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分析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我國的地理十分優越:
1.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海岸——海陸兼備,①交通便捷,有利於陸上、遠洋國際交流交往;②溫濕的太平洋空氣深入內陸,給東部廣大地區帶來豐富的降水。
2.從五帶位置看:我國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熱帶——氣候溫暖適宜,四季分明,動植物生長有利。
3.從緯度位置看:4°N~53°N,南北跨緯度49°,形成黑龍江冰天雪地而海南島已春暖花開的自然景觀;
4. 從經度位置看:73°E~135°E,東西跨經度62°,形成烏蘇里江旭日東升而帕米爾高原還滿天繁星的時差景觀。時區跨東5區至東9區,5個時區,時刻相差4小時零8分鍾。
B. 南海問題 用政治術語、地理位置和怎樣的區位優勢、歷史角度。怎樣去分析這個問題
政治:我國的外交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基本准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地理位置:南海位於三大板塊交接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紐帶。
區位優勢:馬六甲海峽是我國的海上生命線,是西亞石油運輸線的重要領域;南海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可發展熱帶經濟作物和熱帶旅遊景觀;眾多的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灘有沙、貝殼,淺海有魚類,大陸架有天然氣、石油等礦產資源;深海有錳結核等);戰略意義重大,可為我國贏得一個緩沖時間等。
歷史角度:南海從古至今都是我國的疆域,是聖神不可侵犯的。
C. 佛山市南海區地理位置
佛山市南海區位於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處於北緯22。48,—23。18,,東經112。51,—113。15,之間。東連廣州市區,並與番禺市隔江相望;西與三水、高明兩市交界;南臨順德市,並與鶴山、新會兩市隔江相望;北與花都、三水兩市相交;中部與佛山市環形接壤。佛山市南海區南北距離最大為56.85公里,東西距離最大為41.85公里,總面積為1150.51平方公里。
D. 我國南方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1)南方地區位於我國南部,緯度較低,光熱水條件優越;
(2)南方地區瀕臨海洋,且海岸線長,有眾多的港口,有利於發展海洋交通、開發海洋資源和對外聯系;
(3)南方地區西鄰青藏地區,北鄰北方地區,有廣闊的內陸腹地,可以實現經濟互補、合作,實現「雙贏」;
(4)南方地區東部臨海,西部有多個陸上鄰國,有利於發展對外貿易。
E. 南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南海與南海諸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熱帶自然風光十分綺麗,資源蘊藏量巨大,是我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海位於北緯23°37′以南的低緯度地區,北抵北回歸線,南跨赤道進入南半球,南北跨緯度26°47′ ,位於印尼的南蘇門達臘和加里曼丹之間,北邊至中國廣東、廣西、福建,香港和澳門,東北至台灣島,東至菲律賓群島,且包含呂宋海峽西半側,西南至越南與馬來半島,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匯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韓江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紅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南海周邊國家(地區)從北部順時針方向有台灣地區、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尼、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越南、中國(大陸地區)。
南海海盆是一個斷陷盆地,中部有一條東北-西南向斷裂帶,在地質史上向東、西兩邊擴展,形成了深海盆地。
在海盆擴展過程中,殘留的陸塊碎片,成為海底高地或下陷為海槽,其間有斷裂發生,成為海底火山噴發堆積的熔岩高地,露海面形成高尖石式的海島。南海盆地形成一系列東北-西南向的隆起高地和深邃海槽相間排列的海底地貌。
(5)南海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有哪些擴展閱讀:
南海處在亞洲大陸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區域,與其他海區比較,其特點是熱帶海洋性氣候顯著,春秋短,夏季長,冬無冰雪,四季溫和,空氣濕潤,雨量充沛。特別是中部和南部海區,終年高溫高濕,長夏無冬,季節變化很小。在西南中沙群島,年平均溫度在26℃左右。月平均最低溫度西沙為22.8℃(1月),南沙為25℃(1月)。
月平均最高溫度出現的時間,西沙是5、6月,南沙是4、5月。氣溫年較差只有攝氏6~8度,而海上年較差更小。北部沿海和島嶼有較大季節變化,氣溫年較差在10℃以上,夏季溫度高,雨量多,冬季前期相對干而冷,後期常有低溫陰雨的瀠雨天氣。
南海氣壓日變化有規律,一天中以地方時10時和22時氣壓最高,04時和16時的氣壓最低,日振幅為3~4毫巴。南海低空主要的氣流有冬季的東北季風氣流,夏季的西南季風氣流以及東北信風氣流。
南海東北季風氣流是由沿大陸蒙古冷高壓邊緣吹向海面的氣流逐漸轉向形成。從北向南逐漸推移。從增強到減弱中斷,一次循環過程需要10~15天。在東北季風時期每月有2~3次季風潮和中斷。
F. 美國軍艦闖入中國南海島礁,南海島礁有哪些值得他國覬覦的優勢
南海與南海諸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熱帶自然風光十分綺麗,資源蘊藏量巨大,是我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海是我國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海區,是世界著名的熱帶大陸邊緣海之一。南北橫越約 2000公里,東西縱跨約1000公里。整個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其平均水深為1212米,最深處為5559米。此外,在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散布著大小200名多個島嶼礁灘,統稱為南海諸島。
南海與南海諸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熱帶自然風光十分綺麗,資源蘊藏量巨大,是我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是國際海上航運最繁忙的交通線之一,也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國際海洋交通上,它是西歐-中東-遠東海運航線(世界最繁忙、最重要的海上航線之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聯系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及歐洲的必經之地。特別是南沙群島,地處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沖,不僅扼制南海地區的海上交通線,而且對馬六甲、巽它和望加錫等海峽(海上交通咽喉)產生重大影響。根據統計,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級油輪都要經過該水域,經過南海地區的油流,是經過蘇伊士運河油流的5倍,是經過巴拿馬運河油流的15倍;日本和韓國90%以上的石油,台灣98%以上的石油進口都必須經過該區域。同時南海也是世界液化天然氣最大的產區和貿易區,1998年經過該地區輸出的液化天然氣佔世界液化天然氣總貿易量的2/3(其中3/4的運往日本,其餘的銷往台灣和韓國)。另外,大陸現階段能源進口的88%也必須經過該海域(中東48%、亞太22%、非洲18%)。因此,南海對於我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南海豐富的漁業資源。
在南海大陸坡和群礁里,海產魚類有千種以上,具有經濟價值的達幾十種,僅金槍魚就有7種以上,還有鯊魚、飛魚、旗魚、箭魚、刺鮁(馬鮫)、鯕鰍、真鰺、白十鮪(吉尾魚)、鸚鵡魚(雙曼公)、條紋胡椒鯛、鯔魚。甲殼類有多種蟲段、蠏,貝類有鮑、牡蠣、珍珠貝、馬蹄螺、夜光螺、蠑螺、鳳螺、寶貝、硨磲等,頭足類有章魚、魷魚,棘皮類有海參、海膽、海星,爬行類有海龜、玳瑁,還有海藻類和鳥類。這些生物構成了南海的漁業基礎。
G. 南海地理位置有什麼優勢 資源是有設么優勢
上網路查一下就知道了
地理學上南海是亞洲三大邊緣海之一。北接中國廣東、廣西,屬中國海南省管轄。南緣曾母暗沙為中國領海的最南端。東面和南面分別隔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與太平洋、印度洋為鄰,西臨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為面積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
南海是我國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西面是中南半島,東面是菲律賓群島。整個南海幾乎被大陸、半島和島嶼所包圍。南海東北部經台灣海峽和東海與太平洋相通,南部經馬六甲海峽與爪哇海、安達曼海、印度洋相通,東部經巴士海峽通蘇祿海。
生物資源
海鳥資源
植物資源
海底資源豐富
H. 描述我國南海區域地理位置特點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國際海洋交通上,它是西歐-中東-遠東海運航線(世界最繁忙、最重要的海上航線之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聯系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及歐洲的必經之地。特別是南沙群島,地處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沖,不僅扼制南海地區的海上交通線,而且對馬六甲、巽它和望加錫等海峽(海上交通咽喉)產生重大影響。
I. 關於海南島的地理區位優勢!
海南島近似橢圓,五指山為最高峰。北面與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向望。
1.位於華南和西南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的結合部
2.靠近港澳台及東南亞,離珠江三角洲近。
3.位於西太平洋重要國際深水航線上
4.連接亞洲和大洋洲,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中轉站。
1.改革開放前的國防前哨,經濟發展較落後。
2.改革開放後,依託區位、資源、政策等方面的優勢:
A.經濟發展迅速,成為我國最南端的開放窗口。
B.1988年建省,海南島成為中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
海南省於1988 年3月成立,是我國最南的一個省份。海南省轄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陸地面積3.4萬平方公里,人口601萬人。海南島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島。主要少數民族為黎族等。海南是黎族唯一的聚居地,建立經濟特區後,依託政策優勢,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經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工、農、貿、旅均得到迅速發展。發展最快行業是國內旅遊業。
1987年:經濟以農業為主(佔一半)
1999年:第三產業特別是旅遊服務業比重增長迅速、農業比重下降,工業比重變化不大。
海南現有787萬人口,而在台灣幾乎與海南相同的面積有2000多萬人口,海南的人口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台灣十分之七是山地,海南十分之七是耕地,如果再將沿海灘塗利用起來,海南熱帶農業土地資源的前景非常廣闊。
J. 海南島發展經濟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海南島發展經濟有如下區位優勢:
一、地理區位優勢
1、南部大島,華南和西南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的結合部。意義:大西南出海的前沿;開發利用南海資源的基地。
2、經濟區位:近傍香港,遙望台灣,內靠珠江三角洲,外鄰東南亞。意義:既有經濟腹地的依託,又受到經濟發達區的輻射和帶動,便於內引外聯,發展經濟。
3.交通區位:靠近東亞與東南亞之間的國際深水航道;南海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印度洋直到非洲、歐洲的海上通道。(海運便利)意義:便於發展外向型經濟。
二、海洋資源優勢
海南省除了海南島外,還包括了南海中的西沙、南沙等群島及附近海域。所以海南省又是我國海洋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海南省是我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南海的絕大部分都屬海南省,所轄面積20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的一半,轄區大小島礁600多個,如此廣闊的海城,為海南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10)南海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有哪些擴展閱讀:
區位優勢構成:
區位優勢即區位的綜合資源優勢,即某一地區在發展經濟方面客觀存在的有利條件或優越地位。其構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以及社會、經濟、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遊等方面,區位優勢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單項優勢往往難以形成區位優勢。
一個地區的區位優勢主要就是由自然資源、勞力、工業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決定。同時區位優勢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隨著有關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土地資源是經濟的基礎,決定農牧產品產量的土地資源與影響農牧業的集約程度、技術傳播與市場的距離是區位優勢的主要方面。
工業革命後,新技術和新市場的出現,由工業社會初期的自然資源、勞力、運輸優勢發展到後期的技術、市場、政策、企業關聯等優勢。知識經濟時代的區位優勢不同於傳統的區位優勢。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從理論上解答了缺乏自然資源的國家為何不一定是窮國,領先國家最有效的是持續發展問題。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因素佔主導地位。人的流動性,尤其是掌握知識、技能的人才的流動性是很大的,因此,培育並吸引高科技人員就成為發展經濟、提高區位優勢的關鍵。