形成了荒漠環境。因為這里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乾燥;同時,盛行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雲雨難以形成。此外,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經過,降溫減濕,進一步加劇了氣候的乾旱程度,使荒漠區一直延伸到海岸邊。其中最典型的是南美洲的智利北部和秘魯沿海地區,這里不僅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氣候最乾旱的地區,而且荒漠區隨強大的秘魯寒流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成為一大自然奇觀。
2.「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降水量小而蒸發量大,所以氣候乾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這里,故稱為「回歸沙漠帶」。
3.緯度較「高」的炎熱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無論7月或1月,氣溫都是從低緯向兩極遞減。一般是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並不在赤道而是出現在北緯20°—30°大陸上的沙漠地區,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熱中心。這里7月份平均氣溫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亞的阿濟濟亞曾出現過58℃的絕對最高氣溫,是有名的世界「熱極」。
4.無寒暖流交匯的大漁場。
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區,浮游生物的滋長和繁殖特別迅速,魚類餌料豐富;同時,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都滯留在那裡,所以漁業資源豐富。世界上的幾個主要大漁場幾乎都位於這些海區。例如大西洋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及中國的舟山漁場等等。
⑽ 澳大利亞主要的災星地理現象的成因及分布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澳大利亞著名的大堡礁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但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於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實際上被沙漠覆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窪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乾燥的沙漠, 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這里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內陸貧瘠乾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佔世界第二位,各種礦產為澳大利亞帶來大量的財富。 澳大利亞的平均年降雨量為465毫米,每年雨量的變化幅度很大,分布很不均勻。最乾旱的地區是艾爾湖流域盆地,平均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最濕潤的地方是東北熱帶地區和塔斯曼尼亞州西南地帶。澳大利亞的沿海水量充足、土地肥沃,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沿海一帶。澳大利亞人各地的氣候很不相同。大陸北部地區是濕潤的熱帶氣候,東部中央地區和西部沿海有溫暖而不太炎熱的氣候,而大陸南海岸和塔斯馬尼亞州則較涼爽。整體而言,澳大利亞各地都有溫暖的夏季和不太冷的冬季。在澳大利亞有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地方是東北部內陸的克隆卡里,1889年克隆卡里的氣溫曾高達53℃;而最寒冷的地方是夏洛特隘口,1994年,科西阿科斯山附近的雪野中氣溫最低紀錄為零下23℃。 澳大利亞的氣候比歐洲和美洲溫和,尤其是北部,氣候與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相近。在昆士蘭州、北領地及西澳大利亞州,一月份(仲夏)的溫度白天平均為29℃,夜間為20℃;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氣溫分別約為22℃及10℃。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塔斯曼尼亞州及南澳大利亞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氣溫約26℃,夜間為攝氏十六度,而七月份則分別為15-17℃。 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2米。 澳大利亞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幹流全長2589km,流域面積30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0m3/s,徑流量59.5億m3。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約3.67萬公里。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35%。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撥2230米,最長河流墨爾本河長3490里。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內陸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12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